患者输中药注射液死亡,输液瓶上写着别人的名字......
最新消息,护士写错了输液瓶上的名字......
1月26日,江西进贤县50岁女子陈艳花感觉胸闷,到进贤县中医院输液后死亡。家属发现,给陈艳某输液的吊瓶上,写的却是“李艳红”的名字。
根据陈艳花儿子龚建辉提供的一张当时注射液的吊瓶图片,吊瓶里是一些黄色液体,吊瓶的一面用黑色水笔写的名字是“李艳红”。
龚建辉提供的图片
龚建辉回忆说,当时他在给母亲倒热水,准备给她服用医生开的口服药,这时一名护士开始进行吊瓶注射。“护士给我母亲吊上药以后,输液还没两分钟人就没了。”
而在办理住院时陈艳花还和身边的护士有说有笑。
事后,医院否认输错药。贤县中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黄庆生表示当日医院并没有名叫“李艳红”的病人,并认为是护士在注射液药瓶上把陈艳花的名字错写成了‘李艳红’。
黄庆生表示:“当时输的药物是红花黄色素(SY),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我们没有李艳某这个病人,这个病区,从2020年开始就没收过叫李艳某的病人,全院都没有。”
事情发生之后,当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患双方一直未进行协商。近期,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但今日终于有了定论!
江西南昌市进贤县官方微博@南昌进贤发布:经调查,当班护士吴某在患者输液瓶上手写的床位号、药品名称、药品规格,均与医嘱、处方一致。但该护士未遵守护理操作规范对患者姓名进行核对,在输液瓶上误将患者名字陈某某手写成李某某。经核查,当时县中医院该病区只有陈某某一人输液,并无叫李某某的患者。
按照这个说法,那就是说患者在输入红花黄色素时死亡!那红花黄色素是否有致死风险,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
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中药注射剂通过了药物审批。当时中国缺少西药的生产和研发能力,所以大力挖掘中药的使用,加之要加快疗效,做出了将中药提取物注射入血管的大胆创新。
令人尴尬的是,这一“创新”的药品种类频繁引发药品不良反应。
红花黄色素1分钟内即可出现不良反应,并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是从红花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其不良反应(ADR)报道也逐渐增多。
2013年,一项“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在线发表[1],方法是检索1994年至 2012年红花黄色素临床研究论文 ,对涉及红花黄色素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红花黄色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 ,主要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 (占 72.80%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占5.59% ,其他类型疾病占 21.75% 。
表1 红花黄色素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该分析得出红花黄色素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最严重的可能引起休克 ,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81.45% 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 5~30min,最短为用药后1min。分布见表2。
表2 发生ADR的时间分布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发生过敏性休克风险更高
2015年,一项“红花黄色素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在线发表[2],方法是检索1979-2014年发表的有关红花黄色素注射剂致ADR病例报道,并就收集的ADR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13篇文献报道得出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ADR轻度5例(23.81%)、中度14例(66.67%)、重度2例(9.52% )。
其中重度的定义包括造成患者短暂损害,需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7d以上),或造成患者系统或器官永久性损害,以及对生命有危胁(如窒息、休克、昏迷、紫绀等需急救的症状)或死亡。
这项研究也同样指出红花黄色素发生ADR的时间短,56.25%的患者ADR发生时间在5-30min。
同时,该研究还指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占比(24.39%)显著高于注射液红花黄色素(0.82%)。
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隐患
从药物组成上看,绝大多数中药注射剂产品是提取混合物,所含成分尚不完全清楚。以另一种也以红花提取注射液为例——红花注射液,由红花一味药物提取制成,但其已知有效成分包括红花黄色素、红花醌苷、红花素、新红花苷。
也就是说,即使是由一种药材组成的中药注射剂,往往也含有多种成分。该注射剂曾多次在食药监总局的通报名单中出现,2013年,红花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引起食药监总局的警惕。
在制药业内人士看来,中药注射剂直接把几十种甚至数百种成分不明的中草药都打到血管里,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都是很难控制的。
2017版医保目录更对中药注射剂采取了限制措施。在进入目录的49个中药注射剂中,有39个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占比高达80%;而在受限品种里,26个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换句话说,就是原来的中药注射剂使用大户——基层医院——不能使用中药注射剂。
其中,就有红花注射液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并有急救抢救临床证据的患者使用。
此举背后的逻辑是,基层医疗机构若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出问题,往往不会正确开展抢救。
可惜的是,在26个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中药注射剂中,并没有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可以肯定说,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隐患。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显示,中国许多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已经减少使用或者基本不使用中药注射剂,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灾区(具体原因很复杂,大家可以去查查红花黄色素的价格,可能说明一点问题)。
参考文献:
[1]顾云霞,朱东梅,王建强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药业》[J].2013年 2月 5日 第 22卷第 3期Vo1.22,No.3,February5,2013
[2]李学林,崔冠楠,崔瑛.红花黄色素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基本药物应用》[J].2015年第26卷第6期
来源:“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本文作者:溪子
责任编辑:郑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