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刊 | 艺术“迹象”—— 黄亚奇

中国水彩 2022-04-24

文/董喜春

图/黄亚奇作品

(黄亚奇)

我同亚奇先生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在不同的院校工作,平日里交集不多。虽然这样,可毎遇到展览都会特别关注他的作品。作为同道,一直很想表达些感想,得知近期出了本作品集,遂索了一本。细细品读,感触颇深。虽然只是雾里看花理解也不够全面,但还是想把感受形成一篇小文与之交流。

《封存的记忆NO.17》 107x63cm 纸上水彩 2009年 黄亚奇

《封存的记忆NO.20》 94x73cm 纸上水彩 2009年 黄亚奇

亚奇先生作为当下国内水彩场域领军人物,其作品备受国内外绘画界关注。其绘画作品蕴涵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内涵在当代语境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如果想较全面的解读亚奇先生的作品,就既不能用传统的水彩语言又不能抛开水彩的本体去表述,而“纸上作品”或“水性材料作品”的定位很是恰当的表达了这一绘画形式。

《封存的记忆NO.23》 192x59cm 纸上水彩 2009年 黄亚奇

因为艺术的跨界思考和表现语言的借用是现当代绘画的特征之一。所以,通常我们在解读当代画家或者当代性作品时,首先要看其是否有一个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作品形式语言特征的新颖度;其次我们要看其表达观念同表现形式相互间的协调性;其三是作品或画家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而区分当代绘画和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是以艺术表达的观念和艺术表现的形式与技巧特点来划分。用水用笔的趣味性,一直是传统水彩的基本特征。

《封存的记忆NO.26》 96x59cm 纸上水彩 2009年 黄亚奇

《封存的记忆NO.27》 96x59cm 纸上水彩 2009年 黄亚奇

而在当代水彩绘画中,多种材料的介入与特殊技法的表现,拓宽和丰富了水彩表现语言。而单纯用笔触、笔趣、笔意去解读作品中“象”的表达意义已不够准确,用肌理的概念表达作品的特殊形式感又过于简单化,去解读亚奇先生近期的纸上作品就更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看到,在他作品的每一个点、线、面中画家都有思考,而不是简单的玩味,作品中所有的色彩“痕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在他的作品中,那种非笔触的“痕迹”意味让你尤为感动。由“迹”而成“象”,笔者称之为“迹象”,之所以用“迹象”一词来表述,其用意也在区别传统语句对作品解读的叙述,至少可以认定在对水彩一词的理解上显得更为宽泛。

《石榴》55x41cm 纸上水彩 2014年 黄亚奇

《石榴》55x41cm 纸上水彩 2014年 黄亚奇

《石榴》 直径36cm 纸上水彩 2014年 黄亚奇

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和风格供观赏者去辨别去解读。亚奇先生的作品就已经很明显的体现出这种明确的表现语言特征,在这方面他是一个创新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开拓水彩语言多元化的一个践行者。对于同时代研究水彩绘画的画家来说,他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新的领域,从其独特的审美感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有股强大的力量向着未知领域探索。这些可以从他作品表现语言的演化中可窥见一斑。

《石榴》55x41cm 纸上水彩 2014年 黄亚奇

《石榴》55x41cm 纸上水彩 2014年 黄亚奇

《石榴》 直径36cm 纸上水彩 2014年 黄亚奇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其作品向我们传递着对生存、生命状态的一种文化思考。出生在重工业城市的他,一直在关注着作为工业文明发展的状况。这在他“封存的记忆”系列作品中就有很好的诠释:陈旧的静卧在铁轨上的机车已然已是“文物”,在他的作品中却体现出一种驰骋的状态,那是艺术家对城市工业化发展曾经辉煌的怀恋,还有对为共和国建设者的尊重与怀念,这种情怀揭示着做为重工业城市人类生存的状态,虽然这种状态在一点点的改变,离我们也一点点的远去,留下的却是一种记忆与思考。作品中机车上的锈迹是画家对工人阶级抹不去的汗水和泪水的一种讴歌。正如他自己所说:“…借用火车头象征隐喻工业时代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它所表现出的是改造社会、创造世界的力量与速度之美。”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机车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艺术家在紧随时代发展的脉搏在跳动。这些足以说明一个画家对题材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种阅历、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必然。历史的车轮从没有停止过,再坚硬的物体都会随时间的移动化为尘埃,而“痕迹”将永远的存在。“封存的记忆”系列作品也许正是画家要告诉我们作品内在的文化涵义,以及所要表达的物象背后的那种真实。

《途﹡2014》NO.1 98x68cm 纸上水彩 2014年

《途﹡2014》NO.2 98x68cm 纸上水彩 2014年

《途﹡2014》NO.3 98x68cm 纸上水彩 2014年

亚奇先生的纸上作品给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艺术价值,更多的则是阐释了一种发现、一种坚持和一种探索与责任。他的作品就如同一个个生命的“痕迹”、表述、表达了画家的艺术本色和真实情感,述说着画家的审美理想。期待亚奇先生今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黄亚奇简历

黄亚奇

1958年生于沈阳

197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

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现任鲁迅美术学院水性材料绘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粉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辽宁省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美协第七、八、九、十、十一届水彩画粉画展评委

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评委

中国第二届青年水彩画展评委

代表作品:

1995年 水彩画《惠安女》系列入选首届中国中青年水彩画展,获学术奖。

1996年 水彩画《记忆中的后院》,入选东北三省水彩画联展,获评委特别奖。

1999年 水彩画《红苹果》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银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1年 水彩画《高原人家》入选中国首届水彩画、粉画人物展,获铜奖。

2003年 水彩画《封存的记忆》入选六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获铜奖。

2013年 水彩画《石榴》参加中国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评委作品)

著作:

2011年 出版《记忆痕迹》黄亚奇作品

作品收藏:

美术馆、艺术机构和私人均有收藏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