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课本上秦始皇、诸葛亮、唐玄宗原来全是同一个人,今天见到的帝王画像有几分可信?

2017-10-28 黄金生 国家人文历史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转载到朋友圈。

在传媒不发达的时代,帝王,这个最神秘的政治人物往往自带附魅功能。而帝王为表明自己“君权神授”“真龙天子”的权威性,也在刻意修饰神化来包装自己。无论是通过起义还是谋弑,只要最终取得帝位,当朝或后世的史官们,都会精心编造出一些超出常人的天子降生时的异象。这种记载不仅在野史中俯拾皆是,在正史中也频频出现。在普通人看来,帝王的形象必然是气宇轩昂,具有超凡不群的相貌与气度,即所谓的“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古代史籍,对历代君王相貌和气质的描绘都充满了浓郁的神秘色彩,例如东汉王充在《论衡·骨相篇》中就有“黄帝龙颜”“尧眉八彩”“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文王四乳”等记载。


《历代帝王图》描画了13位中国帝王,他们分别是: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汉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北周武帝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目前该画卷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今天我们读到这些记载时,可能会一笑而过,但帝王的“真相”如何,我们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帝王贵为九五至尊,一般人很难窥见其龙颜,这些画像亦大多来自御用画家,美化或失真在所难免。虽然如此,这些体现帝王尊贵身份的绘画仍是我们了解这些帝王相貌的重要途径。


 历代帝王图

 

有关帝王肖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孔子家语》,说春秋末期周代的明堂“上绘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以垂兴废之诫”。可见,帝王肖像承担的主要是教化功能,写实并不重要。据《北史》载,张彝曾进献北魏宣武帝《历帝图》,上自伏羲,下至东晋恭帝,号称历时3207年,收帝王128位,共5卷。相传东晋时期顾恺之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以展现人物的内在性格及精神气质为特征,所画的人物神态生动。据传他画有《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像》等。遗憾的是,这些帝王绘画遗迹都没有幸存下来,只留下文字的记载。而现存最早的中国帝王肖像画是唐代出现的,即阎立本所绘的《历代帝王图》。尽管在故宫南薰殿旧藏中,还有梁武帝的肖像,但并无资料可以证明它出自南梁画师的笔端。


《历代帝王图》描画了13位古代帝王,他们分别是: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汉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北周武帝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目前该画卷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阎立本的父亲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其兄阎立德也是名出色的画家。既有家学渊源,又与皇家较近,对帝王和宫廷的情况较为熟悉,因此阎立本对帝王有较立体的认识,也能展示出更有历史深度的帝王肖像画。


阎立本在作画时,通过刻画人物的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反映出不同帝王的性格、气质,并表达出其对每位帝王的作为和历史功过的评价。凡是统一或促成了统一的帝王,在阎的笔下多得到赞美,形象高大;亡国之君则多被轻视,常现猥琐萎靡之态。


13位帝王中,西汉昭帝刘弗陵沉稳从容,一副大国君主的气派;光武帝刘秀的形象恰如《后汉书》记载的“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的特点,一幅气宇轩昂的开国君主气概;魏文帝曹丕也是开国君主,他双唇微闭,神色勇武,目光直视前方;吴主孙权儒雅大方,面带微笑,神色平和;蜀主刘备虽不失帝王威严,却尽显疲态,体现出他的坎坷人生;晋武帝司马炎也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画中的他体态厚重,显得深沉、有度量。


陈朝的4位皇帝,其中3位为坐姿,由于只是一个历史时期内的偏安君主,对国家统一也并无太多贡献,因此,多给人一种闲淡悠然、缺少英雄气概的感觉。而陈后主陈叔宝昏庸无能,是陈朝的亡国之君,阎立本将其描绘成以衣袖掩口之猥琐状态以体现对其的蔑视。


北周武帝宇文邕虽然读书不多,形象粗野,但他很有谋略,最后统一北方。画面中的宇文邕体态威仪,眼神冷漠,有种剽悍、不可一世的气概。宇文邕去世后几年,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几年后,杨坚灭陈朝,统一中国。画面中,杨坚手握剑柄,缓步向前,表情沉稳,流露出建立帝业后满怀信心、又略有所思的神态。隋炀帝杨广荒淫无道,劳民伤财,最终导致隋朝灭亡。阎立本将其描绘成身材粗胖、表情严苛、而色虚浮的无道帝王。


在《历代帝王图》中,每位帝王都独立成一组,且都有侍者陪伴,少的只有一位,最多的则有10位。画面中,帝王的身材普遍比较伟岸、高大,而侍者的身材与帝王相比,明显矮小了许多,这体现出当时的人物画以尺寸大小来象征人物尊卑的特点。

 

 秦始皇、光武帝、唐玄宗都是倭瓜脸、肿眼泡?


《历代帝王图》共记录了从西汉到隋朝的13位帝王的画像,有开国帝王,也有亡国之君,却没有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画像。有学者认为,自西汉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各朝代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秦始皇在历史上焚书坑儒,极端反对儒家思想,历代一直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这可能是阎立本没有画秦始皇像的原因。秦始皇的长相是很多人感兴趣的。在《历帝图》中,应该是有秦始皇画像的,只可惜现在看不到了。


某版教科书中的秦始皇画像


“高中的历史课本,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原来全是同一个人!有图有真相!囧!”这是几年前论坛上流行的一则热贴,仔细对比后发现,网友所传某版历史教科书的这些古人,都是倭瓜脸、肿眼泡、鹰钩鼻、长胡须,脸型一样,但胡子经过改动。


既然秦始皇没有留下画像,那教科书上的画像出自何处呢?原来,这些画像都是取自《三才图会》(又名为《三才图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王圻及其儿子王思义撰写的百科式图录类书。其“千人一面”的特点说明其插图的史料价值确实比较有限,从中很难了解这些人物的真实面貌。


关于秦始皇的面貌,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对此,郭沫若解释道:“蜂准,就是马鞍鼻,秦始皇的鼻梁是塌陷的;长目,就是斜眼,秦始皇是一个斗鸡眼;挚鸟膺,就是现在医学上的‘鸡胸’,秦始皇的肋骨有问题,呼吸肯定不流畅;豺声,表明秦始皇有气管炎;如果把这些特点总结的话,秦始皇就是一个软骨病患者。”


然而在《太平御览》一书中记载的秦始皇则与此完全不同:“虎口 ,日角,大目,隆准,长八尺六寸,大七围。”按此记载,秦始皇应是一个矫健魁伟之人。翦伯赞便认同这种说法,他在《秦汉史》中认为秦始皇应该是英俊漂亮的:“(秦始皇)并不如后世所想象的他是生长着一副严肃的可怕的面孔,假如他多少有些父母的遗传,他应该是一位英俊漂亮的青年。即因为他的英俊,所以他才能运用商人地主的力量,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


《历代帝王图》中的开国之君都被画得威武刚毅,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后人也就照猫画虎,模仿晋武帝司马炎的画像,推演出秦始皇挺腰站立,嘴角紧闭,双目有神的样子。这就是今天最常见的秦始皇画像。对于秦始皇的真实长相,北师大历史系教授晁福林说,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尽管有许多人对《史记》中的记载产生过质疑,但没有强有力的论据可以推翻司马迁的说法。


 绘制御容

 

阎立本之后,绘制帝王画像者屡见诸载籍,并涌现出众多名家,如唐代的陈闳、常重胤、吴道子,前蜀的杜齯龟、阮知诲、宋艺等,而晚唐、前蜀还专有写貌待诏。但今天我们常见的唐高祖和唐太宗的画像均出自故宫南熏殿旧藏。不过有人从画风、服饰等方面研究后认为,这些画像可能并不是唐人的真迹,而是明朝人的作品。而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没有留下一张可信的画像流传下来,现在见到流传比较广的一幅画像出自《历代古人像赞》。这是明弘治年间画的,服饰有很多和唐朝不符合的地方,只可以看作明朝人的想象,可信度很低。还有一些雕像也被认为有可能是按照武则天的真容塑造的,最著名的就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因为这尊大佛的形象很接近《旧唐书》里“方额广颐”的记载,所以人们就产生了很多遐想。据刻在石壁上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里面说大佛是咸亨三年(672)唐高宗下令修建的,“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至于佛像的面部形象依据了什么,没有提及。于赓哲教授认为,武则天要是真的敢把自己的脸留在这里,也就敢在文字里提这事儿,但是没有任何文字资料记载此事。一般来讲,将自己的脸直接安到佛祖身上的并不多见,尤其此时武则天还只是皇后,她敢不敢如此大胆还是个疑问。


武则天


御容是古代为祭祀、供奉、瞻仰等活动而专门绘制或塑造的帝王、后妃等的图像。史载开元时,大明宫别殿已经供奉太宗、高宗、睿宗圣容,唐玄宗日日具服朝谒。《旧五代史》记载,后梁太祖被杀,其旧臣寇彦卿“图御容以奠之”;后汉内乱,阎晋卿“夜悬高祖御容于中堂”。此后,御容便成为先帝肖像的专有名词。

 

除专门机构的御容创作以外,宋廷亦聘民间画师进行御容写作,有些还因此而授官。如真、仁之际的王端,“虽以山水著名,然于佛道人马自为绝格,兼善传写”。真宗亡故前,感于王端声名,“召端与画臣写其遗像,端举笔乃就,无及之者”。又如北宋后期的僧维真,本嘉禾人,因其“工传写”,就曾被召入宫“写仁宗、英宗御容,赏赉殊厚”,被时人目为“元霭之继”,一时“名公贵人多召致传写”。


元灭宋后,两宋帝后画像随之入藏元内府,明朝时又被收存于宫中古今通籍库。清乾隆年间,乾隆帝在检阅库中藏画时发现所藏画像多斑驳脱落,于是命工部将所藏历代帝王后妃、圣贤名臣肖像重新统一装裱。这批图像也因此被称作《南熏殿图像》。目前,宋代存世的帝王肖像画大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画作虽无明确的作者,但当为宋时人的真迹。


宋太祖像,出自《宋太祖半身像》轴,原作纵51厘米,横38.6厘米,故宫南薰殿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小籖 : 宋太祖检点像


有资格绘制御容的画家都为一时之选。然而面对一朝天子的威慑力量,画家也无法深入观察和体悟对象的形貌和内心世界。明代王绂的《书画传习录》就对此评论道:“写真固难,而写御容则尤难。何者?皇居壮丽,黻座尊严……又复凛天威于咫尺,不敢瞻视。稍纵而为之,上者斯时亦严乞正心,不假频笑,画者之己慑而气己索矣。求其形似己足幸免于庆,何暇更计及神似耶?” 由于它的御用性质,总是力图将统治者的意志、要求与爱好贯彻其中,因此功利色彩比较浓厚。因此,我们看到,今天可见到的帝王画像大都流于概念化和程式化,很少有喜怒溢于言表的生动情态,多数呈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情状,显得矜持而肃穆。没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的体现,这也是由帝王这种阶级身份的特殊性和独有性所决定的。


故宫南薰殿旧藏的唐太宗画像


(参考资料:曾佳《在“历史的相册”中追忆帝王》;龚田《中西帝王肖像画比较》;王冰莹《秦始皇画像为什么会那么丑?》;石伟杰《龙颜:古代皇帝长什么样》;叶海晨《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刘兴亮《论宋代的御容及奉祀制度》等)

 

注: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


好 文 推 荐


为什么秦始皇不能叫“嬴政”?不仅关乎礼节,也关乎性别

今人对秦始皇的称呼有很多,如始皇帝、嬴政、赵正、秦政、祖龙。秦始皇虽然姓嬴名政,但若穿越到他所处的时代,你真的不能叫他“嬴政”。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六出祁山:诸葛亮是为兴复汉室打一剂强心针?还是因为个人之好恶?

诸葛亮终于出兵了。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抛开吴三桂、腐败这些因素,李自成的大顺军究竟能否战胜清军?

李自成麾下的农民军在碰到清军之前,基本上只和明朝官军交战,其实力亦是在双方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