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窝阔台汗国VS元帝国:忽必烈之后的元军实力为何迅速衰弱?

2018-02-11 熊掌 国家人文历史

经公众号“冷炮历史”(微信ID:lengpaolishi)授权转载。

1279年崖山海战后,忽必烈治下的元帝国,成为了东亚大陆上无可争议的主宰。


忽必烈


此时的元朝,主要威胁来自西北方向上的叛王海都。


中原画师笔下的海都


自1268年公然打出反对元朝的旗帜后,海都与西北不服忽必烈掌握大权的蒙古诸王互相配合,屡次侵入元朝西北边区,几乎颠覆元朝在吐鲁番和高昌地区的统治。海都的窝阔台汗国,主要分布在西方的钦察汗国、伊儿汗国与元朝之间。他的反叛,让忽必烈的使者不能顺利传达大汗旨意。这让历经三代人征战才建立起来的蒙古汗国显得有些有名无实。


窝阔台汗国的位置


为了消灭这个卡在东亚与中亚大动脉上的顽敌,忽必烈的元朝花费了不少功夫。然而逐步进入转型期的蒙古帝国,此时却在面对昔日同袍时,表现出很多原先没有的不适应。


蒙古王子复仇记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所绘的忽必烈继位


海都是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的孙子,但其父合失死得很早。父亲的早逝对海都可能是一件好事,这让他能够在蒙哥继位成为蒙古大汗之后,针对窝阔台和察合台系王子的大清洗中幸存下来。


窝阔台大汗时期的蒙古王庭 蒙古帝国的巅峰盛世


此后的海都,一直默默积攒实力,以图复仇。但要在无人照应的情况下再起,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他只能勉强从流散各处的窝阔台部众中,搜集了2000-3000人的军队,在术赤系王子建立的钦察汗国和蒙哥系王子把持的蒙古王庭之间,苦苦挣扎求存。一直到蒙哥系内部爆发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之争,海都才有了发展壮大的空间。隐忍多时的蒙古王子,抓住机会,支持反对忽必烈的阿里不哥,一举建立了窝阔台汗国。


元朝对窝阔台汗国的崛起不可谓不重视。在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元朝就先后派出如丞相伯颜、太师玉速贴木儿等名臣出镇西北。以优势兵力,不断反击海都一派的进攻。但一直到忽必烈去世,元成宗铁穆耳继承帝位的时候,元朝仍然在天山南路一线和窝阔台汗国反复拉锯。无论是人口数量,军队的数量还是经济规模,海都的窝阔台汗国都无法和南宋相提并论,却敢于在几十年里反复进攻元朝边地州郡,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


海都本人精明强干,善于合纵连横。他以窝阔台蒙古大汗登基日时所有宗王立下的“只要是从窝阔台合罕子孙中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肉,我们仍要接受他为汗”的誓言为号召。很快得到了许多不满元朝和伊儿汗国统治的蒙古贵族支持。海都还干涉察合台汗国事务,和两代察合台汗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同盟关系,控制了中亚的核心地区。


钦察汗国表面上尊奉元朝诏令,实则暗中协助海都壮大以牵制元朝和伊儿汗国,为自己向伊儿汗国领土的进一步扩张制造有利条件。而忽必烈在察合台汗国内部扶持的阿鲁忽在战争中失败,导致海都扶持的察合台汗长期在位。四大汗国里真正协助元朝作战的,只剩下蒙哥系的伊儿汗国。


以波斯地区为核心的伊尔汗国 为了抵御钦察汗国而选择帮助元朝


变化中的蒙元军队

导致元朝的军事优势不能发挥的最关键原因,是元朝和窝阔台汗国的军队构成差别。


海都的军队,主要由草原上的游牧民组成。他的部队构成,仍然和成吉思汗早期的军队非常相似。全军能灵活运用打走结合、长途奔袭、骚扰战、攻击粮道等蒙古军熟习的战法。在空间广阔的西北战场上来去自如。虽然有部分迁移的中亚和汉人军户,但基本上用于城市攻防作战,不担任野战军职责。


海都的军队基本以蒙古和一些喀喇契丹、突厥部队构成

(图中分别是:1. 蒙古部落首领 2. 乃蛮部突厥战士 3. 喀喇汗贵族)


元朝的主要统治区域已经发展到了长城以南与长江南北的农耕地区。在军队构成上,也自然开始转变为全游牧骑兵的模式。依靠蒙古人善于学习运用的好习惯,元军变成了以骑兵为核心,并拥有大量步兵、炮兵、运输兵的复合型军队。


所以,元军在正面作战中可以发挥多兵种结合优势,击退海都的大量轻骑兵。但当海都军游牧军队的特色,不胜即走,让元军也难以长途追赶,创造更多战果。立足于中原之地的元朝,这时候反而丧失了从漠北老家带来的机动优势。当面对同宗之敌的挑战时,反而陷入了和传统中原王朝同样的困境。


元军中有很多来自长城以南地区的步兵


到忽必烈晚年,元朝和海都之间的战争重心逐步向漠北转移。公元1297年,元朝驸马阔里吉思在漠北击败海都军。但海都方面在第二年就发起反击,由察合台汗都哇率兵突袭元军,俘虏了阔里吉思。这次元军的失利直接导致了漠北元军总指挥宁远王阔阔出的去职,元成宗铁穆耳用侄子海山,也就是后来的元武宗取代了阔阔出的职务。


决心解决海都问题的元成宗铁穆耳


大举北伐


漠北是蒙古起家之地。根据统计,当时驻守漠北的元军包括哈喇赤军19个千户。包括了亲军前卫都指挥使玉硅失部下的阿速军并其余诸卫军马,蒙古军各万户。以及安西王、汪古部驸马、赤乞列思驸马在内的诸王驸马所部。


懂得一点蒙古军事史的人可以看出,元朝驻扎漠北的军队不但数量很多,而且都是元军中的精锐部队,其素质远远超过驻扎在华北和华南的卫军和万户军。


元在漠北地区一直驻防了大量部队


海山到任之后还进一步加强了这些部队的训练。他一面申明法度,一面调遣各部加紧在可耕作的土地上屯田,又用军中宰羊所得的羊皮换取皮裘大衣,作为将士御寒之用。在海山的悉心经营下,因为失败而动摇的漠北防御重新稳固了下来。这也为元朝下一步和海都展开决定性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300年,也就是海山总管漠北兵事的第二年,元军大举出动向西进攻海都的军队。根据纪念海山心腹将领乞台普济的碑文记载,元军打探到海都和都哇联军在金山以南的阔咧别之地过冬。


此战,海山尽出所部,和漠北另一支元军主力晋王甘麻喇所部合力进攻海都。元军先锋和敌军激烈交战,将其击溃。入夜后,海都就派遣精干小股骑兵前来抄掠元军的辎重粮草。元军辎重损失不少,导致海山和甘麻喇两军汇合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粮。海山军中一度每天只能供应两只羊作为饮食。最后是靠着晋王部队的接济才勉强度过了难关。这一次交战规模不算大,海都退军之后也并未走远,而是继续在金山以南活动,捕捉和元军交战的时机。


全军以骑兵构成的海都部队 机动力非常可观


元朝方面对战事拖延也感到十分不满。在朝议上,群臣公然指责海山的军队懈怠,丧失纪律。元成宗于是派出自己的心腹干臣,也是蒙古开国元勋博尔忽的孙子月赤察儿赴前线督战。月赤察儿时为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太保并知枢密院事,可谓元成宗第一信赖之人。派遣其率部北上增援漠北的元军,显示了元朝集中兵力一举解决西北边患的决心。


1301年,海都获得元军驻扎在按台山的情报,便和察合台汗都哇相约前去袭击元军大营。元军虽然军队构成发生了变化,但随军出征的东路诸王和蒙古本部的万户,仍然拥有大量游牧轻骑用于远程监视和侦察。海都的军队出动后不久,元军也大举出击,准备击海都于半途。


都哇率领的察合台军队驻扎地较远,在行程上要落后海都军两日。所以,当海都遭遇到元军截击的时候,察合台军队还没有抵达战场。孤立无援的海都选择地势较高的帖坚古山进行据守。元军则趁其立足未稳发起猛攻。步骑完备的他们,盔甲刀剑都相当精良,在平原上人从容展开阵势冲击高处的敌军。海都的游牧军队,根本抵挡不住,仓皇撤退。


为了消灭海都 元朝一边可谓精锐尽出


再战合剌合塔山

初战的胜利让元军感觉有了一举消灭海都的希望


海山见窝阔台军败走,遂命令所部展开长途追击,试图彻底消灭海都的主力,以雪去岁不能完胜之耻。两日之后,撤退中的海都军和赶来的都哇军会合,与追赶在后的海山军在合剌合塔山再次交锋。


按照蒙古习俗,开战之前应该互派使者商议,以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然而海山急于获取战功,协议并未达成,两军开战。


察合台军和窝阔台军一边,依然几乎都由草原式骑兵构成。他们进攻元军的模式和成吉思汗时代进攻金军的战术,十分类似。大量骑兵在宽阔的战线上展开,趁着敌军步兵和骑兵没有列好阵势的时候,迅速发起冲锋。轻骑兵一面展开弓箭袭扰,一面以良好的机动力将敌军分割包围。重装骑兵则利用敌军各部自行躲避时形成的空隙,顺势冲入。海都的大胆攻击取得了效果,而元军更复杂的构成让他们布阵的速度变慢。在这种布阵不及的情况下交战,失利也就变得不可避免。最后,包括海山在内的诸王、诸驸马以及其余蒙古各军全被骑兵包围。


海都的军队尽可能地打出了成吉思汗时代的经典穿插战术


海山面对不利局面,亲自出阵,居然还带兵夺取了敌军的部分辎重。但海都方面却显然并没有吃多大的亏,在第二日继续前来围攻。元军在前一天大败后,已经难以抵挡住进攻,以至于海山被包围在合剌合塔山上,形势十分危急。


如果是蒙古骑兵对金军的战役,到这一步金军逃生的可能性已经极小。但元军在此时仍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足够强的战斗能力。海山迅速组织了数千人的精锐突击力量,其中包括了他的重装亲卫队以及玉哇失指挥的中亚阿速兵。这些身披重甲的精锐重骑兵,径直向前冲破了海都的轻骑兵包围圈。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幕,让海山也惊叹道:力战未有如此者。


被困后的元军依然没有放弃抵抗意志


玉哇失的阿速兵更是表现出众。这些来自中亚的精锐征召部队,在成功突围之后,还折返救援其余被围困的友军。如此强悍的表现,让海山感动:黄金包其身,也不足以赏赐的大功。


突围之后的元军,继续遭到海都军的层层截击和追赶,只能以精锐垫后,不断派遣精锐铁甲骑兵冲向敌军以进行牵制。得益于财政的优势,元朝的铁甲骑兵装备了更好的武器和盔甲,海都的游牧轻骑抵挡不住,纷纷退走。元军之后经称海之地与晋王甘麻喇军会师。


根据月赤察儿的纪念碑文记载,在元军集合之后,又和追来的海都都哇联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交战。元军总共有五军,月赤察儿领其中一军,绕道海都军的侧后发起突袭。元朝的五军夹击,造成了海都和都哇联军的大崩溃,似乎这场会战最终以元军的胜利告终。


来自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阿速军一直是蒙古帝国倚仗的精锐


灾难的开始


消灭窝阔台汗国后的元朝暂时稳住了通向中亚的道路安全


但从其他方面的资料可以得知,在最后这场大战中,元军是失利的。由于担心海都占据整个漠北的资源,元朝在留都和林的官吏还焚烧了府库,只将黄金丝帛装车南运。但蒙古帝国的心脏和林城和城中的大量工匠,只能丢弃给了窝阔台和察合台汗国。


和林守军的不战而逃引发元成宗的严重不满,下令将和林溃逃者都发配云南。云南曾是让蒙古军死伤惨重的地区,这一惩处不可谓不严重。


事实上,海都和都哇联军在战役后并没有趁机夺取和林。这是因为帖坚古山之战给海都和都哇两军也都造成了严重损失,甚至有说法是海都在战斗中中箭而死。但海都在战后急速死去是历史事实,这也预示着长达40余年的海都之乱即将画上句点。


喀拉和林的复原模型


不过,和林却没有因为海都势力的消失而得以复兴。曾经屹立于漠北的世界中心,很快就被新的汗八里王城,彻底取代。虽然距离最终的毁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蒙古地区的空心化进程,已经不可阻挡。


有识之士更是从与海都的战争中看到了元朝正在走向虚弱的现实。他们在确定了农耕社会作为国家主要财政源头后,武力快速的衰退。合剌合塔山之战54年后,元朝面对红巾军起义时那种无力的反应,正是这种衰退导致的最终后果。 

 

注: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