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榜 | 哈工程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实验室入选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工学新媒体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7-18

日前,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揭晓,哈工程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极地装备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

哈工程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实验室入选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是哈工程海洋信息学科群建设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效。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洋信息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哈工程水声学院以助力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国际化的视野、包容并蓄的胸怀积极拓展学科群发展外延,今年9月,全国声学学术会议在哈工程召开期间,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运行,为服务国家海洋事业提供强有力支撑,目前正在努力推动成立海洋信息学科方面的“111引智”基地。

哈工程海洋信息学科群是学校“十三五”规划明确建设的学科群之一,秉承学校“三海一核”办学方略,经过60多年积累、交叉融合,形成了较为厚重的基础和自身优势,在水下信息探测、通信、定位、导航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对装备研制和海洋信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本学科群包含海洋信息物理与传感器、海洋信息获取与传输、海洋信息系统与安全3个研究方向,瞄准学科前沿方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武器装备发展趋势,进一步整合海洋信息相关学科力量,促进军民融合,建设高水平的海洋信息学科群。

 一、实验室设立必要性

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技术在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有重要应用,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我国蓝水海军和海洋强国的建设进程。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将有力推动学校进一步进行行业内学术研究联合、加强基础研究交流、核心关键技术突破、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优秀领军人才培养等工作,对加强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提升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抢占海上制信息权,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增设海洋信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提供有力支撑。

Ø 符合我国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     

Ø 支撑我国“近海防御、远海防卫”战略的转型

Ø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海洋信息传输技术

研究方向二:海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研究方向三:海洋信息安全

研究方向四:海洋传感器


 三、实验室人才队伍与基础条件

实验室人才队伍,以杨士莪、杨德森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核心,老中青骨干教师为先锋,是一支创新力极强的研究团队。

实验室依托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水声工程”、黑龙江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光学工程”,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开展建设,综合实力强。

大半个世纪的拼搏耕耘,突破了矢量水听器、水下定位系统、全双工通信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创造了我国几十项第一,实验室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 三等奖2项。近年来获得国家奖3项。

实验室近三年承担科研课题187项,其中国家科研57项,合同总额近8000万元。军队国防、省部级及横向科研130项,合同总额超1.5亿元。


人才队伍


 实验室主任

殷敬伟|教授、博导,水声工程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水声通信与探测、极地声学、声纳仿真等技术领域研究。

黑龙江省杰青;

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工信部首批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

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主题专家;

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

黑龙江省声学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教师支持计划 ;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出版专著1部(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科技图书奖);

授权和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


 学术委员会主任

 

 杨德森|院士

 长期从事水声工程方面教学和科  研工作,在国防急需  的矢量声  纳、声隐身技术等方面做出了重  要贡献。

 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三等奖1项;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论文论著130篇;

 国家授权专利15项;

 获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称号、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状”、我国声学界最高学术成就奖“马大猷声学奖”、科学中国人  2010年度人物、2017年最美龙江教师、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学  术带头人等20余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学术领军人物

 杨士莪|院士

 研究方向涵盖了水声信道与声纳  系统环境、水声目标  探测与定  位、水声发射与接收技术等多个  领域,是国  内外公认的水声专  家。

 我国水声学和声纳专业的奠基人之一,对我国水声行业和水声技  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50年代,作为中方队长开展的中国南海海域中苏联合水声  考察是我国第一次获得海洋水声特性资料大型综合考察;

 上世纪70年代,主持完成七一八工程洲际运载火箭深海落点的水  声定位测量系统研制任务; 近年来,亲自指导课题组完成10多  次海上试验,研究结果对补充完善我国近海水声防御体系具有重  要意义。

 第二、三、四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黑龙江省第六、七届人  大代表;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发表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

 出版专著4部;

 国家优秀教师奖章;

 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 


 实验室副主任

杨   军             张海刚            刘凇佐


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

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的flag


1、    科研:建平台+干大事+瞄前沿

以“建平台+干大事+瞄前沿”为建设主线,在已有国家级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平台资源,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加大对前沿创新技术布局。实施“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行业引领能力提升计划”和“前沿创新能力增强计划”;拓展极地、深渊等极端环境下海洋信息技术的研究方向;在跨介质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方向实现突破。


2、育才:团队+大师+青苗

以“团队+大师+青苗”为建设主线,形成三者相辅相成、良性发展新模式。 实施 “一流学术团队”战略先导计划和“育苗工程”,组建国家级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活跃在海洋信息领域国际学术前沿、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输送青年骨干教师师从行业专家,输送优秀硕士到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3、合作:平台+品牌+伙伴

以“平台+品牌+伙伴”为建设主线,构建更为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和品牌,与该学科知名高校围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实施“高端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计划”和“长期国际伙伴计划”。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专家互访、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建立海洋信息国际交流品牌会议,与美、俄、法、英等国家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频繁交流、紧密合作的全方位协同。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孟宇  霍萍

编辑 | 宋宛凝

责编 | 霍萍

审核 | 李凯

图片来源 | 哈工程水声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