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掌上坦洲|坦洲镇村落系列介绍:坦洲村社区

坦洲人潮网 坦洲人潮网 2022-08-24

坦洲属“移民镇”,历史较短。明洪武二年(1369年)有陈氏迁居于新前进村石塘、周氏迁居于新前进村埔顶,是境内最早有人开村居住的记录。而后沾涌、枝埔、荷塘、申堂等相继有人居住形成山区片新前进村。随后沙田区各个围陆续地筑成而渐成村落。先后经历乡、行政村、生产队、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管理区及社区、行政村并存的行政设置。2005年设有坦洲村、合胜、七村、安阜、同胜、十四村、金斗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前进、永一、永二、联一、群联、新合、裕洲7个村民委员会。


今天为大家介绍

坦洲村社区

▲网友伟哥 摄

村庄概述

在坦洲镇政府北偏西1.2公里处。东连七村社区,南邻合胜社区,西傍联一村、北接永一村。位于坦洲旧圩镇山麓下,总面积4.5平方公里,有4个自然村分12个村民小组和7条街道管理处。


村庄来历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有人于环山建村,称环山连村。清末是公洲乡坦洲圩郊区。


建置沿革

1949年分为中环、北环和南环三个村。

1952年分称北联社、南群社和幸福社。

1954年合称南方社。

1958年称坦洲农场、坦洲村民管理区。

1961年称坦洲大队管理委员会。

1969年设坦洲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3年称坦洲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称为坦洲乡人民政府。

1986年12月称坦洲村民委员会。

1989年9月称为坦洲管理区。

1998年10月称为坦洲村民委员会。

2001年10月与坦洲居委会合并称为坦洲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1985年前设有中环、北环、德兴、南环4个自然村。

2005年辖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六队、七队、八队、九队、十队、十一队、十二队共12个村民小组和工农大街、人民大街、建设大街、建设新村一巷、建设新村二巷、工农新村、河边街7个街道管理处。


主要姓氏

有陈、梁、吴、李、何等姓氏。

所辖自然村基本情况

中环 在坦洲镇政府东北1公里处,坦洲山东南麓。坦洲村社区驻地。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有人迁居于此。因绕坦洲山脚建村,地处北环与南环之间,故名。2005年含工农大街、人民大街、建设大街、建设新村一巷、建设新村二巷、工农新村、河边街,以及二队、三队、六队、八队的部分。聚落呈弧形块状分布。

北环 在坦洲山北麓,坦洲镇政府西北1公里处。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年)有人聚居。因环绕坦洲山北麓建村故名。2005年含北秀大街、十队,以及二队、三队、六队、八队的部分。聚落呈半环形线、块状混合分布。


德兴 在坦洲镇政府西北18公里处。清同治元年至四年(1862—1865年)筑堤垦耕,称德兴围。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粤时,顺德、新兴县等地难民逃居于此,沿用围名。1966年曾称坦洲第一、九、十一生产队,1983年复称今名。2005年含德兴街、水运新村、一队、九队、十一队、建设大街。聚落在坦洲涌西岸呈线状分布。


南环 在坦洲山南麓,坦洲镇政府西偏北1公里处。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年)有人聚居垦耕,继而发展编织手工业。因绕坦洲山南麓建村故名。2005年含人民大街、联兴路、建设大街、四队、五队,以及三队、六队的部分。聚落呈弧形线、块状混合分布。


坦洲居委会 原名坦洲镇(乡级),是坦洲地区的圩集地。1986年12月坦洲镇人民政府成立后,正式更名坦洲居委会。其管辖主要两部分:一是建国街(现工农大街部分)、北环街(现工农大街部分)、南环街(现人民大街)、中环街(现工农大街前部分)、南基街(现建设大街)、鱼塘基街(现建设新村一巷、建设新村二巷)、戏院新街(现联兴路一巷)等。二是五七队,1969年坦洲把镇上持农村户口的居民组织起来,成立五七队。公社在同胜三支香围划出96亩禾田交他们耕种,用以解决劳动者及其子女的粮食供给问题。三是1969年坦洲镇把镇上没有固定工作岗位吃统销粮食的劳动者组织起来,成立综合队做各种散工,每年夏收和秋收时负责码头搬运稻谷入库等。改革开放后,这部分人以经商为主,2001年10月与坦洲村合并称坦洲社区。


坦洲人潮网编辑部

来源:坦洲镇志、坦洲网友

不想错过推送,可以将公众号设为星标哦↓


猜你喜欢本土潮嗨全攻略|送给十一留在坦洲的小伙伴!免费吃、免费玩,还有亲子DIY!

坦洲2个婴儿接连出意外!急坏了父母…

十月结婚季快到了!坦洲这店足金吊坠免费领!1元钻石吊坠!连家电都送.....

燃情表白!坦洲中学2000多名师生激情同唱!视频曝光,震撼全场!

门票一律半价!举国同庆,7天小长假来坦洲快活谷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