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阅兵,哈工程这支助推海防建设的科研团队备感振奋
哈尔滨工程大学秉承“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大学精神,产生了一批将“谋海济国”刻画进与祖国、与时代同行的科研团队,让我们一起关注、倾听这些“兴海强国梦之队”的故事,以他们为榜样,汇聚起海洋强国的磅礴力量,献礼国庆70周年。
4月23日
青岛海域,铁流澎湃,长鲸凌波,战舰蹈海……
人民海军迎来70华诞
中国海军有
航母、新型核潜艇、驱逐舰等
32艘舰艇参加海上阅兵
彼时
松花江畔的船海名校哈工程
一支服务海防建设60余年的科研团队——
“舰船抗爆与水下发射技术”成员
感到格外自豪、振奋……
“舰船抗爆与水下发射技术”兴海学术团队是学校首批重点建设的15支兴海学术团队之一,团队的“掌门人”是船舶学院教授姚熊亮。近些年,团队陆续参与我国舰船抗爆抗冲击、舰船减振降噪和武器水下发射相关工作,相继开展多个重要型号的舰艇抗爆抗冲击等国家急需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直接助推国家海防事业发展。
致力于提高舰船生命力
本世纪初,国家海军建设蓬勃发展,关于舰船生命力的问题提上发展日程。团队主动抓住机遇并有所作为,依靠雄厚的科研基础开始从事水下爆炸方面的研究工作。该团队对于水下爆炸气泡运动及气泡载荷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即航天一院)在进行某工程问题研究时遇到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姚熊亮所著《舰船结构振动冲击与噪声》一书中,有关于通过“势流理论”研究舰船相关性能的内容,于是找到姚熊亮,此后,双方保持良好合作,共同作为国家队重要成员参与重大工程项目。
这支科研团队肇始于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船体结构力学教研室,到哈船院振动实验室,再到“舰船抗爆与水下发射技术”兴海学术团队,历经六十余年发展传承。姚熊亮是这一学科方向的第三代“掌门人”。
姚熊亮师从船舶学院首位博士生导师李维扬、陈起富、学校终身荣誉教授戴遗山等,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扎实。尤其是船舶水动力学界权威戴遗山教授的“势流理论”,及其著作《舰船在波浪中运动的频域与时域势流理论》对姚熊亮的影响深远。戴遗山教授在很长时间内代表国内船舶水动力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舰船三维时域线性和非线性水动力研究方面的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姚熊亮笑称自己是戴遗山教授势流理论的“搬运工”。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基础研究理论学懂弄通、活学活用到了重大国防工程中,才为国家解决了急迫需求。
2
入海、登陆、上天的“跨界”
“我们团队最大的特色是将基础研究与国防重大工程相结合,解决国防发展的基础性困难和问题。”姚熊亮一语道破团队发展的命门。
基础研究之所以关键,在于其指导意义往往可以超出某个学科的局限而发挥出跨界的共通价值。也正是在基础研究成果的支撑下,该团队的科研成果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可以入海、登陆、上天的“跨界”。这对于开拓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拓展科研思路大有裨益。多年来,团队按照这一思路培养了大批学生,他们的发展方向从造船到航空、航天,实现了研究范围的扩展,本领越练越强,施展领域越来越宽。
“跨界”理念给师生带来的冲击和扩散效应极大,不同行当、不同工程背景的人互相借鉴、放开眼界。基础研究的相通性是拓展这一渠道和平台的最好基础。姚熊亮常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科研工作的眼光要放得长远。”
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合作就显著地体现出这种跨界效应。基于对结构冲击、动力学等基础理论的认知,通过跨界的科研项目,激发科研工作的生长点。在研究过程中,姚熊亮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亲手进行公式推导,将基础理论、算法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所得出的计算结果与合作单位的实验数据极大吻合。对方在结果比对中大为吃惊,因为这一推导的过程也回答了对方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奇怪”现象。
近些年,团队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防973、国防基础科研计划等十余类百余项科研任务,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奖。
3
做研究要“忍得、饿得、跑得”
在姚熊亮教授的老家四川,有句老话叫“忍得、饿得、跑得”,是指早年蜀地师徒关系中,学徒要想学得真本事,需要做到这“三得”。如今,姚熊亮将这“三得”进行新解,并作为团队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团队文化。“忍得”是指科研工作能坐住冷板凳,受到冷落委屈要能忍辱负重;“饿得”是指要有不完成任务不吃饭的劲头,一定把国家、学校交办的事情完成好,做任何事情要有严谨细密,精益求精的劲头;“跑得”是指要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三得”是姚熊亮对团队成员和学生的要求,也是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身上的必备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在多年建设中形成了三大经验。一是坚持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优化和控制项目类型,以基础研究成果提高工程科研水平,以工程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发展。二是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和团队成员既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工程任务,培养和训练工程素养,又要注重从工程实际凝炼基础问题,培养基础扎实、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三是坚持本职工作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既要重视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还要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形成忍得、饿得和跑得的“三得”风气,严肃教风学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基础研究激发科研实践的“生长点”,按照“前沿的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的工程任务相结合,高质量人才培养与实验室科研文化建设相结合,有影响力的试验环境与学校学科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加快发展。“我相信,写在共和国国防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有我们学校浓墨重彩的一笔。”姚熊亮教授说。
相关精彩链接
一个习惯成学霸,工科生的他英语欧洲认证,他直博清华......
杏花季| 手绘赏花地图,哈工程杏林育才故事精彩来袭
燃!哈工程海洋强国追梦人这样表白人民海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唐晓伟
编辑 | 李怡霖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