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青 | 朴素地绘画,单纯地表达

中国水彩 2022-04-24

中国水彩


中国最大的水彩艺术平台




《草》


创作自述


我在当好一名老师的同时还可以画画,这似乎是一种特权。人一旦掌握了一门技能,就有了表述自己的权力和欲望。这种欲望让人不由自主的从生活的原点中漂移出来,和这个浮华喧嚣的城市有了一个若即若离的维度。其实画画本身并不浪漫,浪漫的是,它将人置身在自我语境中重塑自己。


我喜欢画风景。大自然看起来是静止的,它一言不发,却以迟缓的力度形成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它的景色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它承载着生命万物,周而复始,几经盛衰轮回,又终归于迷人的永恒。


《老墙》


我可能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常常会花两三个月时间去画一座裸露着岩石的山;一片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原野,或者是一丛冬天里凌乱的枯树林。我不厌其烦地去描绘那些细节,让每一个细节都有各自不同的重量和质量。这种固执的态度凝结在画面上,就使得这些画显得很笨重,表达不流畅,就像一个行动迟缓的人在沉重地思考。


难道这样画很美吗?它既没有轻快地造型也没有淋漓的色彩,甚至和水彩画酣畅水润的初衷背道而驰。但是,我觉得恰恰是在迟缓之中隐藏着最敏锐的情感和最有力度的思维。就像一个人在喝醉酒之后,身体笨重语速缓慢,然而这时,他的情绪是异常敏感的。那些口吃的人,他们的语言障碍往往是他们超强的表达欲望造成的。一个哑巴被关在一所失火的房子里,虽然他无法说话,但内心渴望呼喊的力度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一种真正有力的思想可能并不一定存在于流畅的表述中。太过优美的东西过度抒情,就把情感简单化了,有一点矫饰,会让画面的力量减轻减弱。所以我常常在风景画中避免描绘优美动人的场景,不让它呈现出一种奇观,因为那可能不符合大自然低回宽宏的气质。


《雪夜》


有不少观赏者认为我的画太凝重,缺少了女性的特征,女人的作品应该是轻快柔美的,赏心悦目的。确实,有时候我愿意用几个月时间去画一张画,体验一种漫长的思考过程。在静逸的时候,一些活跃的思绪像涓涓细流一样从脑子里涌出,他们有形状有体积,哗哗作响,给繁忙的生活状态带来了冲刷和洗涤,也许这种净化过程是另一种形式的赏心悦目。


其实,反思和无思都是我喜欢的状态。反思可以使人正本清源,无思则可以让我淡出世外,象孩子一样去画流动的小河,河边的小草和野花。我的水彩画风格很朴实,颜色、用笔和构图的方式都是非常本色的。我不厌其烦的去画大山,树林,野草和庄稼地,从没觉得单调。在现在这个求新求变的视幻时代,我的画无法成为当代艺术,也无法进入全球化语境,显得有点过时。我没有去不断地开拓新思路和新风格。我只是在原地建设和完善,让一种信念越来越坚固。当你看完一部让人震撼的电影大片时,强大的视听音效和激烈的感情可能会让你耳聋目盲心智麻痹。所以相对于变化来说,静止的力量是伟大的,它长久地影响着人的情感和精神。我只是想以我的方式由衷的表达一种质朴的东西,在质朴中透出大自然雄浑力度里永恒的“纯净”。


《雪山》


朴素地绘画 单纯地表达

——与水彩画家杨青的对话

文/梅繁


梅繁(以下简称“梅”): 你的作品从整体上来看似乎很容易解读:首先从题材上来看,你选取的是传统水彩画中最常见的一种题材——风景;再从表现手法上来看,也颇为中规中矩——以写实的手法细腻而真实地还原自然美景的客观面目。你是如何看待自己创作的风格取向的?


杨青(以下简称“杨”):我比较喜欢写实风格的艺术,我想尽我的能力,画出一些能感染我的画面,仅此而已。在艺术表达上,我尽可能做到单纯,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我比较偏好古典主义艺术,这种兴趣在当今时代可能是不时髦的。现在的主流文化观念是艺术进化论,在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冲击下,无形中将艺术分为先进的和落后的观念。其实这种提法有失偏颇,就像问盐和糖哪个更好吃一样。现在各个创作风格都有自己的圈子和收藏群体,兼容并存。我觉得从时代的发展来看,人的生活表面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内心世界的变化却很小,千百年来,审美取向仍有趋同之处。


《江边的暮色 NO.1》


梅:那么你认为古典艺术与现当代艺术之间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杨:我觉得古典艺术追求共性多一点,现当代艺术追求个性多一点。


古典艺术中有一种共同的美的原则,比如古希腊的帕麦农神庙,它就是宇宙的一个胳膊一条腿,它的美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也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现当代艺术更强调创意,强调实验性,其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些艺术形式可能朝生暮死,它们象水一样冲刷了社会,之后就没用了,可以扔掉,但是它们也是一种革命,给社会注入新鲜血液。当代艺术的美是在变化中产生的,很碰撞,侧重于打破和重建,和当代人的时尚生活咬合得很紧,是零距离的。


这有点像古典音乐和摇滚乐,古典音乐美在距离,摇滚乐美在零距离。变化与不变是互为转换的,距离与零距离也互为存在。


《江边的暮色 NO.2》


梅:水彩画历来是一个非常讲究本体语言特色的画种,其由绘画材质、工具、载体等带来的特殊的透明感、轻快感等在许多画家的创作中被有意地加以放大。以我们本地的另外几位水彩画家的创作为例,如王涌的水彩静物画整体上用色非常素雅,喜好对物象做平面化的处理,而突出肆意挥洒的笔触和水彩薄而透明的特性,以及色与色之间自然互渗的韵味;陈勇劲作品中的主体静物非常细腻写实,但其置物台和背景墙壁等的刻画却也相当写意,甚至有些画作中还有颜色自由流淌的痕迹。与这些画家们相比较而言,你画中的色彩更为厚重,如《山脚下的风景》、《草》、《雪山》等,看上去甚至有些油画的意味,你为什么很少像大多数水彩画家那样去凸显水彩画的特性呢?


杨:我比较喜欢美国的水彩画家怀斯,他最擅长的是干笔水彩画,我在学生时代第一次看到他的画册时很震惊——原来水彩也可以这样画,这么厚重。不过,我觉得作画的技法对画面来讲意义不大,有时可能还是一种束缚。只要画面需要,我也会用湿画法来处理画面。只有顺着感觉走的技法才是好技法,感觉不好的时候,技法是无能为力的。


《漫步农田》


梅:如你所说,你的绘画手法非常朴素,而从你所偏爱的题材上看来,你的创作动机也应该是非常朴素的,你画中的那些美景,带给观众的是一种非常自然、客观的美感,你似乎很少在画面中加入你的主观情绪?


杨:是的,我的绘画手法很朴素,而且很少加入我的主观情绪。我坚持这样画是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我曾经囫囵吞枣地将《圣经》看了一遍,它的文字风格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它的文字是这样的:“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找到了;敲门,就给你们开门”,很朴素很简洁,没有半点抒情的成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它绝对不是文学语言。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风格?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后来我的结论是文学渲染和抒情有讨好读者的成份,而圣经是神的智慧,至高无上,用不着讨好读者,所以这种很朴素的文字其实是一种境界的升华。通过这一点我联想到,在道家学说中大自然是“道的本体”,它恩泽万物,也是神圣和至高无上的。如果画家仅仅是通过画优美的风景来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那境界就小了。


在西画里面乔托的画风很朴实,远没有后来的提香那样对人物形体描绘得细腻优美,也没有委拉斯贵支那样对人物性格剖析得细微深刻,但是他有一种纯净博大的意境,将圣坛画阐释得很纯正。这一点有点儿象中国画,认为意境比抒情更重要。抒情是个人情感占上风,意境美是被画的对象本身产生的美,是它的气场,有很大的精神力量,给你开阔的情感。


最近看了一本外国人写中国赏石文化的书,其中有一篇将石头写得有血有肉,很抒情。其实中国人重理念,欣赏的是石头本身美的气场,而不是与石头相关的美的故事,我们玩石头是喜欢石头本身,而不是借此抒情。从这一点上来说很像我的风景画,我喜欢那些风景,是因为它们本身具有美的意境,我不失真实地表现了它们。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参与了发现,并通过我的眼光过滤掉了杂质,留下了具有感染力的东西。


《湖边的青草》


梅:不知道你说的这本书是不是《世界中的世界》?我恰好几个月前买了这本书。其实历代的人们对于石头的欣赏也是非常纯粹的,自然的,赏石的过程无需诉诸于人为附加其上的文化属性。对于其它物件的赏玩也是一样,历代有很多人着迷于收藏、把玩各种精致器物,多半也都是出于对器物本身美感的欣赏。你家先生对于古玩的鉴赏与收藏在圈内是非常有名的,那么每天身处于那些或精美,或古朴的器物之间,是否对你的创作有所影响呢?


杨:对,这本书就是《世界中的世界》。我先生的兴趣爱好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说一个黄花梨的小箱子,或是唐代的高古瓷,它们看上去太普通了,但其实朴素的后面藏有精神高度和技术含量,要品味它们需要一定的知识准备,因此也会越品越有味。


中国的很多艺术品都是没有时间观念的,它们不会告诉你它们描述的是清晨还是黄昏,是人生的青春期还是古稀之年。它们就是一个美的物件,就是一张美的画。中国的艺术品注重的是存在而不是表达。存在是恒古不变的,而表达是短促且有限的。


《平静的小湖 NO.1》


梅:你在自述中提到“反思和无思都是我喜欢的状态。反思可以使人正本清源,无思则可以让我淡出世外”,能同我们分享一下你“反思”与“无思”的心得么?


杨:反思后的作品就像葡萄酒,它需要酿造过程;无思时的作品就像葡萄汁,还是鲜榨的,它清爽可口。它们都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只是适用的环境和心情不一样而已。


《平静的小湖 NO.2》


梅:我注意到你的一张照片中的背景是几幅油画,也是你的作品么?水彩与油画,尤其是现当代的水彩和油画,在创作方向上有很明显的区别,前者基于写生,多表现一些客观的静物、风景,如果画人物,也很少带有主观性的因素;而后者在近几十年间却越来越多元,且带有强烈主观意识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你怎样看待这两个画种在当下的创作性质上的差异?


杨:我在俄罗斯的时候画的是油画,回国后还是主要画水彩。油画和水彩画由于材料性质区别很大,作画方向也各有不同,油画倾向当代艺术的占大多数。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当代艺术好像被资本架空了,泡沫太大,那些油画给人的兴奋点不再是审美高度,而是价格高度。这样就会造成人心浮躁,作品也越做越大,浪费也大,相对来说,水彩更环保一点(笑)。


《平静的小湖 NO.3》


梅: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主任刘寿祥老师曾经在一次研讨会中说过:“文气、冷静、群体关系和谐,是湖北水彩画家的普遍特性,他们在精神上有共同的追求,常在一起交流新技法、新思路,从而也促进了水彩画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你对此怎么看?


杨:武汉的艺术生态很好,特别是水彩这一块,很有环境。刘老师总对我们说:“热爱”很重要,要对水彩画充满热爱、充满尊重,才可以画得更纯粹,也更纯净。刘老师一贯治学态度严谨,他的每一幅作品都透着特有的真实和激情,于平淡之中波澜壮阔,势不可挡。刘老师在技法上从不保守,这样就更加促进了我们这个群体的相互学习和提高,他对我们年轻一辈都给予了厚望。


我想每一个画画的人都希望能成为大画家,但这不可强求。对于我来说只要自己努力了,自己对自己满意就可以,这种“心理收获”和大画家是一样的。


《平静的小湖 NO.4》


《春天》


《荷塘》


《黄昏》


《武汉大学未名湖》


《郊外的斜阳》


《湖光山色 NO.1》


《湖光山色 NO.2》


《平静的湖》




杨青

女,1971年生,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专业。1995年至今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任教。2003年至2005年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硕士。2008年至2009年国家公派赴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留学。

2014年水彩画作品《紫金岭.冬》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武汉美术馆收藏;

2014年水彩画作品《晨曦》《暮色》入选“武汉印象美术作品展”

2012年水彩画作品《老墙》入选“全国第十届水彩粉画作品展”;

2012年水彩画作品《郊外的斜阳》获“湖北省高校第五届美术作品大展”银奖;

2011年十一月,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举办《湖光山色——杨青个人画展》;

2010年在武汉大学举办“涂绘---杨青作品展”;

2010年水彩画《冷冬》《草》《雪山》入选“回顾与展望一一湖北省水彩二十年回顾展”,并被“湖北省美术馆”收藏;

2010年水彩画《山脊》入选“回顾与展望一一湖北省水彩二十年回顾展”;

2010年8月《寂静》获“湖北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设计大展”银奖;

2010年水彩画《寂静》被“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收藏;

2007年水彩画《正午的工地》入选《全国第八届水彩粉画作品展》;

2006年水彩画《不远处的群山》入选《湖北省中国山水画油画水彩风景画作品展》;

2006年水彩画《极地风景ON1》在《第五届湖北省水彩粉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2006《极地风景ON3》入选《第五届湖北省水彩粉画作品展》;

2006《极地风景ON4》入选《第五届湖北省水彩粉画作品展》;

2005年水彩画《山脊》获《湖北省第二届高校美术作品展》金奖;

2004年水彩画《山脚下的风景》获《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铜奖《湖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发表于《美术》2004第十期;《美术观察》2004第十期;《水彩艺术》2004第十期;

2002年水彩画《休闲》入选《全国小幅水彩写生作品展》;

2002年水彩画《肖像》获《全国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60周年画展》, 优秀奖;

水彩画作品被收藏机构:

“中国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 “武汉美术馆”



艺术先锋

先锋艺术·艺术先锋

(扫码二维码即可关注)

中国水彩

中国最大的水彩艺术平台


作品收藏、竞拍、私洽 请回复 1

作品送拍、推广、展览 请回复 2

文章投稿、宣传、头条 请回复 3

致力于在全球推广最优秀的艺术家


影响力第一、专业度第一、覆盖面第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