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欧风汉骨·澄怀观道 ——天津美术学院水彩的过去和现状
策划/姜道金
欧风汉骨·澄怀观道
天津美术学院水彩的过去和现状
—— 董克诚
地处渤海之滨,九河下梢的天津是个水路交汇城市。天津美术学院就建在海河三叉口附近,这所由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傅增湘先生创办北洋女师范学堂现址上几易其名有百年历史的学校,伴随中国命运沧桑,栉风沐雨,一路走到今天。
2006年在中国水彩百年大展上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一张画于1905年明信片成为中国水彩百年历程的开篇之作,出生于海河之畔的一代高僧就在这所学校度过他少年岁月,这个在中国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为天津美院水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初期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学校名为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天津艺术学院等。水彩教学成为色彩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以王之江、王麦秆、李锟祥、康明瑶、王双成、齐宝善等先生组成的教学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水彩画家,在1955年3月全国青年水彩画家作品联展上,李锟祥、王双成、齐宝善的作品成为展览亮点之一。
1980年由天津艺术学院正式改名为天津美术学院后,老师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水彩事业的发展中,那段好时光可谓天津美院水彩发展的繁荣期。1980年春京津沪三市水彩画联展成为文革后第一个大型水彩画展。从当时写下的参展名单上就能感受到阵容之强大,上海的李泳森、张充仁、钱延康、韩尚义、沈柔坚、沈绍伦、查寿兴、陈希旦、哈定等。北京的古元、梁栋、王乃壮、华宜玉、朱军山、张克让、关维兴、曾善庆、戴泽等等,天津美术学院的王之江、王麦秆,王双成、齐宝善、邓秀、李家旭、贺建国、陈重武等构成津门参展画家的绝对主力。这次巡回展拉开了中国水彩发展的序幕,在中国水彩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时成立的以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为主的天津十人水彩画会。会长王之江秘书长王双成,这个画会为中国当时最活跃水彩社团之一。1990年在天津美术学院举办的第五届亚细亚国际水彩画展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自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台湾香港等地的14个水彩画会。270余件作品齐聚津门、以当时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与外国艺术交流情况不多的大背景下这次画展显得尤为令人瞩目。
1983年天津美术学院成立了师范美术系,在美术教育家系主任王双成教授的积极倡导和主持下于1985年建立了第一个水彩专业班。学生是:王金林、王威、朱式华、李跃文、孙维民、帅起、陶国柱、董克诚,任课教师为王双成、关维兴、张克让、宋守宏四位教授。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训练,这个有着实验性质的水彩班的毕业展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振动,随后1986年又成立了第二个水彩专业班,学生有:乔雨林、郑学魁、杨如光、任振宇、陈苏。任课教师任由上述四位教授主持。
其后由于王双成等教授退休师资严重不足原因直到1995年才成立第三个水彩专业班,学生有:王堃、张其永、李彦青、迟琳、张双印、王学勇、詹伟、王津、张琳。任课教师由:孙延卓、孙世亮、吕培桓、董克诚组成。这届学生的毕业展,在各系画展上表现尤为突出。当年学报以这个班的水彩作品作为封面和封底发表,可见影响之大。2003年随着学院内部的调整解散了师范系,这个从二十世纪初建校开始就存在的师范专业,走过了她百年历程,停止了她的脚步,水彩专业也随师范系的解散而自行消亡。水彩教师们纷纷调至版画系、国画系等任基础课教师。
九河下梢,天子渡口的天津自建卫以来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天津美术学院的教师们从未间断过对水彩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在王之江和王双成二位老先生开拓下,李家旭、邓秀、陈重武、贺建国等教授至今还活跃在中国水彩艺坛上,版画系陈九如教授带出了我校第一位水彩研究生,孙世亮、吕培桓、张耀来、郭振山,董克诚、郭鉴文、梁广明等老师已成为学院教学骨干。2000年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双成教授编著的《中国水彩画图史》成为第一部完整记述中国水彩发展的史科,王双成教授也因此被业界人士敬称“中国水彩的太史公”。
200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水彩百年展》上天津籍入选的九位画家中、李叔同、王之江、杨化光、王双成、贺建国、陈重武、陈九如、石增秀、董克诚其中六人来自天津美术学院。
在历届国展和水彩展上师生们皆有上佳成绩和表现。天津美术学院已成为北方水彩重镇,更是北派水彩突出的代表。
天津美术学院的水彩专业在几代教师的努力下,一路走来,可谓几度风雨,几经沧桑,但始终不变的是,以融会中西文化精神欧风汉骨和沉静进取澄怀观道的学者胸怀、执着于水彩艺术真谛的追求。瞻望前景,在学院办学目标朝着国际知名、国内前例的大方向下、恢复水彩专业已提到日程。天津美院的水彩定会再度雄起,再次辉煌。
甲午冬月于天津美术学院
董克诚
中国水彩--中国最大的水彩艺术平台
我们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和推广最优秀的水彩艺术家
中国水彩目前已成为业内专业度第一、关注度第一的水彩艺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