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艺术 | 还记得《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吗?在俄罗斯,这是一个实力强大的画派,现在来中国了

2017-12-15 如宾与绘 国家人文历史

经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微信ID:atmuseum)授权转载。

提起巡回展览画派中的一员——列宾,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想起那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除此之外呢?


如果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那上海博物馆今日开展的《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或许给了你一个了解列宾、了解巡回展览画派的机会。


19世纪末期,源自法国的现实主义思潮席卷俄国,伴随着沙皇农奴制改革进程的,不仅有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更是有以克拉姆斯科伊为首的14位美术学院的青年学生与传统的学院派决裂的“巡回展览画派”。


他们富有才华与反叛精神,因不满只准画神话和圣经题材的学院传统而联合组织起来成立了“自由画家协会”以生活为美进行艺术创作。


这是今天的主角,他们的故事从下面这副画开始。


盖依《彼得大帝审询阿力克赛王子》


这是1871年第一次巡回画展上的一副题材新颖的历史画。画家盖依摒弃了传统历史画一味附属于政治效益,致力于表现俄国政治上改革与守旧的相反观念冲突。


画家盖伊认为,“能够被称为历史画和宗教画的不是那些反映王位和皇冠命运的作品,而是反映普通人,全人类的命运,和注定要消失的精神之命运的作品”。


巡回展览画派的中心思想可见一斑。


克拉姆斯科伊《无名女郎》


这副画面的上的女人,有人说她是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宁娜》的悲剧主人翁,有人说是画面后隐约可见的亚历山大剧院的女主角,唯一确定的是她是克拉姆斯科伊画作中的无名女郎。


不论她是以什么样的身份身穿名贵典雅外套、头戴做工精致的饰着羽毛的帽子坐在马车上,她的神情似乎暗藏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贵,那一瞥,可谓是人性与阶级的一瞥。


也许是对社会人群的一种蔑视吧,也不知作为知识女性的她,这一瞥看到了什么呢?


列宾《托尔斯泰像》


列宾《屠格涅夫》


同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文豪,屠格涅夫的镇定庄重和托尔斯泰的严谨随性跃然纸上,通过画作,似乎完成了列宾与两位大师之间的对话。


列宾把为同时代的名人画像看作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但他绝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肖像画家。


他的心脏始终随着时代跳动。他保持着一个进步的民主主义者的自觉,同时也保留了当时知识青年的生活场景,不同的人、不同的面容神态却爆发着同样的喜悦。


他也记录了沙皇统治时俄国底层人民受压迫但不屈服的历史,正如前文提到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衣衫褴褛的纤夫们惆怅无助的心情深深地印在了天空里。


列宾《意外归来》


不止是列宾和克拉姆斯科伊,还有敢爱敢恨的佩罗夫。


他的画多表现为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崇尚姿态和人物内心的统一,是肖像画中前所未有具有浓厚一致色彩的作品。


比如下面这副《睡觉的孩子》即是他的代表作,描绘了两个在草席上熟睡的孩子。两个孩子衣衫褴褛,但画面恬静,那是那个时期孩子们的普遍生活。


佩罗夫《睡觉的孩子》


但佩罗夫觉得生活不该是这样啊。所以他把他热切的想法倾倒在画作中,像是一张沙皇统治下民众的名片。


而这张名片也不是一直都光鲜亮丽的俄罗斯艺术史上,在20世纪艺术批评中,他们被批判成典型的“庸俗艺术”。


繁荣发展和萧条景象并存,主要题材为对现实的描绘使巡回展览画派受到了“为艺术而艺术”者的强烈谴责,但他们仍然崇尚着脱离世俗的美的存在,像印象派那样单纯的去开拓光影变化,而不重视像克拉姆斯科伊说的“画家是社会现状的评论家”。


但艺术总该是个百花齐放的世界,不论是在云端歌唱还是在俗世游荡,都不缺乏美的自由。


所以,艺术作品的高低贵贱,还是留着哈姆雷特去探讨吧。


苏里科夫《雪橇上的女贵族莫洛佐娃》


这次由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特展不仅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还包括列维坦、希施金等多名杰出油画家的代表作在内的68幅油画。


其中风俗画多为刻画大众民生最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画家笔下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异曲同工的是他们都展现了自己对历史,以及即将变成过去的现在的思考。


涅斯捷罗夫《伏尔加河边的牧羊人》


他们尽力去描绘着19世纪最原汁原味的俄国生活图景,也用画笔续写着自己的所闻所见,如同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索罗马特金《栅内的排演》


萨夫拉索夫《黑麦田》



瓦西里耶夫《融雪》



盖伊《最后的晚餐》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好 文 推 荐


明朝300年都没解决的蒙古问题,后金为何20多年就搞定了?

从1367年朱元璋北伐驱逐元廷起,退居塞外的蒙元在近三百年一直是明朝统治者的心头之患。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一连串误判导致的朝鲜战争,为何令美国有苦难言?

在朝鲜战争结束将近三十年之后,美国摇滚歌手约翰·普莱恩写过一首歌,其中有几句是这么唱的:“戴维曾在朝鲜战争中挂掉/然而原因我们却不知道/现在一切都已经不重要。”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岳飞被害后,名震天下的岳家军为何沦落至此?

岳家军鼎盛时有十万之众,这支大军在岳飞被害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离开了岳飞的统帅,它能否继续当年抗金的辉煌呢?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