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讯】新华社丨朱启臻著:“把根留住”发掘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研究 乡村建设研究 2024-01-13

本文原载于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作者简介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有关“三农”研究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30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40多部,特别在农业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文化、农民组织与农民教育等领域取得丰厚成果,已出版的《留住美丽乡村》《柔性扶贫》等著作,获得热烈的社会反响,为决策部门和实践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张健)发自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新书发布会暨乡村价值与乡村振兴研讨会现场。

古人云:“礼失求诸野”,乡村是一个文化宝库,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实现的灵魂与价值指引。专家认为,需遵循寻根路径,发现传统文化载体,为乡村振兴提供依据。

“在记得住乡愁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隐约感觉到了乡村存在的价值,发起了诸如‘乡村重建’‘乡村让生活更美好’等活动。但乡村文化的根在哪里?”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朱启臻在20日举办的“乡村价值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迎来了发展新时代。但在城镇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也面对城市文化冲击带来的挑战。当下我国乡村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乡村文化价值体系尚未完善。

北京市农业职业学院教授朱启酒多年从事特色小镇建设实践,他认为背离乡村价值、不尊重乡村文化是很多特色小镇发展不可持续的重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认为,中华民族许多优秀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宝贵财富、重要基础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朱启臻在他的新书《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中论述了乡村振兴与乡村价值的关系,提出忽视乡村价值、另起炉灶的乡村建设,是无根的乡村、无根的文化,往往会成为空中楼阁和摆设,这方面的教训并不少见。需遵循寻根的路径,发现传统文化载体,为乡村振兴提供依据。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无不与乡村文化有关。如何重塑乡村文化、建设好乡村文化,理应成为当下乡村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价值诉求,也是一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具体行动。

专家认为,发现和放大乡村价值很有必要。乡村文化重塑是在保持自身传统和特质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现代性因素融入乡村文化之中,找到新生长点,实现其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朱守银认为,与城市工业化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集聚性相反,农村价值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乡村振兴模式应该采用多种路径,而非单调地复制推广。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徐平说,发展乡村要注重乡村文化保护。乡村可以变,魂不能变,根不能变。

“我们既要发现乡村价值,又要分析乡村文化的载体,揭示乡村价值体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使更多的人明白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懂得如何在乡村发展中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朱启臻说,“让村民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充分体验到乡村文化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农民问题研究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资讯】新华社丨朱启臻著:“把根留住”发掘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研究 乡村建设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