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饶秀光:且画且看

舒又 中国水彩 2022-04-24



从《青丘》系列到《拾忆》系列,我们能看到一个审美趣味不断在蜕变的饶秀光,他的视角从山间到桌前的瓶罐,不变的是他的好奇心。
封面图:《拾忆20》,纸本水彩,35.5X50cm,2022年


中国水彩编辑舒又:以下简称 Q
饶秀光:以下简称 A



《拾忆09》,纸本水性材料,44x60cm,2021年 


拾忆10》,纸本水性材料,44x60cm,2021年 


Q您是如何开始水彩创作的?有没有对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人事或者经历?


A最早是在高中时期开始学习素描色彩这些基础,大学时期接触到了水彩工作后也常画水彩一直没丢下过但真正影响我走上水彩创作这条路的还是从14年西安水彩高研班开始的几次高研班经历,把我的整个视野和思路都打开此外必须要提到的是在西安高研班结束之后几个同学相约到山东威海写生,组成了一个在创作上互相扶持和促进的“黑松林”小团队段经历对我后面的创作影响也很大


 
青丘之六》,纸本水彩,25x39cm,2020年 

青丘之七》,纸本水彩,25x39cm,2020年 

 

Q:您的创作中有很多写生的部分,您是如何看待写生的?


A:我的灵感主要是在写生中来的,因为写生可以直接面对你要表达的对象,也会因此产生触动,有感而发。其实我的写生就是创作,写生中每一张小画我都会带着创作的思维去完成,画完之后,有一些问题也会保留在纸面上不去做修改,因为艺术不存在对错,有时候保留一些问题反而更真实,这也是写生的鲜活之处。

 


路路相连》,纸本水粉,76x108cm,2019年 

路路相连之四》,纸本水性材料,75.6x111cm,2019年 
 


Q:从您的个人角度来看,如何梳理您的创作路线?


A:我的创作其实有两条线,一条线是围绕国家的重大政策或者民生问题,这也是艺术家的一个社会责任,像《路路相连》系列、《生态家园》系列以及之后想做的乡村振兴主题都是在有意识地和社会民生接轨。另外一条线就是围绕我身边的人和事,在创作中尽量从我熟悉的东西中找到切入点,把自我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拾忆01》,纸本水彩,76x111cm,2021年 

拾忆03》,纸本水性材料,44x60cm,2021年 


拾忆06》,纸本水性材料,44x60cm,2021年 



Q:2022年您的《拾忆》系列仍在继续创作,这个系列跟之前的系列相比有何变化或突破?您是如何看待这些改变的?


A:《拾忆》系列的画面以茶具为主,用极少的画面元素就把喝茶参禅的意境表现出来。但我希望在创作中加入一些冒险的尝试,所以画到后面在视角、构图和材料上都有所变化,我把不同的水性材料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水性特质来过度和延展,至于成功与否,我持且画且看的态度。



拾忆18》,纸本水彩,38x26cm,2022年 


拾忆19》,纸本水彩,22x30cm,2022年 

《拾忆09》,纸本水彩,50x35.5cm,2022年 



Q:近年如《路路相连》系列和《青丘》系列这些受到持续关注的作品中似乎有一些对比性和延续性?这些系列之间的变化是否也是对您创作路线的一个呼应?


A:是的,《路路相连》系列和《青丘》系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路路相连》是我到青海和朋友一起游玩,当时在黄河边上看到了青海连绵的高山,那里植被很差,在山里修高速公路的话难度就很大,我因此想到了西部大开发,交通是很重要的内容,回来之后我就创作了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公路系列,它是真实发生的民生民计。



路路相连之一》,纸本水粉,100.7x150.5cm,2019年 

路路相连之二》,纸本水粉,90x150cm,2019年 


路路相连之五》,纸本水性材料,75.6x110.6cm,2019年 
 

 A:《路路相连》大概画了十几张之后呢,我就把创作视角转移到身边来,因为我生活在南方,江南的山跟北方的山是不一样的,变化起伏小,植被也都很好,我就从熟悉的南方风景入手创作了《青丘》这个系列,一是和《路路相连》中的景色形成差异化,二是体现了我创作中围绕身边人、事、风景表达情感的路线。



青丘之十二》,纸本水彩,76x51.5cm,2021年 

《青丘之十四》,纸本水性材料,75x74.5cm,2021年 



Q:可以看到您的《青丘》系列中以不同的山脉为主体,但和我们往常见到的以山为主体的画作有所不同,您在创作中是如何找到这种表现方式的?


A:《青丘》这个系列以画山为主,创作灵感是在一次采风活动中产生的,当时在太阳快下山时,山体与影子的投射所产生的感觉和我大脑中的某个印象发生了重叠,我在当下抓住灵感快速画了一张,后面渐渐形成了一个系列。



青丘之三》,纸本水彩,14.5x24.5cm,2020年 

《青丘之四》,纸本水彩,30x48.8cm,2020年 


青丘之六十》,纸本水彩,60x162.5cm,2021年 


A:我在创作初期参考了中国古代壁画中对山的表现方式,但传统壁画中山更多的是一个陪体,我选择以山为主体,采用了类似几合形的原色单一造型。早期的创作还在摸索阶段,会比较拘谨一些,随着创作的积累,渐渐形成自己的感觉之后就会越来越有自我的表达,画面语言也会逐渐形成相应的风格。



青丘之二十四》,纸本色粉,110x74.5cm,2021年 


青丘之一百一十三》,纸本色粉,74.5x111cm,2021年 


 

Q:这些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创作在流变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瓶颈或者困难?一般都是如何去处理或突破的?


A:困难之一是我该如何更好的表现我想要表现的主题?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这其实是有一些难度的,我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和自己比较熟悉的题材结合起来表现,这其实也可以将我的两条创作路线打通。


拾忆02》,纸本水彩,76x108cm,2021年 

拾忆05》,纸本水性材料,44x60cm,2021年 

《拾忆11》,纸本水性材料,44x60cm,2021年 


A:困难之二是我希望能在任意题材中尽量摆脱一些固定或传统的构图、视角等画面语言,这个过程其实有点痛苦,可能投入很多时间结果也不一定很好,但还是要积极尝试。

 

拾忆07》,纸本水性材料,44x60cm,2021年 

拾忆08》,纸本水性材料,44x60cm,2021年 

拾忆15》,纸本水彩,32x20cm,2021年 


Q:您如何看待生活和创作的关系?目前的创作状态怎样的?


A:近几年我的生活过得很单一,就围绕着教学工作和创作展开,对于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我基本上就选择放弃,把无限的精力和有限的时间集中在创作上,用生命去创造“生命”。保持这个状态,持之以恒,继续探索。




饶秀光,1970年生于湖北大冶,1990年黄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2003年湖北师范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水性材料高级研修班结业,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景德镇陶瓷大学《瓷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湖北理工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研究员,九三学社湖北书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黄石书画院院长,黄石画院院士,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数据库艺术家,入选湖北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及百人美术人才培养工程;出版专著有《皖南印象——饶秀光速写作品集》、《澄怀·映物——饶秀光纸上风景作品》;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展览并获奖。




更多精彩内容:

当今画坛上最富声望的艺术家之一,比尔盖茨也要拿着号码牌收藏他的作品!

他用27年谱写了人性的光辉

英国皇家水彩画协会的第一位女会员




注:征集投稿请后台回复“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交流;中国水彩编辑整理,转发需标注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