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入海,哈工程实力圈粉!谋海济国聚英才!
你造吗?前天首艘国产航母@我们哈工程了!
小航
小程
当然知道,哈工程人的朋友圈都被航母刷屏了。
热血熔金 固我海疆坚如磐。
大学至真,大工至善。
扬帆远航,向前,向前……
小航
小程
扎心了,老铁!前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我耳边就响起了校歌。
助中国航母脱单,哈工程人是做了贡献的呦!
小航
航母,注定是这个春天,军工大院最火热的字眼。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这历史性的一刻值得哈工程师生校友用心铭刻!
在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建设时,哈工程获得国家“航母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奖”;在001A型航母中,同样凝聚了哈工程师生的智慧和力量。
哈工程大量师生和校友,为兴国强军、中国人的百年“航母梦”,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
“航母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奖”,是国家授予在我国航母研制和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的最高荣誉和奖励,由总政治部、总装备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局等四部委联合授予。
早在2012年,中国首艘入役的航母辽宁号中,我校就集合船海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多学科优势,组织6个学院百余名教师和大量学生投入到与航母相关的研究工作中,成为我国参与航母研发最为深入的地方高校,并多次参加航母试航实验,在参与航母的研制工作当中,为军方决策和工业部门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撑。学校研制生产的100余台套设备在航母上安装使用,还为我国航母的设计和使用培养了很多专门人才。
厉害了我的哈工程!
小航
国产航母: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小程
嗯嗯!航母下水,哈工程与有荣焉!
天舟: 你先试试水,过几天带你飞!
快来跟我一起听听师生校友怎么说!
小航
母校“三个第一”的精神追求伴我成才
——1983级校友杨功流
校友名片:
杨功流,哈船院时期83级校友,1983年至1990年,在校就读。曾任多型舰艇导航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是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综合导航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首艘航母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
成绩的取得与母校7年的培养密切相关,哈军工人传统的忠诚、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精神追求,始终激励着我在工作岗位上、在科研攻关时不断前行。从辽宁舰投入使用到国产航母下水,这背后有无数哈工程人为国家船海事业奋斗的身影,母校今日所取得的成绩,身为校友的我深感自豪。希望母校能够借国家大力发展海防事业的契机,紧紧围绕“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将特色专业做强做大,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做出贡献。在学校历史的发展征程中,我也愿与心怀祖国的万千校友共同携手为早日实现海洋强国梦而不懈努力。
谋海济国 义不容辞
——杨士莪院士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是件举国欢庆的大事。外媒甚至将其评论为“北京的里程碑”。虽然航母下水只是建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远未形成战斗力,其后的舾装、海试直至正式入列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但是国产航母诞生的过程,就是中国人自己掌握设计、建造航母的全套经验和技术的过程,这为未来航母的建造奠定了基础,作为远洋作战的主要平台,它对于走向深蓝的中国海军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
建造国产航母是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海洋强国”路上必须迈出的一步。它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确保中国和平崛起,确保中国获得应有、合理的海洋权益。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要想“和平发展”,前提是拥有遏制战争的手段。
同时,我们仍应冷静而清醒地看到,我们只是“航母俱乐部”里的一名新手。与美国海军超过75年的航母操作经验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真正发挥航母应有的效能,形成具有战斗力的航母作战舰队,还强烈依靠水面、水下、信息、陆地、空中、太空等多维度支撑,还需要舰载机、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等配置,这对于像我们这样一所向海而生、谋海济国的高校而言大有可为。为这些“国之利器”做出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航母梦”辉映着“海洋强国梦”
熔铸着“工程梦”
——长江学者、船舶学院段文洋教授
首艘国产航母入水,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走向深蓝,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一步。 “航母梦”辉映着“海洋强国梦”,熔铸着“工程梦”,我与哈工程所有师生校友一样,深感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使命的光荣。
西方的工程学科起源于造船学,造船学、海洋工程学引领了人类工程学的发展步伐。中国要想在世界上引领创新潮流,船海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责无旁贷、首当其冲。学校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船海工程领域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适应海洋强国的强劲需求,唯有持续创新,实现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始终离不开创新。矢志创新是时代和国家赋予每一位哈工程师生的使命与责任。
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目标,找到个人奋斗的“小目标”、创新的兴趣点。我们要继承老一代哈军工人的赤胆忠心、严谨求实等优良精神与传统,为海洋强国梦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继续不断向前、再向前!
对浩瀚海洋的遥望,
首艘国产航母盛大启程;
对深海空间的征途,
水下声呐技术保驾护航。
——水声学院院长殷敬伟教授
国产航母下水,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几代人为之奉献青春贡献力量,海洋强国梦更近一步。航母作战能力强,强在编队,水下离不开潜艇声呐。我们这些水声人,为了海军为了国家曾经的艰苦卓绝,曾经的焦虑迷茫,曾经的卧薪尝胆,一切的一切直到今天,值了!也许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有更多的艰难险阻要越过,我们会一往无前,会有更多的年轻学子投身其中,不忘初心,向星辰大海征途进发。
造船人加油!水声人加油!
在接受哈尔滨电视台采访时,哈工程在校生这样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1316jb0ja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有话说:
船舶学院本科生、校学生会主席
王春阳
首艘国产航母虽已下水,“海洋强国梦”仍任重道远,作为一名船海专业的本科生,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要继续深造,为海洋强国战略、“两个一百年”,挥洒青春热血,不断前行。
动力学院硕士生
刘睿
浸染着“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大学精神,“为国家贡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舰船动力人,我要不断刻苦钻研,努力为我国舰船动力的发展贡献力量。
水声学院博士生
李海鹏
作为一名所学专业与海洋紧密相关的博士生,最令我激动的是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坚韧不拔的科研攻关精神和创新精神,突破一个个技术难题,创造一个个科研奇迹,推动我国海洋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航母载体巨大,繁多的结构部件配合好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性能,我们的科研团队也是这样,只有紧密地协同合作,才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
哈军工精神薪火相传,该我们登场时吾辈绝不含糊!
小航
留言区师生校友热情洋溢的留言,让人只想说,扎心了,老铁!
在校生们留言说:
“海洋梦,国家梦,工程梦!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热泪盈眶,心情激动的把桌面背景换成了我大工程!祝愿学校越来越好!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抓住机遇,助力海洋强国战略。”
我校教师们留言:
“向为海洋强国梦默默奉献的人致敬!”
“感谢为海洋梦、强国梦而为之拼搏奋斗的人们。”
海内外校友纷纷表达身为哈工程人的自豪:
“‘蛟龙’入海您培养了舵手,航母出坞您造就了工程师。校歌嘹亮、犹在耳畔:丹心铸剑,何惧大洋深和远;热血熔金,固我海疆坚如磐!身不在、心犹在,精神永记心间!为祖国骄傲,为哈工程点赞。”
“从无到有,从借鉴改装到自主研发的航母发展之路,异常艰辛而又令人振奋。中国制造,当自强!重点行业、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任重而道远,加油!所有@哈工程人。”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哈工程,我的母校,我的骄傲!”“脚踏白山黑土,胸怀万里海疆,毕业6年,为母校点赞,为哈工程自豪!”
“历害了我的母校,我为你自豪,我为你骄傲!”
“愿与哈工程风雨同舟,我将为祖国砥砺前行。”
有的留言称赞我校毕业生:
“工程大学学子多年蝉联用人单位最喜欢的毕业生称号!因为工程学子不爱慕虚荣,爱党、爱国、爱人民,专注学术,专注工作,忠诚可靠,踏实好用,是党和国家国家的栋梁,现代化国防事业的脊梁!”
一位老海军战士深情留言说:
在过去的年代,海军巡逻,面对的是狂风恶浪,当时国力弱,造不出大舰艇,只能用小、慢、落后的老舰担任巡逻值班任务。现在我们有现代化的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如今,又迎来国产航母下水的日子!真让我们这些老海军战士高兴和自豪!谢谢为中国国防建设做出贡献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感谢所有的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做出贡献的所有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水兵向奋斗在国防建设的科学家敬礼!
小程
小航,我好感动,真是“一生无悔入工程”啊!
别光顾着感动了,你知道什么是“X111”吗?
小航
小程
知道知道,今年是哈工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年”,5月我校将召开第二届“兴海论坛”,这是我校的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嘛!
答对了,下面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吧。
小航
共赴星辰大海之约,
天下英才快到碗里来!
为诚邀聚天下之英才谋海济国、共谋大业,哈工程将于2017年5月12日召开第二届海内外青年学者“兴海论坛”,目的在于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海内外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研讨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并加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认识与了解,互相启迪,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哈工程将针对各层次专业技术引进人才提供“X111”模式支持政策,即:根据各层次人才类型提供额度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年薪、打造1个科研创新平台、组建1支学术创新团队、营造1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针对优秀青年人才提供特殊政策:给予青年拔尖人才提供15-30万元年薪、一次性给予10-20万元安家费、可直接聘为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给予优秀青年教师提供税前底薪16万元(含各类保险及公积金单位承担部分),并可根据工作业绩参与学院、基层团队绩效分配,根据需要提供5-15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
想获取更多“兴海论坛”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哈工程人力资源处微信公众号,了解详细情况。
策划:李凯 吕冬诗
撰稿:霍萍 唐晓伟
赵琳琳 田文佳
编辑:周科 闫毓麟
刘晓楠
视频:金声
美编:宋宛凝 闫毓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