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视剧《赘婿》中霖安与方天雷:原型是历史上的方腊攻陷临安吗?

南麓 国家人文历史 2021-03-09


本 文 约 5010 字阅 读 需 要 14 min  
由郭麒麟、宋轶主演的电视剧《赘婿》已经大结局。在电视剧的后半段,剧情线从江宁转向霖安,方天雷这个角色成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人物。

方天雷。来源/电视剧《赘婿》截图

尽管剧中的时空设定是武朝霖安,但从叙事线索来看,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杭州。例如,从时局背景来看,武朝居南,而北有梁、靖两国虎视眈眈。剧中,“霖安”与“临安”、“梁”与“辽”、“靖”与“金”等谐音梗似乎都在明目张胆地暗示故事与真实历史的对应。而剧中方天雷占领霖安一事,更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方腊攻陷杭州。
“方腊”这个名字,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书中,宋江率一众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后,就被朝廷派去征讨方腊,双方曾在杭州交战,经此一役,宋江虽胜,但梁山众将伤亡惨重。 影视剧中的吴用与卢俊义。来源/98版《水浒传》截图

那么,在历史上,所谓的“方腊之乱”究竟达到了何种规模?当时的杭州是怎样一番光景?而方腊其人又有何种结局呢? 

“腊之起,破六州五十二县”


电视剧《赘婿》中,圣公方天雷占领霖安的消息传到京中,大臣们在为“北伐”还是“平寇”而争论不休。 大臣们争论。来源/电视剧《赘婿》截图

而在历史上,这场争论的发生的确有迹可循。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派遣赵良嗣出使金国,想要联合完颜阿骨打共同抗击辽国,并收复让宋朝一直耿耿于怀的燕云十六州。正当宋徽宗意欲挥军北上完成这一历史性壮举时,南方突然出现了一个变数。
这个变数就是方腊。实际上,这个变数并不是陡然而生。徽宗在位时,尤爱奇花异石,并长年利用苏杭的应奉局在民间大肆搜罗,使得民众苦不堪言,当时专门用以运送这些奇花异石的船队被称为“花石纲”。而方腊所生活的地方,正是受“花石纲”之害影响最大的两浙地区。 北宋修建皇家园林艮岳遗留下来的石头。来源/网络
 方腊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人。青溪地形特殊,境内有一些错落在山谷幽险之处的洞穴,帮源洞就是其中之一。这里还生长着漆树、楮树、松树、杉树等树种,是一个物产较为丰饶的地方,方腊家中就有一个漆园。
地灵而人杰,青溪这个地方当时还流传着“天子根基”的说法,原因是唐代一个名叫陈硕真的女子曾于永徽四年(653年)在这里起义,并自称是“文佳皇帝”。对于这个说法,方腊自然也不会陌生,据说他还曾在水中看见自己仿佛身着王者冠服的倒影,从此更是自诩不凡。当时,江南地区苦于“花石纲”之害已长达近二十年之久,早已民怨沸腾。在这样的时势助推下,方腊应时应运地成了那个变数。 方腊起义绘图。来源/网络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青溪县帮源洞举旗起义,并以“永乐”为年号。十一月,方腊起义军占领了青溪县,趁势攻下邻近几个县,到十二月就完全占领了睦州。随后,方腊又率领起义军向西,攻下歙州(今安徽歙县)。占领歙州后,起义军兵分多路,方腊率领一支起义军沿着新安江、钱塘江行进,一路攻克新城、富阳(今均属杭州)等县,然后直逼杭州 方腊起义形式简图。来源/《方腊起义》
在正史的记述中,方腊攻杭州并不似后世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那样恰逢天灾、巧谋人事。方腊起义军兵临杭州之际,时任知州赵霆弃城而逃,杭州随即便被方腊攻占。
消息传到京师时,朝廷正聚集兵力准备北上攻打辽国,宰相王黼竟对起义一事隐瞒不报。随后起义声势愈发浩大,响应者越来越多,如兰溪(浙江兰溪)的朱言、吴邦,剡县(今浙江嵊州)的仇道人,仙居(今浙江仙居)的吕师囊,方岩山(今浙江永康)的陈十四,苏州(今江苏苏州)的石生,归安(今浙江吴兴)的陆行儿等。其中,吕师囊、仇道人所率领的起义军大都是摩尼教信众,当时被称为“食菜事魔”,因此,后世有不少人认为方腊起义军也多信奉此教。
对于起义的规模,《宋史·方腊传》中这样记载:“腊之起,破六州五十二县。”从起义军的进攻路线来看,所谓的“六州”,应该是指睦州、歙州、杭州、衢州(今浙江衢州)、处州(今浙江丽水)、婺州(今浙江金华),而“五十二县”尚存在较大争议。若结合各地响应者的控制范围来看,且不论是否完全攻占全域,方腊起义的影响范围实际上已远超“六州”,广泛波及东南各个州县。在整个起义过程中,不论是前期进击还是后来败退,杭州对于方腊起义军,都是一个关键的战略要地。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被方腊攻占前的杭州,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杭州在秦时称钱唐,南北朝时期置钱唐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始称杭州。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建吴越国,定都杭州,时称“西府”。吴越国偏居东南,意在“保境安民”而不愿大动兵戈,所以一直向中原称臣。也正是钱氏吴越的安民举措,让杭州能够在战火四起的动乱年代得以稳定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地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这时,包括杭州在内的东南十三州仍属于吴越国。到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王钱俶为保一方生民,遵从“善事中原,维护一统”的祖训,决定“纳土归宋”,将吴越国的杭、苏、越、湖、衢、婺、台、明、温、秀、睦、福、处这十三个州以及衣锦军都献给宋朝。境内共计八十六县,有550680户人家,地理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全境、江苏东南、上海以及福建东北一带。钱俶献土也使得“西府”杭州免于战争的破坏,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北宋时期的杭州共辖九县,包括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官。此时的杭州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后世柳永的《望海潮》如此描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杭州城隍阁夜景。摄/Nataliya Hora,来源/Adobe Stock 图虫·创意

柳永笔下的杭州,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来描绘都不过分。这样极尽笔力的赞美,也不仅见于柳永一人作品中,天子眼中也一样。嘉佑二年(1057年),梅挚到杭州任知州,宋仁宗便“宠之以诗”,作了一首《赐梅挚知杭州》送给他。在这首诗中,仁宗就这样称赞杭州: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请横屏观看↓

杭州西湖。摄/eyetronic,来源/Adobe Stock 图虫·创意

当时,欧阳修也作了一首《送梅龙图公仪知杭州》给梅挚赠行,说杭州“万室东南富且繁”,诗中还颇有羡慕之意。梅挚到任后,为了感谢君恩,便在杭州修建了一个“有美堂”,名字就取自仁宗所写的“地有湖山美”。后来,他还遣人去找欧阳修,专门为有美堂写了一篇文章。欧阳修在《有美堂记》中这样写到: “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从地理位置看,杭州地处运河南端,临钱塘江,近靠太湖、长江流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具有天然的交通优势。北宋时期,杭州还设有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专门负责海外商船在中国从事贸易活动的管理。 “霖安城”依江而建。来源/电视剧《赘婿》截图

北宋中后期,杭州人口众多,商贸盛极,确系名副其实的“东南第一州”。宋朝实行以有无产业为标准来划分居民户等的制度,有常产的税户被划为主户,无常产者则划为客户。杭州在元丰年间(1078-1085)已有主户165293户,客户38523户,整体超过苏州与江宁。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出任杭州知州。在任期间,他曾上书朝廷,称杭州城内约有四五十万人,加上下辖的九个县,主客户一共就有三十余万户。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杭州就只能依靠临近的几个州供给粮食,如果其他几个州供应不足,杭州就不免出现饥年,米价更是成倍飞涨。尽管苏轼在文中给出的具体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这也足可见当时人口增长已超出粮食供应载荷。 苏轼像。来源/网络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崇宁年间(1102-1106),杭州共有203574户人,同时期的开封也不过261117户,而苏州只有152821户。所以,在当时整个宋朝统治范围内,杭州都属一个繁荣的人口大城,此时距方腊攻占杭州,仅余十多年。 

“纵火六日,死者不可计”


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二十九日,方腊率部攻入杭州,知州赵霆虽遁走,但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都被起义军斩杀。在宋人方勺撰写的《泊宅编》中,更称方腊攻入杭州后,“纵火六日,官吏居民死者十三”。若以崇宁年间296615的人口数为参照,那么十分之三就意味着有将近9万人丧生。而在《宋史》中,对于方腊攻占杭州后的所作所为,更是竭尽笔伐之辞。但起义军针对官吏而采取的极端行径,也是愤怨积压后的集中爆发。 “纵火六日,死者不可计。凡得官吏,必断脔支体,探其肺肠,或熬以膏油,丛镝乱射,备尽楚毒,以偿怨心。” 影视剧中的方腊。来源/98版《水浒传》截图

方腊占领杭州后,并没有急于北上攻打同样重要的江宁。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意识到严重性的徽宗派遣童贯、谭稹等人率军南下,征讨方腊。这时,方腊却派方七佛领兵攻打秀州(今杭州嘉兴)。方七佛出杭州向东北而行,先于十九日攻克崇德县(今浙江桐乡),然后逼近秀州,但遭到统军王子武与援军的合击。经此一战,起义军伤亡惨重,遭斩首九千。 影视剧中征讨方腊。来源/98版《水浒传》截图

秀州一败,起义军只能退守杭州。二月七日,宋军前锋抵达杭州清河堰,随后,宋军采取水陆并进的方式进攻,与起义军交战六日。据《泊宅编》的说法,起义军在这一次交战中被斩杀两万人。到二月十八日,起义军又纵火烧了城内的官舍、学宫、府库、民房和寺庙,并于第二天趁夜撤逃。 “十八日,再火官舍、学宫、府库与僧民之居,经夕不绝,翌日宵遁,大兵入城。” 方腊失去杭州这一重要战略地域后,形势急转直下,败局渐定。三月一日,方七佛部还曾尝试再次攻打杭州,但没能成功。方腊主力一路南退,先后失歙州、睦州、衢州等地,最后只能退守青溪,这里是他生长的地方,也是他举兵起义的地方。
四月,在宋军多路夹击之下,方腊及其妻儿均被擒拿,所率部众七万人被杀。方腊主力被镇压后,其余各路起义军仍在继续活动,一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被完全镇压。 方天雷(方腊)被擒。来源/电视剧《赘婿》截图

在100回版《水浒传》的讲述中,方腊侥幸从重重包围中脱身,连夜奔逃五座山头。本想稍作歇息却不料偶遇鲁智深,还被对方“一禅杖打翻”,这也正应了五台寺智真长老给鲁智深的那句“遇腊而执”的偈语。
且不论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宋江征方腊一事,但从起义规模来看,方腊起义要远远超过宋江起义。而后者的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并编撰成书,或许是宋江等人的活动范围离都城更近,所以更具直接威胁。
尽管方腊这个变数并没有终止北宋联金抗辽的计划,但宋也没有在征辽中得到什么好处。相反,金在灭辽后趁势南下,给宋朝造成了更大的威胁。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徽宗、钦宗父子及众多皇室宗亲。宋廷被迫南渡,尊奉幸免于难的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为帝,此即南宋之始。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杭州被升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被定为行在所,意为天子所在的地方,实际上也就成了南宋都城。   

参考文献: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明容与堂刻本。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苏金源、李春圃:《宋代三次农民起义史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闻政:《方腊起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方腊起义研究》编写组:《方腊起义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李裕民:《方腊起义新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第44-52页。王冠倬:《方腊起义军攻占州、县考》,《中国历史文物》1981年,第39-44页。周膺、吴晶:《杭州史稿·第三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7年。


END
者丨
南麓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张斌
排版 | 孙蔚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果粒历史”限时特惠



足不出户畅读《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享89元/年会员续费168元/年新会员优购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