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见过不拿刀,手里捧本书的关公吗?柳州这地暗藏玄机

微姐 柳州晚报 2022-06-15


中渡古镇
中渡古镇,历史悠久,流传许多尚武的人物和故事,许多武将横空出世。

《鹿寨县志》记载,中渡镇有参加太平军起义并成为将领的李岚谷,组织会党起事的覃老发,参加武昌起义的韦道敏,参加同盟会的钟秀杰,参加台儿庄大捷的梁寿笙,参加过北伐战争的梁国基、罗浩忠等。


鹿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有海在和记者交流时,说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中渡镇上的武圣宫周仓拿大刀,关羽却是拿一本《春秋》,这和许多地方的武圣宫是不一样的。2020年8月,广西作家何述强专门写了《青龙偃月刀守护阅读》一文,发表在《收获》杂志上,就是讲述关羽读书的故事。


武圣宫成为中央电视台拍摄、电影拍摄的取景点


相传武圣宫是明代将领马良江为感谢关公显灵助战成功而建。如今,武圣宫不单成为中渡镇旅游文化的景点,还成中央电视台拍摄、电影拍摄的取景点。201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家国兴旺》公益广告取景点也是在这里。


人们常说,关公面前耍大刀,是形容在行家面前献丑,特别是习武之人。然而,这里关公却拿一本《春秋》的书,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01“红脸关公”



鹿寨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黄小斌先生在《鹿寨文史资料》上撰文记载武圣宫的传说:“明代广西农民起义时,隆庆四年(1570年),皇帝任俞大猷(福建晋江人,两广总兵官)为总兵,调集左、右两江及湖浙等地数十万官兵,率兵直赴洛容(今日中渡镇)、柳城等地,镇压壮、瑶农民起义。”


俞大猷决定由左将马良江率兵2万顺清江而下,到达洛容县城对河,安营扎寨。


此时,马良江彻夜难眠:一是对起义农军了解不多,地况不熟;二是农军本土作战,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优势。恍惚间,一位身高八尺,手持青龙偃月刀的红脸大将策动赤兔马奔驰而至,对马良江道:“将军,明日卯时出兵,保你征战成功!”说完,飘然而去。

武圣宫屋顶上葫芦、飞鹿


“翌日卯时,马良江即刻出兵,开战不久,突然,雷声大作,天空下起倾盆大雨,马良江抬头凝望天空,此时,天空中出现了三个人,领前的便是关公,随后的是关平、周仓。顿时天昏地暗,起义军溃不成军,马良江旗开得胜。俞大猷嘉赏了马良江。”


“马良江回营后令手下在距洛容县城(今日中渡旧县村)右侧2公里处的一块空地上,建庙塑像。翌日,他找来当地的画师,告诫画师说:关羽的面像千万不能画错。三日内必须画好,交付工匠按图塑像。开始时,画师倒也认真,但由于画师是个贪赌之人,就想提早画完,以便承揽别的活计,多弄些钱来偿还赌债。于是他加班加点地画呀,当画到关羽的脸色时,本该‘面如重枣’,是黑里透红的,为了节省时间,他简单地用手指沾上红颜料,全涂成了红色。半月之后,马良江归来,一看塑像,再看那幅画像,命人找来了画师,大声斥责。”


这当然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的真实。如今的武圣宫,建于乾隆年间。


实际上,由于中渡以汉族和壮族等民族聚集,商业发达,集市贸易兴旺,有广东人、湖南人、江西人到此来做生意,部分生意人喜欢财神,喜欢关公。这也是武圣宫存在的土壤。


然而,关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易中天教授在《三国纪》中对关羽进行详尽的分析,特别是败走麦城的故事,关公性格有明显的弱点。虽然英雄善战,威震天下,却在政治上不成熟,有时还天真和任性。


但他的声名却在去世之后盖过许多英雄,甚至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经久不衰。人们崇拜他,更多的不是武力,而是忠义。那么,《春秋》和忠义有什么关系呢?



02忠义千秋

在我国,向来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李白“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都体现了对文化的热爱。




武圣宫里的关羽手上拿着一本《春秋》


作家何述强的文章说:在中渡关帝庙里的关羽塑像,手捧一部《春秋》。这部孔子编述的《春秋》,作为一本鲁国的编年史,《春秋》实际载录的内容却涵盖天下发生的大事,时间跨度两百四十二年。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书中皆有臧否。明是非,补弊起废,这一本强调保持“本己”的书。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一文中称《春秋》为“天下仪表”“礼义之大宗”,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有关资料记载,关羽的祖父关审、父亲关毅,都把《春秋》作为必读的经典,春秋大义早就浸润在他家族血脉中。手上没有一本日月经天的大书,肯定无法理解世间“忠义”为何物。


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鹿寨县文联主席廖献红在现场介绍说:如今的武圣宫,整座建筑十分典丽,屋顶上葫芦两边的两只飞鹿增加了吉祥灵动感。屋宇下承载柱子的石础古色古香,柱子上悬挂着豪气干云的联句:“义成汉室三分鼎;熟读春秋一部书”,“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赴鲁肃江南才子尽寒心。”


武圣宫


中渡武圣宫前面的戏台里,人间多少忠义邪恶,爱恨情仇在这里上演,这些戏剧让人们对人间良善与忠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部《春秋》的阅读,会透出思想的静穆,人格的力量。比如,潘八奶的义渡石碑,就是对忠义最好的诠释。


03义渡石碑

潘鹤行


5月17日下午,潘鹤行老师在中渡镇民俗文化协会的会议室,给记者讲述他的叔祖母潘八奶的义渡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2月,有一个姓苏的先生找到他,告诉潘鹤行老师,在朝阳李家村发现了义渡石碑信息。故事的主人是潘八奶。家住镇东街(汇源街)69号,开了一家商铺,由于经营有方,有点积蓄。遗憾的是膝下无子女,潘八爷去世后,潘八奶一人经营商铺。有两件小事让八奶决定大做善事。有一天,有一妇女过河时因为人多被挤翻落水,全身湿透。另一次是对河的一个孩子到街上后,和家人走失,回不去了,在渡口哭,潘八奶叫了一个渔民送孩子回家。这两件小事,激发八奶的怜悯之心,她决心开展义渡,帮助有需要的人。于是她叫人造了一条船,请了一个叫罗七斤的人撑渡,不收群众的钱,免费过河。为了把义渡做扎实和持久,她在朝阳山脚购了20亩田地,其收入用来做义渡的开支。


探访潘八奶原址房屋

挂牌匾铁钩仍在


事情传开后,赞扬声一片,当时的县长钟秀杰把潘八奶的这一善举报到当时国民政府,国民政府授予她一块“慷慨好施”牌匾。虽然这块牌匾目前被毁,但记者到故事主人公的原址房屋上看到,挂牌匾铁钩仍在,式样较粗且锈迹斑斑,应该是有一定年份的。


广西山歌王罗李明


广西山歌王罗李明是中渡镇的文史爱好者,他知道有义渡石碑这一信息后,到处打听义渡石碑的下落。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结果。有一天,他在镇文化馆里,看到有一块躺卧的石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人翻开一看,果然是义渡石碑,这块石碑已经断裂。5月17日下午,记者一行到镇文化馆查看,“潘韦氏义渡记”的字迹依然清楚。


已经断裂的义渡石碑


在现场,聊到“潘韦氏义渡记”的作者县长钟秀杰的故事。鹿寨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覃宣伟说,作为中渡人的钟秀杰,1877年出生在南街,1905年参加孙中山先生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致力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等活动。后在广州大元帅府任职,1921年回中渡省亲,适遇沈鸿英残部流窜中渡,原中渡知事高中藩携款潜逃。危难之时,中渡人推选他为知事,后得到广西省长马君武的特加委任。1922年4月钟秀杰和罗浩忠率地方武装击溃来犯的“谭牛头”抢劫掠夺,受到地方百姓赞扬。1923年,钟秀杰在桂林拜见了孙中山先生,遵嘱返回中渡,进行革新,废除苛捐杂税,并将公告刻于石碑上。后担任马平县和宜山县县长等职。在其人生后期,由于政治辨别力不足,改变了人生轨迹。后告老还乡,在家乡教授国学古文。1941年病逝于中渡。


中渡古城,洛江两岸,西眉山顶,远山近水,烟雨迷蒙。柳州文化名人韦晓萍曾写过一首有关中渡的诗:“东西横贯古洛江,南北呼船过往忙。指说两头不到岸,地名中渡费思量。”当记者还在想这首诗的故事时,广西山歌王罗李明却用山歌唱道:“初讲故事不太会,肚中无才难发挥。我是山中洋雀鸟,难比各位老画眉。”记者当时不明白他的真正用意,后来,他出了一个难题,说有一副对联,至今无人能够对出下联,看看在座谁有本事,或者通过《柳州日报》刊登后,是否能够征集到下联,这副对联有什么神奇之处?又有什么典故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


前期回顾:

柳州这块石头背后,藏着一起骇人听闻的杀戮事件→

柳州一男子挖出这个东西,直接得奖“奢侈品”…



“柳州1号”视频号今日关注↑↑↑广西人的水果自由



来源/全媒体记者 李广西 周仟仟  图/陈粤

审核/宿富敦  编辑/林喆  校对/刘慧

本文为柳州日报社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新闻爆料电话:0772—5307060;推广合作联系方式:13877213344(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