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18

近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92岁的母亲(芭芭拉·布什)去世,在她去世前,她就决定不再治疗,回家静养


芭芭拉·布什的丈夫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儿子也是总统小布什。


前总统布什、芭芭拉、前总统小布什


按照常理思维来说,丈夫是总统,儿子也是总统,完全不差钱,美国医疗水平也很高,为什么要选择放弃治疗?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死亡质量”的话题,有些绝症患者宁愿死在家中,在自己的床上,被家人和朋友的爱环绕着。


同样,有些人、或者说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却还是在医院里度过最后的时光。他们全身插满管子,与各种监视仪器连在一起,照顾他们的则是一些陌生人,肉体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人生最后10天最痛苦身上插满了管子,脑袋像是吹大了的气球


这是一个80岁的老人,他险些因为脑出血丢了性命。


他的家属说:“不论如何,一定要让他活着!”


4个钟头的全力抢救后,他活了下来,不过被气管插管了。


有一根粗长的管子,从口腔直到支气管,连向呼吸机。呼吸机不停地发出沉闷的气流声,一下下地把人造空气打进他的肺部。


后来,他肿了起来,头部像是吹大了的气球,各种管道的绳子在他的身上上勒出了一道道的印子。更糟糕的是,他的气道出血,这使他需要更加频繁地清理气道。每次抽吸时,护士用一根很长的管子伸进他的鼻腔,进入气管,在负压的吸引下,只见血块和血性分泌物被吸出来。这个过程很痛苦,只见他皱着眉,拼命地想躲开伸进去的管子。可是,每天反复地清理,却还能抽吸出很多


医生问家属:“拖下去还是放弃?拖下去不一定是对他好。”


过了十天,老人去世了。医生没能拯救他,只是帮他延长了一点生命。可是,承受了非人的痛苦,这延长的十天值得吗?



我们不禁思考,如果这位老人能表达出来,他愿意要这延长的十天吗?这十天里,老人家丝毫没有享受任何生命的权力,生命的意义何在?


如果能预知他活得如此痛苦,家属还愿意“有创抢救”吗?即使已经看到他备受折磨了,为何还不愿放弃?难道,让他活着,便以为是爱他?到了生命的最后,家属在明知无药可治,为何一定要让他痛苦的死去?难道也是因为爱他?如果是爱,这未免有些无知自私了。


无知,是因为家属不知道这样会使他更加痛苦,失去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几天;


自私,是因为他们不顾忌他的痛苦,违背他的意愿,坚持认为“让他活着就是爱他”。


死亡是每个人必修课至今我们还没学会如何“谢幕”


死亡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它是我们此生的终点,也是我们的归宿,至今我们还没学会如何“谢幕”!


可是,当死亡来临时,我们都努力抗争着。但是,死亡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纵使有千万个不愿意也必须去面对它。死亡的方式也有千万种,关键的问题是,当我们知道死亡已经逼近时,我们能否有自己的选择,有尊严的死去。


遗憾的是,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国家,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做得并不好。


此前,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后,发布了《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报告:英国位居全球第1,中国大陆排名第71,排倒数第10名


不得“好死”可能是被我们忽略的幸福难题


“科技发展到今天,医生面对最大的问题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安详死掉。”


1999年,巴金先生重病入院治疗。一番抢救后,他终于保住了性命,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胃管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当医生自己身患绝症时去选择了最少的治疗


美国是癌症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当美国医生自己面对癌症侵袭时,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和选择的呢?


201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穆尤睿,发表了一篇轰动美国的文章——《医生选择如何离开人间?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但那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方式》。文章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几年前,我的导师查理,经手术探查证实患了胰腺癌。负责给他做手术的医生是美国顶级专家,但查理却丝毫不为之所动。第二天他就出院了,再没迈进医院一步。他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控制病情,然后将精力放在了享受最后的时光上,余下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乐。”穆尤睿发现,其实不只是查理,很多美国医生遭遇绝症后都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医生们不遗余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可是当医生自己身患绝症时,他们选择的不是最昂贵的药和最先进的手术,而是选择了最少的治疗。”


为了避免这种噩梦的发生,很多美国医生重病后会在脖上挂一个“不要抢救”的小牌,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时不要被抢救,有的医生甚至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这样'被活着’,除了痛苦,毫无意义。”于是他们在人生最后关头,集体选择了生命品质!


最后,何谓死亡质量?就是指病患的最后生命质量。英国等国外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得分呢?当面对不可逆转、药石无效的绝症时,英国医生一般建议和采取的是缓和治疗。何谓缓和治疗?就是当一个人身患绝症,任何治疗都无法阻止这一过程时,便采取缓和疗法来减缓病痛症状,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完满有尊严。”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但愿每一个人看完这篇文章的人都懂得生的意义的同时,也能学会试着去理解死亡的意义!


健康中国摄影大赛 杨润华摄



下面这些文章,对您也很有用:


40岁是生命的一道坎!过得好长寿健康,过不好疾病缠身!


中国有几千万人,每天在假装会养生,其实都是闹笑话!


前央视主持患癌后,痛心反问:现在还有多少人过着我从前的生活!


家人爱你,卧床三年试试?养生听听心血管专家胡大一的8句话,令人发醒!


觉得不错,请分享和点赞哟↓↓


参考文献:

①2018-04-17中国日报《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健康恶化,回家静养不再接受治疗》

②@丽莎大夫的故事《为何一定要死在医院?》

③经济学人智库报告《全球死亡质量指数报告:中国排倒数第10名》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鲁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