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坛 | D-TALK x 欢乐深活节:生活力——超自然世代的生机

华美术馆 2021-09-26



华·美术馆D-TALK系列设计论坛#14
欢乐海岸2019欢乐深活节


生活力——超自然世代的生机
Living a Life in the Hypernatural Epoch



地点


深圳欢乐海岸OCT创意展示中心


参与方式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预约购票早鸟单场票60元(原价票88元)*4位嘉宾的主题演讲+1场专题对话包含同传设备+活动周边文件夹早鸟单日套票110元(原价票176元)*8位嘉宾的主题演讲+2场专题对话包含同传设备+活动周边文件夹






D-TALK是华·美术馆从2012年开始推出的一个设计主题论坛品牌,强调深入/发现/探索/引导,持续关注国内外设计领域及其与跨学科融合实验产生的创新议题。


今年,D-TALK将联合欢乐深活节推出“生活力”论坛,邀请18位重量级国内外嘉宾,为大家带来2天4个分主题、16场精彩演讲、4场圆桌对话。将平日被折叠简化的“生活”二字层层翻开,从自然、社会、思维、科技不断叩问我们与周遭的关系。


 


生,是自然生命的萌动勃发,也是万物有灵的能量存在;


活,是在赤裸生命之上不断行进的意义创造,也是以身体力行赋予简单事实以无尽可能。



人类从认知自我、探索世界,到超越和改变自然的属性,我们与周遭的关系不断被重新整理,或明或暗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在从人类世活动拐向超自然世代的节点,人们前所未有地关注并参与着对未来的讨论,包括推测,行动,期盼,焦虑。一直以来,诸多具有前瞻性的作家、哲人、学者以理论和想象,为人类未来论断了各种命运图景,可我们终究要回归行动,面对当下。 生活力,是我们处在时代的拐点提炼和强调的探索性行为,它附着在形形色色的当下思考和行动之上,凝聚成切入、适应和改变具体生活的力量。2019年度D-TALK论坛联合欢乐深活节,以“生活力”为主题,聚焦在人类世的生活体系里,平日被习惯折叠简化的“生活”二字,在此被层层翻开,在还原其本身涵义的同时,也提醒着对今天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价值体系保持觉察与检视。我们期待以超自然的新世代眼光,回溯生与活的来处和本源,提倡以生活力为每个人提供渡入2020及其后的生机,盼能穿过迷雾,翻越沙丘。




主题一:自然的想象

12月21日周六 09:40-12:40 



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基于自然的存在发挥想象去构建一种与之相处的方式,承认并习得自然界自我解答的能力。这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不应以‘现成状态’去看待自然,而是以此在的活动作为媒介去看待自然。”该版块尤其关注过去一直与人共生,却长期处于我们视野盲区的元素与景观。

Jonk
摄影师,法国

演讲题目
 自然之道:当代遗迹编年史

居住于法国巴黎,十余年间他的勘探脚步遍及世界各地,不仅热衷于探寻并拍摄隐藏在城市暗面的涂鸦,也开始采用“Jonk”这个昵称来进行涂鸦创作。旅行、绘画、摄影、屋顶漫游、铁道及墓穴探秘,交织形成了他的工作版图。而在此过程中他的关注点和艺术实践逐渐凝聚在“废墟”这个主题上,尤其是自然对废墟的占领与接管,引发了Jonk关于人类应如何栖居在地球上,以及如何处理同自然之关系的思考。

朱赢椿
书籍设计师
 
演讲题目
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从《虫子书》到《便形鸟》

“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奖获得者。其策划并设计的图书《不裁》被评为2007年“世界最美的书”;其首次创作的图书《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评为“世界最美的书”特别制作奖; 《虫子书》历经五年的酝酿和制作得以出版,全书无一汉字,皆由虫子们自主创作而成。同年《虫子书》被大英图书馆永久收藏,并获评“世界最美的书”银奖。2019年最新作品《虫子本》打破惯常思维,让无趣变得有趣。此外还出版了绘本《蜗牛慢吞吞》、图文日志《虫子旁》、先锋实验文本《设计诗》、观念摄影集《空度》。

侯旭
仿生智能材料研究领域科学家
 
演讲题目
仿生设计:沟通生物与新材料的桥梁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纳米科技)、厦门大学仿生多尺度孔道课题组组长。近期被美国化学会IECH评为2019年全球有影响力32位青年学者之一。主持、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等项目。201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事业发展奖和入选美国化学会SciFinder化学领域未来领袖;2018年成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研究基于碳纳米管抗腐蚀复合膜器件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同时申请国家专利12项。


徐坦
艺术家

演讲题目
当妈妈迷失在山林里,谁在和她说话

1957年生于武汉,现工作、生活于珠江三角洲。1993年徐坦加入中国南方观念主义艺术团体“广州大尾象工作小组”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他最近的艺术实践致力于在新的历史情境内重新寻找中国社会/生活的价值何在,以及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一直进行的社会研究性艺术项目“社会植物学”。该项目涉及了今天人们必须面临而无法回避的复杂问题,例如城市和自然纠葛的生态关系,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身和植物界发生的伦理关系等等。每到一处,徐坦都深入本地社会生活,去与本地的居民、植物学家等各式职业人群进行调研和访问,研究本地语境下的植物与社会活动之间的联系。
对职业人群进行调研和访问,研究本地语境下的植物与社会活动之间的联系。


主题二:人造异托邦

12月21日周六 14:30-17:30

 


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异托邦”在不停被制造,也不断在消失;可能是一个网络上的局部世界,一个塑造出来的戏剧舞台,一个私密的心理诊所等。它是存在于在两个相对异质的关系体之间的某种“不同寻常”的空间设定和时间经验,同时也投射出其他社会实践的界线和属性。在如同幻象空间的异托邦里,我们得以从“他者”身上发现和观察人类被隐藏的精神面貌,从而实现人我交互的可能。

琴嘎

雕塑艺术家、造空间创办人

演讲题目
一起游牧

1971年生于内蒙古。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的作品一直关注现实且具有连贯性,一贯持有的反审美态度,使他发展出一种针对现实的超日常的个性偏好和依赖。以身体来承载公共记忆和个人私密感受的交融,构筑打破观者的预想和期待的现场作品。


琴嘎主动打破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界限,使雕塑成为动荡中的雕塑。他尝试把游牧文化的认知精神和现实体验糅杂在一起,表达出对现实的妄想。2012年创办“造空间”,以游牧的方式选择社会性空间,让艺术在社会空间里发生、生长,面对非常具体的现实困境,发起组织了一系列艺术行动项目。


何俊彦

艺术家 


演讲题目

 海上乌托邦


1983年生于中国珠海,生活与工作于珠海和巴黎。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09硕士毕业于法国巴黎索邦第一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2013年硕士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曾经参与深港双城城市建筑双年展(2017、2019),“陆上行舟”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2018),“艺术围城”珠海城市艺术周(2018),“新都市传奇:对空间的抵抗”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2017),“机构生产”广东美术馆(2015),“事物状态”德国柏林Lucas Carrieri 画廊个展(2010),“城市进程中”巴黎ARTenACT画廊个展(2010)等展览。2016年在珠海发起“做海计划”,2018年在珠江口伶仃洋岛屿发起“百岛计划”。


陈晓阳

源美术馆联合发起人


演讲题目

美术馆作为异托邦:“失败”在乡村现场中的重要性


视觉人类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作为跨领域的艺术家和研究者,近年主要从事人类学研究和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她的项目及作品多以被遮蔽的社群历史与现实展开,曾在广州的城中村及郊区山村与志愿者组织、教学机构、博物馆和公益组织合作,用在地展览和研究性写作等方式持续展开关于华南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再造工作。自2008年起,先后参与发起了“蓝田计划”“南亭研究”等社会参与式艺术项目,她与艺术家银坎保联合发起的“源美术馆”,经过三年在广州从化乐明村的驻地实践,近日在当地开馆。


Something & Son

艺术及设计小组,英国


演讲题目

社区与生态系统


由英国艺术家Paul Smyth以及Andy Merritt组成。他们通过视觉艺术、建筑、行为将日常生活重新接合,探索社交及环境相关问题。通过永久性装置、功能性雕塑或公众表演这些社区活动的方式,以模仿日常生活为开端,再将主题带入新的场域,以此迫使人们对所处时代之一些关乎社会及环境的宏大议题重新理解或评价。作品曾入选纽约时报“设计荣誉榜单”以及观察者报的“新先锋者”。

 


主题三:思维的景观

12月22日周日 09:40-12:40

 


世俗生活能否被重新想象?为免陷入惯性的流沙,持续审视与生存境遇的共生,他们从理性又狂野的思维出发,建筑了各式各样的“冒险乐园”。试着以打破常规又还以某种秩序的可能性,酝酿出必要的张力以维持所造景观的开放和进步。


何新城NevilleMars
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荷兰
 
演讲题目
错误的宣言:在综合设计的道路上反复试验
 
2003年在北京创立专门研究中国及亚洲高速城市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跨学科国际研究平台动态城市基金会(DCF),2008年在上海创办何新城建筑事务所(Mars Architects)并出任首席建筑师。这是一家多次获奖的可持续规划和建筑工作室,建成项目遍布东南亚、北美和欧洲。摸索出了一套适用于智能建筑、生态城市、区域规划,及室内产品设计等各种不同规模综合项目的独特设计方法论。该事务所开发的理论基础已运用于中国及亚洲多个生态城市的规划。
何新城正在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为快速城市化地区开发可持续规划模型。他是《中国梦——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社会》一书的作者,即将出版《错误的宣言——新世界的城市解决方案》。他也是可持续发展及建筑领域的世界级论坛的知名演讲者。

 
尤根·贝Jurgen Bey
工业设计师,荷兰
 
演讲题目
生活在现实的引力尚未存在的1:70地景之中
 
Jurgen Bey是荷兰最具实验性的设计师之一。早年与楚格设计(Droog Design)密切合作,成为荷兰概念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Bey的设计将物件的功能和本质以原形赤裸裸呈现,直接挑战观者对生活用具的定义和思考。二手设计亦是Bey一直以来的设计主题,他促成了当今设计界中一波运用二手物件回收再制造的风潮。
 
2002年他与Rianne Makkink共同创建了Makkink&Bey 工作室,将城市规划、建筑、景观建筑的理念融入到作品设计之中,涵盖小规模产品和大规模建筑及城市设计。工作室研究内容涉及能源、原材料、多重应用、食品生产、社会及经济体系。以期通过设计的思维,为社会现象与问题提供新的观点与解决方案。
 
 
厉槟源
艺术家
 
演讲题目
应对措施:基于力的身体实验
 
1985年出生于中国永州,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学士学位,现居北京。厉槟源通过行动、录像和行为艺术表演介入日常中国社会的不同领域,探索身体、物质、观念认知和社会价值;他以大量的身体实践拓展了一种当代艺术在中国社会的参与度和能见度。而同时,他也以大面积试错的行为,认知了自身范式的独特性以及范式转移的途径。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的艺术机构及公立美术馆展出,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旧金山/巴黎)等机构永久收藏。2018年入选ARTSY“15位全球最受关注的年轻艺术家”。


陈拍岸
观念艺术家,画家
 
演讲题目
为什么我们老想往墙上挂画?
 
1988年生于广东广州,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目前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通过数位板绘画、合成图像、文本及影像等媒介,探讨人的精神状态在消费行为及大众文化影响下,人与商品的共生关系中呈现的变化。个展有:“开什么玩笑”,广州画廊,广州(2019);“滋生在尾房的”,1a Space, 香港(2018)。群展包括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画内音”,OCAT图书馆,深圳(2017);“出了广东的鸡不是鸡”,Reformer Space,上海(2016)“场域的毛细管”,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2016)“机构生产”,广东美术馆,广州(2015)。



主题四:科技之局

12月22日周日 14:30-17:30



科技如何延展了我们的身体机能,重新定义人的自然属性和生活方式;又在此设置了一个自我博弈之局:如何用科技之道反过来治理它给人性带来的迷思与负荷;为了超越自身的自然局限,在生物性层面的生命探索乃至后人类时代的未来,我们又如何看待生活与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Jon C Flint
设计师,数字媒介,英国
 
演讲题目
解剖日常科技
 

当新兴科技产品和服务日趋复杂,Jon C Flint作为设计师的主要兴趣便在于解剖这种复杂性,再转化为简单独特的实体形态。这些高新科技首先影响的便是我们的家居空间。它们可能表现为:物联网设备,镜子,推销员的手提箱,工作坊,甚至是来自未来的房间。

 

Jon曾是以未来设计而著称的Superflux公司的原型设计师。他与Vytas Jankauskas联合创办了VJF。他最近被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主办的Design Connections计划选为2019年10x10新兴设计师之一。

 
  
Lancel/Maat
艺术小组,跨学科创作,荷兰

演讲题目
信任体系:重建共情的后人类会面仪式
 
荷兰艺术家夫妇Karen Lancel与Hermen Maat组成的艺术小组,横跨艺术、科学、设计、技术以及社会等领域和议题进行艺术创作,尤其具有先锋性的探索后人类时代人与非人之间在生物和科技方面的牵缠。他们重点关注其中具身存在、亲密关系、隐私以及信任之间的张力。
 
 
Xandra van der Eijk
生物艺术与设计师,荷兰­

演讲题目
意料之外的景观:从非人类中心论视角谈技术统治之术
 
一位将艺术、生态学和行动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家及设计师。她在实践中结合理论、田野调查、文献记录法和材料研发等面向,从非人类中心论的角度重新诠释了自然景观。她的每一个项目均会探讨某个迫切的生态议题,以及这些问题如何随时间而演变与暴露。
 
Xandra的作品曾获2017年的生物艺术与设计奖。她主持研究一项名为“生态未来”的项目。此外她一直为独立设计师和设计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她是著名设计团体Dutch Invertuals的活跃成员,也是FIBER实验室“正在消失的地图”艺术与气候变化研究项目发起者。
 
 
陆兴华
哲学家
 
演讲题目
论作为人类世教学法的设计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同济大学设计学科组成员。主要著作有《城市哲学1》(即出)、《走向数码批判--斯蒂格勒人类世思想研究》(即出)《艺术展示导论》(2019年)、《艺术-政治的未来》(2017年)。策划“降临”当代艺术群展(2019年)。策划2016年上海双年展“理论剧院”群展。“未来的节日”当代艺术小组发起人。2010年上海双年展行动委员会成员。



特邀圆桌主持




袁长庚
人类学者
 
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文化人类学方向)。研究方向为医学人类学、身体理论、数字人类学以及人类学理论。他长期关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以及全球语境下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境遇。思考和写作涵盖的关键词组:身与物、情与景、全球与地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近年来,他广泛参与跨学科对话,试图在高度专业化的知识生产和不断涌现的流媒体经验之间寻找重新表述“当代中国”的新的可能性。
 


特邀圆桌嘉宾



 
樊林
艺术史学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致力于西方美术史教学、研究、写作;当代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受邀赴澳大利亚、匈牙利、德国策划展览、讲学,受邀出席挪威双年展担任观察员。曾担任“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委员、单元策展人,“深圳、香港建筑双城双年展”板块策展人,“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初评评委。担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坪山智库专家。

 



论坛更多链接


论坛预告 | D-TALK 2019:生活力——超自然世代的生机
 


还在犹豫?看看身边的小伙伴们怎么说的!

抓紧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吧!



 主办方 


华·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设计美术馆,以推动设计的交流、发展和研究为主要方向,关注设计的实验性以及跨学科的创新力量。通过展览、教育、收藏、研究工作,实现公众与设计、艺术和文化的链接。


欢乐海岸坚持将文化艺术融入商业,将绿色生态融入生活的创新理念,在125万平方米的场域里开展主题商业、生活美学、文化艺术、自然生态的跨界探索实践。欢乐海岸汇聚城市美好生活,以“临水独栋+外摆空间+穿街水道”的开放式空间组合成街区商业曲水湾,带来深海浸入式体验的海洋奇梦馆,世界建筑设计巨匠担纲设计的“华人菁英俱乐部”华论坛,集自然教育、湿地体验为一体的华侨城湿地,创新打造“主题商业+文化娱乐+商务度假+生态旅游”多元复合业态布局。


支持机构



欢乐深活节联合主办





策划人:刘阳、陈航

策划助理:李晓瑜、王敬瑜






华·美术馆

 

华·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设计美术馆,由华侨城集团投资兴建,于2008年9月1日在深圳华侨城正式成立,现为OCAT馆群中的设计馆。

华·美术馆以推动设计的交流、发展和研究为主要方向,关注设计的实验性以及跨学科的创新力量。长期致力通过展览、教育、收藏、研究工作,实现公众与设计、艺术和文化的链接。


(正在展出)


开馆时间: 10:00-17:30(逢周一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特殊情况以馆内公告为准)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09 - 1号(华侨城洲际大酒店西侧)518053

交通信息:地铁罗宝线(一号线),华侨城站C出口

门票:全票30元,半票15元,每周二为免费参观日(节假日以及特殊展览除外)

电话:0755-3399 3111

www.oct-and.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华·美术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