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代旅行 | 这个小国只存在700年,曾拖垮隋朝,称霸东亚,韩国为当它们后人竟不折手段?

2016-08-18 百代君 国家人文历史

 



经公众号“百代旅行网”(微信号:baidaitrip)授权转载。


历史上有个小国只存在了700多年,却一度称霸东北亚,隋朝113万大军都没有灭了这个小国。唐朝更是打了50年,才跟其他国家组成盟军,把此国灭掉。不过在1400多年后的今天,韩国人却自诩是这个小国的后裔引起了中国的不满。这个小国便是






高(gōu)丽(lí)



高句丽发源于中国吉林省一带的古老部落。最鼎盛的时候,它的疆域一度覆盖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中北部。 

它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历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高句丽是在公元前37年建国,开国皇帝是原来的扶余国的王子朱蒙。这个王子为争夺皇位,跟其他兄弟展开了各种撕逼活动,最后朱蒙没打过人家,被人追杀,于是跑了出来。 朱蒙跑到了一个叫做卒本扶余的地方,没想到这个傻小子亮出身份之后,竟然与卒本扶余国王的女儿(召西奴)结了婚,最后成为了卒本扶余的国王,创建高句丽国。 朱蒙很能打,很快高句丽慢慢开始扩张,但是一直受到大汉朝的领导。后来,因为王莽把他们编入军队攻打匈奴,高句丽不从,便一度想脱离独立,但是未能成功。 在东汉光武帝时期,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高句丽大武神王带兵打到了鸭绿江边,想把自己的领土从朝鲜半岛扩张到辽东半岛,但是光武帝带兵狠揍了大武神王,高句丽的扩张又一次失败。 奇葩的是,高句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都城也随着多次迁移。这样做的一个后果就是 都城不断地被夷为平地 早在公元3年,高句丽为了扩张,就把都城迁到了中国境内的国内城,建筑旧丸都城。这个时候平壤城(非现在的平壤)只是作为旧丸都城的卫城而已。 

旧丸都城第一次被夷为平地是在公元179年。公孙度之子公孙康大破高句丽军,旧丸都城被攻破。 这时,高句丽的带头大佬山上王,又在尉那岩城新建了一个新丸都城。不过这个新都城在60多年后的公元246年,被幽州刺史毌丘俭又攻破了,被一把火夷为平地。 
高句丽贵族墓地壁画
都城焚毁一般预示着国家的灭亡,何况这都城还被夷为平地两次。没想到70年后,这个高句丽又重建了旧丸都城,而且仍然一如既往的开始对外扩张,向北又打到了辽东半岛,向南将平壤收入麾下。 

30多年后,公元342年,前燕慕容皝侵入高句丽,一次掳走了高句丽的5万百姓,又一把火把它们重建的旧丸都城给夷为平地。 高句丽就是你烧你的,我重建我的,一年以后,鸟枪换炮,又重修了新丸都城。 新旧丸都城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前后各被夷为平地2次。但是高句丽的这种对扩张乐此不疲的精神,也确实令人敬佩。 
丸都城遗址

地址:吉林省集安市西面的丸都山上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指数:★★★★ 丸都是高句丽都城“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和“国内城”相互依附,成为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特殊模式,是高句丽建筑的一大特色。 丸都城的地理特点是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城垣外临陡峭的绝壁,内抱较为平缓的坡地,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形如簸萁状。城周长为6395米,有城门6处,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址,西城墙上至今未发现门址。城内有泉水两处,一在城西北角,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门汇于一处,经瓮门下涵洞注入通沟河。城内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南北长96.5米,东西宽80米。

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容抹杀,高句丽700多年的建国史当中,都城在中国400多年。
  经过400多年的发展,高句丽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同时跟高句丽一起成长起来还有两个国家——百济新罗。这是朝鲜半岛上的三国杀时代。 可能是被中原政权烧怕了,也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百济和新罗,高句丽长寿王把都城迁到了平壤城。 当时的高句丽最强大,所以经常被欺负的百济和新罗也时不时联合起来,跟老大哥掰掰手腕。 高句丽强大以后,开始渐渐不听话了,不听话到什么程度呢?隋炀帝为了教训它,打得国破家亡也在所不惜。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东亚的火药桶。而隋朝统一中国之后,作为世界上的大国,要建立所谓由隋朝主导的“世界秩序体系”。就跟当今的美国要主导世界体系建立一样。 如果从“中国看中国”这角度,你会觉得隋炀帝动用百万大军去打一个小小高句丽,简直是疯了。但是从“国际视野或者国际战略”的角度来看,隋朝在已经搞定突厥情况下,主导东亚的唯一对手就是那个亦臣亦敌的高句丽了。 高句丽当时就是隋朝眼中不服从这种国际秩序的国家。所以倾家荡产打高句丽,彰显大隋的大国风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本来以前高句丽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是很好的,该朝贡的朝贡,该封王的封王。但是隋朝灭了陈朝统一中国之后,高句丽的国王做出了一个改变自身以及隋朝命运的决定: “大惧,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 他觉得隋朝统一中国后早晚会用兵到自己头上,所以他要先发制人。 事情的导火索是一次朝贡事件。隋朝初年,高句丽还能以一年2次的频率朝贡,然后就干脆不来了,偶尔来一次朝贡也是做做样子,探探老大的虚实。 隋文帝对高句丽这种不尊重自己的行为十分不爽,而且听闻高句丽竟然主动攻击自己边境的时候,隋文帝彻底被惹恼了: 犯我边境者,虽远必诛! 其实当时的真相是高句丽为了帮靺鞨攻打契丹,不小心进入了隋朝境内。 公元598年,隋文帝调集了三十万大军进攻高句丽。本以为胜券在握的隋文帝等来却是全军覆没的消息。但奇怪的是,明明打了胜仗的高句丽大佬高元不但没有乘胜追击,反而写了一封道歉信给隋文帝,说“辽东粪土臣元”,意思他愿意俯首称臣。隋文帝一看有台阶下了,便再次给高元封王。 

隋炀帝比他爸爸的大国情结更严重。当年高丽使者访问突厥时,流露了对隋朝不满的情绪。没想突厥把小报告打给了隋炀帝。隋炀帝一听高句丽不敬,气就不打一处来,对高句丽使者说: “你可转告高元,今早来朝见。若有不臣之心,正当率启民前去讨伐,即可诛灭。” 本来隋炀帝就想找个台阶下,高元来一趟就没事了。没想到,高元竟然拒绝来!拒绝来! 隋炀帝是个好面子之人,心里一想,我堂堂大隋朝被一个小国拒绝朝见,传出去万国来朝的局面岂不是灰飞烟灭了。所以 必!须!打! 

随后隋炀帝共三次出征高句丽,尤其第一次,竟然出动了113万的军队。结果次次无功而返。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已经“十八处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出征高句丽生生拖死了大隋朝。 

三 拖死大隋的高句丽,在东亚真的无人可征服么?当然不是,因为隋朝之后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唐朝。只不过,唐朝征服高句丽,竟也用了50多年的时间。 618年,唐高祖刚刚建立大唐的时候,因为连年的征战导致国力空虚,所以,李渊选择了与高句丽荣留王处好关系,并册封荣留王为辽东郡王、高丽王。荣留王也很给面子,接受了大唐的册封。 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正值朝鲜半岛上三国杀最激烈的时候,李世民在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之间扮演着老大哥的角色。 不过,高句丽很不听话,也很不人道。他们竟然把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骸堆积起来,构成了一道毛骨悚然的“景观”,供其国人观赏。这种公然羞辱中原朝政的事情,对于爱国boy李世民来说当然忍不了,所以,他下令去高句丽收葬了阵亡将士的骸骨,并予以祭奠。 这下高句丽人慌了,他们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在沿唐边境修筑了高丽长城,自夫余城(今吉林四平市以西)至渤海,长达一千余里。唐太宗一直忍着,他在等攻打高句丽的机会。 

642年,高句丽发生了内乱,残暴的渊盖苏文谋杀了高句丽皇帝荣留王,册封荣留王的侄子高宝藏为帝,自己当上了摄政王。 这个渊盖苏文穷兵黩武,掌权不久后就去攻打新罗,新罗向唐求救。唐太宗知道,攻打高句丽的机会来了。他打着为隋朝报仇的旗号,亲率水陆两路大军从洛阳向高句丽进发。 

这本来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但是结果却和隋炀帝一样,李世民没有攻到高句丽的都城,就被迫撤兵了。这是唐太宗生前最为遗憾的事情之一。 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没有停下攻打高句丽的脚步,但是在凶残的渊盖苏文有生之年,唐军从来没有能够踏入高句丽都城一步。 事情的转机在渊盖苏文死后,高句丽自身发生了内乱,渊盖苏文三个儿子为了争权夺利,竟然诬陷长子渊男生通敌大唐,遭到了高句丽皇帝高宝藏通缉。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渊男生还真的投靠了大唐军,而且成为了唐军攻打高句丽的先锋大将军。 公元668年,在大唐和盟友新罗的南北夹击下,高句丽都城平壤被攻陷,高句丽至此灭亡。 

但是唐朝并没有借此控制朝鲜半岛,因为遭到了盟友新罗的背叛。在唐新战争中,新罗大败唐军,控制了朝鲜半岛。高句丽灭后的250年,朝鲜半岛又出现了一个“王氏高丽”的国家,这就是日后朝鲜国的由来。  在高句丽灭亡后1400多年的今天,出现了世界政治上最奇特的一个争议: 高句丽究竟是属于中国还是韩国 大韩民国人民认为,高句丽是大韩民族的先民,高句丽的历史是朝韩历史的一部分。他们说,高丽王朝来源于高句丽。 中国学者进行了反驳,高句丽起源于东北部落,都城在中国国内400年,灭亡后200多年才出现了“高丽”,两者没有任何关系。高句丽在中国历史上,顶多算一个不听话的地方政权。 
然而,韩国历史学家们不干了,为了把大韩子民作为高句丽的后裔,他们动起了地图的主意……
高句丽初期是这样的

高句丽中期是这样的


高句丽全盛时期几乎全中国都是他们的

而且竟然还说,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都是从中原地区兴起的……
以上图片全部取自大韩民国历史研究的专业网站,可在google的图片搜索里搜索“bc8937”

大韩民国想借这个小国,将自己建国史推进700多年的企图,以及争霸东北亚的妄想,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长按二维码,关注百代旅行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