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建设专栏】刘健芝:和平妇女 耕耘希望

新读者请戳→ 乡村建设研究 2023-12-29

本文刊发于《新华月报》2015年12月号“乡村建设”专栏。刘健芝: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全球和平妇女”联会理事,国际委员会东亚区统筹人。


“乡村建设”专栏是由新华月报与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及国内多家乡村建设实践机构友情合作出品。


获取更多乡村建设相关的内容,请戳上方“乡村建设研究”^_^



和平妇女·主持人语


今年是我国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20周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20周年。同时,今年也是“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活动十周年,此项民间活动在中国启动以来,一直与中国当代乡村建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当代乡村建设实践中,早已涌现出一大批坚韧而有能力的基层妇女,她们在推动生态、生计、文化及城乡互动发展方面尤为积极,已然成为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些为日常生活的和平、社区家庭的和谐默默奉献的女性,数十年如一日地扎根于乡土大地,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人生智慧。十年来,数以百计的大学生、专家学者、作家、记者等志愿者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妇女们协同前行,参与到和平妇女的故事搜集、交流互访、行动研究等,先后出版了书籍《多彩的和平——108名妇女的故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扎根于生态、生计、文化的“和平妇女”行动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制作了十余部纪录片。知识分子与基层妇女们的长期互动及相互支持,促成了更加有力的社会行动与新的知识生产。


本期主题“和平妇女”正是期望让大家看到生活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和平理念与源于生活的女性力量。刘健芝为我们打开国际视野,在纷繁芜杂的现实问题中找到不同领域的和平妇女所创造的希望;陈顺馨及其研究团队介绍了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和平妇女参与的生态、生计、文化与可持续实践的过程及反思;农家女段锁兰探索有机农业的故事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生动具体的案例。最后,十余年的中国和平妇女大事记,在时空的穿越中描绘出一个落地生根的基层实践轨迹。*


(全球和平妇女联合会中国办公室总干事:赵玲)


* 后面几篇文章将于近期推送,敬请关注。



十年前,全球千名妇女争评诺贝尔和平奖的活动,不因没有获奖而结束。2005年12月,中国两岸三地几十位“和平妇女”聚首昆明,相识相知。我带着聚会的激动,走进2006年。


十年后的今天,如十年前一般,新世纪的动荡、苦难、暴力、疯狂并没有减缓;相反,五个世纪的殖民者的掠夺仍在以各种方式延续。尽管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资本霸权照样肆虐;每天美国资本市场里“交易”的资金达三万亿美元,95%以上与实物经济无关。然而,这不意味对资源的抢掠已近尾声。占全球人口4.5%的美国,单是石油每天耗用两千万桶,占全球用量近四分之一;对产油国的侵略与操控,是美国国策,尽管它以各种口实为其军事和经济霸权辩护。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面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清洁能源”的加速开发,却又带来各种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作物能源抢夺了亚非拉穷人的土地和口粮,核电站像计时炸弹一样置于人烟稠密的城市边上。2011年福岛核灾难发生后,德国、意大利全民投票,决议2020年前取缔所有核电站,日本民众百分之七十反对核电,可是,在其他很多地方,似乎没有响起警号;时隔三年,日本政府对福岛核反应堆爆炸后遗留的废墟仍然束手无策的同时,土耳其率先购买日本东电公司的核技术,原因是土耳其是地震带,日本在地震带建核电厂的技术是最“适用”的。


当战争无日无之,中东难民危机难以化解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越演越烈,饥饿贫穷每年吞噬超过一千万人的生命。在人均国民产值上升的数字粉饰下,金钱至上、经济至上、物质至上、消费至上,象征了“文明人”的自由、身份和尊严。经济利益、经济考量高踞一切。


如果我们“理性”地放眼世界上强权肆虐的大逻辑,看到人类整体越来越深陷泥泞不能自拔,那么,似乎没有理由不悲观犬儒、沮丧沉溺。然而,希望却顽强地陪伴着苦难中的人们,孕育着生之勇气。于是,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中,往往开辟出现实中新的可能性,出其不意地超越“理性”的逻辑。

我们的妇女怀着希望


2005年12月昆明和平妇女聚会引发的激动,正是“理性”的逻辑所不能解释也不能理喻的。

昆明聚会在众多与会者噙着泪水相互拥抱中闭幕。那说不出的感动,和静静伴着这感动的希望,带着我走进2006年。马素密Brian Massumi(德勒兹Deleuze和加塔利Guattari著作的英译者)说得很好:希望与悲观乐观无关,希望深植于当下,让我们重新相信世界。聆听和平妇女的故事,与她们相处,尽管只是几天,但已让我深深体会到:希望不在于未来,而在于现在,在于当下正发生的人与事之中。来自香港协助组织昆明聚会的志愿者,兴奋地对我说,“和平妇女”真人比照片更美!是的,她们很美,我说。


美在哪儿?我想,是她们焕发着一种神采,不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大时代英雄那种壮烈崇高,而是让人感到亲切触动的、过人的坚忍执着,刻苦但不苦涩,在现实那往往让人以为昏天黑地、前无去路的时候,却充满创意,就地取材,另辟蹊径。这些和平妇女的故事有一个“欠缺”:她们欠缺了对社会主流名利权势逻辑的拥抱。


昆明聚会上,与会者相互感动的,是自己那平凡的生活实践出来的人生哲理,竟遇到那么多共鸣。境遇不同,哲理却如此相近;要表达的话,也只能找到最为普通的、毫不惊人的语词——相信善良,实践仁爱。


仁、爱这两个字,置于和平妇女生活中的实践,是以血以泪来呵护着的。今年十周年的聚会,在北京,在内蒙古,在宁夏,又再次见到她们的微笑,尽管长年累月挑的担子千斤重:


王选:与日本律师和东亚慰安妇控诉日本政府的战争罪行,成立了三个民间组织,推动中日战争受害者自发办展览馆、出版文章、书籍;带大学生做浙江烂脚病的田野调查,形成村民口述历史,再现战争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


郭新志:著名脑瘫医师,不仅治疗残疾人疾病,还推动政策改变,为残疾人高考创造条件,参与妇女儿童保护工作,举办母亲文化节,提倡家庭教育。


董秀玉:关注农村儿童辅助性的人文通识教育,推动贫困学校的文体音教育,培养青年教师。


谭深:2005年前关注农民工及妇女议题,建立流动的合法性,2005年后关注留守/流动儿童、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接纳,及农村凋敝等问题,也整理知青简史。


谢丽华:农家女发起者,关注三留人员:妇女、儿童、老人。成立农家女书社,进行妇女培训,成立妇女自组织,培训创业妇女;做社会企业,让创业妇女在其中学习;成立两家社区养老院,希望在农村成立养老院进行试点。


尚秀云:北京海淀区的法官妈妈,从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撰写了《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等书。


张淑琴:从事服刑人员子女帮扶工作,已建立九个太阳村,推动政府对服刑人员子女的保护及儿童福利制度建立;准备成立太阳村公募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和社会企业,已经开展农场、二手超市及影视作品的拍摄。


徐纪英:长期从事茶树花研究,推广农村培训,将茶树花的技术转交给茶农,提高技术和产值,以增加农民收入。


张华:放弃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接任她所在延安山村唯一的小学老师,一干就是十多年。村上的学校撤了之后,送走最后一位学生,再进修大学文凭,现在镇里当幼儿园老师。


杨海澜:1996年承包一片沙漠,经历了三次死而复生,现在以生态、科技、农业为基地,打造了宁夏集科技生态园、体育运动休闲、教育体验的亲子乐园。


马新兰:创办了宁夏同心县韦州镇回民女子学校,让女童复学率达到98%,任教37年后退休,之后继续在当地为没有文化的妇女扫盲,总共2000户,年纪最大的70岁。


殷玉珍:嫁到内蒙古几十里内无人家的大沙漠里,靠两口子经年劳动,治沙造林6万亩。

田桂荣:曾任河南新乡的村妇女主任和女村官,推动环保村庄,拍摄农村妇女保卫黄河的纪录片,参加各种环境会议。


赵玲:十年前的大学生支农志愿者到今天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中国和平妇女办公室主任,负责联系和平妇女和志愿者,推动城市消费者支持和学习乡村妇女的传统手工艺、健康饮食文化等,促进社会对和平妇女的认可和尊重。

这些女性,在各种现实的限制中以智力毅力和韧力打造生机。她们不以“成功”“失败”来衡量自己的努力;或是挫折重重,或是柳暗花明,前路并无蓝图标志,但无限创意在发挥。

孕育和平的土壤


我们珍惜相互间的信任和尊重,不是出于抽象的女性特质或姐妹情谊;我们呵护的善良仁爱也不是什么普世的、浪漫的价值。它是在相互关系中形成的生活实践态度,让心灵相通并从中得到养分滋润。我们在苦难困境中挣扎着、坚毅地寻找着出路的当中,感悟到如置身汪洋大海般渺小,事态十之八九非我们所能掌握,但每每渡过难关之时,我们又如沐浴在恩典中,因为当中依靠多少因缘巧合,多少善心的扶持相助。尽管在众多走出当前困境的实践中,因人因地因环境的不同而走出了不同的合作群体,孕育了不同的尝试,但众多不同的轨迹在相遇时却能闪耀着心灵相通的喜悦和鼓舞。在拥抱中,大家在拥抱着体悟渺小的智慧及从中生出的毅力。我们在拥抱中感受到让我们心灵相通的仁爱之心,是缘于对我们的渺小的体悟,它让我们懂得尊重生命及让生命成为可能的条件,它让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因渺小生成的恐惧,它让我们懂得通过互相依靠和信任去安抚恐惧,避免让自己陷于恐惧的泥淖中,不能自已地要以排斥、控制、征服的手段去求安稳。


从文化角度来看,今天的全球化可说是美式生活的全球化,即身体是为了消费存在,美其名是现代文明的成果,高科技为我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健康的保障、长寿及层出不穷的新经验;但和平妇女通过各自的努力和实践,对这样的全球化说不。她们用她们的身体,跟大地――地球的身体、大自然――缔结了不一样的关系,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泛起了越来越广的涟漪,缔造着不一样的全球化,缔造着对人的尊重、对大地的尊重,成就了不问回报、只因感动而施与的心灵相通。这样的心灵相通为大家带来了新力量新启发,开创出之前不能、不敢想象的可能性,让当下的困境、苦难的经历不致凝固为怨愤的历史包袱,而是转化为创造历史的希望的土壤。


是的,我们从人生的挣扎、经历的苦乐、执着的实干中,在活生生的个人和社群的历史中,在无法理性地、有先见地、有计划步骤地筹划未来的不确定中,就在每日由偶然因素碰撞出的我们立足的错综纠缠的现实中,因为我们有行动的能力,这些行动有牵引、碰撞、激发其他行动的可能性。于是,我们不断培植着希望由之产生的土壤。微弱的星火似瑟缩着,燎原时刻这星火也许已无迹可寻;但星火坚持存在,是要给自己、给自己的族群一点光和热。这一丁点儿的光和热,燃着希望。犹记得,十年前,昆明会议后,来自香港一行7人,到金沙江畔探望80高龄的白族和平妇女王品松。金沙江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民风纯朴;如果虎跳峡建起水库,将淹没十万村民万亩良田的家园。开发商要他们开出条件,当地村民的回答是:我们的土地是无价宝,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没有条件。王品松的长孙萧亮中,学有所成在北京做人类学研究,不忘乡亲的哺育,奔波反对建水库,2005年1月5日32岁英年猝逝。我们在亮中坟前放上鲜花,在火塘边无言地伴着品松奶奶。渡江离去之处,村民竖立的“金沙江之子”纪念碑,守护着静静的金沙江,守护着纯朴的人民。当地妇女晚上排练歌舞,朗读的诗句萦绕在耳:“这里的土地/养育了这样的一个您/这里留下了/永远说不完的故事/太多的人/习惯了把欢乐和愁伤/种进了/肥沃的泥土”。

十周年纪念


“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联会,在2006年改名为“全球和平妇女联会”(PeaceWomen Across the Globe),继续推进活动。和平妇女活动,成功引起全球社会极大关注,取得了不少奖项,包括著名的西班牙“格尔尼卡”(Guernica)和平奖。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悲愤地描绘1937年4月纳粹军屠杀格尔尼卡小镇的情景,今天的“格尔尼卡”成为欧洲不忘战争灾难、力求和解和平的象征。


在过去十年,“全球和平妇女联会”推进各种活动,把2200页的《全球千名和平妇女》一书译为多种语言,并在全球做了超过千次“千名和平妇女”图片展,包括2006年2月纽约的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大会开幕礼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人及多国政要出席的展览。为了促进和平妇女间的交流分享、进行学术研究和推广工作,联会选取了两大主题:1.战争冲突的缓解;2.生态与生计的关联。


第一主题针对显性暴力。响应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325(2000)号决议行动计划,推动妇女积极参与战争和冲突的谈判和缓解,在十周年之际,全球各大洲在10月中旬同时进行十一场“和平圆桌”;在尼加拉瓜、巴西、马里、肯尼亚、苏丹、巴勒斯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泰国、印尼,冲突各方代表坐下来,面对面增加谅解,探寻和平出路;“和平圆桌”举行前后,是漫长痛苦的梳理错综复杂关系的过程,尽管艰难,“和平圆桌”还是要进行下去。全球和平妇女联会推进各地的谈判和解进程,以后每年都会在十月举行几十场的“和平圆桌”。


第二主题针对隐性暴力。生态与生计问题在资本主义进入金融资本肆虐的时代,变得更为严峻。从福岛核电厂灾难污染土壤水源,到气候变化带来旱灾水灾作物失收和大量物种消失,底层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解决办法也不能限于本地的努力,而是要有各方以至跨国的努力。中国和平妇女办公室在过去十年,负责带动生态与生计这个主题的活动,除了促进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有机耕种妇女社区的交流学习外,也安排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的和平妇女代表到中国访问交流,中国和平妇女代表团也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首届世界女农民大会,西班牙举行的蓝色经济大会,等等。


2015年10月23日,“全球和平妇女联会”在瑞士首都伯恩一个古堡晚宴上,宣布正式启动“从千名到百万和平妇女”全球计划,推动全球各地以各种语言书写百万和平妇女的故事。十年前,被提名争评诺贝尔和平奖的千名妇女里面有一位“无名氏”,她,代表了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缔造和平的妇女,她们不应无名无闻,她们平凡人生里的不平凡贡献,应为世人所知,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榜样。她们,就在我们身边。“维基和平妇女”网站为此启动,以多种语言(英文、中文、俄文、法文、西文、葡文、阿文、日文、韩文等),记录妇女的事迹,让和平妇女的努力得到全球各地社会大众的认同,激起更多建设和平实践的涟漪,耕耘着希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