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疫苗,种还是不种?

界弟 医学界 2021-04-24

你种了吗?



3月20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新形势,新起点——新冠疫情下免疫策略交流大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披露,截至目前,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已经达到7000万人次。


在中国新冠疫苗比较充足并且免费接种的情况下,目前的接种比率仍偏低。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人有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但也有一些人对疫苗安全性有顾虑,接种意愿较低,处于观望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指出,目前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公众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一是疫情防控因素,中国采取了有力得当的疫情防控措施,国内疫情总体平稳,部分公众认为感染风险比较低,暂时不需要接种疫苗来增加保护力;二是由于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上市疫苗,部分公众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考虑对疫苗有更多了解之后再接种。


好消息?坏消息?


3月18日凌晨,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区一名检验师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据《健康时报》报道,该院检验科医务人员表示,这位被确诊的检验师此前已完成了新冠疫苗2针接种。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前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新冠疫苗保护率并非100%,接种疫苗后是比较安全而非绝对安全。国产新冠疫苗在国内外已接种了数千万人次,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充分证实,大众不必因这一个例而对国产疫苗产生怀疑。


“接种疫苗后再感染病毒,好像是一个新鲜事,感觉接种疫苗后就百分百安全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疫苗都有保护率,保护率数据的高低,决定了疫苗接种后人群获得免疫力的数量。”曾光还表示,“虽然疫苗不是百分百防护,但是接种疫苗后会减少感染的机会,一旦免疫屏障建立起来,才会保护没有免疫力的人群。”


实际上,国家药监局于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2月5日先后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附条件上市。一方面是对疫苗的安全有效进行了验证(至少有Ⅲ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研究结果),证明疫苗有50%的效能,同时附加了一个重要条件,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需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成附条件的要求,及时提交后续研究结果。


另一方面,疫苗的安全性数据也在不断披露。目前全球有9种疫苗批准上市,包括辉瑞和莫德拉的两种mRNA疫苗、俄国卫星V、英国阿斯利康/牛津、美国强生、中英康希诺4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加之中国的国药北生所、国药武汉所和科兴公司的3种灭活疫苗。


上述新冠疫苗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常见的有疼痛、疲倦、头疼、肌肉酸疼、发冷、发热、肿胀、关节疼、恶心等。


另有一些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则不断引起普遍关注,其中包括阿斯利康疫苗可能引发的凝血等副作用。近期的案例有:3月3日,奥地利两名接种者在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出现血栓事件,其中一人在接种10天后因血栓形成死亡,另一人因肺栓塞而住院。阿斯利康疫苗因在丹麦接种后多人出现血栓,一人死亡。


但是,阿斯利康公司及欧盟药品管理局(EMA)仍坚持认为疫苗是安全的。至于其他国家出现的死亡事件和凝血问题是否与接种疫苗有关,还在进行调查。不过,随后欧洲有近20个国家先后宣布停用阿斯利康疫苗。


3月19日BBC报道,欧洲药品监管机构认定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后,欧盟主要国家将重启该疫苗推广工作。英国首相约翰逊还公开接种了首剂阿斯利康疫苗,以此加强民众对疫苗的信心。


而《华尔街日报》当天的报道则称,德国和挪威的科学家已确定阿斯利康疫苗与血栓报告之间的潜在联系。两个研究小组独立发现该疫苗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抗体形成,它们进而再与血小板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大脑中产生血栓。


另外,接种mRNA疫苗也会出另一种罕见的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医生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紫癜,最后因为脑溢血而死亡。美国CDC疫苗不良反应检测系统VAERS已经收集到36起ITP病例。


《美国血液学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对其中信息比较齐全的20例紫癜病例进行了调查。这些病例中,9例是接种辉瑞疫苗后发生的,11例为接种莫德拉疫苗后发生的。这20个病例中,此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紫癜问题的有17例。从比例看,这是来自2000万疫苗接种者的病例,发生率不到百万分之一。每年美国出现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5万例,考虑到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时间,接种mRNA疫苗后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自然发生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从严格意义上看,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例死亡被证明与接种新冠疫苗有关。


国药和科兴疫苗的不良反应现在尚未公开,但网上一份国药北生所的新冠疫苗说明书提到了在国外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数据:接种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18~59岁组为19.45%,安慰剂组为27.45%;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18~59岁组为22.89%,安慰剂组为22.44%。


mRNA疫苗在Ⅲ期临床中报道的不良反应率达到70%~80%,而且都高于对照组。以此观之,灭活疫苗更安全。


种?不种?


目前,中国接种新冠疫苗的政策和程序是相当规范的,其指导核心是“知情、同意、自愿”。也就是说,并非强制人们接种,但是,如果愿意接种,是“应种保种”。这也会极大减少人们的猜疑,这显然是比较现实的好策略。


此外,中国接种新冠疫苗的程序也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在接种现场,医生和护士要反复核对接种者(遵循护理工作“3查7对”的操作规范),并且要签知情同意书,对于有9种禁忌证,如过敏体质、严重慢性疾病的人建议不宜接种。这也从源头上避免了不良反应事件。


除了安全性,人们考虑较多的是疫苗是否有效,这也是很多人观望的原因。根据世卫组织的要求,新冠疫苗必须达到50%的效能才能获批上市,这也是中国批准国产新冠疫苗的刚性标准之一。


效能是指疫苗在临床试验中的效果,在一项临床试验中有100人接种了疫苗,50%的效能意味着50个接种者会对这种疾病免疫。但效能不同于有效性,后者是指疫苗在真实人群中的效力如何。同一种疫苗在实际接种中,效能数字可能会有波动,因为在真实情况下有各种因素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


即便有人怀疑疫苗的有效性,或者在实际中疫苗的有效性可能达不到50%,也至少可以让接种者产生一定的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不足以有效地中和病毒,但从免疫的基本理论——免疫印记(免疫记忆)来看,对个人也是大有好处的。免疫印记指的是,人们无论是自然患病,还是接种疫苗,都会在免疫系统留下印记,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次接触同一种病原体,如新冠病毒,就可引起比初次接触时更强和更多的抗体,以抗御疾病,也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或免疫记忆),而且,无论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均可发生免疫记忆现象。


因此,现在接种新冠疫苗,即便效果再差,也可以让人体获得对新冠病毒的一定程度的免疫记忆,未来万一感染新冠病毒,产生的症状也会较轻甚至是无症状。随着接种人群的扩大,将积累足够的Ⅲ期临床试验数据,同时还会有Ⅳ期临床试验数据,从而让疫苗更完美,接种者因而对中国疫苗的安全和有效做出了贡献。


所谓Ⅳ期临床试验,是指一种新疫苗或新药获准上市后,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试验,在有些国家称为Ⅲ期临床试验B(此前的Ⅲ期临床试验称为Ⅲ期临床试验A),目的是考察广泛使用条件下(使用人群及周期)药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人群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受益/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发现新的适应证等。


传染病专家张文宏指出,现阶段打疫苗就是对家庭、对国家做贡献。如果深入一点解释,现阶段注射疫苗,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精神的体现。


而接种疫苗“做贡献”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大家参与,才能尽早形成群体免疫,战胜新冠肺炎,让所有人的生活重归正常。


新冠疫苗接种的群体免疫需要多少人接种,目前没有最终定论,但是,参考其他疾病,可以有某种答案。消灭天花,群体免疫达到85%左右;阻断传染性更强的麻疹,需要95%的人群有免疫力。阻断新冠肺炎,即便以70%的群体免疫计算,在中国也需要9.8亿人接种(以总人口14亿人计),因此新冠疫苗的接种,任重而道远。


目前,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是免费和“应种尽(保)种”的,实际上这为实现群体免疫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无论从生活还是科学角度看,疫苗是人类抗御疾病的重要手段,战胜疫情,需要更多的人积极接种疫苗。



来源:医学界

作者:张田勘

校对:臧恒佳

责编:韦晓宁


往期精彩回顾





给5000多人打了新冠疫苗之后,我发现了什么?85%中国人接种新冠疫苗,或可实现免疫屏障
医务人员接种新冠疫苗意愿较低,原因何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