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潘多拉,为珠宝冠名的“红颜祸水”?



本 文 约 23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分钟


如果你关注潮流珠宝,那肯定听过“潘多拉”的名字。这个丹麦珠宝品牌以各种珠子的串链风靡世界。


如果你看过电影《阿凡达》,那肯定也还记得故事中的美妙星球,那个学名叫"半人马阿尔法B-4"的卫星,还有个好听的名字——“潘多拉”。


《潘多拉》。作者/奥迪隆·雷东,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两个潘多拉,其实都来源于希腊神话中。


作为希腊神话中第一个人类女性,她拥有怎样的故事?这个形象又反映了怎样的西方文化观念?


潘多拉魔盒


“潘多拉”(Pandora)这个名字概括了她的身份。


在古希腊语中,Pan表示众多之意,dora象征着礼物或者赐予。翻译过来就是“被赐予一切天赋的女人”。


别看她的名字寓意如此美妙,但她被创造出来,却是被当成是一场惩罚。


《潘多拉的诞生》。作者/詹姆斯·巴里,来源/曼彻斯特美术馆


故事还要从著名的普罗米修斯说起。因为擅自把火种带给了人类,所以普罗米修斯遭受了神老大宙斯(Zeus)的惩罚。宙斯不仅把他绑在高加索山上,还派可恶的鹫鹰去啄食象征着情感的肝脏。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作者/科希耶,来源/普拉多博物馆


另一方面,宙斯也没有放过得到火种的人类。他命令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用泥土捏出来一个女人。


众神赋予了这个女人各种迷人的魅力,让她可以轻易俘获凡人的心。但是美好背后却是一场阴谋。在潘多拉被赐予的一切美好品质之外,宙斯还添加了一项“祸水”属性——送给潘多拉一个装满灾祸的魔盒,让她带到人间。


《潘多拉》。作者/雅克·卡洛,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尽管众神三番五次地叮嘱她不要打开魔盒,但在好奇心驱使下,潘多拉还是打开了它。于是灾难降临人间。


好在女神雅典娜在盒子底还隐藏了最后一点美好的东西:希望。这也是“潘多拉盒子”(Pandora’s box)这一说法的由来。


《埃皮米修斯打开潘多拉魔盒》。作者/朱利奥·博纳松,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魔盒”是个误传,更准确的应该是“魔瓶”。希腊神话中记载,她打开了一个陶罐(pithos),被16世纪大哲学家伊拉斯谟翻译成了宝盒(pyxis)。结果这个经典的误译也就流传下来成为官方版本了。


潘多拉与“祸水”论


潘多拉的形象与故事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西方文化中另一个类似形象:夏娃(Eve)


她们都是人类的女性始祖,也都代表“女人是祸水”的原罪。只不过两者的文化背景却不同。前者来自早期希腊文明,后者则出自犹太文明。


16世纪枫丹白露画派的老古赞就把这两个女人形象融为了一体,创作了那幅著名的《潘多拉魔瓶前的夏娃》。


《潘多拉魔瓶前的夏娃》。作者/老古赞,来源/卢浮宫博物馆


潘多拉的故事最早出现于赫西俄德(Hesiod)的《神谱》。他如此形容这位原初女人:“美丽的灾难”“专为人类而设的玄妙的圈套”“让人心中欢喜,从此依恋自身的不幸”。甚至还以点带面地打击了她之后的所有女性:“从她产生了女性的女人种族,从她产生了累赘的妇人族群。女人如红颜祸水,和男人一起过日子,熬不住可恨的贫穷,只肯富贵中锦上添花”。

这种观点影响了后世犹太与基督教作家,很可能开启了西方文化中的“厌女”传统。在他们的观念中,以潘多拉和夏娃为代表的女性,其行为或是出于愚蠢或是出于恶意,结束了人类天真烂漫、平静富足的男性时代,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


这种对“人类女性”的偏见,还体现在潘多拉在神话体系中的身份缺失上。作为一个非常讲究血缘维系的谱系,潘多拉是个例外。她最早在《神谱》中被隐去了名字是以诸如“貌似端庄的人形”“这位少女”“美丽的祸患”“巨大的祸患”“雄蜂”“陷阱”这类指代性称呼出现的。直到赫西俄德的另一篇诗作中,潘多拉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弱化女性作为人的独立性、个体性与精神性,这种做法不得不被认为是有意为之。


围绕“潘多拉”这个形象,人们也发展出经典的神话原型理论。人们经常会用它来指代“看似美好的灾难”。比如文艺作品中,很多美丽而引发祸端的女性被称为“潘多拉式女人”。


《莎乐美在施洗者圣约翰的头前跳舞》。作者/古斯塔夫·莫罗,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后来,这种“祸水论”逐渐衍化为一种更加矛盾的文化心态。西方艺术家非常热衷表现潘多拉这个标志性的女性,在作品中倾注了男性对女性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们极尽所能表现她美丽迷人的身体,满足观看的欲望,表现出男性对女性的绝对控制;另一方面,和描绘夏娃相比,艺术家们又格外克制,他们并不经常表现潘多拉的裸体,而是喜欢给她穿上优雅的衣裙,营造出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氛围。


这种又纯又欲,背后是男人对潘多拉的又爱又怕。


美人之恶与平庸之恶


潘多拉的“美丽之恶”背后还潜藏着一种西方人对匠人文化、技术文化的态度。


在潘多拉最初诞生的故事中,是火神赫淮斯托斯锻造了她。火神作为奥林匹亚十二主神之一,身份尊贵,所有宫殿都是由他建造的,被举为丁匠的始祖,代表着技术。


但他最出名的花边却是作为丈夫捉奸阿芙洛狄忒与阿瑞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面相丑陋不堪而且跛脚残疾。这种残疾背后有着社会性意义。火神能创造所有日常实用的东西,但日常的物质文明无法满足光荣的欲望。


《火神工作时战神和维纳斯在私会》。作者/埃尼亚·维科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相反,潘多拉这个尤物则恰恰相反。她的身体和她的魔盒美丽诱人,但本质上却是邪恶的。因此,柏拉图才会在赞美古代民用技术的同时,又宣称非物质的灵魂更加高贵美丽。


早期基督教会在认为木工、裁缝和园艺是有价值的劳动的同时,又谴责人们对物品本身的热爱。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光明时代才会同时拥抱和害怕机器的日益完善,维特根斯坦才会将自己追求完美建筑的欲望称为一种病。


人造的物品并不是中性的东西,它是惴惴不安的来源。因为它是人造的,这也正是对潘多拉代表的“美人之恶”的又爱又怕。


美人之恶与平庸之恶的对比矛盾,也成为潘多拉在后神话时代的引申。她超出了“潘多拉魔盒”是非本身,成为了更具哲学性的思辨。


END

作者 | 阿紫和她的小伙伴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彦文

经公众号“硬核博物馆” (微信ID:yhbwg666)授权转载。




国历好物


国家人文历史再出好书
纵览华夏三千年的朝局动荡
俯瞰从商到清的中国政治兴衰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现场↓↓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