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么多年过去了,海清怎么还在“买房”?

关禾 国家人文历史 2022-04-24


本 文 约 4500 字阅 读 需 要 12 min 

 

近日,滕华涛执导,海清、童瑶领衔主演,改编自滕肖澜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心居》收官,剧情围绕上海买房的故事展开。同样的导演、同样的买房难题、同样的上海背景,还有同样的“国民媳妇”海清,让人不得不回忆起2009年的“古早”都市剧——《蜗居》。


这些年,海清的角色似乎总和房子有关。
2020年,在孙俪和罗晋主演的电视剧《安家》里,海清又客串了一个买房的孕妇,她饰演的宫蓓蓓和一家老小几口人“蜗居”一室,没有专门的办公空间,只能深夜挺着大肚子在卫生间改论文......
窝在厕所里写论文的海清。来源/电视剧《安家》片段
“蜗居”虽小,却可一窥世界。
十多年过去了,海清饰演的上海外地媳妇还是没能买上房,但现实中,上海房价的飙升速度却从来没等过任何人。甚至有网友吐槽,这13年,海清硬生生把上海的房价从一万多/平米买到了六万多/平米,《蜗居》和《心居》连起来看,原来是一部长期连载的“沪上买房指南”。 
房价水涨船高,唯一没变的,是“国民媳妇”海清依旧在为房操心。从“蜗居”到“心居”,海清为我们呈现的,是一部尚未完结的都市生存寓言。 

“房子叙事”:都市人的不可承受之重


2009年,上海住宅的平均售价为12364元/平米,而上海全市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42789元,月平均工资为3566元。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上海市民不吃不喝工作一年,才能买到3.46平米的房,凑出一个小号卫生间。 
这一年,电视剧《蜗居》如同一颗深埋已久的地雷,引爆并揭开了国人因房而产生的阵痛,在各频道播出均获得高收视率,甚至形成“蜗居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海清扮演的郭海萍有着本科学历,她和博士毕业的老公苏淳(郝平饰)住在老上海的弄堂里,他们的“家”是一间10平米左右、老式住房上搭建的阁楼,卫生间和厨房都是跟邻里共用的。二人生了孩子,却因家里空间局促,不得不把年幼的女儿送回老家。于是夫妇俩拼命攒钱,只为买房。
海清饰演的郭海萍。来源/电视剧《蜗居》剧照

然而,存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的涨速。为了存下每一分钱,海萍的长期晚饭都是白水煮挂面,如果有一包咸菜佐餐或方便面就算改善生活,同事的喜酒更是吃不起,连进超市用购物车的一元硬币也要省下来......正如《蜗居》第十集的旁白说的那样:“1块钱看着不起眼,而生活就是由许许多多的1块钱堆积而成。”

海萍夫妇的精打细算。来源/电视剧《蜗居》截图


经济上的拮据不仅带来口体之欲的备受压抑,也让亲密关系面临危机。郭海萍的妹妹郭海藻,有个小职员男朋友,两人日子也过得紧巴巴,毕竟攒钱买房结婚是个大工程。在现实与欲望的“合流”下,房子成了扎在两姐妹心中的那根“刺”。看到姐姐为买房不堪其扰,郭海藻受欲望驱使,成为市长秘书宋思明的情妇,不需要奋斗,房子照样唾手可得。但欲望这把双刃剑,既是发展的源动力,也是通往毁灭的高速路。
或许是编剧刻意为之,《蜗居》开播的第11年,六六又执笔了电视剧《安家》,开场又安排了一条买房故事线,“海萍”的扮演者海清和“苏淳”的扮演者郝平客串夫妇,一出场就勾起了观众满满的回忆。
这一次,海清饰演名牌大学博士、妇产科专家、二胎妈妈宫蓓蓓,跟一家老小继续“蜗居”在上海60平米的房子里。添二孩、找学区房、增加办公书房,宫蓓蓓急迫地需要“换新居”。不过这次海清缺的不再是那“1块钱”,而是合适的房。
《安家》第一集海清出场,就给房产中介出了个大难题——要买一套有储物间、交通便利、靠近学区,还要“三面全朝阳”的房。中介报价六万五一平,一家人瞬间大呼:“抢钱呐!”
“蜗居”夫妇时隔多年又来看房。来源/电视剧《安家》截图
最后,宫蓓蓓在孙俪饰演的房产经理的“感情牌”套路和“心灵鸡汤”的一顿输出之下,贷款买下一套户型不太合理但基本满足以上需求的“跑道房”。 

从“蜗居”到“心居”:尚未完结的都市生存寓言


操劳半生,只为有个安身之所。电视剧往往承前启后地映照着现实的美好与残酷,通达五感的生活质地让海清饰演的“海萍”和“晓琴”两个角色,在2009年和2022年间跨越时空地如出一辙。
《心居》中海清饰演的安徽女人冯晓琴,为了获得上海户口、在上海扎根,嫁给了物质条件尚可但个人能力欠佳的上海男人顾磊。在上海人、车、桥、轨道交通等交织出的城市节拍中,顾家媳妇冯晓琴的一天24小时被捆绑在“大菜场,小菜场、广场”的闭环之中。第一集的出场,她就无奈道出了“沪漂”的心酸,毫不掩饰地揭开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压力:
“在上海,即便是我这样一个天天买菜烧的外地媳妇,都懂得房子是一个人的脸面。上只角(指城市西区的高级住宅区),下只角(指低级住宅区),内环中环外环,商品房,经适房,拆迁房……买什么样的房子,就是什么样的人。至于租房的,那都是无根的浮萍。而对我来说,房子可不止是脸面。更像是刀刀见肉的里子,伤筋动骨。”
借住在公公家的外地媳妇。来源/电视剧《心居》截图
对于冯晓琴这个人到中年的“新上海人”,四世同堂居住的旧式三居室虽不算太局促,但在她心里,一套真真正正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才是她融入顾家、融入大城市的身份认证。于是,冯晓琴和丈夫首先选择求助于她的大姑姐。
从《蜗居》中抠抠搜搜、渴求买下一套房子的郭海萍,到《安家》中希望通过换房改善生活条件的宫蓓蓓,再到《心居》中迫切想要在沪上安家立命的冯晓琴,海清出演的三个角色,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却都与“买房”较上了劲。
房子,作为一个符号,在中国的文化底色中与“成家立业”“落叶归根”“家和万事兴”等话题联系在一起,已然代表了“安全”“归宿”等概念。多部影视剧,均围绕房子对于城市人的意义和矛盾展开叙事。
例如《北京爱情故事》里从云南考到北京、毕业留在北京工作的“北漂青年”石小猛就曾说:“没钱没房子,在这个城市里边,你永远是外地人。你穿得跟墙壁一个色,你站在街上一言不发、一动不动,永远有人找你查暂住证,稳定这两个字永远不属于你。”于是,他东拼西凑,在五环外买了一套38㎡的公寓。
石小猛给女友看他买下来的小房子。来源/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剧照
再如近年播出的《小欢喜》《小舍得》《陪你一起长大》等电视剧,中产家庭的父母们为了置换学区房,举全家之力,不惜一切代价,把一家老小闹得鸡飞狗跳。于是有了这样一句话:“一套学区房,两代人的牺牲,三代人的惆怅。”
“买房焦虑”不再是字面上的意义,已然牵扯出背后的财产增值、身份认同、下一代教育、家庭和睦等问题。13年过去了,消费时代下都市人实现物欲的精神困境——住房问题,依然在轮番上演,并不断触发着观众共识。

孩子、房子和票子:生活在“生活剧”里的海清


海清之所以当选“国民媳妇”,不仅是因为房子,在众多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作品中,她本人实实在在的把“孩子,房子和票子”这三大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0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就读的海清出演了第一部电视剧《明星制造》,到2022年的《心居》,海清塑造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小市民角色,陪伴了一代观众成长。
影视教学泰斗、培养了张丰毅、王志文、黄磊等明星的齐士龙曾这样描述海清的哭与笑:“她笑起来嘴上有一纹,哭起来傻呵呵那劲,特别叫人同情。”
可以说,海清正是通过哭与笑,把观众带入了一部部生活中。中国家庭伦理戏在荧屏“当道”的那些年,正好被刚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不久的海清赶上了。
2006年,家庭情感剧《双面胶》热播,斤斤计较的泼辣媳妇胡丽鹃与婆婆的拉锯揭开了国产剧中“城乡结合”的家庭组合模式——
胡丽娟与妈妈。来源/电视剧《双面胶》剧照

2009年《王贵与安娜》的夫妻相处之道,讲述了两个生活背景有差异的人如何在漫长岁月里包容对方——

安娜与王贵的名字,就已经有反差感了。来源/电视剧《王贵与安娜》截图


2009年,都市“蚁族”生活的真实写照《蜗居》,从大都市里一套房子的话题荡开了人性的复杂地带。受够了租房生活、省吃俭用,却间接把亲妹妹送上情妇之路的郭海萍一角,更让海清为大众所熟知——
妹妹帮助解决问题时,姐姐也暂时放下了原则。来源/电视剧《蜗居》截图

还是2009年,《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善良可爱的急诊室护士,更加奠定了海清“中国媳妇”的称号,她也凭借剧中“毛豆豆”一角拿下了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
海清飞天奖获奖感言。来源/央视网

后来,海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是一个挺执拗的人,我不太想重复家长里短的戏,所以一路过来,我挑选都避开了,而恰恰这几年是家长里短戏的高峰。从《媳妇的美好时代》以后,我选择的多是行业戏,像《心术》《后厨》;《请你原谅我》是情怀年代戏,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剑走偏锋、逆向行走。”
2016年和2018年播出的家庭教育剧《小别离》《小欢喜》,再次让海清进入热门家庭伦理剧的视野之中。但这两部剧中,海清除了“媳妇”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妈妈”。她所饰演的童文洁,在处理教育问题时,还面临一道排序题——自己和孩子,谁才应该优先幸福。
有了房,还是焦虑。来源/电视剧《小别离》截图
《心居》里的冯晓琴也有“买房”执念,但她在丧偶后放弃了买房的梦想,转而经营起养老院,开始了探索自身价值,最终摆脱命运之悲,活得风生水起。

来源/电视剧《心居》剧照


海清遇上生活剧,游刃有余和舒适区是外界观感的一体两面。但若我们究极每部剧聚焦的社会议题和表达内核,会发现这些作品都有差别。譬如,《媳妇的美好时代》探讨了当代都市家庭的婆媳关系,而《小欢喜》展现了都市高考家庭的教育现状,《心居》的主要矛盾则集中在阶层差异较大的姑嫂之间。
虽然生活在“生活剧”里,海清却在展现都市女性不同的人物情绪和生长空间,她曾说:“从‘国民媳妇’到‘国民妈妈’,我有大把这样的剧本,但真的比较单一——女人在这个社会上除了妈妈,应该有很多身份,而且她不仅仅面对子女、家庭,也要面对社会,面对自己的人生、情感。”
与其说13年过去了,海清还在为“买房”糟心,倒不如说海清所饰演的小市民角色尽管命运坎坷,却在同一处人生泥淖——购房安家上做出了不同的抉择。
与13年前为买房而甘愿舍弃一切的郭海萍不同,冯晓琴从布满争议的前半生走来,坠入谷底后慢慢向上攀爬,她的航向在找回自我奋斗价值后悄然转舵。
正因如此,海清所扮演的都市女性角色实现了从《蜗居》到《心居》的转变——心有所居,远比买房带来的人生价值和体验更丰沛。

 

参考资料:

北京青年报:《海清回应“中年女演员感言”》,2019年7月31日。

文汇报:《接受角色的不讨喜,但努力生活的人值得尊敬》,2022年3月26日。

澎湃新闻:《从<蜗居>到<心居>:中国当代都市剧里的“房子叙事”》,2022年4月5日。

凝珚:《海清:做自己命运的摆渡人》,《检察风云》,2020年。

梧桐:《都是“房事”,<安家>是<蜗居>续集吗?》,《廉政瞭望》,2020年。


END
者丨关禾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国历好物



“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精华结集一本书读懂古代中国的承袭与变革 《看不够的中国史》有料、有戏、有视野点击下方图片购买↓↓↓



足不出户畅读《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