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店观察

ZHONG书房 设计师商业笔记
2024-09-21
文|非著名设计师
(水杉树果实,没注意过吧)
芒格说“在巴菲特眼中,优秀的管理者是这样的:你把他从火车上扔下去,扔到一个偏僻的小镇,不给他钱,他在这个小镇上诚实本分地经营,用不了多长时间,又发家致富了。”
我脑子里立马冒出来一个系列:乞讨者、小店的帮工、便利店老板。先得放低身段活下去,接着需要积攒原始资本,最后雇人规模经营。不管起点多低,这类人拥有不断创造价值的能力,积水成渊。
我们小区门口有各种小店:便利店、水果店、杂货铺、菜店、理发店、烟酒店等,这几年换得特别快。有疫情的原因,但是大部分还是经营问题。有些刚开始生意火爆,可过几个月就门可罗雀。店主可能想简单了,投入和准备不足。

以便利店为例。便利店最常见,是很多人心目中门槛很低的工作,在工作不顺利或者遇到一点职场矛盾的时候,可能心里就会默默抱怨一下:把老子惹火了!老子不干了,在小区门口开个便利店也能养家户口,谁受你这鸟气!

我仔细琢磨,开好一家便利店真的很容易吗?未必啊。便利店虽小,可五脏俱全,对店主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装修、进货、货品成列、销售、库存管理、客户管理等,样样都是考验。连锁巨头沃尔玛就是从一家小店开始,成功后,不停复制,最终形成规模化。

我们小区门向北,沿街商铺先后开了三家便利店。卖的东西其实都差不多,就是一些日用品、食品、杂货、水果等等,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分别位于大门西边第一户、东边第三户、再远处东北角一户。按道理,西边第一户离大门最近,人流量最大,应该生意最好。

实际上却是离门最远的那一家店开得最早,生意最好。这些年其它两家虽然也活下来了,但看着老板一年不如一年的脸色,估计也不是很好!为什么呢?

每家店刚开始的时候,老板都非常热情。偶尔带着儿子,还会逗儿子玩,送个小东西什么的。东西价格也还过得去,相差不大,所以我一般没有什么特别偏好,顺其自然那一家都去。

三家店都是夫妻店,都是一个人看店,另一个人负责进货或者理货。我常常计算他们得卖多少货才能挣够两个人的工资,毛估估可能连租金都挣不回来吧?

但是过一段时间,会突然发现某家的水果比别的店贵好多,又或者买的水果不甜,仔细回忆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不经意和老板说起,老板和老板娘也没有那么热情了!于是心里会有那么一丢丢不舒服和背叛的感觉!慢慢地一些有口味差异的东西都不去他家买了。

只有东北角那家似乎是老样子,老板还是很热情。结合我的观察,我总结了几条,看看开好一家小店的是不是像看起来那么容易。
1、以店为家,几乎全年无休。便利店挣的就是微利差,以数量取胜,一天不开门就损失一天的流量。老板自己有一辆小面包,为了供货及时和价格实惠,货物都是自己去拉。尤其是蔬菜需要起很早,这样全流程走下来,几乎全年无休,不是拉货就在店里。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要持之以恒,估计大部分上班族做不到。
2、天生社牛,路上遇见笑脸相迎,与街访邻居建立亲近和信任感。店门口的摊子铺的老开,台阶上摆的都是物品。什么时候路过,老板似乎都在这些货物中窜来窜去,不经意就能和你对上眼,打个招呼!聊两句,问要点什么吗?你不好意思,只能的进去瞅两眼,随便拿点什么。这是服务意识和营销手段。
3、 对货源敏感,关注时令产品,精准找货。在头茬水果上市的时候,老板第一时间能搞到实惠的货源,产品质量自己把握,自己上门拉货。物美价廉的进货渠道,决定了丰厚的利润。关注产品质量和成本,与供货商搞好关系,寻找差异化产品。
4、 价格定得不高,薄利多销,规模效益。时间久了,老板还建了团购群,水果价格比一般店里都便宜,关键味道还很好,偶尔买到不好的水果,免费退,于是量也起来了。有的小区业主还给自己单位的朋友带。以口碑和合适的利润率换规模,量起来了利润也就有了。
5、做好店面陈列与布置。店面很小,但是禽肉区、蔬菜区、零食饮料区、水果区都依据客户需求利用各种小空间做了合理安排,方便客户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要买的东西。以客户为导向,提高坪效。
6、选好开店时间,抓住节假日。早上一般没人买,所以平时大家开店时间晚。但遇到节假日的时候,它家早早就开门了,门口摆满了礼盒。谁家走亲戚,提着礼盒就走。
这家便利店的老板,全力投入,注重细节,几乎是没有退路的去经营一家小店。自己投资,自己管理与运营,自己承受后果。我很佩服这些“吃自己做的饭”,能够把便利店开好的人,尤其是持续能把店开好的人。

道理相同,他如果开公司也一定是优秀的管理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设计师商业笔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