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尘埃”的思考 —— 侯伟
“尘埃系列”水彩作品创作心得
(文/侯伟 2014年11月)
木板坦培拉《尘埃之二》2002年
艺术创作离不开技术、技巧,同样的技术到底是艺术性的,抑或是纯技术性的,在其精神与效用上颇有分别。“得之于手,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事实上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隐藏于作品背后的精神、境界难以言说,除了自觉自证,别无坦途。“手”的技巧是否能够适应“心”所把握的内容,而将作品创作出来,对作者本人艺术修养的总和是一种试炼,有“技近乎道”的要求。若技巧的修养不是以审美和趣味为依据,则其技巧亦将被局限于实用目的范围之内,而难以由技以进乎道,即难进入于艺术的领域。
木板坦培拉《尘埃之三》2002年
绘画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复制,而是画家的价值体系和心灵感受以及技术要素的统一,在绘画中,我试图表达对佛学和老庄思想的感悟——画者何为?绘事何为?这些作品来自一个“尘埃”系列的创作构想。《金刚经》中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祖坛经》中慧能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法华经》中提到,一微尘中有三千大千世界。
纸本水彩《尘埃系列空瓶子之二》2014年
“尘埃系列”画中遗迹般的场景,只有尘埃笼罩一切。何为尘埃?人类立足于土地,从未有真正离开过尘土。万物来自尘埃也终将归于尘埃,“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内篇·逍遥游》),一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绚烂,都在尘埃之下找到了最后的归属。深观这尘埃,它以一种大美涵蓄了人间悲欢离合,作为一种根源,它既感性又超越了感性,它的实质是永恒寂静,不再破灭,终止于单纯静穆。“尘埃”是一个意象,在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内,艺术与人生达成了彻底的和谐。庄子提出“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庄子外篇在宥》),这种“静和”的大美是我的一种艺术理想。顺承 “静和”之美,在“尘埃系列”作品中体现为一系列形而上的思考以及体验的转译,画面力求以有限呈现出无限。把握到了这尘埃的本质,同时就把握到了宇宙万物的本质。作者的趣味判断也就在作品中达成了艺术性的满足。
木板坦培拉《尘埃之一》2002年
木板坦培拉《尘埃之四》2003年
木板坦培拉《尘埃之五》2004年
木板坦培拉《破旧的沙发》2002
纸本水彩《悬浮的记忆》2003年
纸本水彩《飘过尘空》2004年 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纸本粉画《废弃的浴缸》2006年 入选上海粉画20年回顾展
纸本水彩《老电闸》 2011年
纸本水彩《通风口》2011年
纸本水彩《废弃的瓶子》2011年
纸本水彩《电视机》2011年
纸本粉画《尘埃系列-沉寂》2012年 参加2012年上海粉画年度邀请展、同年参加2012上海水彩•粉画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纸本水彩《静静的时光》2012年 参加2012年第二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参加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纸本水彩《尘埃系列——白缸子》2013年
纸本水彩《尘埃系列空瓶子之一》2013年
纸本粉画《尘埃系列——宁》2013年
木板坦培拉《尘埃系列——远去的记忆》2013年
木板坦培拉《尘埃系列——流逝的时间》2013年
纸本水彩《电表盒》2013年
纸本水彩《尘埃系列——烧瓶》2013年
纸本水彩《尘埃系列——瓶子》2013年
纸本水彩《尘埃系列——瓶盖子》2013年
纸本水彩《尘埃系列——倒下的瓶子》2013年
木板坦培拉《铁椅子》2014年
纸本水彩《尘埃系列空瓶子之三》2014年
纸本水彩《尘埃系列空瓶子之四》2014年
纸本水粉《丰碑》2014年
纸本水彩 《尘埃系列——观象》2014年
纸本粉画《尘埃系列——墙上灯》2014年
纸本粉画《尘埃系列——机器》2014年
纸本粉画《尘埃系列——管子》2014年
侯伟
男
1963年7月生于辽宁
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教育系
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2年8月至今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水彩画协会会员
展览及获奖:
作品《春》《滚笼》《飘过尘空》《空弹壳》《尘埃系列——沉寂》等分别入选全国第七、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作品《滚笼(二)》《柴火垛》分别入选第三、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此外展览及获奖经历还有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首届、第二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首届、第四届中国(杭州)国际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
美国国家水彩画第九十一届展览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以及首届全国水粉画大展等等
水彩、坦培拉、粉画、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别展览并获奖项,作品多次被相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