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节气 | 今日立夏:暖风生麦气, 绿草胜花时

2017-05-05 余世存 国家人文历史

《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转发至朋友圈。

夏从一个时间物候之词,一步步假借并丰富其含义,以至于成为国家、文化的名称


当太阳到达黄经45℃时,是为太阳回归年的5月5日或6日,北半球的春天算是过去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进入到夏天了。


天文时间、地球生物时间、人文时间并非严格一致,它们之间有一种“罗致协从”的关系,即天文时间,日地系统率先进入一种关系形态,地球生物系统紧跟其后,人类的认知感受再其后,这就是中国文化称道的“象天法地”。


“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对南方来说,则是另一种风光或另一种农事,立夏后的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南方早稻插秧的农忙就在此时,插秧时能否下雨就显得极为重要,所谓“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立夏日的阴晴风雨也能预兆一年的丰歉,雨水、雨量、风向与收成关系极密切。



中国先民对夏的理解是一个空间意义,夏字的本义是“面向南方”。古人观念以南为生,以北为死;以南为阳,以北为阴;以南为前,以北为后。即正南方是中国人的基准方向。


“夏”在羌语和藏语中都是“伟大、强大”的意思。春秋时代的中国人说:“夏,大也。故大国曰夏。”《说文》:“夏,中国之人也。”夏从一个时间物候之词,一步步假借并丰富其含义,以至于成为国家、文化的名称。



对中国人来说,立夏是三阳开泰的日子。立夏时,古人有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皇宫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清《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这一贮冰抵御溽暑之法在两千年前的周代就开始了。《周礼·天官》郑玄注:“鉴如瓶,大口,以盛水,置食其中,以避瘟气。”《诗经》:“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三之日即相当于农历十二月,凿冰之声咚咚,正月时藏冰于冰库。宋人杨万里有诗:“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明清皇宫内设有管冰事的官员,谓之“凌人”,专管斩冰藏冰用冰等事宜。《燕京岁时记》记载说:“那时的四大冰食佳品,一是酸梅汤,二是西瓜汁,三是杏仁豆腐,四是什锦盘,均以冰镇之。”


先民在立夏来临时也有惜春之感,故会在立夏日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吴藕汀《立夏》诗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立夏尝新、尝鲜也是应有之义,蚕豆、苋菜、黄瓜为“地三鲜”,樱桃、枇杷、杏子为“树三鲜”,海蛳、河豚、黄鱼为“水三鲜”。还有“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立夏吃桑葚樱桃等食俗。



在大时间序列里,立夏正是天泽履卦和地天泰卦交接的时空。天泽履,天地相应,应验了大地农作物需要雨水的特征;地天泰,三阳开泰,应验了万物自此走向通泰繁茂。天地阴阳之气互相交感沟通,是通泰之象。君王效法它的精神,从而要裁制天地之道,使其成功发展,辅佐天地自然所宜,以帮助民众。


也有人说,天地阴阳之气交感,让人想到夏后氏开启私有财产制度,承认人性之私,将财产造就成天地之间的标准或大道,根据天地气候之变化相宜,辅助百姓按时搞好生产生活,使百姓身心得以安康。直到今天,财产,仍是人类文明中最为关键的通货。个人、家庭、国家,有了这一通货才能通泰。在此基础上,三阳开泰演变成三羊开泰,即是说民生要得到切实的保证。乾隆皇帝的一首诗深得此中真义:“岂无九重居,广厦帘垂湘。冰盘与雪簟,激滟翻寒光。辗转苦热烦,心在黔黎旁。”可见立夏在中国文化里有其超越天文时令的意义。


好 文 推 荐


侯亮平唱了三次的《智斗》背后有哪些真实历史:胡传魁、阿庆嫂有没有原型?刁德一到底姓蒋还是姓汪?

《人民的名义》开播以来,侯亮平唱了三次《沙家浜·智斗》,阿庆嫂到底怎么不寻常?刁德一到底姓蒋还是姓汪?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沙特买军火的那些事儿:豪掷千金仅仅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吗?

在军火采购上,沙特素以出手大方、交款痛快而闻名,深受各国军火商青睐,建立在海量石油美元基础上的沙特军队,装备了大量全世界最尖端的武器装备,但王爷们难道只会“买买买”吗?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百万雄师攻占南京,究竟是哪支部队最早入城并将红旗插在总统府上的?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究竟是哪支部队首先攻进南京并把红旗插上了总统府,立下这不世之功?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