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砥砺奋进的5年丨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阳市脱贫攻坚成就综述

2017-10-09 安阳日报新媒体 安阳网

活动推广/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8月7日,群众在汤阴县韩庄镇滨河农庄采摘葡萄。据了解,滨河农庄占地3000余亩,种植有樱桃、葡萄、核桃、梨等果树合一的采摘园,该园坚持园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园区+产业+项目+贫困户”的模式,对25户贫困户、75人实施了产业带贫,实现了园区产业健康发展、贫困群众受益增收。(记者 肖敬光 摄)


暖流在古都安阳激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脱贫攻坚成就综述

记者 金红梅 李婧瑜


在安阳55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脱贫攻坚战轰轰烈烈,“不落一户、不少一人”的誓言响彻云霄。这股暖流在古都安阳的土地上激荡,在全市8.23万贫困群众心中流淌。

5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主要领导多次走村入户,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

5年来,全市强力推进精准脱贫。2013年至2016年,全市累计解决14.8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今年计划再解决2.14万人脱贫。

5年来,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扶贫工作亮点颇多。省定贫困县——内黄县形成了“到户增收+”“金融扶贫+”“光伏扶贫+”三大模式;属于“三山一滩”脱贫攻坚重点区域的林州市依靠大力发展坡地经济、光伏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汤阴县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扶贫等产业扶贫模式;安阳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龙安区花卉苗木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脱贫攻坚,成为安阳人镌刻在这5年中深深的烙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真正实现了扶贫有所成、群众有所得。成与得,就在这样一组组看似枯燥却饱含着温度的数字里。

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度增长,2013年至2016年,全市争取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36149万元。2017年,我市已争取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1509万元,市财政扶贫投入5390万元。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3年至2016年,我市共硬化、整修贫困村村内道路580多公里,累计解决37万人行路难问题和1.5万人饮水难问题;帮助林州市深山区独居散居贫困户8309人搬出大山。贫困人口“造血”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扶志、扶智、扶能,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


组织领导 精准推进

集中力量啃下硬骨头


今年7月,市委书记李公乐又一次来到脱贫攻坚联系点——内黄县中召乡碾子头村调研指导精准脱贫工作,这是李公乐第三次到碾子头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每次扶贫调研,李公乐总会与基层干部一起走村入户,跟已经脱贫和尚未脱贫的群众代表深入交谈,一笔一笔核算贫困户的收入账,研究还要采取哪些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通过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碾子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李公乐6次到其分包的贫困村——内黄县马上乡赵信村开展调研,帮助其实现脱贫。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正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市政府相关副市长任组长的6个专项脱贫攻坚行动小组。全市37名市级领导干部分包贫困村,并多次深入贫困地区一线和分包的贫困村督导调研,实地察看村容村貌、入户访问贫困户、走访扶贫企业,详细了解和现场指导,并以点带面指导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市委书记李公乐提出脱贫攻坚“四个关键”,即“关键在精准,关键在发展,关键在实干,关键在作风”,有力地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

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我市“十三五”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年度扶持计划,确定产业扶持脱贫等“十大脱贫攻坚工程”,集中主要力量,啃下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

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为实现精准推进,全市以上率下,驻点分包全覆盖。 各级各部门层层夯实脱贫攻坚责任,重点把县(市)区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部门主管责任、乡村包干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督查巡查责任落到实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同时,通过层层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目标任务,强化目标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各县(市、区)、乡镇、村也分别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出征,积极主动履行主体责任。

在全市每一个贫困村,一位位吃住在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已经成了为贫困群众照亮幸福生活的“灯塔”。目前,按照“因村派人精准”要求,全市贫困村已经实现第一书记驻村全覆盖,他们主动发挥所在单位优势,协调资金、落实项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吹响冲锋号。


五路并进 精准帮扶

确保帮扶“扶”到点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如何做好精准帮扶,首先就是要了解当地急需解决的短板。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建立了“转、扶、搬、保、救”5大精准脱贫平台,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一户多策、一人多策确定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扶”到点上。目前,全市农村还有未脱贫人口2.1万户,平均每户有4项左右持续稳定脱贫的帮扶措施,产业帮扶贫困户占80%以上。

——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自食其力。在精准帮扶过程中,转移就业就要让困难群众重拾自力更生的信心。通过抓技能培训、抓企业扶持、抓创业带动,增强吸纳能力、创造就业机会,2016年,我市帮扶11754名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今年年初以来已帮扶3351名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

——依托产业带动扶持贫困群众脱贫。在安阳县,位于崔家桥镇双塔村的兴源农业专业合作社,2016年被确定为扶贫产业基地,仅1年时间,合作社安排周边村庄2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稳定脱贫。一个小小的合作社就能够带动一片区域,更何况全市上下各大特色产业联动辐射。近年,我市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畜牧养殖等九项重点脱贫产业发展,探索推行股份帮扶、合作帮扶等八大模式,搭建了融资、营销等平台,实现了大产业增收全覆盖、小项目增收精准到户。2016年,全市投入4622万元发展到户的光伏扶贫产业,直接受益贫困户2676户6131人;投入2亿元扶持294家企业发展壮大,直接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708人;通过“到户增收+入股”“到户增收+就业”等模式,帮扶带动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较弱的5081户贫困家庭增加收入。

——重点针对林州市偏远山区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是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群众脱贫问题的不二选项,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在林州市采桑镇六家峪村扶贫安置项目现场,项目建设井然有序,这里将成为众多贫困群众的新家。2016年,我市投资2.08亿,坚持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集中安置、自行安置、敬老院安置等方式,完成了5500人易地搬迁安置任务。今年,易地搬迁工作以搬迁人口持续增收为核心,一手抓就业,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创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

——通过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6年,全市共改造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847户;投资1941万元改善35个贫困村4.1万人安全饮水。农村低保两次提标后达到2960元,“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分别达到4000元和3000元,使全市贫困人口中的4.85万低保、“五保”人员直接受益。今年,我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613户项目和投资3000多万元的贫困村安全饮水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已完成投资26019万元,投资16533万元16个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针对特殊人员开展特殊救助。近年,全市认真贯彻相关政策,对贫困人口中的特殊人群给与特殊帮扶。仅2016年,我市就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7286名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发放资金748.55万元;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对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16.3万人次、资金3378.1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29万户次、资金518.1万元。为切实解决农村贫困家庭“一人生病、全家致贫”难题,我市出台专项扶贫政策,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工作,加大政府专项财政救助基金救助力度,强化农村贫困人口医疗的“五重保障”,使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政策支撑 精准聚力

施策下足“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体现在每一处切实的变化中。这些变化从就业到居住,实实在在,人人有感,其中,更承载着贫困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依托政策支撑,精准聚力,在施策过程中下足“绣花”功夫,狠抓落实、落小、落细,既求真较真,又饱含深情,努力营造全员参与、无人旁观的脱贫攻坚良好态势。

对很多贫困地区来说,资金投入是打开致富大门的一把关键钥匙。近年,我市通过资金撬动,为精准聚力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撑。2016年,市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2400万元,较往年增长7倍。今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5390万元,较上年增长124%;县(市、区)级财政扶贫资金较往年大幅度提高。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资金统筹整合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精准。2016年,为提升贫困家庭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加群众对扶贫脱贫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我市针对贫困户广泛开展“六改一增”项目,总投资1425万元,受益贫困户7034户;在同时开展的送温暖活动中,帮助贫困家庭5571户改善了生活环境,直接受益贫困户18780户。

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精准聚力。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贫困村“七通七有七能”标准,落实脱贫攻坚“五实施方案”“五专项方案”,规划和安排到村到户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扶持等重点项目1152个,总投资13.1亿元。今年,市直行业部门根据年度扶贫计划,编制2017年度“七通七能七有”项目清单和建设台账,总投资22.83亿元,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各类扶贫项目525个,使2万户贫困家庭受益。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逐步从“授鱼式”向“授渔式”转变,让贫困群众有项目、有工作,就需要借助项目和产业的带动,此时,金融活水来得恰逢其时。今年,针对全市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市金融办、市人行制定了金融扶贫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了专门的金融支持服务扶贫规划,加大扶贫贷款资金投放力度。在内黄县,当地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实施政府、信用联社、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四位一体扶贫贷款”模式,助力产业扶贫,无数贫困户通过金融政策得到了实惠,增强了自身的“造血”能力。2017年,截至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共投放扶贫贷款11.96亿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0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1194人,扶贫小额贷款0.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76亿元。

到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可谓首战告捷。全市将继续盯紧脱贫目标,下足‘绣花’功夫,用情用心用力,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本文编辑/郭诗尧 朱琨 责任编辑/侯杰 李晨



您可能感兴趣:



安阳网与安阳移动联合推出粉丝专属优惠活动,即日起,点击上方图片,登记手机号码,即可获赠200M省内流量。

活动推广/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本公众号由安阳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运营

内容来源非特别注明均来自安阳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平台

集团法律顾问提醒:内容转载请首先获得新媒体中心授权

转载注明安阳网或安阳网-安阳日报/安阳网-安阳晚报

新媒体中心新闻热线:0372-2561290 2561263 2561254

新媒体中心投稿邮箱:ayrbwww@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欢迎通过留言发表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