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秘十三陵: 祖孙三代帝王陵

2016-04-02 周冉 国家人文历史



文 | 周冉  图|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

《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7、8期独家稿件,有删节,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以个人名义分享至朋友圈。



据十三陵特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明小长假期间,姓“朱”的游客出示身份证件可免费游览十三陵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四大景点,一次能省165元门票钱。


清明假期,十三陵长陵景区将举办明朝皇家祭祀祈福大典,再现万历八年清明节神宗奉两宫太皇太后谒祭长陵的场面。“万历皇帝”将身着青色四团龙圆领窄袖袍,头戴乌纱翼善冠,从长陵祾恩门东门进入,虔诚地带领文武百官完成读祝、上香、跪拜、奠帛等礼仪。每天两场,时间为上午九点半和下午两点半。


国家人文历史记者曾专门探访过十三陵中于2013年新开放的六陵,每座陵墓都有明朝一位皇帝的故事。想去十三陵的读者,不妨提前感受下。篇幅所限,原文有所删减。


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景区位于城区西北50多公里处,占地120多平方公里,埋葬了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作为明皇家的万年寿域再合适不过。研究十三陵长达30年的学者胡汉生向记者介绍,十三陵每座陵寝都符合风水上的讲究,其中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最好:“陵寝选址最基本的(标准)背后要有山,称为玄武,前有山称为朱雀,左山青龙,右山白虎,这几个因素都存在,称为四室完美。后山要有起伏如玄武垂头,前山不能死板,要有动态,左侧青龙要蜿蜒,右边白虎要驯服,必须是伏下身体的形态,另外陵前还要有水。”


“每座帝陵选址时间短则一两月,长则超过一年,明代帝陵都选在了这一带。崇祯皇帝本来看上清东陵区域的风水,但苦于有吉地无吉时,开工就要等到甲申年(1644年)以后,可惜那时明代都灭亡了,这个想法也没能实现。”胡汉生说。


2013年1月,十三陵茂陵、泰陵、康陵、庆陵、永陵和德陵开始有条件开放接待游客参观。一座完整的明代帝王陵寝,由陵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明楼、宝城等组成,其中宝城是地下宫殿所在。


六座帝王陵大部分是皇帝死后由下一任皇帝下旨修建,少数陵寝如永陵是在皇帝生前就开始动工。胡汉生介绍说:“明代陵寝讲究‘法先王’,陵寝建造时不能跟先王有太多区别,连细节上都相差不大。这六座陵寝中,除了永陵规模最大,其他几座在面积上基本相近。”这些帝王陵寝展露在世人面前的形态大致相似,背后的故事却各不相同。

 

茂陵追随万贵妃而去的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初九,宪宗朱见深到正阳门外祭祀天地,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人不可辨,皇帝坐在轿中惶惶不安,自觉将有祸事降临。第二日有内侍来报,万贵妃因责打奴婢时气急痰涌,抢救不及而死。皇帝听罢呆若木鸡,好半天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八月,朱见深病了七日之后很快死去,时年41岁,死后葬入十三陵茂陵。


在朱见深心中,万贵妃的地位无人能比。他登基头年,七月立皇后吴氏,八月就废之,只因吴皇后嫉妒刁难自己宠爱的万贵妃。万氏小字贞儿,4岁进宫,起初是宣宗孙皇后身边的小宫女,朱见深2岁时被立为太子,万氏即服侍左右。野史中描述万氏“貌雄声巨,类男子。”宪宗登基时16岁,万氏35岁,只比他的父皇英宗小3岁。无论当朝官员还是后世学者,都不理解宪宗为何对她如此深情,其生母周太后也问过:“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宪宗答曰,自己有疾,非万贵妃按摩不可。


朱见深的父亲英宗曾被瓦剌俘虏,叔父登基称帝,国号景泰。英宗大难不死,回朝后重登皇位,其间阻力重重,皇太子朱见深的地位也摇摇欲坠,5岁时被废为沂王。万氏与皇太子朱见深多年来同历沉浮,不离不弃,二人的感情间杂着主仆、情人甚至母子的复杂因素,这场姐弟恋被文人墨客形容为成化畸恋,其中的成见根深蒂固。


以万氏的身份和年龄,不可能成为皇后,她第一个孩子夭折后没能再度生育。强烈的嫉妒心促使她开始疯狂毒杀妃嫔腹中的皇子,但百密一疏中出现了漏网之鱼。时任礼部右侍郎的尹直在《琐缀录》记载,纪妃因皇帝宠幸怀孕,万氏伤心不已,朱见深一面安慰万氏说纪氏生病,腹中有传染病“痞”(硬块),一面命人将纪妃迁至安乐堂,密令内侍妥善看护。孩子出生后,消息渐渐走漏。成化十一年(1475年),6岁的皇子朱祐樘身份曝光,万氏眼看无回天之力,干脆摆出高姿态,迎合皇帝所爱。此事也另有一种说法:老太监张敏瞒着皇帝冒死留下龙子,秘密养大,此说法被《明史》引用,流传甚广。朱祐樘曝光不久,生母纪氏被接至宫中,常得帝王召见,不久便自缢而死,没有证据证明这是万贵妃所为。


朱见深自小有口吃,上朝只说一个“是”字,后来舌头烂了,说“是”字也变得十分困难。鸿胪寺卿施纯体谅皇帝,建议以“照例”代之,皇帝说话果然流利很多,施纯因此加官进爵,竟位列尚书,加太子少保。时人讥笑为:“两字得尚,何用万言书。”为避免说话,成化朝时,朝政事务皆经过廷议,写成书面文字,经内阁票拟、内监批红、六科签发。皇帝偶尔批上几个字询问或驳回,有的字迹潦草,还有错字漏字,就是不当面讨论。


唯有一次,在内阁的坚持下,三辅臣彭时、商铬和万安得以单独面圣。在司礼监内官的反复交代下,三位大臣生怕不知深浅毁掉这难得的机会,所提问题空洞易答,排在最后的万安一开口便高呼“万岁”,这明明是谈话的结束语,三人稀里糊涂就出来了。从此皇帝再不单招大臣,三言两语就可解决的问题何必私下召见。万安“万岁阁老”的名声也迅速传播开来。


成化朝被诸多学者认为是明代社会风气大变的开端。沈德符论“国朝士风之弊”中认为明代士风“浸淫于正统,而糜溃于成化……”顾炎武说:“成化既是前一时代的结束,又是后一时代的开始,明代中后期的各种社会风气,大抵都可在成化时见其滥觞。”


由简朴到奢靡,从一件来自朝鲜风靡全国的“马尾裙”就可窥一斑,这种裙子由马尾编成,蓬松坚挺,披上外衣后下身像撑着一把圆伞,上身着短褂,是典型的朝鲜服饰,京中本无生产。马尾裙起初流行于京师歌姬、富商中间,后蔓延至文官士大夫阶层,且“服者日盛”。至孝宗时,有给事中进言说,京中人为了迎合市场大量制作这种裙子,甚至偷拔军马的尾巴,实在误国误民,马尾裙才被禁止。


宪宗的大肚能容,客观上造就了这一切。他为废自己为沂王的叔叔景帝上尊号;为屡次上书反对复立他太子位的于谦平反。成化朝出现多次大臣早朝缺勤的事件,人数多时达到三五百人。接到此类上报,朱见深起初还罚俸三月,后来就成了“下不为例”了。朱见深不愿杀生,常拨银周济灾民,连打板子也多是二三十下,从未有言官被处死。


虽然本性宽厚,但皇帝容不得别人妨碍自己对永生的追求。他一生崇佛尚道,痴迷长生术,下令在全国大量修建道观,对身边道士的宠信和骄纵曾让朝臣十分不满,常有言官上疏此事被责罚。万贵妃死后,朱见深对自己的死便有了预感,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后事:进封除皇后王氏之外的所有妃嫔;为生母周太后进“圣慈仁寿”尊号;在死前不久为太子举行大婚。国本巩固,朱见深再无牵挂,当年八月,追随万贵妃而去,万贵妃虽不能随葬,但丧葬待遇,超过历朝皇后。



茂陵明楼


宪宗死后一个月,茂陵开始修建,至弘治元年(1488年)四月建成。这里入葬的,除了宪宗朱见深还有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和贵妃。王皇后忍让万氏多年,诸事宽宏有理,不争不抢,万贵妃始终找不到废后的理由。虽然有生之年稳坐后位,王氏却从未得到丈夫的宠爱,皇帝甚至一两年都不宿皇后寝宫。这位母仪天下却一生悲凉的女人,死后入驻茂陵伴帝王左右,却更显可怜。


茂陵中另一位女子宸贵妃邵氏,读书知理,颇得宪宗欢心。宪宗在万贵妃的怂恿下曾有意改立宸贵妃子祐杬为太子,被司礼监太监设法阻止,加之正逢泰山地震,为不祥预兆,此事无疾而终。朱祐杬即是后来明世宗朱厚熜的父亲,本无资格继承大统的朱厚熜,最后阴差阳错下还是坐上了这把龙椅,令人感叹历史之吊诡。


胡汉生向记者介绍说:“1487年9月19日,茂陵启土动工,所役京营军匠达4万之众。弘治元年(1488年)四月二十四日,陵寝工程竣工,共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陵寝制度大体如裕陵(其父英宗陵),但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宝山,又与其他各陵均不相同。”



茂陵三座门


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康熙年间:“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sǔn jù,悬挂钟磬鼓的木架)之属犹有存者。”可见茂陵在清初时保存尚好,祾恩殿内的陈设也留存较多。陵区内大概有100多棵柏树,最古老的柏树有600多年树龄,目前生长依然十分茂盛。茂陵陵门被毁,透过大门围栏可以看到里面成片的荒草。2009年经过修葺,楼的墙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重新垒砌的痕迹。

 

泰陵一夫一妻典范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


泰陵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孝康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位于笔架山东南麓。6岁才被接回大内养育的皇子朱祐樘,有一个悲惨而黑暗的童年,生母早早离去,万贵妃又视自己为眼中钉,抚养他的祖母周太后常教育年幼的朱祐樘要时刻防范万氏——万贵妃给的饭食不能吃,给的肉汤会有毒。虽然贵为太子,朱祐樘却过得如履薄冰。


宪宗死后,朱祐樘顺利继承皇位,年号弘治,后世称为明孝宗。孝宗是明朝中后期少有的勤勉上进的皇帝。孝宗时除早朝外又恢复了“午朝”,每日在左顺门召见王府六部奏事官、侍班御史等,皇帝可“随才任使”,大臣也可当面奏事,与先帝七八年才单独召见一次内阁大臣,三两句话就打发掉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弘治十一年(1498年),孝宗祖母、太皇太后居住的清宁宫失火,孝宗陪伴其至深夜,百般劝慰,一夜未眠。眼看天色已至凌晨,他派人专程向内阁大臣说明原委,并问可否暂免一次早朝,得到大学士们的赞同后,孝宗才安心回去睡觉。


孝宗朱祐樘在一些方面和父亲很相像,比如宽厚待人的性格。朱祐樘从不在朝堂上廷杖大臣,也没有实施过文字狱,毫无帝王架子。一次潘铎被召觐见,称病未去。事后孝宗解释道:潘的疏中有不少错别字,如在批语上注明,怕有伤大臣面子,所以想默默传给他看看,下次改正就是了。经筵日讲官张元祯才华不凡,但个子很矮,孝宗特意吩咐人给张准备了一个低几垫椅,这样张与皇帝对坐讲经时就差不多高了。


史书中对弘治皇帝评价很高,有弘治中兴的说法,明学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但在明史专家郭厚安看来,孝宗只是比他父亲稍稍好一点罢了,其施政改革措施和勤勉未能坚持长久,算不上一代英君,弘治朝依然存在宗室、外戚、宦官这三大毒瘤。皇帝执政后期也荒于朝政,热心修斋建醮,钟情神仙佛老,其中,对张皇后的畏惧和骄纵成为外戚专权的一大原因。


张皇后是宪宗在世时就选定的太子妃,这对结发夫妻感情专一。自弘治元年起,不断有臣子上疏建议皇帝遴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以繁衍子嗣,皇帝只含糊表达此事不急,但终其一世,他的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嫔妃。民间认为这是张皇后专宠、孝宗惧内的结果。孝宗和张皇后每天同起同卧、听琴观舞、谈古论今,如此和谐的场景恐也不是一个“惧内”可以解释的。



泰陵明楼


弘治十八年(1505年)四月,孝宗一病不起,短短几天就驾鹤西去了,死时只有36岁,死因不明,至今仍是公案。孝宗死后入葬泰陵,只有一帝一后的泰陵,在皇帝陵中是比较罕见的。生前,孝宗还下令将生母纪氏入葬先帝茂陵。纪氏早亡,子欲孝而亲不在,孝宗一直耿耿于怀,曾大张旗鼓到其家乡寻亲,结果有人假冒顶替,很久才被戳穿,孝宗干脆在母亲家乡修建祠堂,以寄哀思。


《无用闲谈》记载,泰陵在开挖玄宫金井时曾有泉水涌出,“水孔如巨杯,仰喷不止”。吏部主事杨子器上奏朝廷。在古代的风水观念中,金井出水,被视为不祥。这样一来,泰陵非改址不可。当时的督工太监李兴,为武宗宠信,不可一世,偷偷命人堵住泉眼,上疏说杨子器“诽谤狂妄”,武宗听信后并未下旨改建。

“陵寝修建时候挖出水,挖出大石,挖出兵器,在风水上都是不好的。泰陵金井即使没有出水,如果严格地从‘风水’的角度看,所建位置也不合于风水‘吉壤’的条件,”胡汉生在采访中说。清梁份在《帝陵图说》中评论泰陵风水:“山颠巨石,土山戴之。而灵域之脉实生其下,盖天寿山外之山。淆然杂乱,地气不正,穴结无情,非可为弓剑之所也……则皇堂之地不可言,概可知矣!”


我们今天看到的泰陵,占地面积不大,围墙破损得十分严重,原本属于门上的“飞檐”已经完全消失,只剩下不少残砖断瓦。孝宗死后,张皇后之子朱厚照继承皇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这位正德皇帝的做派与父亲迥然不同,好不容易铸成的“弘治中兴”,被引入深渊。


德陵凑钱修好最后一座

 


明熹宗朱由校


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皇帝陵寝,入葬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的继任者末代皇帝朱由检以自缢煤山结局,没来得及给自己修建陵寝。


熹宗朱由校幼年遭遇与父亲小时候如出一辙,从小不受父亲喜爱,15岁才出阁读书,没学到什么文化知识。因为光宗死得突然,朱由校太子还没当上直接做了皇帝。荣登帝位后,熹宗依旧不喜读书,玩起来却很有一套。


乳母客氏,自熹宗幼时便跟随左右,她与宦官魏忠贤结为对食,二人操纵朝政。魏忠贤看准熹宗玩乐正浓时呈上奏折,得到的往往是一句:“朕已悉已,汝辈好自为之。”久而久之,朝中大小事竟都由魏公公做主了,魏氏得势后,各路鹰犬纷纷投靠,有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孙之辈,爪牙遍布朝野,称为九千岁,众人只知有忠贤不知尊皇上。


因为权宦专政,天启朝阉党与代表文官集团的东林党人矛盾一触即发,内廷与前朝终于兵戎相见。左副都御史杨涟曾上疏皇帝直指魏忠贤的24条大罪,反被陷害贪污,处以酷刑。内阁中书舍人汪文言、工部郎中万燝等人,也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斗争中被残害致死,东林党势力元气大伤。


对于外面的大火拼,玩在深宫的熹宗并不了解,也不在意。天启五年(1625年)熹宗与客氏、魏忠贤在湖中游乐,途中贪玩改换小船,熹宗竟自己划起来,一阵大风把船吹翻,皇帝和两个小太监落水。众人顿惊失色,急忙下水施救,熹宗被捞上岸后吓得久久不语,病了数日,还落下了病根。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以后,熹宗突感不适,面无血色,常常困倦,脾气暴躁。兵部尚书霍维华献上“仙方灵露饮”,称此药可保人长生。魏忠贤命人如法炮制,即取上好大米,淘净蒸熟“内放银瓶蒸吸其汁饮之。”这灵丹妙药的成分仅仅为米谷之精,虽无药效也没什么不妥,谁知皇帝喝了一个月,突然全身浮肿,卧床不起。八月二十二日死于乾清宫。


由于客氏对后宫嫔妃的迫害,导致皇帝身后无子可继承大统。熹宗死前,立遗诏传位于五弟信王朱由检,即崇祯帝。十月,熹宗德陵在崇祯皇帝的主持下开始修建,其时大明朝的官员腐败,财政状况不堪,崇祯帝东拼西凑只拿出50万两白银。即使修建时一切从简,这个数字也是远远不够的。工部向皇帝建议:先修建地面建筑,剩下的钱财通过大小官员捐俸、向地方加派征收等途径补齐。


“明代营陵经费,初时取于国库,中叶出现了事例银,时有‘卖官营陵’的讥讽,到了营建德陵,则捐助、加派、无所不用其极。明代营陵费用的三部曲,是明朝经济由盛到衰的一个缩影。”学者胡汉生说。


除了银两上的不足,修建德陵还遭遇石料不济的问题。当时阉党首领魏忠贤已被新帝扳倒,声名狼藉,有人建议拆除各地魏忠贤生祠,以供石料,崇祯帝考虑再三,终因有损皇家声誉而没有采纳。



德陵明楼


德陵经过五年的艰难施工,于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竣工。建成后的德陵,总体布局仿照昭陵,但宝城内的琉璃照壁和牌楼门前的三座门都仿照庆陵建造。照壁的壁身和门楼的门垛,不仅有华丽的琉璃岔脚,中间还有雕饰精美的琉璃盒子。德陵明楼内圣号碑的图案则与众不同,其他各陵圣号碑碑趺所饰图案一般以云龙为主,德陵则上枋雕二龙戏珠,下枋雕饰佛、道两家的吉祥宝物。


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派遣武英郡王阿济格、饶余贝勒阿巴泰率领八旗劲旅向明朝进犯,攻入昌平后焚毁了德陵。清兵北撤后,崇祯帝下令重修。


德陵中本无皇后棺椁,太康伯张国纪之女皇后张氏与熹宗起初感情较好,但二人性格不合,熹宗每每拉着张氏嬉戏玩乐,不是碰一鼻子灰就是被应付过去,久之疏离不少。客氏曾以捶背为幌子,令张氏流产。张氏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军攻入紫禁城时自缢而死,清代顺治元年,统治者将其入葬德陵。


胡汉生说,按照清代《帝陵图说》中的记载,德陵的修建质量十分低劣,清朝康熙年间,德陵的祾恩门,檩椽几乎都快要折断,祾恩殿“不崇高,不坚致,湫隘狭小,效献陵而过之”。乾隆五十年(1785年)和五十二年(1787年)清廷曾对德陵进行修缮,但只修葺了中轴线上的明楼、棂星门、三座门、祾恩殿和祾恩门等建筑,其他建筑并未涉及。


德陵的祾恩门、祾恩殿因原建筑毁坏较严重,乾隆时期进行重建,从遗存的柱础石分布情况看,重建时都缩小了尺度。1920年2月,乾隆时改建的祾恩门被当地村民烧毁,祾恩殿亦在尔后的战乱中被拆毁。2002年,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德陵残坏的建筑进行修缮,祾恩门则按清代的遗迹进行了复原。


崇祯皇帝朱由检卖官凑钱为兄长勉强修好了一座体面的陵寝,却来不及为自己操持后事,他本想选择河北遵化的马兰峪作为最后归属,但苦无开工吉时也再无金钱,只好作罢,如同他空有中兴之梦,却无缘实现一样。清代嘉庆帝评价说:“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堕、天启之愚闇。”


登基17年后,朱由检在一片刀兵火海中拒绝逊位,自缢煤山,死时仅有太监王承恩殉葬。两天后,人们才发现这个僵硬的尸体,崇祯帝被抬到东华门示众,十几天后,大顺政权将他与周皇后合葬昌平田贵妃墓,即如今的十三陵思陵,从此世上再无大明王朝。

 (参考资料:《明十三陵研究》、《明朝十六帝》、《成化皇帝大传》、《弘治皇帝大传》、《正德皇帝大传》)



好 文 推 荐


这个杀手不太冷:关于戴笠的杀人记录

1946年,南京风雨交加,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的飞机撞在岱山上,民国四大特务之一就这么一命呜呼,天下哗然。其实,这个杀手并不冷。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涨姿势 | 为什么82年的拉菲喝到现在还没喝完?

很多人直觉上会觉得,哪怕拉菲1982产量达到24万瓶的峰值,到现在2015年,33年了,全世界这么多爱酒之人,再加上中国那么多有钱人爱喝,还不得把它喝光了?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图志 | 一年一张照片,坚持62年是什么感觉…

叶景吕,一个见过世面的不算普通的普通人。从1907年到1968年,他每年都去照相馆拍摄一张个人肖像。用这些照片,他编制了一部跨越了大清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影像传奇。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