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课第3周,哈工程教师圈粉的不止“反差萌”……

倾心教学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7-18

本周是哈工程线上开课第3周

师生渐渐适应了种种“惊天”大逆转

老师带头鼓励上课“玩”手机

学生也是“万万没想到”

印象中庄重、严肃的老师们

会化身“主播”与自己隔屏对话

大家纷纷带着新鲜好奇

被“反差萌”的教师“主播”圈粉

直播、慕课、翻转课堂、微信互动

自由切换

那么基础课与专业课“主播”

你是谁的“铁粉”?

开课两周多来,学校宣传部的记者们,化身“好学生”,在课堂中“潜水”,亲身体验“云端”的教与学


记者们切身感受了老师们一切为了学生的“良苦用心”和各种“不容易”,教师们在认真研究学生的听课反馈不断摸索、变换在线教学方式。基础课大课教师在积极地将线下教学经验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但部分专业课教师则认为在线教学方式挑战较大,在不断摸索改进;学生感觉老师讲课更加努力了,在线教学方式对他们的听课效果冲击不大,并通过助教、互动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在线教学过程中来,师生们正在积极适应在线教学模式,共同促进教学相长


首先出场的是两门基础大课

掌声有请——


《大学物理(一)》

翻转课堂 翻出精彩





大学物理本学期面向全校理工科3600多名学生开课,大学物理教研部在基于多年积累的智慧树及雨课堂在线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用好MOOC、直播、录播等教学模式,确定了适合哈工程大学物理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翻转的大学物理在线教学模式


本学期讲授大学物理(一)课程的物理学院姜海丽老师,就在她的在线教学中积极实践着这一在线教学模式。









姜海丽老师的线上教学并不是将线下课程“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预习教材中的前导性内容及简单概念,将线上授课时间留给师生互动和有重点的深度学习。教师在线上授课时,根据学生预习反馈的难点及疑问,在直播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可以更好地兼顾个体差异,提高学习绩效。









线上教学“隔屏”相见,如何保证学生听课状态认真,课堂互动活跃?姜海丽老师在课堂上利用选择题、随机点名、投票、课堂投稿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会不动声色地故意出错,巧妙地将学生推到了学习的前台给老师纠错,这样不但保证了线上教学质量,也调动了学生们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根据第一周在线学习情况调查统计显示,98.2%的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完成线上学习,而90.76%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老师进行线上互动。


姜海丽老师说:“过去线下教学,总是坐在前几排的‘学霸’抢着回答问题,而线上则人人都要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参与度反而提高了。”



《工科数学分析(二)》

“课前、课中、课后”全覆盖





作为面向全校近4000名大一学生开设的工科数学分析(二)课程的负责人,数学学院的林锰老师拿出平时三倍甚至五倍的精力进行备课,“就是怕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疏漏。”









针对高等数学概念抽象、理论严谨、计算复杂等特点,在课前,林锰老师和工科数学教研部的老师们将课程内容拆分为若干个章节,再按照各章节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录制成短视频,可供学生反复观看,用以保障出现网络故障时,不影响授课质量。









工科数学分析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些概念比较抽象,而定理的证明,更是有一定的难度。在平时教学中,除了PPT外,都要借助板书,对概念给出实例加以讲解,对证明给出严格的推导和证明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林锰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电脑和学校发的手写板通过屏幕共享,实时向学生展示图像的绘制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与此同时还要在另一台电脑里通过QQ群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这种在线教学中尽量还原真实课堂的教学过程,穿插提问、讨论环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与平时课堂授课高度相似的学习环境,学习情绪和接纳程度都非常高。






林锰老师说:“生平第一次当‘主播’,面对每堂课的上百名‘粉丝’,真的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且老师的语速、对线上教学节奏的把握等,对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影响很大。”


“一节工科数学分析网课比较合理的时长应该是30分钟,时间长了学生会难以集中注意力。”一周下来,林锰老师总结了一些经验。课后她还通过QQ群组织辅导答疑,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


“等疫情过去,学生返校后,我们还要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检验这一阶段线上教学的效果,真正做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通过调查问卷显示,林锰老师这种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接下来请出的就是

专业核心课啦~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构造课程》

探索新路径,掌握新教法





经历了几个学时的网课,船舶学院冯国庆老师为了保证《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构造》专业课的听课效果,想尽了办法。









冯老师把自己窝在家里最安静的角落里,在一张小桌子上,他同时使用手机、电脑为学生授课。尽管这门课已经教授了几遍,但是完全面对电脑上课,冯老师还是有诸多的不放心。“以后的网络教学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新兴教学模式,我们每一位授课老师都要思考和适应这种新模式,探索新路径,掌握新教法。”









冯老师每次课利用20分钟进行讲解,然后让同学们在学习通平台上观看线上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微信文字向老师提问,冯老师用手机端与线上学生进行文字互动。


冯老师说,线上课需要克服学生和老师隔屏相见的距离感,因为无法看到学生们的表情和反馈,无法直观地了解学生听课状态,需要努力找到课上互动的节奏感。









同时,学生们也在努力适应这种不能与老师直接面对面的距离感。2017级的赵斌与2018级的郝江旭都感到,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授课,网络学习缺少了集体学习特有的氛围,但网络教学模式更加灵活自由,老师讲得更努力了,且不受时间、空间约束,学生随时可在手机上自由观看,多次反复重播难点,这种方式的学习效率更高,只是线上学习对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要求更高。





《工程热力学》

巧妙引入案例





“同学们好!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哈尔滨的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3月11日早8点,一段李氏开场白,李彦军老师按照既定的教学安排,走进《工程热力学》课程“直播间”,与同学们纵论工程热力学发展历程,探索工程热力学的奥秘。









90分钟的在线教学,李彦军排兵布阵、把握节奏,旧知识点的复习、新内容的讲解、案例的插入、问题的提出等,一切都得心应手,同学们聚精会神、认真听讲,还不时地记着笔记。









李彦军在教学时融入了许多生活中案例,帮助同学们去理解“热力状态与基本状态参数,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 等难点知识,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后的互动环节,将“网课”推向高潮,“不可逆过程是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这种说法对吗?”问题抛出后,引来了同学们的热情呼应。课程中,精美的PPT、生动的案例、热情的互动,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老师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讲授,引得同学们纷纷点赞。






“瞩目会议+超星学习平台+微信群”是李彦军老师授课的三大法宝,利用瞩目会议进行直播授课;超星学习平台辅助授课,完成签到、课后习题等,并计入平时成绩,以此督促学生的学习效果;微信群则用来课后互动,李彦军老师课后总会在微信群里面抛出问题,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复习。


超星学习平台《工程热力学》资源库


“工程热力学20180305.306”微信群


学生们反馈:“多种教学模式的网课,信息含量很大,能够很好地促进学习。”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完美结合,利用两种授课形式的优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李老师将继续深入探索与思考。

《自动控制元件》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讲课效果。”这是池海红老师的一贯做法。《自动控制元件》上课开始前20分钟,池老师已经进入QQ群,发起了共享屏幕。这期间,她不断对麦克风和屏幕进行调试,确保上课时学生都能够清楚听到她的声音,清晰看到屏幕上的PPT。









“他们在前线勇敢与病毒作战,我们在后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上课,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为了激励同学们,她以武汉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为例,希望同学们能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授课过程中,除了教授专业知识,池海红也非常注重讲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实例。一方面,她希望以现实中的例子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她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科技现状。









在讲解自动控制元件基础知识的时候,池海红就以1998年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事件为例,来解释在精确制导的导弹中,自动控制元件是如何应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同时,她也指出,如今中国的强大都是靠自己一步步发展增强自身实力得来的,对于同学们来说,就要努力成为具有真材实料的可靠顶用人才,支撑国家和行业的发展。





在学会自动控制课程之前,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先学会自我控制和约束。”在授课过程中,她屡屡停下来,反复向学生提醒重点难点,并征询学生的反馈。


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很快讲完了,课后,池海红还会在QQ群里布置课后作业,并与同学们讨论如何改进课堂工具,提高课堂效果,为下一堂课继续做准备。

《水声学B》

搭配慕课提前“服用”,效果更佳





时胜国老师讲授的《水声学B》课程,本学期针对水声学院两个大三班级511和512班开课,共72名学生同时在线听课,目前已经上课4次,每次都是全员到课与老师“空中相会”2个半小时,一起遨游在水声学奇妙的世界中。






每次课前,时胜国老师会安排同学们提前通过水声学院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水声学》来预习课程的理论、应用背景及知识点。


课上,时胜国通过腾讯会议进行课程直播,就每章节涉及到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PPT投屏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遇到需要进行公式推倒的环节,时胜国老师也是“有备而来”,切换到Word转换成的PDF,为同学们详细讲解推倒过程。





虽然隔屏相见,但老师充分的准备,认真的讲解,循循善诱的教诲引领,是“足额”甚至“超额”毫不打折扣的,引领着求知求教的同学们在“山川异地”,与老师“同频共振”。









511班班长李东育则觉得,先通过慕课预习课堂内容再上在线网课的学习方式效率更高。“并且网课随时可以暂停,方便记笔记,并且有没听懂或者没听清可以立即返回再听一次”,这种学习方式对他帮助很大。









一堂与线下教学“同质等效”的线上课,背后是授课教师的辛勤付出。时胜国老师对课程进行了适合网课教学的重新梳理和课程设计,并计划拿出2、3个学时,知识点相对独立的专题,请学生来讲,老师点评和总结,促进学生提升自学能力。





《原子核物理学》

带你进入微观世界





“在量子世界里真的存在另外一个对称的我吗?”“医院里的核磁共振检查到底是啥原理?”……核学院主讲《原子核物理学》的宋玉收老师在网络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如何把专业课通过在线课堂的方式讲得生动有趣,还要讲透知识点?宋老师像科幻电影里的“蚁人”一样,带你走进了原子、中子、质子、量子的微观世界。宋老师使用雨课堂平台授课,克服网上授课无法直观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坐得住、学进去成为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才是循序渐进,掌控节奏把课程知识点讲好,讲透。






核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是核科学工程相关工作,通过这门基础专业课授课,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本功。教学中,宋老师一直强调核的概念,了解原子核的基本规律,以及原子核物理知识联系工程、技术应用,把基础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为学生们今后的其他核专业知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初级汉语综合2》

直播授课反响好





为12名来自泰国、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留学生讲授《初级汉语综合2》的国际学院王东营,此前并没有网上授课的经验,但她知难而上,一切从新学起,从头摸索。









一开始她选择录播方式上课。然而,正式上课一周后,根据上课的效果和同学们课后的反馈来看,王东营觉得录播方式并不太适用于语言类课程。


在请教其他老师并咨询同学们意见后,王东营在第二周选择利用腾讯会议进行直播授课,“可以让老师和学生随时交流,更适合语言类课程。”









王东营的在线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对每位同学,王东营都一一照顾到,尤其在做练习的时候,她注意让每位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同时,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经常会结合同学们的实际生活与他们对话,鼓励他们多交流,多应用。









这次课上,在例句中出现“锻炼”一词,王东营就问学生:“你们现在在家会锻炼吗?”学生们纷纷作答,王东营随即追问假期留校的俄罗斯留学生罗迪恩做了哪些锻炼,她善于抓住与留学生日常生化的对话机会,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经过两周的课程,同学们对网课的反响很好,认为上网课的效果和平时在教室上课的效果一样好,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学习,认真听老师的话,就一定会有进步。”他们十分珍惜能够继续上课的机会,都很努力克服一些困难和不适应,同时也希望能早日回到校园里继续学习。



两周来的师生线上“磨合”

哈工程“主播”们不靠颜值拼实力

用知识圈粉

用认真和努力打动学生

妥妥地成为主播界的一股清流

他们重新审视教育教学

不断思考、探索着在线教学新实践

相信他们一定会稳稳地、牢牢地

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哈工程教育教学的精彩在路上

推荐阅读

1

“春招”如约而至!2397名毕业生“云端”赶大集

2

致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海外师生、校友的一封信

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霍萍 金声 王一勇 胡莹洁 赵琳琳 李阳光

排版 | 王旭乐

图片 | 哈工程部分院系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