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沿】周立:一二三产融合和四生农业

周立 乡村建设研究 2022-12-31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小毛驴市民农园


我今年9月份去了韩国待了十天,韩国国土面积10万平方公里,贵州17万平方公里,一个贵州省1.7个韩国那么大,把南北韩加起来跟贵州的面积差不多,所以地域概念不一样。

我所去第七站就是洪东面,50%以上的面积已经是有机化了,可以看到乡村的图景比较漂亮,也有太阳能,居住的房屋尽量不占农田。现在姓姜的一个校长给我们讲朴木学校的过去。

洪东面(一个面相当于一个乡)还有一个乡镇图书馆。这个乡镇图书馆做的很重要的事情(也是让我特别感动的)是采访一个又一个70岁以上的老人家,留下老人家的口述史,每一个老人家他的人生有人纪念。这样的事情很值得我们学习。图书馆的馆长向我们介绍了82岁的老人家,他也是初创洪东面的地图的人,给我们提的是中韩友谊,这是老人家心里面的挂念。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以上是周老师对辛小熙介绍韩国洪东社区的发言的回应)

借着这个我再介绍一个例子,就是在韩国我们看到很多的分享其中一个案例,这样能讲到我的演讲。介绍这个案例就是有关今天发言的内容:一二三产业融合。

韩国这样做了,我们不需要光想象,我们看到一个实例在韩国清道郡,朴槿惠父亲亲自去过,一个柿子卖到40块钱,我们农民一毛钱两毛钱很高兴了。

他们做了柿子冰淇淋,稍微做一些加工就产生巨大的价值。因为他们还用柿子开发各种各样的产品,有柿子茶、柿子各种各样的功能性饮料。居然还有柿子衣服,柿子里面的色素作为天然的添加色素,一两千元一件。看我们一行去的很高兴,大包小包愿意买。一个柿子可以做这么多产业,不仅是一个柿子,很多东西都可以这么做,连柿子叶子都可以联系上。

在韩国、在日本、我也去了台湾都基本实现了,一种小的产品可以开发各种各样的用途。六次产业来自一二三产业融合,1+2+3等于6,1×2×3也是6。

六次产业是日本一个专家提出的,他说做农民不能只做第一产业,还要做第二产业加工,做第三产业和服务。

他后来意识到做加法不够,还要做乘法。只要有一项能够做的比别人好,就产生超过6倍增效益。但是有一项是短腿,你说没有第三产业,最后一乘零,所有做的努力都废了。现在这个时代不会卖、不会做互联网的营销,再好的产品没有办法给你带来收益。所以乘法效应让我们更有激励,更有危机感。

如果我们不做一二三产业融合,我们死路一条。死路一条原因是因为中国目前面临四种农业模式的竞争:

第一种农业模式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的大农场这些国家我都去做过访问,意味着一块地要创造300多倍到500多倍的钱才能跟人家农民资源一样,中国农民特别努力,现在收入差距拉到跟别人10倍左右的差距,就是我们弥补了30多倍的差距,很不容易。但是这十倍,我们拼了老命,我们已经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锈山和枯山也很难追赶。所以必须考虑到大农场在国际开放中我们竞争不过他。基本的资源条件没办法——这是第一种农业。

第二种农业也是殖民地农业是拉丁美洲,一方面是大农场,一方面是小农户,大农场是国际市场,小农户为本地市场。

第三种农业是欧洲原住民前两种农场都是殖民地农场,不是原住民做的。第三种是欧洲中等规模的农场,大概平均的耕种民机是中国十多倍。我们所追求的规模可能50年后我们做的规模经营顶多达到欧洲版,绝不可能做到美国版,除非来一次大面积灭绝90%以上的中国人口没了,才有可能做成一个美国版。

欧洲版农业是各种各样的市民下乡,60%以上的欧洲我也去过20各国家,60%以上的农业基本上是市民来做,不是农民。我也去过他们农场,也看到他们用市民把加工和服务的理念融入在里面,所以产生增值。

在美国、在加拿大,要提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天方夜谭。我在澳大利亚说一个产品要增值,他们眼睛瞪大了,一个产品为什么要增值?农民只用做农业和产品就够了。面积足够大,哪儿考虑那些事。

但是第四种农业就是中亚地区的农业,日韩台和中国是一个条件差不多。这样六次产业值得我们学习。

其中韩国还有红薯叶、红薯梗、蓝莓叶等等各种各样把一产转化二产、三产最后转化融合,所以我看到其中有一个家庭里满写了这样的话:你眼睛看到只是枯骨头,我眼睛看到的是一支军队。这是眼光不一样。

因为有了不一样的眼光,所以把枯骨头可以变成一支军队,把废弃的一些东西变成很好的东西。包括萝卜干等等,包括废弃的隧道,他们重新装修,变成了咖啡馆、啤酒馆,一面喝柿子酒利用各种各样的,这是具体例子。

我回到今天讲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容。

一二三产业融合具体例子看到了,有很多人都已经做出来了,我们现在讲不是一个简单理念,而是事实,需要我们去努力做。

以乡村产业振兴为背景,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已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战略按我的心中是三大机制,瞄准中国三大问题,中国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是中国矛盾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然后最大的发展不同步是农业农村没有办法和工业和城市和信息化,没有办法和其他三化同步。

我们要求四化同步,四化短腿就是这个,所以需要追求产业振兴,需要追求六次产业,需要一二三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需要做六次产业。

六次产业是要寻找现在农村的新需求,农村现在已经需要眼睛看到,现在中国已经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保守估计至少三个亿,然后乐观的估计九个亿中产阶层。九个亿多少,把全部欧洲人口加全部美洲的人口加起来等于九个亿。我们有这么多需求产生了,得需要有新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要催生新的业态,新的业态一定需要一产、二产和三产相加或者相乘,这是融合。

农业的4.0简单给大家说一下我的理解:

如果只做一产,就是农业1.0版本靠天吃饭;

如果只做二产,把农业做成二产就是靠地吃饭,靠密集的投入;

如果是你做三产农业三产化,可能靠人吃饭,靠人来消费,不管农家乐也好,还是各种各样的旅游也好;

但是如果你一二三产相加或者相乘,就做一二三产融合,这是4.0,这个4.0在互联网时代叫靠脸吃饭,一定要有你的品牌和信用,卖的是你的脸,你的脸一旦有问题,互联网放大,你的脸颜值高很快传出去。

对老农民就是一产化是老社员,二产化是技术员,三产化是服务员,四产化是销售员。作为我们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思维比较僵化,赶不上这个时代,只想生产。

农业部也只想生产,我在北京提醒农业部,脑袋里面就是粮食生产。有农业部长听进去了,说:周老师批评得对,我们不仅是粮食生产,不仅只管粮食,我们也只是粮食生产部,加工这个环节管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思维需要转换。

一二三产融合是尽量把农村的一二三产跟城市里面的倒置过来的一二三产相融合,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布局。我们知道农村肯定一产大,三产少,城市正好倒过来,两边相加或者相融都是很好的业态。

为什么做一二三产融合呢?

做农业1.0相当于喂牛养羊,我在内蒙古做调查就是6到9块钱卖;

二产业就是宰牛杀养就是35块钱一斤;

如果三产业就是煮成牛羊汤就是100块钱;

如果融合邀请到你的帐篷里,一个人产生至少上千元的增值。

由一产到三产融合,六产可以看到增值的轨迹是很大的。你说我们又不是内蒙古,怎么做到这里呢?吸引不了那么多人旅游。

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这是一个纪录片,有一个叫周浩的人拍一个纪录片,一个新疆的棉花怎么做出4.0。

如果只做籽棉两元一斤 

如果做成皮棉15块钱

如果进棉纺厂开始加工牛仔裤50多元

如果做棉布销售是农业3.0

有3.5批发价,有18块钱棉被芯

如果做牛仔裤国内品牌黑牡丹80到150

美国贴中国的标699到999元一条

所以由两元一斤到1000多一条牛仔裤,你怎么做成这样?我们怎么做一个棉花4.0呢?

不一定按照这条道路,但我们知道增值的空间很大。棉花作为单位体很难构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但是我们和多元化农业伴随,就可以看到他有教育、休闲、体验等等很多价值。

比如说你可以让他来摘棉花,不一样了;可以来纺线,很多人在课本上学延安纺车,没体验,要体验就要消费,又不一样了;你可以让他印染布、弹棉花,很多人说你拉琴的声音跟弹棉花一样很难听,没看过自己弹。

新郎新娘结婚做一床棉被,棉被自己弹,印上你们的名字,这床棉被价值就升值,还可以让孩子印染。

牛仔裤穿完整的不潮,教你自己剪,一磨上面你自己的品牌,最后价格一千元也买,自己磨出来的牛仔裤。

所以棉花仍然可以做出4.0,如果你不做这个棉花的4.0,农民很惨。

从纪录片看,农民在1160元的每亩低成本之下,如果他的收益在这个之下,想都别想,挣不到钱,因为地加人工的成本肯定超过1000多,这还是十年前拍的纪录片。

所以可以想到做4.0不做4.0差异非常大,大家说我能不能做呢?花卉苗木能不能做?水产养殖能不能做?草原畜牧能不能做?要有创意。还有很多特色农产品,像诗酒茶。

四生农业就是源于这个,我们要把农业不要只当成生产农业,它又是一个生活农业,不仅是农民的生活,也是市民的生活。它还是一个生态农业,一定要生态环境好,否则没人来消费,还是一个生命农业。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就需要有一个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

我们现在都在做生态农产品,无外乎是红海战略一部分而已,我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因为大家都有生态平衡的需求,只不过在红海市场里面给别人杀的血红一片场景里面你找出一点差异化,你的眼睛所见还是一堆枯骨头,没有看到那一支军队。

蓝海市场,为什么画蓝海很大?因为我们要扩展我们的思维,我们要有蓝海的战略,要发现别人可能看不到,还没有满足的一些需求。

比如说现在的顾客的未来的需求,他现在在服务他,但是他的一些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说很多城市人都有点地主的想法,什么时候我能够拥有某一只牛、羊、某一块土地,贴上我的牌子,到我的地方种地,这叫产销对接;

比如说现在还有面对未来客户的需求,现在还没有服务于他,但是现在已经有需求;

比如说精准扶贫,需要对农村对接,对接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对接?买一样生态农产品是不是一个好的服务方式,除了买农产品,我孩子教育,我到这个地方教育,这样一个对口扶贫,比苦哈哈地一个人包几户、出多少钱修路可能会更具有长远的价值。

但是如果是我们面对未来的顾客,未来的需求,那思维需要更进一步的扩展。现在还不是我的顾客,这个需求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可能你就抓住先机了,五年十年后别人模仿你了。

这种比如说农业的4.0,普遍在国内没有多少人有这个意识,我们先去做,在蓝海之中可以自由翱翔,甚至农业还可以做到种子农业,就像CBD农业一样有这样的功能


延伸 阅读

【前沿】问计高质量发展丨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四川向农业强省跨越必须具备这一思维

【前沿】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前沿】朱启臻: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

【前沿】温铁军:乡村振兴要重视在地化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