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猫警长,你隐藏得好深!

石决明 国家人文历史 2022-01-20



本 文 约 49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1月8日,在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人民日报联合小安工作室、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给网友们送上了一份宝贵的节日礼物——《黑猫警长》国安特别篇。
来源/《黑猫警长》国安特别篇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精明。耳朵竖得像天线,听的一切可疑的声音。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啊哈哈黑猫警长,森林公民向你致敬!”

片头曲一响起,瞬间就把人拉回过去;不到十分钟的短片里,出场的都是我们的“老熟人”:一身正气的黑猫警长、灵巧敏捷的白鸽侦探、为非作歹的食猴鹰、越狱窜逃的一只耳……很快,这部动画就登上了微博热搜,评论区到处都是 “爷青回”的感叹;还有人表示:被“鸽”了那么久,可算是等到传说中的“下一集”了。
来源/《黑猫警长》国安特别篇
这到底是怎样一部动画?总共只有5集,加起来还不到2个小时,但35年过去,竟还有人对它念念不忘、苦苦催更?

动画界“一猫”出道史


最开始,黑猫警长是一个文学形象,出自儿童文学作家诸志祥的同名小说。
根据诸志祥科学童话改编。来源/动画片《黑猫警长》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们熟悉的黑猫警长,当年差点就变成了熊猫警长。诸志祥构思森林公安局的“警长”原型时,曾有三种动物入围,分别是老虎、熊猫以及猫。老虎因为有勇无谋很快被淘汰了,但深受孩子喜爱的“国宝”熊猫却是有力的候选者。
不过,诸志祥还是觉得黑猫警长比熊猫警长的优势更大:一方面,猫比熊猫敏捷,是天生的好猎手;另一方面,猫擅长对付老鼠——这可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正如他所说,讲童话故事时,就得找一个数量多的动物当反派,“不然一下子打完了下次写什么”?就这样,正面主角“黑猫警长”和反面主角,即后来的“一只耳犯罪团伙”被定了下来。
《黑猫警长》正式出版前,诸志祥曾在报纸上连载过这部小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戴铁郎导演发现了这块璞玉。他从中获得了灵感,并开始创作动画片《黑猫警长》的剧本——而这,就是未来的“黑猫迷”梦开始的地方。
要把一个文学形象具体化,并不是件容易事。根据诸志祥原作中的描述,大名鼎鼎的黑猫警长是这样的:“头戴雪白的大盖帽,身穿黑色的防弹衣,两只眼睛好像蓝色的宝石,一闪一闪,嘴边两撮胡子好像笔挺的钢针,一翘一翘。”
戴铁郎没有完全根据原著描述,采用的是当时还很少有人采用的“市场调查”模式:资料显示,戴铁郎曾设计了许多黑猫形象,其中不仅有穿德式军装戴大盖帽的,还有戴头盔像美国大兵一样的。他拿着这些草图到幼儿园、少年宫四处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几经易稿,才确定了黑猫警长的最终形象,让它得以到森林公安局正式上任。
最终,黑猫警长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样子。来源/动画片《黑猫警长》截图
万事俱备,但东风迟迟未能吹来。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美影厂尚处于“计划制片”时期——当时的“潮流”是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戴铁郎想把《黑猫警长》做成动画系列片的想法没能得到支持。他和团队花了整整10个月做出来的两集动画片,还没机会面世就被叫停了,理由是:“里面打打杀杀,不符合传统美学”。
好在,故事没有结束。一年半后,一位电影局领导看了戴铁郎的样片后觉得不错,便提议播出试试。1984年,在“不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黑猫警长》开播,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里面那只神气十足的黑猫,也成了小朋友们心中的偶像,在此后几十年间牢牢占据着中国“动画界一猫”的地位。
当年的文汇报曾以《使儿童入迷的黑猫警长》为题发表文章,文中写道:“孩子们在看《黑猫警长》时,忽而被片中有趣的动作逗得发笑,忽而急得喊叫,忽而惊叹。以致最后要放映其他影片时,孩子们还齐声喊道:‘我们要看黑猫警长。’”

童话、警匪与科普梦幻联动


《黑猫警长》之所以受欢迎,与导演戴铁郎大胆超前的创作意识有关——这是中国第一部同时具备童话、警匪和科普要素的动画片。
童话是这部动画的立足之本。一方面,原著本身讲述的是受小朋友欢迎的动物故事;另一方面,在二次创作时,戴铁郎也始终把孩子的意见放在首位,“我就把孩子最满意的这个画出来。”
警匪剧是推动这部动画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1987年,电视剧《便衣警察》的热播,让人们对情节紧张刺激的警匪剧产生了极大兴趣。
电视剧《便衣警察》海报
《黑猫警长》摆脱了以神话、传说为主要题材的创作观念后,采用了类似警匪片的故事结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厂里觉得“打打杀杀”的剧情,在厂外那么受欢迎。它不仅告诉孩子们正义、团结、勇敢的意义,也触及儿童动画鲜少会提到的告别、死亡等主题——那些年的“童年阴影”,成就了许多人对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则的初体验。
代表正义的白猫班长原来也会牺牲,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不死的英雄光环。来源/动画片《黑猫警长》截图

整部《黑猫警长》的剧情基本按照“报案—侦破—抓捕”的线索串联起来,集与集之间的剧情则相对独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延伸性。
科普则是动画创作团队的初衷。戴铁郎认为,看动画不只是打发时间,更要“给予孩子们一些东西”,而童话形式的科普故事,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
戴铁郎执导的第一部动画片《母鸡搬家》讲述的是三只母鸡亲身体验科学现代化养鸡的科普故事。来源/秒懂百科视频截图
这也是他选择《黑猫警长》进行改编的原因——原著作者诸志祥对于这本小说的定位,就是“科普童话”。
至于具体的自然科普任务,则落到了动物角色身上。根据创作团队的思路,以黑猫警长为代表的猫警官们,主要负责科普公安和刑侦类知识;而那些具有各式各样犯罪动机的“匪徒”,则主要负责科普自然和生物类知识——短短五集的《黑猫警长》,每一集都隐藏着丰富的“知识点”。
在第一集《痛歼搬仓鼠》中,首要科普了 “现代化武器”的概念。黑猫警长的喷气式摩托、侦测器和微型炸弹,动物王国中的报案系统等高科技道具设计,在当时属于“新鲜事物”,展现了十足的幻想精神。为了保证这些武器只是“超前”而不是“超现实”,戴铁郎还专门订阅了许多国外科技刊物作为参考,以增加可信度。
不仅如此,这一集中,猫警官错把鼩鼱(qú jīng)当老鼠的“乌龙”,也向小观众介绍这两种动物的差异。
来源/动画片《黑猫警长》截图


第二集《空中擒敌》中,反派食猴鹰是本集的科普重点。这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动物,学名“食猿雕”,目前仅存数百对,主要集中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的雨林中。不同于动画片中“囫囵吞枣”的温和处理,现实中食猴鹰捕食猴子的手段要残忍许多——它们常常先用钩喙啄瞎猴子的眼睛使其无力抵抗,然后再啄穿其头顶将其杀死。
动画中食猴鹰吞食小猴子的场景,成为许多人的童年阴影。来源/动画片《黑猫警长》截图
第三集《吃红土的小偷》,介绍了大象、河马、野猪偷吃红土围墙的故事——夜晚的恐怖影子、奇怪的声音、体型庞大的怪物,共同营造了惊险刺激的氛围,充满了戏剧张力。在抓捕罪犯时,警察采用了身份信息对比、望远镜侦察、隐秘拍照等,让孩子们对现代侦察手段有了初步了解。
此外,这个故事还想传递一个简单的自然知识——动物有时需要依靠“吃土”来补充身体必备的矿物质。
来源/动画片《黑猫警长》截图
第四集《吃丈夫的螳螂》更为经典:新婚夜,螳螂先生却离奇死亡,而凶手竟是他的妻子螳螂小姐……“母螳螂为了繁殖下一代,需要吃掉公螳螂来获得充足的养分”,这个生物学知识当年不知道惊呆了多少小朋友。
来源/动画片《黑猫警长》截图


最后一集《会吃猫的娘舅》则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动物——吃猫鼠。和食猴雕不同,吃猫鼠并非真实存在,尚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能够证明他它们的存在。其出处应当是非洲的传说故事:传说中,它们生活在非洲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国家,能从嘴里喷出麻醉性唾液来使猫瘫倒,进而对猫发动攻击。
来源/动画片《黑猫警长》截图 不过,要真从科学意义上讲,《黑猫警长》的情节也存在一些错误。比如,公螳螂和母螳螂交配后很少会被吃掉,除非母螳螂真的非常饥饿或者遭到公螳螂的袭击——动画中为了爱情无畏牺牲是出于剧情需要,纯属“被迫营业”;又比如,“一只耳”被拐弯的子弹击中的情节,也曾遭到炮轰——当时还没有出现红外线制导导弹,子弹跟着拐弯听起来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天方夜谭;还有第五集“一只耳”来到非洲后,曾出现过一只擦汗的非洲鸭,但鸟类是无法通过出汗来散热的……


科普不同于科幻。作为科普向作品,《黑猫警长》的情节漏洞难免引发质疑。但动画片的性质又要求我们给予一些包容:“黑猫警长”存在的必要性,或许更多是为了引导观众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如果《黑猫警长》继续拍下去,这部动画片或许真的会往科幻的方向进一步。根据1984年对戴铁郎导演的采访,他本来计划《黑猫警长》共出15集,分别以海陆空作为故事背景:前五集发生在陆地上,中五集是在海上,后五集则到宇宙空间,“让幻想的翅翼自由翱翔,带领儿童飞腾于广阔的天地。”


可惜的是,因为导演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以及后期关于《黑猫警长》内容及版权的一些争议,动画片最终停在了陆地上——伴随着一声枪响,第五集片尾的“请看下集”,在漫长的时间里再无回音。
来源/《黑猫警长》片尾片段
这短短五集,成功造就了中国动画史的经典——过去几十年间,《黑猫警长》被很多人反复观看,在我们的记忆中不断“连载”。最后,国历君奉上最新的《黑猫警长》,在这里,又能发现哪些新的科普知识呢?
2022《黑猫警长》国安特别篇。来源/腾讯视频
参考文献:【1】  孙立军. 中国动画史研究[M]. 商务印书馆,2011.【2】  曹小卉, 刘娴, 张丽. 中国动画导演创作研究[M].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6.【3】  王六一. 征途 走向百年的中国动画[M].三辰影库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4】  上海音像资料馆, 上海广播电视台版权资产中心. 那年今日 听历史说话[M].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7.【5】  宦迪. 访贤集[M].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6】  文汇报,戴铁郎:艺术是我余生的归宿.【7】  人民网,"黑猫警长之父"诸志祥病逝 揭黑猫警长诞生记.【8】  新京报,观众再也等不到《黑猫警长》第六集了.【9】  人民日报,痛心!黑猫警长,再无下集.【10】  中国新闻网,褚志祥曾忆"黑猫警长"创作:当时想过以熊猫为主角.

 

END
作者 | 石决明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国历好物



“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精华结集一本书读懂古代中国的承袭与变革 《看不够的中国史》有料、有戏、有视野点击下方图片购买↓↓↓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