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明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禁军勇卫营四处灭火,仍难挽明朝灭亡结局
经公众号“冷热军事史"(微信ID:militaryhistory)授权转载。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辽东清政权虎视眈眈,内部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及整个中原地区。作为帝国武装力量的明军问题重重,明末崇祯皇帝最不能忍受的是将领的日渐跋扈。为打破内外交困之局,崇祯需要一支忠诚敢战的军队,大明帝国最后的禁军勇卫营应运而生。
兵强马壮,战斗力强悍
明朝的军制中有一支直属于皇帝、由内廷负责指挥的禁军,这支军队被称为腾骧四卫。这支军队的选拔标准是“天下卫所官军年力精壮者及虏中走回男子”,最初的人数只有数千人,后来逐渐扩充为四卫人数也逐渐增多,在嘉靖年间经过整顿,将这支禁军编为勇士营和四卫营,管理机构为御马监。
到了崇祯时期,这两支军队战斗力已经不行了。崇祯决定整顿,遂任命自己信任的原“信邸旧人”曹化淳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兼御马监印务总督勇卫营。曹化淳受命将原先的四卫营整训为新的勇卫营。由于曹化淳位高权重,不可能专门只掌管勇卫营,为了实际控制这支军队,曹化淳选用自己派系的卢九德和刘元斌出任监军,从而奠定了这支军队直属于内廷的属性。
明朝内廷宦官
为切实提高新军战斗力,曹化淳选任人才极为用心。两位监军都是内廷知兵的人才,而进入勇卫营的将官更是曹化淳精心网罗的忠诚勇敢之士,如出身京营的孙应元,出身辽东久历战阵的黄得功、周遇吉。这些善战的武人加入后,勇卫营的战斗力迅速提升。崇祯对于这支军队寄予厚望,给官兵开出的待遇极为优厚。
剿寇战清,屡立战功
崇祯九年清军入塞寇边,刚组建的勇卫营就参与到了这场战事中,孙应元和黄得功的表现尤为突出。黄得功先后转战于良乡,涿州,战果累累战后被提升为都督,孙应元被升为副将。这一战中身为京营游击的周遇吉也因战功被选入勇卫营,出任先锋营副将。通过这次战事的检验,勇卫营不负众望、脱颖而出成为崇祯手中的一把利剑。
接下来围剿“流寇”的战争中,勇卫营更是大出风头,成为明军“安内”战场上的救火队。
明朝禁军
崇祯十年,起义军进入河南,声势浩大。这时孙应元、黄得功就向崇祯请战,崇祯甚为感动,应允了他们的请战要求。崇祯十年八月二十五日,崇祯亲自检阅南下的勇卫营以鼓舞士气。这时的勇卫营经过扩充和整补,兵力已经达到了一万两千人。在出征河南的行动中勇卫营表现出异于其他军队的军纪,一路上秋毫无犯。
在战场上这支军队却如下山猛虎,十二月刚到河南就在郑州,密县两战中大获全胜,斩首一千七百级。第二年正月更是在短短四天之内三战三捷,斩首二千九百级,成为 “剿寇”战场上战绩最佳的军队。起义军在河南受挫之后转向江北,监军刘元斌、卢九德率主力直趋颍州护卫凤阳,孙应元,黄得功率骑兵自南而北大破起义军。
在这样的打击之下起义军再也承受不住纷纷就抚,这其中就包括张献忠。在明朝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崇祯也毫不吝惜的大肆封赏屡战屡捷的勇卫营。
这时清军的再次入塞,勇卫营又回到了抗清前线。在抗清的战事中,勇卫营同样表现出异于其他军队的进取心,在各部明军纷纷避战之时,黄得功却率军与清军大战于吴桥。
清军的入寇,给了起义军复起的机会。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再次起义。面对这个局面,明王朝只得集结兵力南下讨伐,勇卫营自然在派遣之列。
清骑兵
在这一轮的较量中由于督师杨嗣昌的错误指挥,明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连秦良玉的白杆兵也全军覆没,但勇卫营却在周遇吉的率领下在丰邑坪大破罗汝才,成就了荆湖战场上的第一功。
大明覆灭,诸将领奋战至死
不久之后刘元斌又率勇卫营在霍山大破起义军。但由于明军整体的失败,勇卫营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崇祯十五年,勇卫营大将孙应元与起义军激战于罗山,由于孤军无援力战而死,成为勇卫营殉难将领中的第一人。
在荆湖战场上屡建奇功的周遇吉也被调离了前线出任山西总兵。至此勇卫营留在“剿寇”战场上的大将就只剩黄得功了。黄得功是辽东开原卫人,年少时就胆略过人,曾持刀混在明军行伍中取得斩首两级的军功,之后成为经略的亲兵,一直积功至游击。与起义军作战时,黄得功的军队由于“军士画虎头于皂布以衣甲”,被称为黑虎头军,深为义军所忌惮。
随着李自成在河南战场上屡战屡胜,尤其是在歼灭孙传庭的秦兵集团之后,官军的战局已经不可扭转了,勇卫营的将领却为大明王朝流尽最后一滴血。
孙传庭
周遇吉是辽东锦州卫人,年少时就以勇敢有力而闻名。在进入军中后,战辄先登。一路积功至京营游击。进入京营后,周遇吉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不与勋贵子弟同流合污,后因战功被选入勇卫营。在调任山西总兵后周遇吉加强军备,以防御大顺军。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大顺军东渡,沿途明将降者如云,唯有周遇吉坚决抵抗。二月代州包围战中失利后,周遇吉带着残兵防守宁武关。在宁武关周遇吉与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大战数日直到弹尽粮绝。起义军攻破城墙之后,周遇吉又进入城中与起义军进行巷战,周遇吉在格杀起义军数十人力竭被俘,英勇就义而死。周遇吉的夫人也占据公廨登屋而射,与起义军进行巷战,最后被起义军纵火烧死。
周遇吉的顽强抵抗竟使李自成一度对攻取北京的计划产生了怀疑,后来宣府,大同两个总兵的降表才又使李自成坚定了东征的信心。此时,崇祯苦心经营多年的勇卫营,却因故未能在京师护驾。
面对着实力发生了本质变化的起义军,勇卫营名将黄得功却毫无畏惧。崇祯十五年黄得功于潜山再次大破张献忠,在这一战中黄得功与刘良佐合兵出击擒斩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战斗中黄得功被流矢射中脸颊,但依旧指挥军队发起追击。崇祯大喜过望之下令黄得功继续追剿张献忠,但这道命令却使明朝失去了最后的预备队。所以当李自成兵临北京时,仅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攻陷了。
弘光政权:勇卫营最后的辉煌
北京陷落后,经过一番角逐,福王在军头们的拥护下进入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权。为了酬谢拥立之功,也为了抵挡南下的大顺政权和满清政权,弘光政权在江北设立四镇。黄得功被弘光封为靖难侯出镇庐州成为四镇之一。
可惜,南明危急存亡之秋时,江北四镇却迅速军阀化,只有黄得功是一个另类。黄得功的军队“进止惟朝廷命”,马首是瞻。
黄得功
弘光政权建立不久就遇到了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的反叛,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左良玉军,朝廷自然依赖黄得功。黄得功也不负众望在铜陵大破左良玉军,解除了弘光政权的重大危机。
在黄得功抵御左良玉的叛军时,清军南下了!
明朝的江北防线迅速崩溃,寄予众望的三镇兵马也分崩离析,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得功却坚持抵抗。南京陷落后,弘光皇帝也逃入黄得功军营,可见对于黄得功的信任。
荻港之战时黄得功受伤,但依旧佩刀坐在小舟上督战。当时清军攻击不下,遂命令已投降的刘良佐到阵前劝降黄得功。黄得功气急之下于阵前叱骂刘良佐,这时早就待命的清军弓箭手迅速发箭狙杀黄得功,箭矢命中黄得功喉咙偏左处,黄得功中箭之后,知道事不可为,就“掷刀拾所拔箭刺吭死”。
黄得功死后,弘光皇帝也被俘虏,弘光朝就此覆亡。驰骋晚明战场、四处灭火的勇卫营,也随着黄得功的身死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好 文 推 荐
我们假设你今晚昏昏睡去,第二天一早突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80年前的1937年。你具有这80年来的所有信息和见识,你的人生路会变怎样呢?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考中状元、迎娶公主,登上人生巅峰?醒醒吧,我要告诉你一点真相
从唐代武德元年孙伏伽成为唐代第一科状元开始,到清末1904年最后一次殿试刘春霖成为末代状元为止,根据现存史料统计,一共出现过591名状元。但绝大多数状元都籍籍无名。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一次省港两地交流会上说了一句话“外国人认识中国通常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青岛啤酒。”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