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料”冠军给你勇气!邀你一起“程”风破浪!
又是一年高考时
求知路上所有的苦乐沉淀
都在这一刻蓄力而发
走到今天
学子们都是英雄
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着
大家一起乘风破浪
在哈工程
几乎每一位学子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
第十七届“挑战杯”
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上
哈工程的学子们再创新高
9个项目获一等奖
6个项目获二等奖
11个项目获三等奖
6件作品被推荐至国赛
此次大赛哈工程
一等奖数量、
获奖数量、
晋级国赛数量
均居全省首位
此次大赛由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主办,吸引了全省42所高校的4万余名师生参与,共收到省级决赛1095件作品,涉及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科技发明制作3大类、11个领域。大赛通过优秀项目推介会、现场评审答辩、评委现场问辩等环节,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48件优秀作品。
哈工程船舶学院的《长航时多源海洋能驱动航行器技术》、航建学院的《储物柜高频离子快速消毒技术》、动力学院的《低碳高效氨燃料动力装置》、智能学院的《多航态水下仿生智能机器人》《北斗海洋定位增强导航仪》、水声学院的《水下实时双向通信技术》《复杂海洋环境下的浮游生物在线识别技术研究》、核学院的《基于球形催化颗粒的新型组件式非能动高效氢气复合器》、人文学院的《冰凌花开喜龙江——“龙煤集团”矿嫂就业情况调查》9个项目获一等奖,其中有6个项目进入国赛;《自清洁防堵塞式大流量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等6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多路超远距实时全景摄像机》等11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优秀项目简介
船舶学院——
长航时多源海洋能驱动航行器技术
当前水面航行器普遍存在能耗大、有污染、航时短、获取数据少等突出问题,制约了海洋气象预报准确性及海洋数据透明化。长航时多源海洋能驱动技术是破解水面航行器航时短局限的一种创新性技术方案。作品面向海洋大数据观测的迫切需求,聚焦在线海洋能源获取、融合转化及航行增效技术,创新地解决了水面航行器的在线能源捕获与驱动难题,具有长航时、能源稳定、绿色无污染、供能充足等优点。
航建学院——
储物柜高频离子快速消毒技术
针对目前低温环境,尤其是冷藏仓储缺少高效的消毒技术问题,本作品研发了一种低温环境空气赋能消毒技术,通过管状赋能电离激发器对空气分子进行赋能,产生能够与微生物相作用的强氧化性的高能离子,破坏微生物的外部结构达到高效消毒的目的。同时采用电路热补偿技术以及防冻防霜植绒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来克服冷藏仓储内低温、霜凝和结冰现象对搭载空气赋能消毒技术样机工作状态的影响,保证该技术低温环境使用时的安全可靠性。
动力学院——
低碳高效氨燃料动力装置
针对当前降碳需求和国家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品为氨燃料的开发,设计了一条可行路线,解决氨发动机体积效率和热效率低的问题。设计氨燃料喷射系统,实现高压液态直喷,提高体积效率;设计以氨为工质的双作用热泵,提升装置热效率;结合以氨为还原剂的SCR模块,实现一氨三用,降碳近80%,热效率达42.6%。与MAN公司的氨喷射模式相比,具有更高的体积效率和热效率。为国家实现碳中和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智能学院——
多航态水下仿生智能机器人
本项目研制了一种游动和爬行双模式的仿生水下机器人,将游动和爬行充分结合,提高了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根据鱼类的流线型形体设计出外形,根据鱼类尾鳍、胸鳍和腹鳍配合推进方式设计出仿生尾鳍推进系统。游动模式下,机械足收缩,侧鳍伸出,实现水中变速游动和变曲率转向。爬行模式下,侧鳍收在躯体下方,机械足从体内伸出,采用六足结构在水底进行不同步态的走爬。机器人利用模式切换机构,完成游动和爬行模式之间的自由切换。
水声学院——
水下实时双向通信技术
水下同时同频双向通信由于其频带利用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但是远方接收信号会被淹没在本地发射的强功率信号中,如何将本地发射信号抵消成为双向通信的核心问题。针对此问题,本团队首次实现了在线处理的同时同频双向水声通信技术,经过多次湖试以及海试之后,所实现的在线自干扰抵消效果可达到80dB(通信距离可达5km),本技术目的在于搭载各种型号的水下通信机,现可应用于水下救援设备、水下科考设备、潜水通信设备等。
核学院——
基于球形催化颗粒的新型组件式
非能动高效氢气复合器
为进一步缓解核电站在事故条件下的氢气风险,本作品提出了一种新型非能动氢气复合器。其采用球形催化颗粒构成的中空结构组件设计,消氢能力较现有设备提升16倍,同时解决了球床通道流动阻力增大的难题;通过轴向与径向分布设计、高温自保护催化颗粒设计,实现了新型复合器的反应速率控制、优化;首创在线自清洁功能设计,让新型复合器在运行、维护中无后顾之忧。本作品目前已得到了“华龙一号”核电站设计与运行单位的肯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67 年来,学校在不断发展和传承
“哈军工”精神的创新过程中
产生了一批批
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创新成果
培育出一代代
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毕业生
形成具有“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
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
的独特创新文化
敢于开拓、勇于创新
期待工程学子继续演绎
摘金夺魁捧杯的故事
往期推荐
| |||
| |||
| |||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常昊 田文佳
排版 | 施林臣 方旖旎
制图 | 侯万龙
编辑 | 朱虹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