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东西方乡建观察
乡村建设运动的发起主要是基于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不同农村问题的大背景。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后期或逆城市化时期,城市突出的居住与环境问题导致越来越多居民重返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乡村生态及文化的保护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重点。
本文原载《中国周刊》2015年第7期。中国周刊:Alisa/文。
获取更多乡村建设相关的内容,请戳上方“乡村建设研究”^_^
德国是一个强调整体均衡、协调发展的国家。无论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还是几千人口的小城镇或是城区边缘的村庄,都有着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城乡几无差别。
在乡村建设的道路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验。
乡村建设运动的发起主要是基于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不同农村问题的大背景。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后期或逆城市化时期,城市突出的居住与环境问题导致越来越多居民重返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乡村生态及文化的保护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重点。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农村人口的流失、耕地的抛荒成为主要问题,因此,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发展农村产业成为发展中国家乡村建设的重点。
法国政府为振兴农村,修建了众多深入到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公路和铁路,还在国家预算中专列了“农村发展整治基金”,拨出巨款对衰老的农村地区进行整顿、改造。为进一步增强农村的活力,1985年拨出40亿法郎用以建设乡村的公用设施,城乡差距大大缩小。
在美国,有很多美丽的乡村,它们的美食、文化、生活质量都足以与大城市媲美。同时,它们拥有城市无法提供的宁静与舒适,它们的淳朴与神秘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来旅客。
德国在上世纪60年代的土地规划中,以城市和临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处于陪衬角色,并未深入研究有关农村发展问题。这种不均衡的城乡发展促使德国政府自6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村落更新计划,以挽救日益衰退的乡村。二战后的德国,农村问题长时间比较突出。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的凋敝使城乡差既迅速拉大,城市也不堪重负。在此背景下,巴伐利亚州开始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明显减弱了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此后,这一发展方式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并从1990年起成为欧盟农村政策的方向。
美国自1968年国会通过“新城镇开发法”后又于80年代提出建设“都市化的村庄”。同时,美国在长期的发展中还注意到了村镇原有景观被破坏的威胁,为防止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牺牲农村,1984年于马萨诸塞州成立“乡村中心”,专门研究农村面临的特殊问题。成立后,他们编写乡村规划的实用手册,指明如何通过创造性的建设规划,实现保留乡村特色的目标,帮助村镇确定最合适建房的区域和值得长期保留的村镇的风貌,开展乡镇规划效果的讨论会,出版乡村景观特色及规划、设计的期刊。
韩国低碳绿色乡村建设遵循如下原则:寻找适合当地的、可持续的生物质能源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利用地区所产生的生物质;尽可能的减少设施、运行费用等,能源自主率最大化原则;考虑示范村的规模和可行性。图为韩国庆州良洞村。
韩国1970年发起“新村运动”: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以增加收入为主,政府推出增加农、渔民收入计划,支持农村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第三阶段主要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业。10年间,韩国政府财政累计向“新村运动”投入2.8万亿韩元,相当于财政支出的1%。效果十分明显,突出变化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韩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始终保持在1∶0.8至1∶0.9之间。韩国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的
“新村运”,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建设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成功模式。
日本的造村运动中最具知名度的是由1979年开始提倡的“一村一品”运动。它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也包括特色旅游项目及文化资产项目。造村运动的主要做法是以开发农特产品为目标,培育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以开发农产品市场为手段,促进产品的生产流通。随着造村运动的发展,后来运动的内容扩及到整个生活层面,运动的地域也由农村扩大到都市,变成了全民运动。
紧邻台北的宜兰,是台湾最美的乡村。太平洋的海风向东岸徐徐吹来,驱走了炎热,安静的房舍,沁人心脾的原野,盛开的鲜花,一种惬意油然而生。图为泰雅族的不老部落,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很懂得设计自己的房子。
而中国台湾的农村社区更新运动是在台湾农村社会转型下发生的。人们不断认识到农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粮食供应的空间,因具有广大的领域与绿地,更是人们休憩的空间,是自然生态维护的场所,因此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与自然生态的三位一体密切配合,是农村应有的基本功能。针对逐渐被吞噬的农村社会,台湾农村社区更新希望能在发展与保存中找到新的道路,有计划地使农村居民采用新的理念,进而产生新的发展模式。内容包括:维护改善具有历史及保存价值的居住环境;改善交通系统;整建老旧社区;改善农村环境品质;保存及使用古迹;保持生态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