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天报国!差点成了舞蹈演员的她,最终选择了发卫星......

英才辈出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3-03-25

每一次的“故障归零”,就如凤凰历经一场涅槃。每一次顽强归来,就如一次浴火重生。

当卫星发射在即,某卫星产品在最后的测试中出了问题,宋凝芳带领技术人员进入“归零”状态。那段几乎不眠不休的日子,让宋凝芳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航天产品质量”的内涵。

在一次次披荆斩棘中变得成熟稳重,如今,她带领的光纤陀螺团队已经在航天领域扬起一杆技术过硬的大旗。


人物名片


宋凝芳,1986年至1990年本科就读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战略高技术专家组成员……主持过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国防预研重大探索项目、基础科研、民用航天、重点型号项目等诸多重大专项,研究成果在多项国家及国防重大项目中成功应用。


少年、青年、中年

她的每一个脚步

都留下了“坚韧专注”的印记

于时光中绽放着最美芳华



坚韧专注 始于少年


天刚濛濛亮,多数孩子还沉浸在梦乡里的时候,五岁的她却常常一个人沿着行人稀少的马路跑到离家两站地外的工程机械研究所。


“面向墙面横劈叉,教练会用老式大长条的凳子顶着你的屁股把你往墙上推,直到整个人贴在墙上,很多孩子都会疼得直哭”。小时候的宋凝芳容易感冒,为了增强体质,妈妈便让她和研究所大院里的大孩子一起跟着教练练习体操。


五岁开始上小学的宋凝芳,练体操就成了她课后的主要运动。待年龄稍长一点,虽参加了区里的体操队,辗转到离家更远、条件稍好一点的红桥体操训练中心训练,但那段训练的日子却至今难忘。“那时候训练很苦,但体操队定期会给我们每人发一桶麦乳精和巧克力,我都会拿回家给妹妹吃,觉得自己成为能给家里带来收入的人了,就觉得特开心。”


训练第三年,个子高高的宋凝芳早已给教练留下了深刻印象——刻苦、认真,健美操、垫上运动、平衡木样样精通。


直到开始高低杠科目,教练却不忍心宋凝芳再练下去了,“这个孩子内向话少、练什么就不停,她胳膊以前受伤臂力用不上,杠上撑不住,再练下去,不仅吃力而且危险”,最后教练找到宋凝芳的妈妈,建议让韧性比较好的宋凝芳到少年宫改练舞蹈。


“若不是母亲制止,现在的我也许是名部队舞蹈演员了。”五年级下半年的时候,宋凝芳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到天津选拔舞蹈小学员,学校推荐你去试一试。”未曾想宋凝芳连过数关,直到母亲建议她放弃继续参赛。父母一致认为高高瘦瘦、性格内向的宋凝芳不适合走文艺这条路,听从父母的意见,宋凝芳把舞蹈作为了自己的业余爱好。虽有遗憾,但宋凝芳相信父母的判断——专注学习知识。


在军工研究所大院长大,耳熏目染让宋凝芳从小就有了一种参军报国的情怀,加上体操训练的坚韧、舞蹈训练的刻苦、学习成绩的优秀,少年时所历经的这些磨练和养成的坚韧专注的品格,无疑为宋凝芳日后学习发展打下了重要根基。



成绩优秀 不负芳华



高考分数下来,虽然有很大的学校和专业选择余地,但宋凝芳却毅然选择了哈船院。因为父母所在单位与哈船院专业对口关系,宋凝芳选择了四系421专业。


大学一年级的宋凝芳刚满18岁,外表恬静,性格内敛,一米七零的高高的个子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是同学眼中单纯的“傻白甜”。


因为想家、环境上不适应,宋凝芳第一学期各科的学习成绩只能算是中等。但在此后的三年多里,宋凝芳用自己的刻苦和努力,把平均成绩保持在90多分,此后每一年都拿到奖学金,生活费已经无须家里支付,甚至大四毕业的时候,自己还剩下200多元,并且拿到了研究生的保送名额。


“我现在还能梦见自己在11号楼的101大教室上自习、占座,有时甚至会梦见第二天就交作业了,可作业没做完。还梦见我们班女生回去进修,都住在女生楼的一间宿舍,晚上熄灯后聊天聊到很晚。”


哈船院留给宋凝芳最深的印象,就是紧张的学习气氛,班级里的女生学习都非常上进,很少有待在宿舍的,每天三点一线,早出晚归。为了抢到前排的座位,距离讲课的老师近一点,她总是早早地坐到教室前排。本科时的惯性导航专业课笔记,宋凝芳一直保存至今,还时常翻阅。


凤凰涅槃 “归零”重生

每一次的“故障归零”,就如凤凰历经一场涅槃,一次浴火重生。


“故障归零”是指当科研产品在研制、生产、使用阶段出现故障时,需要梳理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归零的五要素“定位准确、机理清晰、措施有效、故障复现、举一反三”缺一不可。


这个过程对于每个科研人员来说都是脱胎换骨的经历,其难点是在整个梳理过程中,要对产生故障的所有可能原因做机理分析并一一验证排除。这就像一棵大树,需要对各个枝枝杈杈的故障逐一排查。一个归零问题,可能要耗费一个团队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去解决验证。


在20多年科研经历中,宋凝芳经历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归零事件,而其中两次的归零让她刻骨铭心。


2008年10月3日,宋凝芳接到通知,交付的某卫星产品在最后的测试中出了问题,当时卫星发射在即。当天动身赶往酒泉发射基地的宋凝芳,带领技术人员,进入“归零”状态,不分昼夜连续工作。


“那种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不是亲身经历很难体会”,那段几乎不眠不休“归零”的日子,让第一次接触卫星产品的宋凝芳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航天产品质量”的内涵。在随后一年的国家某重大工程试验前夕,宋凝芳所在团队又一次面临“归零”考验,虽然找到了原因,却明显遭受了质疑和不信任。


这两段经历让宋凝芳和她的团队开始发生蜕变,懂得了“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到极致”,不仅多了一份质量意识,更体会到了责任意识。在随后几年时间里,宋凝芳和她的团队顶住压力,苦练内功,将产品细节精益求精,靠实力逐渐扭转了曾经的被动局面。


自此后,宋凝芳和她的团队愈发成熟稳重、披荆斩棘,直至今天,她带领的光纤陀螺团队已经在航天领域扬起一杆技术过硬的大旗。


得益于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团队成员的无私奉献,北航的光纤陀螺为国内的武器装备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宋凝芳,正带领着她的团队牢记使命,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专心做好每一件事。


采访中,宋凝芳几次提到,在哈船院学习的四年,无论是对她后期的科研习惯、思维模式的形成,还是自觉自愿投身国防事业的人生目标的确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0年风风雨雨,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哈尔滨是第二故乡,哈船院是永远的母校,是梦想起飞的地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策划 | 郭峰 霍萍 何洋

撰文 |  刘涛 陈晓雪

排版 | 朱虹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