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程上万公里!柳州这几个人写下20多万字!仍意犹未尽

微姐 柳州晚报 2024-03-19
这是一条红色之江,这是一条壮美之江,这是一条人文之江,这是一条奋斗之江,这是一条融合之江,这是一条开放之江,这是一条法治之江……“九曲柳江千里行”全景式展现“柳江画卷”。 对于柳州日报社参与采写的团队来说,历时半年,行程万里,依然意犹未尽。来看看采写团队8位主要成员,于第50期完结之时的胸中之意。


柳江阳和湾河段

大江奔流

审阅签发完第50期“九曲柳江千里行”的初稿,心中涌出无限情绪,有激动、有喜悦、有辛酸、有遗憾。感觉有许多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突然想起清代冯云山的《咏瀑布》一诗:“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从阳春到仲秋,从贵州省的独山县到广东省的珠海市,我们的采访团队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历时半年,行程上万公里,经过艰难努力完成了采访任务,交出一份还算合格的答卷。
心中激动,是因为这组大型系列报道筹划三年之久,费心费力,以为会搁置时却峰回路转。通过记者实地采访,这组报道围绕柳州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取得成效的经验进行总结,揭开了柳江水质连续三年全国第一背后的奥秘,检验了《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成果。


记者李广西(左二)乘船在融江融安河段采访

心中喜悦,是因为20多万跳跃的文字,300多张精彩的图片,20个灵动的视频,呈现了母亲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各种场景,让广大读者和网友分享我们幸福生活的密码,让水文化、水经济、水资源散发迷人的光彩。
心中辛酸,是因为采访过程中有太多艰难和困惑,有些艰难意料之中,有些出乎意料。尽管如此,我们团队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最终不辱使命。
心中遗憾,是因为到广东省采访时,作为领队的我,没能亲自参与,没有看到发达地区的水文化和水经济的盛况。当时,我心中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决定听从安排值大夜班,短时间不外出,后来事实得到验证。九十高龄的母亲于8月23日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让我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离别之苦。庆幸的是,在母亲最后的时光中,我一直陪伴在旁,看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像涓涓溪水一样慢慢地汇入大海,无影无踪。
生生不息的河流,不会忘记让它东去入海化作波涛的源头。我们对水文化和水经济、水资源的记录,会在将来的岁月中沉淀为涛声波韵,给历史留下永恒的记忆。
全媒体记者 李广西

孟加明(左二)。一个26年前曾接受过柳州日报记者采访的当地青年,26年后再次接受我们的采访,向我们介绍柳江源头潭水的变化。

百转千回
从小没有见过大江大河的我,到了柳州,看到柳江,才知道什么是江。说实话,柳江源自哪里,又流往何处?此前我并不是很关心。直至今年3月,我有幸参与“九曲柳江千里行”报道,从头走到尾,让我不仅懂得了柳江的“来”,更明白了柳江的“去”!
先说柳江的来。刚出发时,我头脑中不断想象柳江源头的画面:潺潺流水从一座很高的山上流下,接着在山脚汇聚成一条河……想象中的画面很优美,可到了贵州省独山县百泉镇里腊村,看到柳江源头竟然是一个个水潭,未免有些落差。
可转念一想,江河之大,不择细流。柳江之所以成其大,不正是由一汪汪潭水,一条条小河汇集而成吗?


记者李书厚(左一)采访里腊村委会主任陈应龙

再说柳江的去。柳江在成为柳江之前,先叫都柳江、融江,接着在象州县石龙镇与红水河交汇成黔江,而黔江又与郁江交汇成浔江,浔江与桂江在梧州交汇成西江,流经广东省的肇庆、江门和珠海,最终在珠海汇入大海。
一路风尘一路歌。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虽有地域文化的不同,有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但相同的是,从古至今,人类都是依水而居,繁衍生息。九曲柳江从发源到入海,并非一路顺畅,而是历经百转千回,纳百川成其大,在每一个百转千回的地方,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江湾,滋养着沿江各族人民,最终奔流入海。
我们的这次采访,正如百转千回的柳江,虽有波折,但总会峰回路转。我除了负责文字采写外,还负责航拍。途中,常因天气无法飞行,甚至有信号丢失至无人机失联的危险,但总能化险为夷。
珠海回来,再次亲近柳江,捧柳江之水,感受柳江的蓬勃生机。此情此景,我想高歌一曲:我们赞美柳江,你是无尽的源泉,我们依恋柳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记者(右二)在大埔电站采访

寻根思源
“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系列报道我参与的部分并不多。有幸的是,我能在母亲河的下游倾听质朴的故事,聆听“在水一方”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心跳声。
在途中,我一直在思考:一条河,给流经的每一座城都带来了什么?没想到,答案已直观地写在眼前——
一种共同的依恋,一种共同的认知,一种共同的向往。
这个答案,在我们探访磨刀门水道时,养殖户雷哥对河流的感情便是最好的诠释。雷哥生活在水边,工作在水边,对水感情至深。可以说,河流给了他未来,给了他一个幸福的家。


记者梁莎莎(左一)在广西西江船闸运营中心采访

粤桂黔呵护一江水,一江水滋养粤桂黔。在肇庆、江门、珠海采访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广东“沿江”“向海”的城市格局,都要求水环境必须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正如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左允杰说:“对污染西江的企业,即使效益再好,我们也坚决把他们请出去!”
每一座城市像挚爱母亲的孩子,将自己的爱深深印在这条河流。有了上中下游的协同配合,从历史深处蜿蜒而来的河流,才能成为人河相亲的经济河、民生河、文化河。
看着一江水缓缓地汇入大海,心中似有千言,更有万语,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从贵州独山县九十九潭涌出的这一股清流,尽管有不同的名字,尽管水量有丰枯,但在今天,却依旧风华灼灼,让我们敬畏。
与其说这是一次采访,不如说是一次对母亲河的造访,一次寻根与思考。千里江河万古流,如今这条河流又踏着时代的彩铃,身披锦绣,通江达海。
全媒体记者 梁莎莎
守绿换金
“手起刀落!”“手起刀落!”
这几个字每每在脑海中回响,脖子后面总感觉有一阵凉风吹过。事情要从我们到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采访说起。3月24日,我们来到这里,在采访组成员的“怂恿”下,我代表大家体验当地特色的“镰刀理发”。
当寨子的老人拿着他割韭菜的镰刀,在我的头上“飞舞”之时,耳边响起了同事的惊呼:“手起刀落、手起刀落……”
这次有趣的经历,回想起来,依然画面感十足。


记者李俊(左一)在鹿寨县江口乡采访

岜沙人崇拜自然、守护生态。岜沙男人通常用镰刀将头下部的头发剃掉,只留下上部的头发,并蓄留编成发髻,这发髻象征着山上生长的树。
如今,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神秘的“树木崇拜文化”,让寨子生机勃勃、游人如织。
生态优先,守绿换金。虽然我未能全程参与采写,但从我去过的地方以及采访组走过的地方来看,我对柳州良好的生态环境、柳江两岸丰富的故事着迷。
壮美柳江,不仅是一条有故事的江,还是一条带领百姓奔向富裕的幸福之江。柳州的生态环境、民族特色,同样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如柳江水质全国第一这张闪亮的“金字招牌”,如柳州侗乡苗寨最纯粹的侗苗风情……
很荣幸,能够参与“九曲柳江千里行”大型系列报道,为挖掘柳江沿岸故事,以柳江流域故事讲好柳州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为“柳州之绿”转化为“发展之势”,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
全媒体记者 李俊

记者在独山县百泉镇里腊村品尝柳江源头水。 
静水安澜
当看到第50篇结尾处的“本系列报道完”时,忽然万般不舍涌上心头。历时半年的“九曲柳江千里行”,我既是参与者,也是“追剧者”。
虽然我能先睹为快,但文章刊发后一口气读完更加酣畅淋漓。看着那一个个故事被深挖出来后,被同事用鲜活的语言重构、讲述,十分引人入胜。我总是忍不住感叹:这条江,到底还有多少故事?
我何其有幸,能成为挖故事、讲故事的一员。与同事李书厚、宋美玲的全程参与相比,我只参与了桂林、柳州北部三县等地的采访。极少写这类稿件的我,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跟在大部队里认真记录、细细观察。


记者朱柳融(右一)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采访

读者想看什么?什么故事值得给读者讲述?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采访的路上,我的师傅李广西副总编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一定要把人物的命运融入到写作里,这样的稿件才有可读性、有生命力、有故事性。”
于是,在我参与采访、写作的稿件,有以岑有培一家从广东到融安、三江谋生,后定居融江畔见证了“广西四大名镇”之一长安镇繁华岁月的故事;有融安县红卫村曾因不服裁判,在划龙舟比赛时和别人发生冲突打死了人,被禁赛100年的奇闻;更有断裂的国宝《元祐党籍碑》和它背后的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大家在内的309人的渊源……
故事融入人的命运,变得丰满而有血肉。而柳江水之安澜,滋养着沿岸的老百姓。“九曲柳江千里行”虽暂告一段落,但人与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未完待续。
全媒体记者 朱柳融


记者在资源县采访柳江支流寻江源头。

江水汩汩
每个南方孩子童年中,总有一条江,我也不例外。小时候,坐在家乡的江边看着水流向远方,我对远方的满是憧憬。后来,我离开家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所幸在奋斗的柳州,一条柳江风光无限。得知“九曲柳江千里行”启动时,我主动请缨,希望能了解更多柳江故事。
在半年的采访中,虽不能参与到每一期采访,但每次能够去探寻河流的故事,我总是非常兴奋。每一次出发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也是拓宽眼界的机会。
滔滔江水旁,环抱群山里,街头闹市中,我们与山水相遇,与情物交融,用微小的细节展示宏大的故事,讲述河流一路奔流,滋润的土地、养育的万物。


记者周仟仟(右二)在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脚古冲村竹叶水屯采访

如来自灵魂深处的唱响,传唱千年的侗族大歌;从柳州走出的“开兰名宦”、八桂古代清官廉吏杨廷理;见证柳宗元、刘禹锡两位文豪大家的友谊的柳砚;被藏在时光里的王尚学、王化、王启文祖孙三人的故事……沿江而行,向历史深处回望,太多故事值得挖掘。
每一条河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汇入大海,不管道路多么曲折,遇到多少困难。柳江亦是如此。从贵州独山发源到广东珠海入海,一路上不会因为遇到阻碍而停滞不前,小的河流奔向大的河流,大的河流奔向海洋,生生不息。
全媒体记者 周仟仟
印象柳江
如果我的视线足够高,高到能俯瞰整个西南、岭南地区,就会注意到,她发源于崇山峻岭之间,一路奔流成江入海的气势磅礴。
如果我的目光足够远,远到能穿越时空,就能看到,贵州的第一辆汽车靠她而来,粤、桂、黔之间的水运贸易往来因她而兴,困扰澳门同胞的咸潮问题由她而解。
如果我的眼界足够广,广到能一览人类文明的脉络,就能感受到,她身旁唱响了刘三姐的山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她身边留下了徐霞客、柳宗元、黄庭坚的笔墨……
她,就是柳江,水质曾连续三年成为全国第一的柳江。

记者宋美玲(左一)在河池采访
幸而我脚下的路足够长。从3月15日到8月24日,我和同事参与“九曲柳江千里行”,足迹横跨三省、20多个县市。我们用脚步探索她的流向,用文字记录它的故事,用视频展示她的风貌。50篇深度系列报道、20条新媒体短视频不足以描绘她的全貌,却足够让更多人记住她的名字——柳江。
行程中,有太多难以忘怀的瞬间。
记得在贵州省独山县百泉镇里腊村,喝下柳江源头水时的激动;记得采访车在贵州的盘山公路上奔袭时,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记得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听到侗族大歌时的沉浸;记得在柳城县糯米滩水力发电厂,回顾糯米滩“阻击战”时的心有余悸;记得在水政执法船上,听执法人员讲述与非法团伙斗智斗勇的惊心动魄;记得在大藤峡水利枢纽,看货船排队过闸时的新奇;记得在珠海的珠江入海口,看到柳江汇入其他河流后奔向大海时的感慨万千……
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一水同舟
“九曲柳江千里行”我只参与了柳城县的采访,采访对象李美鸾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她的家族世代生活在柳城县凤山镇三江口,以捕鱼为生,她将所有的热爱和梦想都倾注在柳江。奇幻的童年、浪漫的爱情、艰辛却踏实的生活,她的命运始终与柳江相互缠绕。
我不禁想到自己。我童年生活在天津海河边的胡同里。记忆中,海河有时是绿色的,有时是橙色的,它水位很低,高高的河床上散布着污泥和垃圾。夏天,河边的蚊子总是把我叮得满身红疙瘩。后来胡同拆迁,我家和街坊搬走了,再没关注过这条河。大学毕业后回到北方,我才突然意识到,曾经被我们嫌弃的河,成了天津的“会客厅”。

记者荣瑶(右一)在糯米滩水电站采访

在参与此次报道之前,我从未如此深入的了解过一条河。我的同事,跟随柳江的脚步,穿越黔桂粤,一路向大海,竟推出如此大篇幅的报道。采访内容包罗万象,红色历史、传说故事、河流治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小人物的命运、大时代的变革……
海河是流淌在我童年的河,柳江是流淌在我成年的河。因为此次采访,我了解到柳江曾遭受生态破坏和工业污染,她的治理漫长而艰辛,倾注了一代代人的心血。而海河也不是突然就从残破的水沟变成城市“会客厅”的,也有一群人在为海河的治理和改造默默付出。
文字是无声的,我却仿佛听到了河水潺潺,从源头向大海,从过去到未来。
全媒体记者 荣瑶

来源/柳州日报社审核/谭彦斌 编辑/周枳伽 校对/刘慧

本文为柳州日报社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新闻爆料电话:18977221234;推广合作联系方式:13877213344(微信同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