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碟中谍6》中阿汤哥的上司CIA是什么来头?

周斌 国家人文历史 2018-09-04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文章有删节

编者按:


经典特工系列新作《碟中谍6》,刚刚上映便迅速占据了上周末的票房冠军位置。影片中,经典配乐让无数人涌起满满的回忆;汤姆·克鲁斯所饰演的特工伊森·亨特,伦敦跑酷巴黎飙车空中跳伞,也可谓是非常“搏命”了。


《碟中谍》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应该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影片中主角所在的特工小组就叫做“不可能任务小组”(Impossible Mission Force,简称IMF),这其实是电影虚构出来的一个部门,不过电影中提到,这个部门从属于美国中情局CIA,这个CIA来头可不小——


美国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可算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政府机构之一,无数中情局的特工形象活跃在好莱坞的大银幕上,从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到阿富汗的本·拉登基地,哪里有美国的敌人,哪里就有中情局特工拯救世界的身影。在观众眼里,他们出场总是戴着黑超,身后伴着烈焰爆炸,逆光下显示出一副不差钱的高帅富轮廓。钱都是扎成小捆用的,枪都是美国陆军没见过的,车都是奔驰宝马顶级的,妞都是好莱坞一线女星那样的。

《碟中谍》系列 ,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影片


与银幕上的夸张戏剧形象相反,现实中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兰利市的中情局总部要低调许多。作为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和个人的综合情报,并把这些情报上报到美国政府各个有关部门。它也负责维持大量军事设备,这些设备在冷战期间用于推翻外国政府,例如危地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连德。回溯它的历史,我们发现CIA的构建过程决非坦途,充满了复杂的斗争与阴谋。


《碟中谍5》


中情局精神之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不存在统一的情报机构,收集的情报信息七零八落,缺乏整体性、协调性。国内情报由联邦调查局(FBI)收集,境外情报收集则完全是一团糟,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都比较落后。


上层政客也对情报工作不理解。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有一次听说国务院情报机构拆检信件和窃听通讯时,勃然大怒道:“正人君子绝不干偷看他人信件的勾当!”他下令取消了这些特工业务。


《碟中谍6》剧照


1939年,罗斯福总统发布秘密指示,将全部谍报工作、反谍报工作和对敌破坏工作交给联邦调查局和陆、海军情报部。同时,他还授权联邦调查局在拉丁美洲针对轴心国间谍开展反间谍和安全工作。二战爆发后,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深度介入战争,国际现实促使美国政府重新评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1940年12月,罗斯福委派密友——华尔街律师威廉·多诺万向老牌情报大国英国学习谍报工作经验,酝酿改革美国的情报机构。


威廉·多诺万,这位日后的中情局精神之父,就此踏入情报业。


威廉·多诺万


作为核心参战国,说服盟友美国建立高效率的情报机构,就等于间接加强了英国的情报实力,而且不用英国买单。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谍报工作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开导”多诺万,英国谍报机构首脑孟席斯还亲自向他面授经验。


1941 年3月,多诺万回到美国,竭力主张仿效英国,建立统一的美国中央情报机构。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开战,战争形势空前严峻。7月,罗斯福总统下令成立美国史上第一个情报联合机构“情报协调局”,由多诺万出任局长,该机构主要从事敌国政治和军事情报的收集和研究,供总统决策参考。


拿着45万美元的财政拨款,情报协调局在白宫附近一处破旧的大楼里开张了。按多诺万的规划,该局工作分为公开和隐蔽两条线。公开部分主要招募学者,从事情报分析,这些人在华盛顿雾谷的几栋破旧大楼里监听轴心国的广播、报纸、杂志,钻研公开发行的工农业报告及统计信息,解读德国占领区发生的一切。


如今的CIA总部


隐蔽部分则完全仿效了英国特别行动执委会的职能,主要在德国敌后从事破坏、游击等活动。情报协调局由最初的几十人猛增到六百多人,人员构成复杂,有记者、银行家、律师、大学生、商人、歌星、演员、农场主,甚至店小二。英国秘密战专家在安大略湖加拿大一侧悄悄开设了一所训练学校,教授美国人各种隐蔽行动技能,训练的科目有:暗杀、爆破、秘密电台通讯技术、柔道、密码术、擒拿与捕俘、野外生存、制作和使用假证件、模仿法国人的穿着举止、如何应付审讯、介绍法国地下游击队的活动以及德国人对付他们的方法……以作风强硬著称的伊恩·弗莱明向这些美国人灌输了英式特工经验。几个月后,学员们都成了高标准的职业特工。


《碟中谍》系列电影中的CIA特工各种行动技能高超


多诺万雄心万丈,要大干一场,但是羽翼未丰的情报协调局人微力薄。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引起全美举国震动,而对外情报的大总管多诺万居然在接到总统罗斯福电话之后才后知后觉。


从协调局到战略局

 


 

珍珠港事件暴露的情报问题使罗斯福一度想解散情报协调局,将其各个机构分配到其他情报部门中去。多诺万费尽心思阻止这一想法付诸实施。当时的美国最高军事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坚信,美国必须有一个机构专门从事对敌秘密工作,多诺万寻求到他们的支持,并说服他们相信:情报协调局才是这一构想的最好执行者。


《碟中谍6》中的巴黎飙车镜头


1942年6月13日,罗斯福接受多诺万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将情报协调局与军方情报力量合并起来,成立了美国战略情报局(OSS),隶属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由多诺万担任局长。


战略情报局接管了美国海军情报部管理密探的影子机构“K”,实力大增,派生出五个部门:秘密情报处,从事谍报工作;特别行动处,从事破坏与颠覆活动;反情报处,从事防谍工作;心战行动处,制造和传播“有毒”信息;作训处,训练打入敌占区的游击队。战略情报局在世界各地设立情报网点,集情报分析和秘密行动于一体,成为美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中央情报机构,顶峰时期,花名册上在编与临时的工作人员达两万五千人之多。


《碟中谍6》剧照


多诺万不注重军衔、年龄和资历,唯才是举。他对“尽善尽美”之类的词嗤之以鼻,只要有一技之长,即使是些鸡鸣狗盗之徒,他也纳入麾下,因此网罗了一大批年龄悬殊的各色人才。这些人成为美国情报界的“第一代”,把持着重要的岗位,其中有四人日后成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在瑞士指挥对德谍报网的杜勒斯;领导反纳粹的秘密活动的前记者赫尔姆斯;作为杰德堡突击队员空降到挪威和被占法国执行破坏任务的科比;潜入德国的谍报小组创建人凯西。


如果怕狼,就别待在森林里

 



自战略情报局成立之始,它就备受其他美国军政机构排挤。


最恨战略情报局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任时间最长的局长胡佛。胡佛认为,多诺万的组织对他控制美国情报机构和在南美洲的情报活动是一个巨大威胁。他散布多诺万“亲英卖国”的消息,并暗中收集多诺万“伤风败俗的材料”,不过没有如愿。多诺万如法炮制,反而搜集到了胡佛与同性恋男友克劳德的亲密照片,成为日后敲诈胡佛的一张王牌。


美国国务院也把战略情报局看成是个威胁,认为他们染指了外交官搜集国外情报的“传统领域”。时任国务卿肯尼迪屡屡抗议多诺万访问英国而不通知国务院,副国务卿韦尔斯向罗斯福总统抱怨说,多诺万不遵守部门之间的分工,以搜集情报为借口干预别人的工作,建议解散多诺万的组织。最大的挑战来自以陆军情报部部长乔治·斯特朗为代表的军事情报部门,斯特朗坚决反对一个文职机构处于战时军事行动的中心位置,尤其反对战略情报局拥有秘密获得资金、直接向总统汇报、与英国密切联系等特权。


1942年12月23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公布了《战略情报局工作职责》,将战略情报局提到与军事情报部门和海军情报部门同等的地位。尽管战略情报局在情报机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但斯特朗却只对其共享了“超级”(破译的德国无线电密码)和“魔术”(破译的日本无线电密码)资料,其余的尽量少给或不给,试图使战略情报局在情报劣势中转向颠覆活动——而这正中多诺万下怀。


事实上,多诺万和他手下的一众特工打心眼里瞧不起坐在办公室里搞情报分析,渴望像巴顿将军那样投身冒险,在战场上出头露面。1942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出了“到欧洲放火”的著名号令,兴奋的多诺万选派了大批战略情报局人员到欧洲执行“烧、杀、砸、抢、抓、炸、骗、偷”的军事任务。在多诺万的领导下,敌后的颠覆活动成为战略情报局的基本工作,并从此为中情局留下了“重颠覆轻情报”的内部传统。


除了太平洋海军和麦克阿瑟领导的部门外,战略情报局派出的特别行动小组几乎遍及世界各地,这些小组与法国的马基游击队、意大利的各派反法西斯主义者、缅甸的卡钦部落和西西里岛的黑手党一起行动。他们在德军电线上扎进一个图钉,使德国通信兵找不到短路的位置;他们几乎把整个法国的公路路标变成相反的方向;他们教当地反抗组织在德军先进的“虎”式坦克油箱里扔进一两块方糖,使坦克趴窝。多诺万甚至不顾反对,坚持要去诺曼底亲自冒险,但被海军上将严辞拒绝,因为多诺万是知道机密最多的军官。最后他还是通过“走后门”来到诺曼底海滩,过了一把战争瘾。


《碟中谍》系列电影中的CIA特工,上天入地似乎无所不能


情报局降格成情报组

 



1944年年底,战略情报局作为战时的情报机构,也将随着二战结束而在名义上失去存在的合法性。多诺万开始为战略情报局谋划未来,他向罗斯福总统提议,在即将到来的和平时期,美国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情报机构,该机构的负责人与国务卿、陆、海军部长组成顾问委员会,只对总统负责,共同协作。

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搞到了这份建议的文本,悄悄泄露给了反对罗斯福的《芝加哥论坛报》,抨击多诺万要在美国国内建立“警察制度”,窥探和监视公民的私生活。舆论界一时大哗,胡佛则躲在暗处观战。


多诺万的构想使未来的情报机构脱离军方控制,因此遭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激烈反对,接着是整个军方、国务院和预算局的集体反对,报界将这一机构与纳粹的“盖世太保”、前苏联的“克格勃”相提并论。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逝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在杜鲁门看来,多诺万是共和党人,且是个亲英分子;战略情报局经费开支庞大且高度不透明,早就惹得国会不高兴;而且其他情报部门争风吃醋,整天吵闹不休。杜鲁门还收到举报信,说战略情报局腐败、专横跋扈、裙带风盛行,甚至已经被英国情报机关渗透。


多诺万和陆军上校 1945


1945年9月13日,杜鲁门下令解散战略情报局,该局下属的情报研究分析处和行动处分别划归国务院和陆军部管辖,多诺万苦心经营的资产和人员被一扫而光。


战略情报局终结后,美国情报活动重新陷于分散和无序状态。1946年1月22日,杜鲁门决定成立国家情报委员会(NSC)重新统一情报系统,其成员由国务卿、陆军部长、海军部长和总统军事顾问组成,全面负责计划、发展和协调美国对外情报活动。这个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设为中央情报组(CIG),承担原战略情报局的海外情报功能,并协调全美各家情报机构之间的联系。


首任中央情报组组长由海军情报局副局长西德尼·索尔斯担任。索尔斯的角色有点像联合国秘书长,责重权小,夹在那些有权势的机构当中,整天忙着斡旋。军方以保密为由,常常拒绝向中情组这个非军方情报机构提供资料。


《碟中谍6》剧照


1946年6月,中央情报组组长和中央情报主任的职务由空军中将霍伊特·范登堡继任。


范登堡干了一件改变美国情报格局的大事,他看准了国务院软弱无力,对联邦调查局发动突然袭击,成功夺取了该局在国外的全部情报网,使FBI成为一个足不出境、完全针对美国国内的机构,奠定了中央情报系统对外情报的垄断权。在他的领导下,中央情报组还突破协调机构的定位,自身也开始生产情报,独立性得以加强。在杜鲁门总统的要求下,范登堡领导的中央情报组写出了第一份专题情报评估报告,内容是有关苏联的实力和动向。这份报告简明、务实、详细、独到,被视为情报评估的样板,为中央情报组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比国务院还大”的中情局

 


  

1946年到1947年间,在华盛顿的军政界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在冷战形势下如何设置军事指挥系统的大辩论。高管们对于陆海空各军种保持分立还是合并展开激烈争论,相比之下,中央情报机构的统合和管辖倒成了小问题,顾不上去争。在安全机构的大调整中,酝酿已久的中央情报局趁机成立。


1947年7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安全法”,根据“国家安全法”,一个多月后,中央情报组正式更名为中央情报局(CIA),成为一个独立的文职机构。中央情报局的局徽由银盾、罗盘和海雕组成,银盾象征美国中央情报局是保护美国安全的一道强有力的屏障。罗盘图形的十六个尖角象征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势力渗透到世界各地,各种情报资料从四处向中心汇聚。白头海雕象征着力量、勇气、自由与不朽,同时也代表着机警、灵敏和冷酷——这正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风格。



根据新通过的法律,中央情报局直接向总统负责。据说,自此以后,杜鲁门总统每天早上接见的第一个人总是中情局局长。中情局根据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所发布的指令行事,参众两院的军事及拨款委员会也监督中情局的活动。


此时的中央情报局,地位更加核心化,实际上再现了多诺万两年前的构想。


第三任中央情报组组长海军少将罗斯科·希伦柯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任中情局长, 当时中情局的秘密口号是:“到1948年要比国务院还大。”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央情报局对社会精英敞开了大门,由最初的八个人迅速扩大到两千多人,超过了国务院的雇员人数。


中情局导演伊朗政变

 


 

中央情报局对外的拿手好戏之一就是推翻民选政府、扶持军人政权,这方面的例子包括伊朗的极右王朝、危地马拉的杀人政府、黎巴嫩的长枪党、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军人政权、智利的皮诺切特军人政权、南非的种族隔离政权(曼德拉就是被中情局捉到后,交给南非警察当局拘禁的)……就连美国人痛恨的本·拉登,其崛起其实也跟中情局有密切关系。


中情局策动的众多政变中,最令他们自豪的是成名之作——伊朗政变。


上世纪五十年代,伊朗成为美、英、苏三国争夺的焦点。苏联推行向波斯湾扩张的政策,美国极力遏制苏联,英国不希望美苏进入伦敦的“地盘”,伊朗问题变得十分微妙。英国人在背后支撑着伊朗巴列维国王的统治,英属英伊石油公司占有几乎全部的伊朗石油。


1951年,伊朗新任首相摩萨台宣布伊朗要实行石油国有化,美英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将外国资产收归国有的举措一贯视作“布尔什维克土匪行为”,是亲苏联行为。然而摩萨台不爱苏联,更恨英国。为了保住石油利益,英国寻求美国的帮助,而美国人则打算探索取代英国接管伊朗的可能性。


1953年6月25日,美国国务院的秘密会议上,中情局局长杜勒斯的秘密行动计划得到一致通过,代号“阿贾克斯”。8月初,核心行动人员小罗斯福诱使巴列维国王签署了罢免摩萨台的命令,得到消息的摩萨台立刻出动军队,控制了德黑兰,同时搜捕支持国王的著名人士。摩萨台的人民党及其他支持者们走上街头,高呼“打倒国王”、“绞死美国人”,一些暴徒还趁机疯狂抢劫。作为“阿贾克斯”行动的一部分,美国大使亨德森以抢劫为由,要求摩萨台制止暴徒破坏,恢复秩序,否则将撤走所有美国公民。七十岁的摩萨台首相不知不觉犯下了致命错误。收到首相镇压命令后的军警对趁火打劫的暴徒和示威游行的群众不加甄别,一律用枪托、警棍和催泪弹对待,受伤者不计其数。于是舆论转向,摩萨台亲手伤害了支持自己的社会力量。


摩萨台


8月19日,小罗斯福向他的伊朗特工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们雇佣了二百多个肌肉发达的力士,浩浩荡荡走上街头,高呼“国王万岁”,路边的一些帮手则向蜂拥而至的人群分发10里亚尔面值的钞票,“国王万岁”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英国人则在德黑兰的大街小巷里散播各种各样败坏摩萨台的谣言,街头出现了支持巴列维国王,反对摩萨台的示威游行,就连军队也出面表示要效忠国王,要求摩萨台下台。中情局还为反摩萨台的暴徒提供武器,德黑兰秩序大乱。


政变时期,德黑兰议会大厦外的士兵


1953年8月20日,“阿贾克斯”行动取得成功:摩萨台被逮捕,判刑20年;由扎赫迪出任伊朗新首相,国王重返德黑兰。中情局在这次行动中,只出动了八名特工人员在幕后活动,原先准备的三百万美元经费,结果只花了一百万美元。摩萨台下台后,伊朗的反英美势力基本上被消灭,美国实际上控制了大部分的伊朗石油。


扎赫迪


“阿贾克斯”行动成功后,中情局在国际情报界扬名立万。之后,在世界各地的秘密行动、武装颠覆成了中情局的家常便饭,但失败也如影相随。例如,中情局前后组织的暗杀古巴领袖卡斯特罗的行动加起来有650次之多,老卡幽默地回应:“今天我还活着,这完全是由于美国中情局的过错呀。”中情局的绝密档案也承认:“杀到最后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了。”


突然爆发的“9·11”事件,使神通广大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大为丢脸,导致局长辞职。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6月3日承认,美国的情报机构必须进行改革,美国需要最优秀的情报机构。因此布什总统设立了国土安全部,同时强调了中情局的反恐职能。为了获得第一手情报,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打入基地组织内部。2011年5月1日,本·拉登在巴基斯坦的藏身处被确认,海豹第六分队将其击毙。



如今网络时代,中情局又将触角伸向大型科技企业。2011年8月11日,继微软之后,谷歌也被中情局要求交出储存在欧洲资料中心的数据,此事引发了欧美之间的外交论战。今天,中情局仍是世界情报行当里的一支劲旅,活跃在许多重大事件的幕后。(注:本文参考了《中央情报局 50 年》一书)


喜欢本文的各位,欢迎转载到朋友圈



点击进入 “果粒时刻”小程序界面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