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州这些矮墙曝光!网友讲述“古墓丽影”式探秘奇闻,谜底指向这个人…

微姐 柳州晚报 2023-05-21

一石激起千重浪

成团镇白面山历史疑云系列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剪辑/吴骏悦

    

一个叫天南星的网友留言:“有一个叫飞鼠岩的地方确实藏有东西,中学的时候和一帮同学进去过,在一个狭长洞里有三合土、鹅卵石封堵的痕迹,洞口封得很精致,看样子有点年代了,但是明显看得出是人为封堵的,遗憾的是当时没做标记,再回头找的时候没找到那个洞口,加上看小说多了,怕里面暗藏机关和有毒物质(小说里的桥段),最后不了了之。”

另一则留言说:小时候去放牛,山上有个叫营盘顶的地方,据说是当年杨文广安营扎寨的地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还能依稀看到一些历史痕迹,附近也有个藏宝的山洞,听先辈说以前确实看到过,后来年代久远了,由于塌方,洞口已经看不到了。当时是有个古仔(故事)来讲的,至今美女照镜、洗脚塘等地名还存在。”

白面山的军事堡垒真的是侬智高所为吗?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

白面山

清晰可见的石墙


侬智高到过柳州吗?

朱光华先生曾撰文《侬智高到过柳州吗?》,他在文章称:侬智高到过柳州的传说不少,传说总与史事有一些瓜葛,估计不会是凭空臆造的吧!

史载: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侬智高起兵反宋,前后五年,按其东征路线与柳州无关。有关的是侬智高曾北伐,再回师邕州这条路线,据两广地方杂史记载,侬智高回师之路,是北上粤北英州、韶州(今韶关),再往西经连州,入贺州(贺县)转向桂北的昭州(今平乐)、灌阳至全州,然后折回兴安、桂林、柳州、宾州,最后返回邕州。据《宋史·陶弼传》说,侬智高在龙岫歼灭了桂(州)、宜(州)、柳(州)巡检三班借职李贵的队伍。又据黄庭坚所撰的《盘石庙碑铭》说:“王某(王世行,河南开封人)尝任全州都巡检,侬智高反邕管时,其归师将犯桂州而北撩,以撩众压全境,史民皆欲空壁出走。”

侬智高军至柳州,曾派兵去攻打宜州(今宜山),《宋史·吕惠卿传》说:惠卿之父吕璹是宜州通判,奉檄出兵打侬智高。《寰宇通考》卷一○八则也说:“智高攻宜州,吕璹父子区处防御。”侬智高为什么打宜州?可能是宜州北面的安化州(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壮、仫佬、毛南等族人民已起兵响应侬智高。《粤西丛载》卷一五也说:宜州附近的镇宁州少数民族首领莫陵亦采取一致行动。可见,侬智高回师是途经柳州的,按古时用兵,将帅多是随军征战,看来,侬智高很有可能是率军到过柳州,不过为时匆匆罢了。

正史虽未载,地方杂史亦不可不信。

记者实地探访白面山

对于朱光华先生观点,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侬智高退兵是走荔浦、修仁、象州、来宾、迁江这条线路,所以他不仅没有到桂州,柳州也没有到,更谈不上到宜州了。

至于说“桂北之战后,义军南下柳州,柳、宜、桂三州联兵堵击义军,义军奋战一日,联兵败北于龙岫峒”更是东拉西扯。查宋李焘所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是:皇祐四年九月初六日,侬智高杀广南铃辖蒋偕于贺州太平场,九月十二日,桂宜柳州巡检、三班借职李贵,击侬智高于龙岫峒,兵败死之。九月十八日侬智高破昭州。从时间次序和由东向西走向分析,龙岫峒应在贺州与昭州之间,不可能在柳州。李贵的官职是桂宜柳州巡检,巡检的职责是管治安和征剿贼盗的。宋代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一州设一名巡检,也可多州共 设一名巡检,李贵的巡检职就是桂、宜、柳三州共设的一名巡检。巡检既是征剿贼盗的,自然会拥有军队,李贵统一的军队并不是什么桂、宜、柳联军,也不是在柳州就地堵击侬军,而是奉调到贺州与昭州之间的龙岫峒堵击侬军。

专家认为,弄清楚侬智高退军和狄青进军的路线后,便可确定:侬智高及其叛军没有到桂林、柳州和宜州,狄青及其征剿之师也没有到柳州和宜州。《侬智高研究资料集》中的一些文章和州、市、县志摘录说的“桂北之战”“杨文广兄妹派兵阻击”“柳州有杨文广之妹改妆而去的梳妆岭”“柳州幽禁杨文广的杨文广洞”等等,都是一些传说,不是史实。

然而,不管侬智高是否到过柳州,但他和他的部属在柳州的传奇故事都在民间流传甚广。特别是包括杨文广和杨八姐等人在柳州的传说,还是有一定历史文化意义的。我们不妨申报市一级“非遗”项目。

与王阳明有关?

如果白面山的军事设施不是侬智高所为,又是何人所建呢?似乎成为历史难解之谜。

白面山半山腰也有石头砌成的墙


柳江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全开源认为,白面山的军事设施可能与侬智高有关,不然,附近村寨如此多的传说,特别之前挖出铜鼓一事,村民回忆铜鼓上有青蛙,青蛙是壮族的图腾,只不过有待深入研究罢了,比如龙岫峒在什么地方,会不会就在柳江区一带?

也有网友认为,为什么正史记载较少侬智高到过柳州的事迹,主要是封建统治者怕农民起义所致,不敢写罢了。

记者通过采访认为,白面山的军事设施不排除与侬智高或杨文广有关系。如果与侬智高无关,那会与谁有关呢?

到了明代,岭南一带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至少有三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持续百年以上。比如中渡一带韦银豹父子的农民起义,武宣一带大藤峡的瑶民起义,上林、忻城带的八寨农民起义。

根据史料分析:第一种可能与明代中渡一带韦银豹的农民起义有关,但中渡离此很远,况且史料未有明确记载。似乎可以排除。

第二种可能与武宣一带大藤峡的瑶民起义有关,但从白面山附近挖出的铜鼓来看,应该是壮族人民所为。这种可能似乎也可以排除。

第三种可能是与发生在上林、忻城两县之间的崇山峻岭、高山密林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八寨起义有关。

史载:八寨起义由最初方圆250公里散落的百余个大小村寨,于1376年(明洪武九年)揭竿而起拉开壮族农民起义的序幕。此后此起彼伏,参加人数由几百、几千甚至发展到数万,嘉靖、万历年间发展到高潮,多次震惊明王朝统治者,并调集大军镇压,是明代影响很大、绵延两百余年中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八寨,通常是指思吉、周安、剥丁、古卯、罗墨、古钵、古蓬、都者等8 个寨堡,位于忻城、上林、迁江三县交界地区。其地纵横数百里,四周群山环合,山间有许多小块平地,是壮族聚居的地方。八寨南边有石门隘,通上林、宾州;往东边出来宾、柳州;西面和北面重峦叠嶂,有崎岖山路可通庆远。由于山岭环叠,易守难攻,历代封建王朝的势力都难以达到,故成为壮族农民反抗封建王朝统治力量的聚合处。

历史记载:八寨依靠攻可进退可守的地理环境,成为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有160多年官军都不敢征讨。后来为什么会失败呢?这和一个叫王阳明的人有关。

王守仁(1472年—1529年),汉族,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学说。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

嘉靖七年(1528年)时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王阳明),采用以夷制夷的办法,命令归顺朝廷的田州土官卢苏、白山司检王受率领各自部下的僚人士兵自备物资进攻八寨,战力强悍、训练有素的田州狼兵作战勇猛,攻克了天险石门隘(今上林县与忻城县交界处)。但八寨起义军凭借天险,巧妙周旋,在牺牲3000多人后,也仅失去古蓬、周安、古钵、都者4寨,朝廷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几经反复,反抗,镇压,再反抗,再镇压。八寨起义坚持一个多世纪之久,最后虽因明王朝的野蛮镇压而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明王朝和土司的统治势力,表现了壮族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清代焦秉贞绘《王阳明像》 

根据史料分析:白面山的军事设施有可能为八寨农民起义所为,因为,成团镇离忻城县不远,且为壮族居住地。但这有待文史专家进一步考证。

山脚下的石墙

虽然如今的白面山只剩下断壁残垣,这段已然逝去的沧桑岁月却写进了历史的记忆。无论是哪种可能,都还需要进一步找到更有价值的史料或物证。无论如何,白面山现存的古代军事设施对于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开展军事研学都有较大意义。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许多曾经的辉煌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过一瞬。如果能够把白面山开发成为文化旅游之地,让这一段至今无人能解的历史遗迹焕发生机,造福民众。这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


(本系列报道完)


“柳州1号”视频号今日关注↑↑↑今日夏至



阅读推荐

通报!唐山打人案件侦办进展和被打女孩最新情况来了

现场直击!超警戒水位二次过境柳州,有汽车被淹至车顶…

来源/全媒体记者李广西 周仟仟 朱柳融 李书厚
审核/宿富敦 编辑/王莹  校对/刘慧
本文为柳州日报社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新闻爆料电话:0772—5307060;推广合作联系方式:13877213344(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