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天父的人——宣教士缪学理 (Wesley Milne)的故事
接待天父的人——宣教士缪学理 (Wesley Milne)的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14oek3rs&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见证与文字内容不完全相同!
我欲乘风归去——缪学理专访
孙以理、郭秀娟 联合采访报导
「我力不从心了!」
「我走不动了!」
「我不行了!」
一年多来,缪叔叔在代祷信上,不断发出这样的哀鸣。明白自己在身体上、心理上、情感上都已经油耗尽了,他的灵里却仍然活泼有力;「虽然疲乏,还是追赶」是这些年日的写照,只是......
今年三月,获悉缪学理 (Wesley Milne)叔叔决定「再度退休」回加拿大,我们当即计划南下屏东恒春,采访这位五十年来,将一生奉献给青少年的传奇宣教士。然而,电话那一端,传来的是极度的苍凉与疲惫,他说,最后剩下和他同住的三位男孩,很不乖,他气得把他们通通赶走了。缪叔叔说他很depressed(沮丧),叫我们缓一缓再去看他。我们听了,心里很难过。
五月六日在台北有一场为缪牧师饯别的餐会,负责接待缪叔叔的陈忠全弟兄,带着缪叔和四位内地会宣教士,一起抵达会场。七十七岁的缪叔叔,身子还是那么挺拔、英气焕发,我们过去向他致意,并约好隔天早上的专访。缪叔神情愉快地小声为我介绍几位已经在场的「缪家孩子」,他指着一位中年弟兄问我:「你看他是不是一副牧师脸?他初二的时候我就这样觉得了。」接着说道:「这孩子中学时寄给我一张明信片,至今我还妥善保存。」原来这张卡片这样写着:
我站在校园仰望神,求主给我们一个团契……
这是民国五十二年到五十六年期间,在高雄就读中学的林寿阳,向主发出的祷告、对缪叔提出的请求。在台塑公司工作二十五年之后,林弟兄目前是台湾神学院学生,他在餐会上分享自己愿意效法缪叔叔的脚踪,毕业后到乡下地方服事。
缪叔叔的喜乐之情,溢于言表。听着欢送会上这些年过半百的孩子,一个个站起来分享,缪叔叔说他努力在心里捕捉他们年幼时的模样。
时光至少得倒退个三、四十年吧!
闯进瓷器铺的一头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美术学校读了一年书,再工作两年之后,缪学理被征召入伍。空军部队受训期间,缪叔叔在一次宣教大会接受呼召,愿意献身海外宣道的大使命。只是,那时候他并不知道上帝要差他去哪里。退伍返乡途中,在火车上一口气读完《戴德生传》,兴起了到中国的心志。回故乡后进入圣经学校就读,预备自己成为宣教士。
缪叔叔称自己是「闯进瓷器铺的一头牛」(A bullin the china shop,「瓷器」和「中国」英文同音),既不了解中国风俗民情,也没上过什么跨文化宣教课程,于一九四八年加入内地会来到上海,就这样和中国人结下半世纪之久的情谊。当时上海已被共产党包围,缪叔叔搭乘的货船起初不准进港,后来才放行准许卸货,他成了被卸在上海的货物,短短六个月上海就沦陷了。内地会当时决定,只要工作能持续一天,就留守不轻言撤退。虽然缪叔叔在中国的时间只有两年半,但他结交了很多青年朋友,内地会决定撤离大陆的时候,他难过得大哭。
一九五一年离开大陆来到香港深井,与一名瑞典籍的宣教士在难民营帮忙。停留香港期间,缪叔叔听说台湾有几万军人归主,有些心动,因为小小的难民营愿意信主的人有限。一天灵修的时候,他仿佛听见主对他说:「你为自己图谋大事么?不要图谋。」(耶四十五5a:And seekestthou great things for thyself? seek them not.)这节经文,在他一生服事当中,不断提醒他、警诫他。事实上,当时台湾军人大量归主,有其背后政治因素。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美援,军队的长官都会暗示部属在布道会举手决志,后来政策改变,这种荣景就不再了。
后来缪叔叔去了吊颈岭(现改名调景岭),在那儿工作一年,生活非常艰苦,健康因此受到影响,导致差会不让他去泰北,要他考虑台湾。
校园团契弱小的创办人之一
一九五四年一月,缪叔叔搭船由香港到了基隆,姚如云牧师(Rev.Gordon Aldis)接他到台北。一出车站,看见满街都是军人,他很诧异:「这儿的军人怎么这样年轻?」原来当时的中学生、大学生都穿著卡其制服,像是军人,让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开始的一段日子,缪叔叔努力向军人传福音,因为他发现当时军人不太受教会欢迎和关心。只是每次看见青年学生,他就会想起刚抵台北的那一幕,也记得第一次在加拿大听说艾得理牧师(Rev. David Adeney),就是为他在中国所从事的学生工作代祷。
六○年代,有许多和缪叔叔一样被迫离开中国大陆的宣教士,先后来到台湾。其中有一些人对青年学生特别关心,纷纷在北、中、南不同城市,展开个人学生工作。
一九五二年,在台南工学院(即后来的「成功大学」)教英文的宣教士邓师母(Mrs. Gordon Dunn),开办了英文查经班,隔年由魏德凯牧师(Rev. Richard Webster)接续邓师母的工作,魏师母并于年底开始高中生的学友团契。在台北则有安笃思牧师(Rev. Egbert Andrews),在学生当中从事个人工作。
在台中,任教于台中农学院(即后来的「中兴大学」)的杭陈越梅女士,与宣教士韩宝琏博士(人称「韩婆婆」的Dr. Pauline Hamilton)成立了农学院团契。缪叔叔也在一九五五年,开始南部地区的学生工作,在高雄同时还有姚如云师母与魏世德牧师(Rev. Frank Wuest)。[注一]
开始几年缪叔叔在高雄中学担任英文会话老师,后来家里也有英语福音班,吸引许多学生前来。一九五七年,在艾得理牧师鼓励之下,这些北、中、南各内地会宣教士,和校园团契第一位传道同工查大卫,开始正式的学生团契。在「校园团契」的历史年表中,缪学理列在一九五七开创之年的义务同工名单上。说他是校园团契早期拓荒先锋,一点不为过,但缪叔叔一再强调,千万不要说他是创办人,他只是「大运动中弱小的创办人之一」(a minor co-founder in a major movement),但他感到与有荣焉。
受学生爱戴的属灵父亲
欢送会上,缪家的孩子黄斌,述说自己怎样在缪家白吃白喝三年之久,当时他是道明中学的学生,他请缪叔叔担任辅导,好让停了多年的学校团契再建立起来。三年之间他们换了四次地方,有一回缪叔叔竟然带大家在公墓聚会。校园同工饶孝楫有几年和缪叔在高雄同工,他回忆自己在一九六五年加入「校园团契」,第二年调到高雄,和所有曾派驻高雄的校园同工一样,包括道生神学院院长陈镭、周神助牧师、飞扬负责人林芳治等,都有一段在缪家搭伙吃饭的日子。记得有一次缪叔叔请饶哥去道明团契讲道,只有黄斌和缪叔两人出席,他问:「道还要讲吗?」缪叔叔说:「当然要!」
缪叔叔回忆这些往事,直说他所作的其实微乎其微。像道明团契,常常只有一个人、两个人,若不是黄斌同学坚持,团契怎能成长到四十几位?缪叔叔说他带团契,很少自己讲道,其实他一直在摸索和学习怎样带领团契。因为学美术的关系,他擅长制作各式表格,用来记录学生出席情形以及负责人员,作为同工会检讨回顾之用。他要求同学参加聚会要准时,鼓励他们把这样的好习惯带回自己教会;他也建议团契学生,在学校里两三个一起祷告,彼此勉励扶持,不要一次聚集太多人。
因为,在那个年代,学校教官禁止学生参加任何集会,此外还有来自教会的攻击。有些教会怪罪学生团契成立,害青年学生不参加大礼拜。这些难处,常常令缪叔十分灰心。他举华神老师白嘉灵为例,为学校团契辩护。当年白老师家信仰回教,受到家里逼迫,无法参加主日聚会,因此循理会带领他的热心传道人,鼓励白嘉灵加入雄中团契。
循理会的会长蔡忠梅牧师,也感谢缪叔陪他们走过青涩的岁月,他和林森南路礼拜堂的栗子初长老和白嘉灵,当时是雄中、凤山高中的学生,有一次缪叔带他们一共六个人到台南参加大学联考,借住宣教士家,当时他生病发高烧,所以只有他有床铺可睡。他经常出入缪家,和缪叔特别亲密。记得第一次大学联考志愿填太少,没考上,一拿到成绩单,蔡忠梅直奔缪叔家,在他的胸前大哭,埋怨:「上帝对不起我!」,缪叔当时一直抚摸他的头说:「话不要说太快,免得以后面见上帝不好意思。」后来他考上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因家境清寒,缪叔常供应他学费,回国述职的缪叔叔在他毕业时,还从美国寄了九十块美金,给他买第一架照相机。这样的恩情,缪叔都不冀望他们还,只要他们服事主、帮助别人,就是对缪叔最好的回报。蔡忠梅说缪叔叔的身教与言教,是他终生奉行的标竿。
缪叔叔回忆每次欢送会,很多人讲赞美他的话,真使他脸红,他常常反省:「为什么他们这么爱我?」每次他都拼命想着自己的软弱与失败。他说自己的工作能一路持续,实在得归功于许多背后为他祷告的教会肢体,早期多是外国的弟兄姐妹,后来海内外各地都有中国教会为他代祷。深信这是每次他得以从软弱中重新得力的主因,还有就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读经和默想。这一点可从缪叔叔的代祷信得到印证,他常常在信上分享自己的灵修心得。从瑞士来的内地会宣教士秦瑞雪(Margret Zingg),在台湾服事青少年已有二十多年,这几年缪叔叔上台北来,常借住她家,秦姐说:「早上灵修,缪叔都有新鲜的东西分享。」
上帝使寂寞的人有家
团契这些同学,一个个自称是「缪家的孩子」。对于这一点,缪叔叔说他必须有所澄清,否则就篡夺了太多不该得的荣耀。缪叔叔说团契学生,大部分来自各个不同教会,孩子从他得到的造就只是一点点。像白嘉灵,来自大寮循理会,受到自己教会很多栽培,而且并没有住在他家,偶尔开同工会才会住一晚,虽然和缪叔感情深厚,严格说来不算「缪家的孩子」。
缪家第一个孩子,来自眷村,常常因为没有便当,就到缪叔家乱吃东西,他首先住进缪家。后来有些从恒春、美浓等外地来的中学生,也住进来。像陈忠全和吴胜辉,当时都因家境缘故,住过缪叔家。高二那年,吴胜辉考虑辍学找工作,缪叔叫他住到缪家。吴胜辉说缪叔不只帮助他,还帮助他父亲,成为他们一家的好朋友。缪叔叔很欣慰地说:「应该帮忙的就要尽力帮忙,帮一个孩子等于帮助全家站起来。」
七○年代,台湾开始成立加工出口区之后,内地会开始注重工人的工作,不过缪叔叔执着他既有的使命,还是每天跑校园团契。后来在内地会同工催逼之下,他顺服地加入工人福音的工作,搬到中船小港重工业区。中船团契有两位年轻人住缪叔家,白天在中船上班,晚上进夜校读书,感觉上缪叔叔仿佛又像是带领熟悉的学生团契。后来有一些外地来的初中生、高中生,也相继加入缪家住宿,缪叔叔非常高兴,一批一批的孩子,使他单身的生活丰富许多,他常常作见证说:「上帝使寂寞的人有家」。
和缪叔同住的孩子,本来也大多不是基督徒,只是后来半信了主,不过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缪叔叔工作的重心转向边缘青少年呢?缪叔叔说就是在小港服事这段期间,有位姐妹带着她的外甥前来,请求缪叔叔收容。这孩子来自破碎家庭,脾气很不好,有许多叛逆的不良习性。
有一次缪叔叔为了搜寻他的色情书籍,无意中读到孩子在学校写的一篇作文:〈我的家〉,这篇稿子写着:
妈妈,你为什么这样狠心,离开我们?你在的时候,就好象圈着大酒桶的那根铁筐,你走了,这个家也散了……
叙述到这里,缪叔眼眶都红了。原来孩子的父亲是花花公子型的船员,母亲不堪痛苦,吃安眠药自杀身亡,留下五、六个孩子,分散各处,难怪这孩子常常想念妈妈。当时,缪叔叔很懊悔自己平常管教他,是不是太严了。从此,缪叔叔对这样的孩子,有了很深的负担,慢慢就有很多这类边缘少年住进「妙家」。
其实,缪叔叔自己同样来自破碎家庭,父母婚姻也很不幸福。他说父亲长得很潇洒,有对青蓝色的美丽眼睛,喜欢跳舞和看女生,父母时常吵架。有一次,缪叔叔在街上,看见父亲搂着一个女人,虽然早就知道父亲有外遇,及至亲眼目睹还是受不了,他当即躲了起来。
餐会上,许多缪家孩子都喜欢揣测缪叔持守单身的原因。缪叔叔也的确告诉过他们,如果他结婚了,他们就不可能乱开他的冰箱吃东西,也不能在他床上乱跳。但他告诉我们,确实有好些女宣教士喜欢他,他却很怕女生追他,他对婚姻的恐惧,多少受到不美满的家庭影响吧。不过,他说这和他从小个性比较敏感有关,他的哥哥和妹妹,婚姻都很美满。事实上,他很关心母亲,也关心父亲,每次回国述职,母亲还叮嘱他去探望父亲,父亲也深以他作宣教士为荣。
常常上当受骗的宣教士
高雄国语礼拜堂的吴光雄弟兄,回忆在一九六九年,他跟缪牧师到少年感化院探望一个孩子,这孩子曾偷了缪叔仅有的一套西装。黄斌长老也提到有一次缪叔带同学到山地旅行,在火车上看见一个小男孩,名牌上写着:家住台北,钱被偷了回不了家。缪叔当下掏出一百块给他,这金额等于当时学生团契一个月收到的奉献。后来这孩子竟然换了件衣服,牌子上改称去基隆,又来盯着缪叔,巴望再得些钱,缪叔拿出十块钱给他。第三次换成去台中,没想到缪叔叔连上三次当,再掏出十元。黄斌大惑不解,问缪叔是不是没认出是同一人?缪叔叔回答说:「不是,是因为我看着他,就爱他。」
缪家的乖孩子,说起缪叔上当受骗,被坏孩子骗得团团转,这样的故事真有一箩筐,他们很为缪叔打抱不平。尤其是一九八五年之后,缪叔叔搬到台北那段期间,收容了两个令他十分头痛的孩子。他们拥有一个帮派,不久带了几个不良少年回来住,经常惹事生非,缪叔叔得去派出所保他们出来,他们甚至趁他不在的时候,带女孩子到家里胡来。
缪叔叔一个人实在无力承担,决定搬到五股,请别的弟兄帮忙。这些帮派少年嫌五股偏僻,就不来住了,当时只有两个孩子跟他到五股。查时政长老回忆曾去五股探望缪叔,看他收容的孩子比以前在高雄的还要野,直摇头。他说缪叔睡着很单薄的褥子,好东西都给别人,看了让他于心不忍,赶紧买床垫和被子给缪叔送去。缪叔叔在树林芥菜种会的「少年之家」工作了几年,后来因为脊椎骨开刀,就在68岁时,不得已被迫退休回加拿大。
缪叔叔说如果要为他一生的宣教生涯,想个标题,不妨就取作Gullible's Travels。这一来,《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变成《凯子游记》,因为gullible是容易上当受骗的意思。正如女宣教士海复生(Miss Kathleen Heath)对缪叔叔的评语:「你的优点正是你的弱点。」(Yourstrong point is your weak point.)
一九九一年缪叔叔回加拿大退休,住在风景举世闻名的维多利亚。后来为了照顾一名从台湾去的十三岁男孩,搬到艾伯大(Alberta)。他发现那里有许多台湾去的小留学生,虽然有华人教会成立的学生团契,但是以广东话为主,因为学生多数来自香港。于是缪叔叔成立讲国语的学生团契,其中有些孩子住进缪家,就这样在加拿大也有了「缪家的孩子」。这些孩子跟他住,让缪家好不热闹,但因他们老是讲国语,学不好英文,后来有人反对,家里又安静下来。
回加拿大三年之后,缪叔叔于一九九四年又回到台湾,投入更生团契的「信望爱学院」工作。在道生神学院从事青少年事工的女传道黄素治,这几年常去垦丁与缪牧师配搭。她曾问缪叔叔:「你住在加拿大那么漂亮的地方,为什么还要回台湾来?」缪叔叔回答:「台湾是最美丽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最多的友情和亲情。」
新世纪谁来接棒?
去年年初的代祷信上,缪叔叔描述他的身体开始有老化现象,家里的男孩们常常得一再重复对他说的话,因为他的听力大不如前。缪叔叔到医院作了一次全身检查,查看到底是什么病使得他身体虚弱、头晕目眩。医生总结体检结果,这样说:「以这样的年纪来说,你的身体算是好的了,超出一般水准,但是,你必须减轻工作、放轻松、多休息,重新退休!」
但是,要把棒子交给谁呢?
缪叔当时照顾九名青少年,只有一个帮忙的中国同工(DaleLee),但他有自己的家庭,无法住在「妙家」。去年一年,缪叔叔对自己愈来愈容易生气,感到困扰,他说生气虽然总是有正当理由,却实在不是什么好榜样。那些男孩子唯妙唯肖地、模仿他脾气爆发的滑稽样子,缪叔叔说他恐怕哪天会心脏病发作,爆掉几条血管!
今年年初,缪叔叔一度想将「妙家」搬到台北,和丁牧师合作。丁政华(Tommy Muhlemann)是内地会宣教士,来自瑞士,现年卅八岁,和妻子和两名年幼的女儿住在天母。他的负担对象就是这些辍了学、在外面惹事生非的孩子。目前他定期到桃园辅育院辅导一些青少年,和他们作朋友。最近内地会在北投成立了一所「巧匠工坊」(Artikus Workshop),就是由丁牧师负责主持,提供给青少年学习手工技艺。缪叔叔前后上来台北多次,在北投、石牌等地区,积极寻找住处。好不容易在「巧匠工坊」附近,觅得一合适地点,谁知签约之前房东变卦,让一切的奔走都归徒然。这让缪叔叔不得不思想是否上帝在「暗示」他:又该退休了!
校园团契的同工林芳治弟兄,在餐会中一站起来就说:「缪叔叔对我很失望!」他说五年来,缪叔一直希望他能成为接班人。缪叔叔在接受我们专访的时候,补充说:「妙家」的孩子,非常喜欢林芳治,有一个孩子喊他干爹,孩子们都喜欢他,因为他很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和兴趣所在。然而,这几年是校园「飞扬」工作正兴旺的时候,缪叔叔盼了多年,还是没有等到林芳治。
缪叔叔说:「照顾边缘青少年,需要比校园团契同工更强的人!」他的话里难掩一丝失望之情。道生神学院院长陈镭提起自己女儿,效法缪叔叔怜悯穷人,目前正在美国费城从事照顾游民的工作。缪叔叔听了获得不少安慰。
不过最近几年,在台湾的确有更多基督教团体和个人,从事类似「妙家」的工作,照顾寄养男孩,例如,长老会目前正在兴建的加利利山,是一处可容纳一百多名孩子的寄宿中心,此外芥菜种会、主爱之家、更生团契、沐恩之家,也都各收有数十名青少年,因此缪叔叔说他可以比较没有遗憾地退休。
缪叔叔说照顾这些青少年,实在没有「速成」的果效。这和他以前所作的学生工作,有很大不同,需要更大的耐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必须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体认这是漫长而艰苦的工作。不少人满怀热情开始,然后热情渐减,因着困难度和缺乏成就感而受挫。为了拯救这些孩子,需要更多愿意摆上自己生命的工人。「妙家」的孩子们,都和缪叔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多数都会和他保持联络,或打电话、或来信、或来探望缪叔叔。
结语:西出阳关
欢送会上,临别依依,许多缪家孩子都说会去温哥华探望他。缪叔叔站起来,一再谦称大家给了他太多不该得的荣耀。接着他说当天早上在陈忠全弟兄家,有个孩子打电话来找他,说自己想自杀,希望能和缪叔见面。缪叔叔和他约好第二天一起回恒春家。上星期也有一个刚从感化院出来的孩子,偷了自己母亲东西,逃家了,他母亲打电话向缪叔叔告状。
带着这些牵绊,缪叔叔已经订好六月11日从高雄搭机,正式退休回加拿大。当然,他还是能求神纪念这些有需要的孩子,求上帝影响他们的生命──那样的改变才是真正能持久的。然而,这些孩子,更需要有人长期的扶持和陪伴,需要一个爱的家。想到要离开台湾,不能再见到这些孩子──不论在地上或天上──缪叔叔说这是最难忍受的痛苦!
临行前,缪叔叔再度站了起来,向欢送会上的弟兄姊妹道别,他说:「刚才,我忘记谢谢各位!」我们听了,心里有些辛酸,或许,他最想要给我们的临别赠言是:希望我们更重视这些需要关爱的孩子,希望有更多中国弟兄姊妹起来接他的棒子吧。
注一:「校园团契」早年孕育与初创历史参考吴鲲生撰,〈历史回廊——校园团契前三十年简史(一九五七~一九八七)〉,引自《薪火续传》(台北:校园,1997),页5~8。
以上内容选【自光中之爱】的博客
— —— — —— — —— — —— — —— —
一生奉献给青少年的宣教士 — 缪学理
加拿大宣教士缪学理老弟兄荣归天家,维多利亚时间2016年7月16日举行追思礼拜。他是一位完全为中国摆上的基督徒。在他宣教满五十年时,收到一面纪念牌,上面写着:“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五十年”。让我们一起追思他平凡而不平凡的人生!
缪学理(WesleyA.Milne1923年8月7日-2016年7月8日),加拿大卑诗省人,中国内地会宣教士,曾在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宣教及53年。成立“缪家”收留出外就读及行为偏差的少年。人称“缪叔叔”、“Uncle缪”。
生平
十七岁重生得救,是家中第一位基督徒。母亲因为儿子行为改变从而接受耶稣,是缪学理第一位带得救的人。
年少时曾经想做画家、电影明星。美术学校读了一年书,再工作两年之后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征召加入空军成为重轰炸机领航员。空军部队受训期间,因为听到从非洲返国宣教士的介绍及呼召,愿意成为宣教士。退伍返乡途中,在火车上读到《戴德生传》,兴起到中国宣教的心志。退伍后就读圣经学校,后加入内地会宣教团契,于1948年抵上海展开宣教工作。
三十一岁踏上台湾土地,展开长达四十七年的宣教工作,关怀服事军人、学生、劳工、街童和边缘青少年。缪学理爱猫,被收容的人称住家为“缪家”、或“妙家”。妙与猫叫谐音,人称缪学理为“猫王”。
终身未结婚,将生命奉献在传道及关怀服事别人身上。他说:“如果他结婚了,他们就不可能乱开他的冰箱吃东西,也不能在他床上乱跳。”
有许多传道人及基督徒受缪学理感召接受基督信仰,从事宣教、街道游民、监狱、偏差行为少年的服事工作者,包括研究院院士伍焜玉,张健昌医师、吴得力牧师、魏世德牧师,刘志雄长老。
有三本书《他是我们的叔叔─Uncle缪》、《高雄猫王──缪学理传奇》、《缪叔叔的故事》记述缪学理的为人及事工。
以上内容节选自散文吧【爱BC】的空间
—— — —— — —— — —— — —— —
更多精彩见证请点以下链接查看:
更多见证请关注公众号后在首页菜单栏按分类进行查阅或使用以下快速回复获取!
—— — —— — —— — —— — —— —
往期信息,快速查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信仰的力量”:
注:关注公众号后才能在首页对话框回复!只能准确回复红字数字部分,每次只能回复一组数字才能收到
【关注事工和奉献】:只回复数字“0”
【牧师讲道】“11”—冯秉诚牧师; “12”—张伯笠牧师;“13”—远志明牧师;“14”—叶陈淑淑见证;“15”—范学德传道;“16”—杨安鼎牧师; “17”—保罗华许牧师“18”—于宏洁牧师; “19”—沈保罗牧师;“20”—宋尚节牧师;“101”—杜丽艳
【信仰答疑】:“21”;
【探访活动】:“31”—“觅非播舍”;
【祷告】:“41”;【认罪悔改】:“4101”认罪、悔改、读经;
【禁食】:“4102”;【等候神】:“4103”;
【见证】:“51”—比尔盖茨、王石、李开复、赖昌星;“52”—【彼岸见证】、尼克.胡哲;501—洪汉义;502—蔡琴;503—黄绮珊;504—袁幼轩;505—吕丽萍、孙海英;506—罗慧娟; 507—廖智;508—释远诚;509—范玮琪;510—西藏宣教;511—方师母(倪月娥);512—胡福林(欠债见证);513—孙大信;
【宗教之分】:“61”,耶稣对其他宗教的影响见证;
【疾病及医治】:“71”;“701”—抑郁忧郁症;“702”—赌徒重生见证;“703”—癌患见证分享
【灵修】:“81”—《标杆人生》;【2017读经计划表】:“8101”;
【婚姻】:“91”;【儿女教育】:“901”;
【美文回顾】:回复“20140000”查阅2014精华信息; 回复“20160000”查阅2016精华见证;
【圣经学习】:回复0108、0916、1724、2532、3340、4148、4956、5759查看大卫鲍森《圣经旧约纵览》的讲解; 回复 5764 查看《圣经新约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