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军旗的命运与象征:日本陆军军旗为何极难缴获?

2017-08-19 吴京昴 国家人文历史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转载到朋友圈。

说到日本的军旗,稍微看过一些抗日电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日军在冲锋时都喜欢打着一面太阳旗,而且很多影视剧中还会出现日军指挥官在办公室里悬挂一面写满人名字的太阳旗。


然而这些都不是日军的军旗,虽然军旗文化并非日军独有的文化,但是世界各国军队也只有日军如此看重军旗。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写满名字的太阳旗叫日之丸寄愿书,是日军士兵出征前,邀请街坊邻居和战友一起在上面写下祝福的话。平时由士兵带在身边,起到护身符的作用,和真正意义上的日军军旗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那么日军的军旗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日本陆军军旗的变迁

 

要说到日本陆军的军旗历史先得从日军的士兵补充和编制讲起,因为日本陆军的军旗只授予步兵和骑兵联队,没有给师团和大队,这是因为日本实行的是征兵制,所有日本的适龄男性都必须服兵役,一个市的男人编成一个联队,这个联队的补充兵都来自这个市。而联队所在地是几乎不会换的,但是师团下属的联队经常会换,所以日本把全国划分成了几十个联队管区。


全面侵华前,每个联队管区只有一个步兵联队,这些步兵联队构成了日军的常备师团。当时每个步兵联队对应唯一的管区,所以那个联队也可以用编成地点命名,比如步兵第4联队的编成和补充担当地为日本仙台,所以步兵第4联队又称仙台联队。


日本陆军常备步兵联队军旗式样


但是随着抗战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开始大规模动员征兵,每个联队管区就要出不止一个联队,仙台又编组了步兵第104联队等部队,所以金城联队就成了在仙台编成的一系列联队的总称。每个联队从成立开始,补充兵来源地就是固定不变的,联队是日本陆军部队不会发生下属变动的最大单位,自然军旗只颁发给联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日本的军旗样式经过多次变迁:1870年5月15日,日本政府颁发《1870年太政官布告第355号》正式颁布陆军军旗的名字为“陆军御国旗”,制式为长四尺四寸(约1.33米)、宽五尺(约1.51米)的十六芒旭日旗。1874年1月23日,明治天皇在日比谷演练场亲自把第一面“陆军御国旗”颁发给近卫步兵第一联队和近卫步兵第二联队。这是日本陆军第一次拥有“军旗”。


到了1879年12月2日,日本政府又颁发《太政官布告第130号》,废止 “陆军御国旗”的名字和样式,改成“军旗”颁发给步兵、骑兵、炮兵部队,其中步兵联队的军旗样式为长二尺六寸四分(约0.8米)、宽三尺(约 0.91米),旗杆顶为黄铜镀金的3双16叶菊花纹章,旗杆为涂黑的樫木,旗面为紫色丝绸制作,外面围绕一圈平织的紫色的金线穗,旗面颜色为白色,十六芒旭日章为红色,右下角用白布标注有联队的番号。后备步兵联队的军旗样式除了旗面和流苏颜色为红色,十六芒旭日章颜色为金色外,其他和常备步兵联队军旗一样。由于当时日军骑兵只有大队没有联队,所以颁发的是骑兵大队军旗,骑兵、炮兵部队军旗除了长宽均为二尺一寸(约0.64米)以外,其他样式和常备步兵联队军旗完全一样。


日本陆军骑兵联队军旗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把军旗看作是一种“武器”,而且并非只有旗面才是军旗。旗杆、旗杆顶的菊花纹章都是军旗的一部分。1885年1月10日,炮兵联队的军旗废止,所有炮兵军旗被收回。1896年11月18日,骑兵大队全部改编为骑兵联队,骑兵大队旗全部换发为骑兵联队旗。至此,日本陆军只有步兵和骑兵联队才有军旗,所以也称“联队旗”。随着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开始疯狂扩军,联队种类也不仅限于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日军后期还成立了机动步兵联队、混成联队、船舶工兵联队、机动联队、电信联队、气象联队等诸多不同兵种的联队,但是这些联队都没有获颁联队旗。只有骑兵联队和步兵联队才拥有自己的联队旗。

 

天皇分身:军旗在日军中的地位

 

联队旗在日军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每个联队成立时,联队旗必须由天皇在皇宫里亲自授予联队长,而且还有一番天皇问话和联队长答话的仪式。问答仪式从明治天皇授予近卫步兵第一联队第一面旗帜时就已经有固定的形式,不过成为规定的仪式却始于1926年10月21日颁布的《皇室仪制令》中的《军旗授予之仪》,其中规定联队长必须身着大礼服,在皇居中拜见天皇,由天皇下达“勅语”,然后联队长“奉答”。


这一套仪式是为了表示这支部队是“天皇亲率”,所以联队旗随部队出征就相当于“天皇分身”,所以日军联队把军旗看得十分重要,有专门的护旗班,保护联队旗不能受到任何伤害,而且规定军人在见到军旗时要像面见天皇时那样敬礼。颁发军旗的那一天就是这个联队的建军日,每年的这一天就是这个联队的“军旗祭”,联队会举办盛大的军旗祭典。每逢作战时,联队旗必须随联队本部一起出征,但是危机时刻可以放在师团部。到万不得已部队被全歼或者必须投降时,联队旗必须烧毁,旗杆顶的天皇家徽必须深埋。


表现日俄战争期间,明治天皇授予日军各联队军旗的绘画


日军规定,由于不可抗力损失的军旗,会在损失后第二年的1月21日重新发给,陆军联队撤销编制后,军旗撤回到陆军省保管。尽管如此,日军还是视军旗被抢为最大的耻辱,而日军也成为目前世界上各个陆军之中唯一一支军旗从未被外敌夺走的军队。


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一个日军联队烧毁联队旗时(日军称之为“军旗奉烧”),往往会被人们认定为此联队被全歼之时。但是由于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军旗会被放在一个黑色的布口袋中,而丝绸做的旗面不可能不受到损害,所以很多久经沙场的联队军旗往往破损到都只剩下外面那圈流苏,但只要还能悬挂,日军都会一直使用。

 

几面差点被俘的日军军旗

 

日军军旗虽然在军中地位异常之高,按说应该加以保护,但是在部队进攻受挫的时候,日军会果断拿出军旗,用其引导步兵发起进攻。日军认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部队士气,这也是日军历史越悠久的部队军旗越破烂的原因,日军部队几乎不会修补军旗,反而认为军旗越破烂越能显示出部队经历的血战之多。


日军第9师团的步兵第53联队在抗战爆发时,军旗旗面已经完全损坏了,但是在抗战中,这个联队经常拿出军旗引导冲锋。到了1940年,这面旗已经完全没法挂在旗杆上了,当年4月11日,这面军旗被送还到东京兵器补给场做“部分修理”。没有修复所有旗面,只是让这面残破不堪的旗帜能继续挂在旗杆上。


在指挥作战时,日军联队长一般都与军旗同在,图为在罗店指挥的步兵第44联队长和知鹰二与步兵第44联队军旗,虽然旗面部分已破烂不堪,但从黑色旗杆、旗杆顶菊花纹章和紫色流苏可以判断出它联队旗的身份


1941年10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江防军和第六战区向第13师团据守的宜昌发起猛烈的攻势,此战日军面对绝对优势的中国军队,各处都陷入了苦战之中。由于手下作战官兵实在有限,第13师团长内山英太郎一方面组织司令部的预备队官兵将旧战壕改修利用,加强阵地工事;一方面将司令部各勤务队、卫生队这些非战斗人员组织进来,甚至连住院的伤病员也编入战斗队,组成宜昌防卫队。10月5日以后全部投入东山寺一带阵地。但依然是杯水车薪,激战至10月9日,中国军队总攻击开始。第2军全部拥向日军东山寺主阵地。东山寺是宜昌城外唯一一处制高点,一旦突破后宜昌城就无险可守,而内山英太郎的司令部就在东山寺高地下方。9日夜第2军尖刀部队已经突破到司令部附近数百米,此时内山英太郎命令幕僚准备好汽油,准备烧毁存放在师团司令部的第65联队、第58联队、第104联队的三面军旗,并且先行烧毁了秘密文件,决定师团长、幕僚、各部长的剖腹位置等。同时摆设了剖腹刀具,命令参谋记录他给阿南惟几司令官的诀别电稿,准备在城破之时效忠天皇自尽。就在内山英太郎已经向阿南惟几发出了“第13师团官兵最后尽了军人本分,我等准备在高呼天皇陛下万岁中死去”的电报之时,阿南惟几调配的三路援兵分别进抵宜昌,第13师团就此逃过一劫,这是抗战爆发后第一次中国军队将日军三面军旗逼到差点焚烧的地步,只可惜功亏一篑,最后未能如愿。


1942 年,日军攻占菲律宾后,日本陆军某联队高举军旗和战刀欢呼胜利


13师团下属的三面联队旗逃过一劫后,很快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老牌常设师团第3师团下属的步兵第68联队军旗就遇到了更加危急的态势,这也是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距离抢夺日军军旗最近的一次。


1941年1月4日,步兵第68联队已经在之前的作战中残破不堪,为了突破中国军队的包围,只能分散突围,联队长野宪三郎指挥联队本部数百人从中国军队第4军的包围网中突破,就在日军利用暗夜行进之时,突然前方出现几个黑影,并用日语询问口令。以为终于突围成功遇到友军的日军68联队本部在回答了口令后便准备上前,没想到对面居然是中国军队,措手不及的日军在突袭之下损失惨重,联队长指挥所有官兵围着军旗站成一圈,拼死抵抗护卫军旗,此时双方已经陷入白刃战,中国军队距离68联队军旗只有数米。当时日军已经来不及烧毁军旗,只要有几颗手榴弹落入日军中,这面军旗就会成为日军历史上唯一一面被外国军队缴获的军旗了。可惜的是当时夜间第4军并未发现这附近有日军军旗,一夜白刃战后,日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军旗并未受损。随后日军援兵赶到,保护军旗逃出生天。这是整个二战中日军军旗距离被缴获最近的一次。

 

化作灰烬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在火力强大的英美盟军打击下损失惨重,1942年的瓜岛战役中,日军继诺门坎事件后再次出现了军旗不得已被奉烧的事件。而且在瓜岛被日军自己焚烧的军旗是日军常备步兵联队的军旗,当时在瓜岛的日军第2师团第29联队一度已经和日军大本营失去联系,日军大本营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个联队损失如何,而是反复询问这个联队的军旗是否被对方缴获。当通过在瓜岛的其他日军部队得知这个联队焚烧了军旗,在联队长率领下向美军发起“板载冲锋”后全体“玉碎”的消息后,日军大本营这才放下了心。


虽然第2师团在瓜岛几乎全体“玉碎”,但是随后日军重建了第2师团,补发了所有被烧毁的军旗,但是并不是所有日军联队都这么幸运能得到补发。1944年9月7日,滇西会战的松山围攻战役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残存的日军不足80人窝在松山1、2号高地最后的一点阵地内。弹尽粮绝的日军准备做最后的“玉碎”,在代理部队长真锅邦大尉的指挥下,残存的日军杀死伤员,开始处理那面步兵第113联队的军旗。


关于这面军旗的命运,日方史料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日本防卫厅公刊战史记载,残存日军在7日清晨,在横股炮兵掩蔽部烧毁了这面军旗。但是根据日军老兵品野实在《异国的鬼》中记述,真锅邦只是把军旗的旗冠埋在了那个炮兵掩蔽部地下,自己扛着军旗对中国军队阵地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不过考虑到日军不可能把军旗拱手送给敌人,而且中国军队并没有缴获这面军旗,所以笔者认为,这个真锅大尉很有可能是烧毁了军旗后再去自杀冲锋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面军旗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迫使日军烧毁的第一面军旗。但是由于还没等到第二年补发军旗,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所以113联队在后来重建后并没等到补发的军旗就向盟军投降了。


唯一一面现存最完好的日本陆军军旗——步兵第321联队军旗,现藏于靖国神社


就在几天后的1944年9月11日,腾冲战役也进行到最后阶段,上午10时,日军腾越守备队代理队长太田正人发出最后一封电报:“现在敌军已逼近到守备队阵地前80米的地方,双方战斗异常激烈,已于9时命令销毁军旗,命令官兵做最后之奋战。官兵含泪奉烧军旗,均愿血战到底,绝无怨言。祝天皇万岁,兵团武运长久。”


这封电报提到的军旗,正是构成腾越守备队的主力:步兵第148联队的军旗,这是中国军队迫使日军烧毁的第二面军旗。就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日军精锐第56师团,已经有两个步兵联队的军旗被焚毁。而这两次战役,也是日军大本营发布承认的15次“玉碎”作战中仅有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两次。然而第148联队的命运更加凄惨,在腾冲被全歼后,日军大本营撤销了该联队番号,并未重建该联队,自然补发联队旗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个联队成为在抗战中唯一一个被中国军队消灭后,日军撤销番号的联队。


到了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日军下令烧毁了共计444面军旗,其中海外265面,本土179面。但是仍然有一面几乎完整的军旗留存下来,因为步兵第321联队联队长后藤四郎只是把那面军旗的旗杆烧毁放入“奉安箱”充数,其他部分都完整地留存下来,现在这面军旗(旗杆为复制品)供奉在日本靖国神社。是目前唯一一面距离完整军旗最接近的日本军旗。不过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陆军军旗作为日本陆军的象征,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


好 文 推 荐


在粟裕身边的日子:他身穿海蓝色军礼服,肩戴大将肩章,真是帅极了

鞠开在粟裕身边时的日记共13本,封皮早已磨损,纸张已经泛黄,字迹潦草,有的难以辨认,就像来自历史深处的模糊旧照。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庆祝建军90周年的阅兵为何要在朱日和举行?

7月30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我们进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阅兵的地点是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外交官级别怎么排?大使、公使、领事是一回事吗?

由于工作需要,外交官们经常西装革履,出入各种宴会、酒会,给人的印象是,很“贵族”、很风光、很神秘。其实,他们同国家机关里的其他公务员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