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深点评】频繁换帅的背后是电动汽车产业的不成熟

2015-04-07 彭知军 天然气汽车产业研究

特斯拉中国一周岁了,然而特斯拉中国的负责人已三易其人,从郑顺景到吴碧瑄,再到刚上任的朱晓彤。

回顾一年前,2014年2月4日,特斯拉高调进入中国,各种场合,现实的、虚拟的,都是特斯拉的“颠覆性商业模式”,连篇累牍、汗牛充栋。于是乎,大家欢呼电动汽车的时代已然来临。我冷观1,特斯拉中国又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不令人意外”的沉寂。这让人回想起2011年6月比亚迪回顾A股,即使在深圳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截至2014年10月,深圳推广纯电动公交车也仅有1253辆、纯电动公交中巴24辆、纯电动出租车850辆,相对于300多万辆的汽车保有量,可谓九牛一毛。

2015年“两会”以来,顺着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从中央部委到各级地方政府,又掀起一轮扶持电动汽车产业的高潮,从招商、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环节,发挥着权力的“任性”,比如电动汽车上路不受限号规则的约束。即便如此,在技术瓶颈和市场条件没有彻底解决前,以传统的液体、气体作为动力的机动车辆在未来很长时间都将安然无忧。

反观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船用领域是蹒跚而行,各种探索和试验;而在机动车领域,那绝对是草根的野蛮生长,发展为成熟的产业,这期间少有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和“含着金钥匙”的电动汽车产业相比,可谓自惭形秽。

特斯拉频繁换帅的之后,其今年2月在中国的注册上牌量为260辆;深圳市第一轮小汽车指标摇号,个人电动小汽车增量指标是1955个,仅有471个有效申请编码;单位电动小汽车增量指标267个,也仅有5个有效申请编码。个人和单位电动小汽车指标首次仅配置出了21.42%。市场对电动汽车的反应由此管窥。

这些我认为都是电动汽车产业不成熟的表现,原因有三:

其一,能源利用环节过多和效率较低是软肋。按照一般常识,最直接的是最有效的。而电力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发电仅占很小的比例。这个利用环节多、链条长、损耗大。而电池技术(储能技术的重要部分)与我们理想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应用于机动车辆,不仅因自重大要消耗电池的大部分能量,而且大家对电池的后期处置环保成本也是一直忧心忡忡的。

其二,为什么当前针对电动汽车的扶持政策绵绵不断,而实际效果呢?我们看到的是政府的手在抓和推,汽车行业借势造势,目前仍然主要局限于公共交通领域,主要依靠财政(其实是我们大家的真金白银)在苦苦支撑,相关企业获得补贴,一部分成为收益,从逻辑上讲这有些滑稽。可见,政府的手抓得越多,说明其市场价值越小,这些都是在公共事业和公民福利领域采用的手段。退而求其次,把这些政策、资金等资源用于油品升级、高效发动机研发、天然气车船、交通系统优化、环保治理等,至少效果来得更加直接,或许成效也更加明显。

其三,传统的石油行业不论是在体量、还是影响,甚至在文化上,都远超过电力。石油产业100多年的历史,仅天量的沉淀成本,都是我们不能舍弃的原罪。现阶段,电力想在交通领域挑战石油,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除非改变当前以地面交通为主的交通形式。我们在这里要抛弃“人定胜天”的想法。

注1:我曾在华夏能源网、中国能源报、南方能源观察公信号发表《深圳汽车“限购令”背后的能源发展导向:电动车上位、燃气车出局》、《力挺电动汽车深圳40亿方天然气如何消化》、《深圳应适当引入天然气小汽车指标》。

资深燃气行业从业者:文/彭知军

平台宗旨:造成行业内资讯最快捷,技术最专业,粉丝最权威,品牌最具价值的新兴媒体。

如何分享、关注:1、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 2、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 3、直接点击顶端蓝色标题字 4、搜索订阅号“天然气汽车产业研究”

扫一扫,轻松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