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里藏龙卧虎的镖局是如何消失的?
在武侠小说中,镖局是个藏龙卧虎之地。
清中期以来,在小说《施公案》《彭公案》《永庆升平》中,就已经出现和镖局相关的记述。清末《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等侠义小说问世,镖局更是与侠义文化相结合。之后,新派武侠小说进一步演绎出成体系的镖局行动指南,镖局的接镖、走镖都有严格规矩,这使得镖局故事深入人心。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龙门镖局,掌门是少林派俗家弟子都大锦,外号多臂熊,能一口气连发七七四十九枚钢镖。清代小说《三侠剑》中有一个名叫黄三泰的镖师,江湖人称“金镖侠”,擅长使用数斤重的镖。如此多的镖师善使飞镖,并且镖局和飞镖共占一个镖字,那镖局是因此得名的吗?
山西平遥镖局。摄影/黑锐,来源/图虫创意
靠武力吓退响马
事实上,镖局的得名和飞镖关系不大。镖师固然多有善用飞镖者,但更多是用弓箭长枪等常见兵器,镖师走镖重在稳妥,往往是被动应战,少有使用暗器的机会。
有一种观点认为,镖局起源于明清的官方后勤物流体系。“镖局当起源于明代的标兵,镖局之‘镖’原本作‘标’,镖局则当作‘标局’”。“标兵”一词今天也常用,原意是指将领亲自率领的精锐士兵,这些精兵常伴武将左右,将领往往会把押送军饷等重任交给这些亲信之人。随着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布匹沿着运河北运,运河边有习武传统的山东临清等地出现了职业化的民间标兵队伍,人们称之为“标客”,他们押送的布匹被称之为“标布”,护送的船只被称之为“标船”。《大明会典》记载,万历二年(1574),“题准各处随粮轻赍银通解漕司,内将三分给运官,其七分选定解官,秤验明白”过后“装入标船,星夜越帮前进”。
清代铁飞镖。来源/武宣县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运河沿线的标兵善骑射,“用骏马小箭,箭曰鸡眼,马曰游龙,往来飞驰,分毫命中。巨商大贾常募捐款以护重赀,彼与俱则竖红标,故曰‘标兵’,贼不敢伺”。
标兵的敌手是响马,“响马与标兵,皆劲兵也”。响马是骑马盗匪,他们抢劫前会发一响箭,“闻鸣镝则响马至矣”,这时候如果丢下货物逃命,响马一般不会追杀,可以保命。而标兵敢于与响马对峙,仅仅搭箭弯弓并不发射,响马便知其武功,放弃抢劫。这也是后世镖师的来源之一。
战国铜鸣镝。来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镖师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NPC。在这些小说里,镖师武功高强,时刻准备与盗匪团伙拼命。但从史料记述来看,镖师主要是靠武力威慑而非真刀实枪来吓退盗匪。在镖师还存在的时候,人们并不认为镖师是一种高危职业。在清末一些小说的描写中,镖师甚至都不用和盗匪面对面打架。例如在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就有描述,北京的镖局每次只出动一两个镖师,哪怕是押送几十万两银子,这一两个镖师,也足以让银子顺利到达目的地。“试问如此巨款,就聚了一二百强盗抢去,也很够享用的,难道这一两个镖司务就敌得过他们吗?”显然,镖师的工作能力并不靠武力体现。清朝末年的华北危机四伏,但往往只要靠一两个镖师就能顺利完成押送巨额财富的任务,这其中所谓的“江湖规矩”发挥着重要作用。“大盗相传有这个规矩,不作兴害镖局的。所以凡保镖的车上,有他的字号,出门要叫个口号。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着,彼此打个招呼,也绝不动手的。”历史上最有名的镖师“大刀王五”就留下了千里走镖、无人敢犯的威名。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出身直隶沧州武术世家,以侠义闻名于世。当事人记载,“大刀王五”“乃设镖局于京师,以保运辎重为业,立‘子彬旗’(王五字子彬,又作子斌),数千里无警也。”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奏谴责李鸿章和李莲英,落得革职回乡的下场。安御史虽然“以言获罪,直声震中外,人多荣之”,但京城谣传李莲英非常记仇,猜想安御史“中途必死”。听闻安维峻老家远在甘肃,出于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大刀王五”主动提出护送安维峻回乡,“车驮资皆其所出”。
影视剧中的“大刀王五”。来源/电影《大刀王五》截图
在清廷尚能支撑起一个统治秩序的架子时,即使是盗匪也要靠着“江湖规矩”生存。“镖局几家字号,大盗都知道的;大盗有几处窝巢,镖局也是知道的。倘若他的羽翼,到了有镖局的所在,进门打过暗号,他们就知道是那一路的朋友,当时必须留着喝酒吃饭,临行还要送他三二百个钱的盘川;若是大头目,就须尽力应酬。这就叫做江湖上的规矩。”
干掉你的很可能不是同行
盗匪请镖师吃饭,只是小说家所言,未必能信,但这些描写,的确也揭示了镖师和大盗之间互不侵犯的江湖规矩。然而江湖的时代终将会过去。京城八大镖局聚集地前门大街旁,一座西洋大楼落成,这就是至今尚存的前门火车站。庞大的火车头碾压着冰冷的铁轨,火车从数百年镖师走过的土路旁疾驰而过,汽笛声震耳欲聋,熟悉江湖规矩的镖师目睹这一切,不免露出苦涩的神情。老舍的小说《断魂枪》是这样描写京城镖师面对现代文明的惶恐的:
“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地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清朝末年的北京火车站。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走南闯北的他们当然知道火车,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几年前还只能在唐山煤窑边上拉煤的铁家伙,几年前还眼见义和团民单靠人力拆毁铁轨就能破其“妖术”的玩意儿,如今居然以庞然之姿,毫不留情地取代自己。数百年日复一日苦练传统武术的镖师发现,他们熟悉的那个商业江湖没了!
同时,票号和银行的先后出现,让镖局生意雪上加霜。镖师千里走镖护送银两,归根到底是金融手段和信用手段的缺位,如果能有足够信用的票据,本是不必使用大量贵金属直接交易的。《盛世危言》这样记载:
“银行予以存折,随时可支,虽朝存夕取,不以为厌……其银行所出钞票,每张一元至五百元,到处通行。商银行所出者,必须经官验看,核其存库银钱若干,始准出票若干。若今之洋商所用银票,并不由中外官吏验看虚实,不论多少,惟所欲为。”
可见清末的西洋银行已经开展了异地存取业务,而且颇得中国官绅信赖。就这样,火车站边的商社取代了行走各地的商帮,小巧的存折取代了土路大车上押运的银两,镖局逐渐门可罗雀。
民国票号“昇”字水牛角印章。来源/平遥县中国票号博物馆
当年的镖师和盗匪都使用冷兵器时,双方的武力维持着微弱的平衡。清末华北遭遇了黄河改道和多次人祸,土匪横行,镖师们也适时地采购了一些火铳或西洋手枪,增强了火力。但不到关键时刻,镖师是不会使用这些射程不足五十米的稀罕物件的。很多时候只要露出枪把,甚至拍拍腰间的鼓包就能吓跑盗匪。随着北洋军阀割据时代的到来,大量军阀溃兵成为土匪,这一武力平衡也随之打破。当年双方都使用弓箭时,镖师们展示一下肌肉就能让响马放弃抢劫,但到了民国初年,土匪身上的北洋新军制式步枪——奥地利造的曼利夏(Mannlicher)步枪(单仓容量五发,表尺射程超过一千米),让过去的威慑举动变成了滑稽的行为艺术。
清末双管前膛木柄铜手枪。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民国初年秩序崩坏,乱世之相已现端倪,土匪的规模更是远远超过了镖师们的想象。土匪们攻破县城,杀伤百姓的案例时有发生,甚至其中的土匪巨寇直接被各路军阀封官。大者如刘镇华、刘茂恩兄弟的惯匪集团,先后被曹锟、吴佩孚委任官职,势力大时曾围攻西安城长达8个月,幸有杨虎城、李虎臣两位将军守城,直到冯玉祥军前来支援,危机才慢慢化解。在强大的土匪团体面前,再想单靠一两个镖师就能安全护送金银细软,无疑是痴人说梦。就这样,当年威风八面的镖师团体逐步走向衰落。以此为背景,清末的相声艺人创作了《倭瓜镖》,描述武艺不精的冒牌镖师骑着牛走镖,遇到贼人使出一出“夜战八方藏刀式”,一刀砍死了胯下的老牛,受到他人耻笑。
老舍的小说《断魂枪》也讲到“走镖已没有饭吃了!”然而在几百年镖师荟萃之地,北方各大传统武术之乡,镖师世家的子弟们面对时代冲击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纷纷投身到爱国运动中,成为抗击敌寇的先锋。当时,天津著名镖师霍恩第在回乡务农后将毕生绝学传于后人,他的次子叫霍元甲。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学校。1912年资深镖师、义和团老战士李存义在天锦创办中华武士会。在孙中山“强种保国,强民自卫”精神的指导下,过去的镖局摇身一变,成为遍布大江南北的爱国武术团体。镖师在镖局行业消失后没有一蹶不振,又续写了一段段侠义传奇。
霍元甲照片。来源/李伯钦,郑连杰主编《中国传世摄影》,吉林摄影出版社
参考文献:
陈宝良:《中国古代镖局的起源及其兴盛——兼及标兵与镖局之关系》,《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第105-118页。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国家人文历史”视频号更有料
点击收看系列小讲堂
不知不觉涨知识
国历好物
国历好物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