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确诊448例,35例重症,扬州为什么慢了?

凌骏 医学界 2021-08-31

防重症,需要不断完善疫苗以及对应的接种方案。



撰文 | 凌骏


“我的家乡扬州生病了,城门已经关闭,(以前)车水马龙、井市熙攘,此时却显得十分静谧。”一位扬州市民在微博上写道。


在德尔塔病毒攻陷南京禄口机场后,不到10天,疫情通过一位南京老太,在扬州几家棋牌室内迅速扩散。截至目前,扬州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48例,几乎是南京的2倍,且在过去一周连续单日新增超过30例。


除确诊病例多,扬州本轮疫情的重症人数也令人关注。截至8月10日,扬州重症病例有23例,危重型12例,重症率达7.8%。


“老年人感染比例高、发现时间晚,是造成高重症率的重要原因。”汕头大学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对“医学界”表示。



扬州,为什么慢了?

“医学界”梳理发现,在扬州已公布的394例确诊病例流调信息中,超过60岁者有174例,占比44%。


常荣山告诉“医学界”:“不管是去年的野生毒株还是现在的德尔塔突变株,感染人体后大部分都是无症状,但免疫力差的人‘带毒’时间短,3-7天就可能变成有症状。这也是老人,尤其是合并基础病的,重症或转重症率高的重要原因。”


雪上加霜的是扬州滞后的流调与不甚精准的管控。不少人从“密切接触感染者”到发病,或存在明显时间差。


即便是现在,扬州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据一位不具名的政府人士透露,目前阳性人数新增的大部分,是在发热门诊和核酸检测时发现,在隔离点发现得很少。这说明社会上可能还有很多未发现的病例在流动。


“作为一个地级市,扬州可能还不具备处理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公卫基础设施建设和流调能力有限,错过了最初的4-7天,就难以阻挡病毒扩散。”常荣山分析道,发现病例后,就医的时间已经拖得很长了,而早救治恰恰是防重症的关键之一。


总结这次扬州疫情的教训,常荣山认为在发现首例感染者的时候,通过手机行程追踪、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找到密切接触者是至为关键的,如果在2天之内仍然不能找全所有的密切接触者,就必须果断封闭周围的区域。


“还是要精准防控,学习上海模式。”常荣山说,“我看到最近有一份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核酸检测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说,要尽早尽快组织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确保检测人数在500万以内的在2天内、检测人数大于500万的在3天内完成全员检测。这扬州能做到吗?全国有几个地级市能做到?”


疫苗能否防重症?


上一次出现如此高比例的重症患者,还是6月份的广州疫情。


同为德尔塔变异株感染,5月下旬至6月,广州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6例,其中60岁以上患者比例近37%。重症患者比率达到10%-12%,均未接种疫苗。


扬州此次暂无信息披露重症患者的疫苗接种情况。但根据《扬州广电》此前报道,截至7月15日,扬州市60岁以上接种覆盖率尚未达到40%。


7月29日凌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撰文称:未来通过疫苗接种,如果在全面放开后病死率降至流感的水平,那么就可以消除该病毒流行带来的严重后果,或者说将“新冠”的危害通过疫苗接种降低至季节性流感的水平。


今年4月1日,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建议对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疫苗。


关于疫苗能否防住德尔塔变异株致重症,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报道,新加坡联合研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在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已接种者和未接种者中,染疫初期的Ct值分别为19.2和18.8,意味着两者刚确诊时的病毒载量相近。但已接种者的Ct值随后快速上升,即病毒载量迅速下降,脱落病毒的时间更短,由此其病程也明显缩短。


该研究还发现,德尔塔变异株突破疫苗防线而导致感染的确诊者,普遍较年长,但需要氧气支持的几率明显较低。已完成接种的71人中,2.8%需氧气支持输氧。相比之下,未接种的130名确诊者中,20.8%需输氧。


“医学界”了解发现,新加坡接种和主要统计疫苗为mRNA新冠疫苗。针对我国主要接种灭活疫苗的情况,健康医疗博主@庄时利和 近日发文介绍了匈牙利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完整接种某灭活疫苗后,50岁以下人群有90%检测到中和抗体。60岁以及80岁以上人群则分别有25%与50%无法检测到。



是否应该继续接种第三针?


常荣山告诉“医学界”,疫苗诱导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除可能出现的“突破感染”,对重症的保护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7月25日,江苏省疾控中心、复旦大学和北京科兴在medRxiv上传科兴灭活疫苗“第三针”研究数据。其显示,以14日和28间隔的2剂接种组,完成接种半年后,仅有16.9%和35.2%中和抗体阳性。而接种第三针能提高中和抗体水平。如果是在第二针后28天接种,中和抗体平均水平能达到45.8-49.7;如果是第二针完成后6个月时接种,中和抗体平均水平能达到137.9-143.1。



在财新网发表的《重估新冠防线》一文中,有病毒学家表示,相比其他可诱导更高滴度保护性抗体的新冠疫苗,灭活疫苗诱导的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更加容易因抗体滴度的降低而失去对病毒的抵御能力。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近期公开表示,接种者的免疫记忆仍然存在,所以一旦病毒感染了,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刺激起很强的记忆反应,抗体会大幅度上升。他认为,对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以内的普通人群,暂时没有必要进行加强针接种。但对完成免疫超过6-12个月的,并且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高暴露风险职业的人群等,是否有必要开展加强针,什么时间开展,我国正在进行研究。


常荣山认为,从各国已经发表的文献综合分析,新冠病毒自然感染人类产生的抗体滴度下降,半年最大可达到60%,到今年年底,即使在接种率达85%的国家,如果不接种加强针,疫苗保护率也会降至50%以下。


“现在,各国都在开始考虑加强针。”常荣山说,“‘疫苗犹豫’可能会付出长久的代价,从检测技术、行政管理上,不可能做到输入性旅客带来的‘零感染’,需要不断完善疫苗以及对应的接种方案。”


“因此我建议争取在12月底前,能有50%的人群打了加强针,或者是序贯免疫。优先考虑mRNA疫苗。”常荣山对“医学界”表示。


同时常荣山还呼吁尽快开展更多、更详尽的疫苗研究。


“7月以来,欧洲、美国、以色列感染率都上升了,有的已经上升至疫苗接种半年后的高点,境外‘下一浪疫情’,已来还是即将要来?自6月以来的国内多省的感染事件四处出现,是否与此正相关?”


“我们接种了17亿剂疫苗,是否需要通过抽样调查来做免疫效果评估?有多少比例产生了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副反应如何?在老人、儿童这样的易感人群中,中和抗体阳性率有多高?多大程度能防重症?如果还是一笔‘糊涂账’,我们依旧有可能不得不在周围国家的高感染率的包围中,再次陷入被动。”常荣山说。


医学界医生站APP「疫情动态」,带你第一时间了解新冠疫情最新学术进展,长按下方图片二维码即可查看。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制版:薛娇

往期精彩回顾




康复患者二次感染几率更高?美国CDC建议打疫苗
新冠变异株太猛?中国研究发现灭活疫苗对一些变异株抵抗力不足
一本书告诉你,如何赢得与新冠的持久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