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谢老师,您是我的眼”

众志成城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3-03-25

哈市疫情反复

哈工程百余位学工干部放下家里的挂牵

住进学校

一个个“舍小家为大家”的转身

铸成工程校园一道道安全防线

近两个月的坚守

他们的陪伴与指引

给了工程学子无尽感动


4月23日-4月24日

新华社、《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

及极光新闻、龙头新闻

《新晚报》等省市媒体

聚焦我校船舶工程学院辅导员马松

悉心照护脑出血学生的暖心事迹

10余家媒体以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

展现马松做学生眼睛的故事

打动了很多读者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1、“他们都没有猜对

其实我是他的辅导员”

船舶工程学院辅导员 马松

“你是他同学?”“你是他哥哥?”“现在护工这么年轻吗?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病人和家属第一次看到我和我正在照顾的病人时总会非常好奇我们的关系。


但他们都没有猜对,其实我是他的辅导员。


4月6日晚23点20分,刚刚结束走访寝室的我回到了十二公寓的辅导员工作室准备休息,一个电话突然打了进来:一名同学在寝室突发头痛、呕吐、浑身冷汗,且正在逐渐失去意识!不到一分钟,我赶到了同在十二公寓的学生寝室,学生的情况和电话中说的基本一致,我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同时把情况向学院和学生工作处进行了汇报。零点刚过,救护车载着生病的学生和我驶出了校园,看着身上布满监测仪器的学生,我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


急诊CT检查结果出来的一刹那,说实话,我震惊且忐忑——初步诊断为脑出血!这一刻,我知道,作为学生现在身边最亲近的人,我必须沉着冷静,必须全力配合医生救治学生。沟通医生,上报情况,办理住院,联络并安抚家属,紧张而匆忙,无穷的力量支撑着我,因为我知道,这是在与生命赛跑。

学生的父母第一时间从河北赶来了哈尔滨,但受疫情管控影响,二位家长暂时无法入院陪护作为辅导员,我毫不犹豫地扛起了陪护学生的责任。

今天是我陪他住院的第六天,看着他从昏迷到逐渐恢复意识,再到主动要求听课;从只能卧床喂饭到可以坐起喝水吃饭,再到下地行走如厕。虽然这几天很辛苦,但看到学生逐渐康复,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让我感到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医院照顾学生的同时,我也依旧坚守在“工作一线”。核酸检测、上课自习、心理疏导,这些工作我虽无法到达现场,但我却从未缺席,我的心始终和学生们在一起。

有人说,这个学生真幸运,刚好赶上了我当晚住在十二公寓,其实这只是我的工作常态。而我也只是众多辅导员的一个缩影,对一直身处疫情防控一线的辅导员们来说,没有什么比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更重要。这次经历,也让我对辅导员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每一位学生的青春护航,做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一切的付出,因为值得。


2、“关键时刻

一定要陪在学生身边”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 柴誉铎

疫情再次卷土重来,“这种关键时刻我应该陪在学生身边。”我的爱人也非常支持我的决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住校,在特殊时期扮演好我的角色。

校园封闭管理期间,我注意到学生们有些焦虑,家长们对在学校生活的孩子非常担心。因此,我前后组织了三次全年级线上疫情防控政策解读大会,为同学们注入强心剂,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让同学们安心;在家长群中,我积极与家长们交流,做好家校联动,解除家长们的担忧,让家长们放心。我将查寝的照片发送到家长群中,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们也能看到孩子的生活情况,同时让同学们每周抽出时间主动和家长联系,消除家长们的顾虑。我告诉家长们,“只要孩子们在学校,我就是他们的家长。”努力做到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作为同学们的朋友,我经常去十三公寓和学生们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生活中的困难。得知由于校内很多打印店关门,导致学生们无法按时打印实验报告,学工办的电脑和打印机就成了实验报告打印的“专用设备”,听到有的同学说“有事就找柴导,保准好使!”,我倍感欣慰,在疫情防控的艰难时刻,我要用我的努力让我的学生们感到舒心、暖心。

作为学院学生会的秘书长,我组织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成立了十三公寓志愿服务小分队,提醒每一位走出寝室的同学戴好口罩。同学们线上学习经常久坐、观看电子设备,户外运动量减少,体能下降很快,在学院党委、团委的号召下,我积极组织“百年正青春 奔跑新征程”运动打卡活动,鼓励同学们增加户外运动,希望可以用运动的快乐和运动的交流让同学们开心。我也和同学们一起加入了活动,陪他们一起打卡,我始终相信,陪伴,才是增进信任最有效的方法。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做的便是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扮演好各种角色,为学生和家长们书写出安心、放心、舒心、暖心、开心的防疫剧本,同舟共济,携手抗疫,相信天晴之后一定会有彩虹!


3、“我和新婚妻子

‘同校异地’”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辅导员  李优仁

“老师,我们从入学开始就出现疫情,现在都快研三了,三年都没怎么出过学校。”的确,本应该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被疫情“折磨”成这样,虽然有时学生们会抱怨,但更多时候是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就算住得分散,大家的心不散我所负责的525名学生,寝室分布在6个公寓楼的168个房间,实验室分布在5个楼宇的52个房间。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状态和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寝室的频率需要大幅增加,几个公寓走访下来,充分燃烧了卡路里。当然,这些工作少不了学生干部的支持,他们当中有的人“头衔”很多,是班长、是党支部书记、是寝室区域负责人、是实验室管理负责人等等。也正是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奉献才保证了同学们的安全和校园的稳定。

我就是想要一个都不落下。“老师,咱还能拍集体毕业照吗?”2019级硕士刚刚毕业了,我同时也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本科辅导员。他们中有我入职后见到的第一个学生,也有和我同台演出的第一个学生,还有我半夜紧急送往医院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第一个学生。共同相处了近6年,受疫情影响最后没有一起好好拍些照片真的很遗憾。但是,让他们有个好的就业去向对我来说更为重要。及时全面发布就业信息,点对点修改简历,对未就业学生一对一跟进帮扶,我就是想要一个都不落下!

同校异地,总会春暖花开。假期时挑的日子,2月22日和爱人领取结婚证,没想到这个时间恰好是研究生返校前的重要前期准备阶段,更没想到,学生开学,疫情也“开学”。虽然我爱人也是学校教工,但是校园封闭管控阶段,辅导员都住进了学校。我们视频时开玩笑说:“咱俩领完证就变‘同城异地’了,不对,应该是‘同校异地’,我在学校出不去,你在校外进不来。”虽然心里有对新婚爱人的万般愧疚,但我更清楚,此时此刻,我的学生们更需要我。

疫情让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遗憾,但我相信这些遗憾会让我们更好地记住现在这个艰难而特殊的阶段。待疫情过去,我的校园生活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希望毕业的同学能常回来看看,我们都可以更好地陪伴家人。


4、“你永远可以相信你的辅导员”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马金驰

“什么是辅导员?辅导员就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予你帮助的人,你永远可以相信你的辅导员。”8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让我非常清楚,这反复无常的疫情,会给这个年纪的大学生带来许多“意料之外”的焦虑、紧张和烦躁。“遇到事情不要慌,24小时随时找我,别管多晚都可以,马老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这句话似乎成了我的口头禅。学院学生基数大,工作量陡增,出现突发情况的机率也变的更大,只有把工作网格建立的更细、更密、覆盖更广,才会保证万无一失。

在住校之初,关于是否住校我也做过很多心理斗争,因为我和我的爱人李瑶都是辅导员,同样面临艰难的选择。我的父亲病重、孩子刚刚2岁......如果住校,家里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住校之前是家、校两点一线,自从父亲病重后,就变成了白天上班,晚上陪护父亲。由于哈尔滨疫情形势恶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安全,辅导员也要住校,切断与外界接触。如果选择不住校,学生万一在学校发生突发情况,无法第一时间到场处理,该怎么办?如果选择住校,谁来照顾孩子、照顾老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绕不开、也无法绕开的。我和我的爱人商量后,决定住校。因为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辅导员,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舍小家为大家,因为学校里这些孩子的背后是上百个家庭,我必须要为这些孩子们负责,要为这些家庭负责!

作为一名“老”辅导员,在疫情期间更要充分发挥作用。制作疫情防控倡议书、防疫知识书签、疫情防控宣传板、协调防疫纠察队伍开展工作、策划宣传视频、为学生发放防疫物资等等,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是我最大的责任。


5“学生们的幸福

就是我的幸福”

水声工程学院辅导员 王浩宇

作为大四毕业年级的辅导员,同学们在校的最后一年,我大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对同学们的考研报考和就业指导上,这是我将陪伴同学们的最后一个学期,近四年的接触,在这个离别日子将近的时候,我内心感慨万千,既有对学生们的不舍,却又期待同学们能在未来的人生中绽放出属于各自的璀璨光芒。


3月23日起,水声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迎来了考研最后一仗——线上复试。因为疫情严峻,经过了解学生情况和需求,发现同学们在复试场地、复试设备等方面都存在困难。为了避免出现网络信号差、复试环境杂乱等影响学生复试成绩的问题,在疫情严重快递延迟的情况下,我紧急在船舶电子大世界采购了一批手机支架等设备以供同学们复试使用,并与学院沟通,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以最快的速度整理了7个符合复试标准的房间,调试网络,布置电脑、支架并按面试时间需求协调分配房间帮助学生完成复试。

学生返校期间,我带领学生参加了助学宾馆辅导员工作站志愿者工作。参与工作期间,我和志愿者同学们坚守防疫一线,完成了300余名健康监测同学的用餐与日常用品发放工作。疫情管控措施升级后,一周之内点对点全程接送4名同学,以保障他们外出就医的安全。

根据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变化,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向学生们进行防疫政策的解答。在询问同学们的需求时,同学反映购买口罩较为困难,我立刻报告给学院,在院领导亲切关心下,学院紧急购买了4万余只口罩,并安排志愿者为每个同学都分发了20只口罩。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从严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我相信,只有在工作中用心、用情、用爱,才能去坚守作为学院辅导员的职责和担当。   


6“我想做你们的

‘超级英雄’”

计算机学院辅导员 李东升

从我做辅导员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心要做学生心中的“超级英雄”,面对疫情,我化身“大白”,身着防护服组织核酸检测;化身“快递员”,帮助30余名学生送取药物等生活必需品;化身“送餐员”协同50余名志愿者负责3栋公寓学生的送饭工作;化身“宣传员”,及时给学生普及宣传防控知识……

还记得在第十轮全民核酸检测前夕,哈尔滨疫情形势最严峻时,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克服困难,彻底筛查,不落一人。在发布核酸检测通知当天,我想起了前一晚被热水烫伤的一名学生,于是第一时间给他打了电话“明天下午2点,我接你去做核酸。”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低声说道:“谢谢您李导,没想到我平时这么‘调皮捣蛋’,总给您惹事,您还能在这个时候想起我。”在这一刻,我再一次确定了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更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

距离他们考研仅剩8个月的时间了,再加上新冠疫情蔓延下的紧张氛围,看着每天顶着重重压力、焦虑不安、但从未放弃努力的学生们,我很心疼,更想和他们一起分担烦恼。我常会去学生宿舍坐一坐,给他们讲讲考研励志故事,还找到几个刚刚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给他们录制了加油视频,与他们一起畅聊人生,欢谈理想,我们像是无话不说的朋友,一起憧憬着将来的生活。

除了要关注在校的学生外,也要考虑家长们的情绪,他们当中距离学校最远的是4000多公里,我能深刻体会到他们对孩子的牵挂,于是会经常和他们聊一聊孩子的在校表现、哈尔滨的疫情形势、学校的防控政策……他们一直在说:“把孩子放在哈工程,心里很踏实”。

你我生而平凡,谁都不是“超级英雄”,但能在平凡岗位上做不平凡事的我们,就是英雄!


7“守土尽责,挺身而上”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 王茜

自2022年春季学期以来,短短一个月,疫情几次反复,在疫情愈加严峻的形势下,面对家中年幼的孩子,我毅然选择了住校,因为我知道,此刻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我,作为一名辅导员,照顾好每一名学生是我的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深知自己应以实际行动来诠释使命与担当。

在学校封闭管理的期间,我有了更多机会与我的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也让我能够更好的服务学生;在得知一名学生因受伤无法行走参加核酸检测时,我第一时间联系到学生,在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自愿担任起了“临时司机”的角色,在每次核酸检测时接送受伤的学生前往新体育馆进行检测,并一直关注着他的健康状况,提醒其定时复查,帮助其寻找相关的就医途径;在健康监测期间学生购买食品困难,我有求必应,自费为学生们购买水果送到寝室;在同学因疫情影响而产生就业焦虑时,我点对点联系相关企业进行推荐。“王导,最近很忙吧,一定要注意身体。”“王导,快毕业了真的很舍不得你和学校。”“谢谢王导,您辛苦了!”每当看到学生们对我的牵挂与关心,看到他们面对疫情主动担当作为,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我真的十分欣慰,也备受鼓舞。

天寒情暖,共克时艰,在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中,一定还有很多辅导员同伴和我一样,贡献着自己那一份可能渺小但却坚定的力量,我要继续坚守初心,将自己的学生守护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定将早日赢下这场战役,迎接迟到的春天!


8“没问题!我时刻准备着!”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汪楷博

3月14日晚我突然接到通知,要全面负责助学宾馆辅导员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工作,我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和问题,“入住的学生们如何安排?健康监测期间是否存在危险?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怎么处理?”我当天晚上便入住到了助学宾馆。了解工作流程,落实工作细节,整理健康监测台账,236个房间,333个学生,每一项工作内容,每一条数据我都要熟记于心。

作为2021年6月毕业入职的辅导员,我把这333个学生看作是我的第一届学生。查看每名学生的登记信息,制定各类应急预案。清晰记得当时有名男同学外出治疗阑尾炎转诊回校后到助学宾馆健康监测,入住后,我第一时间和他交流,了解病情,提醒他在健康监测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按时吃药。当他面带笑容离开时,一句“感谢您这么多天的照顾”,无疑成为我继续战斗下去的巨大精神鼓励。经过连续13天的战斗,在最后一名学生解除健康监测后,助学宾馆实现阶段性清零。走在空荡荡的走廊中,平日里“老师,我订的外卖到了没?”“老师,我什么时候能解除健康监测?”“老师,我的马桶堵塞啦!”等等声音不再有,换来的是人去楼空的宁静,但傍晚的余晖散落在走廊中,却犹如那胜利的曙光。


疫情反反复复近三年,两年前,我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参与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两年后我作为一名学工干部“新人”正式服役,感慨良多。参与学生返校报到工作;配合学校完成18公寓封闭管控工作;组织校内全员核酸检测和核酸抽检工作……从组织协调到统筹规划,我深刻地体会到高校疫情防控是一种责任,在这场无声无息的狙击战中,我时刻准备着!用实际行动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9、“我在学生寝室入编了”

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辅导员  郭润泽

新学期伊始,哈市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为了更好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住进学生公寓,在这个特殊时期,与同学们共渡难关。


刚入住二公寓的时候,面对我这“外来人员”,同学们还非常拘谨,礼貌而严肃地打着招呼,上课期间,还时不时地瞄我两眼,警惕感十足。万事开头难,我知道想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要从谈心谈话开始,于是我就“抓”着他们聊天、聊生活、聊学习,渐渐地,他们习惯了我这个“外来人员”。从开始的“郭导,你怎么来了”,到现在的“郭导,你怎么才来”,我知道,我已经正式“入编”了。现在的我和同学们无话不谈,这也为后续深入寝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在每晚查寝时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早点睡,少玩游戏”成了我的口头禅。学生有难必解,有惑必答,我更倾向于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诉说他的需求,于是,学院的“心语小屋”成为我和学生的常驻地。


“郭老师,现在哈市疫情严重,孩子们在学校过的怎么样啊”,“郭老师,我们孩儿老是和我说想家了,我们做父母的都很关心孩子的情况,能不能和我们说说。”疫情当下,内心感到迷茫的不止是学生,家长更是心急如焚,作为辅导员,要做的不仅是让学生舒心,也要让家长安心。为了让家长们能够放下心里的“大石头”,我定期在家长群里汇报学生状况,与家长们保持积极交流,“请各位家长放心,我会密切关注学生,努力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不仅是我对全体同学家长的承诺,更是我肩头的责任。

贴近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陪伴学生成长,与同学们在一起,守望相助,直面疫情,守得云开见月明,我相信这场“战疫”的最终胜者一定会是我们!


10“我永远是大家的贴心朋友”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  赵俊达

疫情发生以来,我每天询问学生情况,征集学生的诉求。学生手机损坏,无法维修,我积极联系帮助同学找到了备用机,学生焦急的情绪得到缓解;学生需要健康监测,我积极做好家长的解释和信息传达工作,减少家长对孩子的担忧和焦虑;学生耳机找不到了,帮学生借金属探测器,帮助学生顺利找到耳机。这些都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一些小事,但作为辅导员,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始终是我秉承的价值原则,学生的每一件小事,在我这都是大事,正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的真诚沟通,才能让疫情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3月1日,学生接到流调排查电话,被判定为次密接,学生第一时间与我联系。时间紧任务重,我开启“两头跑”模式,在40分钟内将学生送去健康监测,同时迅速开展次次密接人员排查。

“我自己首先要做到”,疫情发生后,学生对防控政策理解不到位,我逐条解答,同时和同学们约定互相监督,同学们对学校的防控要求有了更好的理解,也更加从内心认同并遵守学校的规定。

在一次参加核酸检测辅导员工作站时,听到了“赵导看这边”,我下意识地看了过去,学生拍下来这张照片。我多次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学生也积极主动报名参加校园防疫纠察志愿者工作。

“我永远是大家的贴心朋友”。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始终关注学生情绪,利用各种机会与同学交心,同学有烦心事也愿意和我交流。我24小时值守学院心理热线电话、与同学们共同运动,引导大家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同学们背后也称我为“贴心大哥哥”。


疫情防控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辅导员的职责,几页岗位聘用合同纸张是“轻”的,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钢”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让每位同学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几页纸分量才会更重。



11、“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  谭泽宇

“谭导,有时间吗?我想跟你单独聊一下。”每次听到类似的话,我的心跳都会稍微加速,因为不知道这句话背后,我的学生们正在面临什么样的困惑。


3月初,两名学生家里突发变故,映入我脑海的是“学生最需要什么”、“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我能够为她们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我知道,此刻学生的心情一定十分慌乱,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我陪伴在她们身边,顾不得整理思绪,我便第一时间赶到学生身边,送学生回家。


当变故发生,回家的旅途便显得尤为漫长,此刻我能为学生做的,就是不管多远也要护送学生来到亲人的身边。“我陪着你”是我对每一名学生的承诺,可能这一路的陪伴并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可能再多的安慰也不能够抚平学生的创伤,但是我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的学生们:有我在,我陪着你。

开学以来,哈市疫情防控攻坚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伴随而来的是学生们“老师,之前的快递可以取么”“导儿,食堂可不可以外带”等一系列问题,问题的背后是学生对封校的不适应和焦虑的心。作为辅导员,我每天都辗转在五、七、十六公寓之间,多走走,多陪陪学生,和学生们一起在指定区域就餐,多和学生谈心谈话来安抚学生的情绪。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自入学以来便展现出了“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政治素养,疫情防控期间听指挥、零违纪,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3月以来学校开展的防疫纠察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到24小时就组成了51人的防疫纠察志愿者队伍,顶着哈尔滨略显凛冽的春风,在值班岗位一站就是3-5个小时,为全体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你我皆凡人,你我皆顶着生活、学习、疫情防控多方面的压力,你我皆对弈着平凡,可对弈平凡的我们,皆是英雄!


12“老公,学生们更需要你,

家里有我!”

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 刘东平

3月28日一早,我接到“战时”通知,辅导员需要入住学校。“我是学院带学生人数最多、年级最多、年长资深的辅导员,理应冲在第一线,但是我父亲化疗还需要来回接送,家里5岁女儿谁来看啊?”我正进行着纠结的思想斗争,这时爱人看出了我的窘迫,她对我说,“学生们更需要你,家里有我,你放心去学校吧!”


就这样,我开启了“辅导员住校之旅”。每天深入寝室了解大三本科生考研保研意愿,定期到逸夫馆15个研究生实验室进行佩戴口罩检查,外卖点带队防疫纠察巡逻,承担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用始终冲在防疫一线的行动诠释着一名辅导员的使命担当。我在防疫巡查时,经常与学生志愿者谈心,叮嘱他们一定要心怀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为学校疫情防控构筑坚固屏障,还为研究生志愿者们进行现场就业指导。

开学至今,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我点对点接送学生外出就医共计11次,无论是凌晨半夜到医大一院急诊,还是周末休息时间陪同学生去市二院就医,只要学生有困难,我一定随叫随到。


4月8日晚,针对家长们关心的保研、考研、就业等问题,我组织召开了一场以“内卷视角下的本科生就业分析”为题的云端家长会,近100名学生家长云端参加。讲座结束后,2019级学生家长群里近60名家长表达了感谢,我回复道:感谢各位家长朋友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会继续努力,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才,咱们家校生三方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13、“临近毕业,

希望时光慢些再慢些”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辅导员 王法天

我是一名毕业年级辅导员,这几天我在给毕业班的同学审核政审表,打印三方协议时,总是希望时间能够慢下来,让我不慌不忙地做完所有事,然后在毕业季和他们一一告别,但在严峻疫情的形势下,时间仿佛流逝地越来越快。 

2018级150人中有102人参加了考研,在同学们返校后,我及时掌握学生考研成绩,与成绩相对较低的41名同学逐一谈话,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预计调剂”和“预计就业”的同学身上。有的同学担心无法上岸,有的同学担心用人单位不能进校影响签约进度。我理解同学们焦虑的心情,在行动上积极帮助他们了解调剂学校信息,修改就业同学个人简历,根据同学们就业意愿联系用人单位,将简历发给用人单位。通过重点推荐,开学至今已有15名同学顺利签约。

3月10日,我突然接到通知:10公寓二楼需要立即封闭管控。我第一时间招募志愿者并成立“爱心志愿”群,每日在群内下发“口袋任务”,帮助同学们采购生活物资,发放午餐晚餐,取快递消杀,统计各寝室同一时间复试人数,完善考研复试应急预案。3月16日,十公寓顺利解除管控,同学们可以正常参加考研复试了!我长长出了一口气。我根据学生复试时间积极协调,为他们在理学楼安排了复试专用教室,配备了安全防护物品,保障了同学们复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在招募助学宾馆辅导员工作站学生志愿者、校园防疫纠察志愿者和核酸检测志愿者的过程中,同学们报名非常踊跃,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最后,愿所有人:疫情散,同学聚,绿码镶金边,健康常相伴!


14、“别怕!

我一直和大家在一起!”

联合学院辅导员 杜世欣 

“我一直和大家在一起。”我很笃定这是我说到并做到的事。2022春季学期开学以来,疫情好像从未停止他的“野心”,为保证学生平安返校,我从通知拟定、政策解读、信息审查等各个方面细致开展工作,逐项落实。面对各地突发疫情的情况,我整理名单点对点联系,逐一排查,保障对每一位同学做到“全知悉、全管控”。一通通学生咨询电话、一个个疫情排查通知、一个个返校行程表格……只为学生平安到校。


2月25日学生们终于回来了,52名学生还未从离家的短暂不舍中缓解过来,就面临着到校“监测”的防控政策,他们的一日三餐、生活需求、学习生活、心理压力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的心。“我到底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2月28日,一包包装着零食、水果的“联合学院”爱心礼包以及手写祝福语到达了学生们的手中。“让我们守望相助,共度‘艰难’时光!”“静候春暖花开!”......看见学生们的朋友圈,我满足并幸福着。

疫情期间,心理疏导显得更为重要。32次线下谈话,127通电话,上千条微信回复,这些数字书写了我工作的点点滴滴。新学期,部分大二学生出现了生涯目标迷茫。4月6日,我在公寓辅导员工作站依次与5位学生谈心,结束的时候已经23:30了,回宿舍的路上空无一人,虽然身体上已经劳累了一天,但是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开心地走出工作站,成就感和满足感似乎扫清了一天的疲惫。

春季学期开学疫情以来,我们开通了学院24小时心理疏导热线电话,凌晨应急开车送学生就诊,每天走访寝室疏导学生情绪;这段时间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更可以感同身受地理解同学们在校园封闭期间的情绪波动。我每天认真收听心理中心蔡颖老师分享的解压小贴士,并把这些小贴士转换成每日关怀小贴士分享给学院同学们,尽最大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最近我对“我一直与你们在一起”这句话又有了新的理解,与其这么说,不如说是“我们一直在一起”!


15、“愿你们的‘春忆’里

没有'春疫'”

未来技术学院辅导员  刘芯蕊

2022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的晚,2月25日,同学们穿越千山万水返回校园的时候,我在提心吊胆地等你们回来。开课的那天,中俄班全员返回,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然而疫情肆虐,刚开学,我们就开始了漫长的网课。为了保证大家的学习劲头,3月28日,我和班委们一起设计的趣味自习打卡活动正式上线。通过钉钉上传自习时照片,鼓励大家走出寝室,走进自习室。为了帮助学生与任课教师沟通,我开展了问卷调查,又针对同学、老师反应问题比较多的科目,组织同学们与老师进行线上交流。

4月2日,疫情管控升级,为了让同学们保持积极心态,乐学乐活,我为同学们设计了“奶茶打卡”、“校园寻宝”、“云游校园”等游戏。

希望我能帮助同学们战胜“春疫”,一起携手守住2022年的“春忆”。我也十分感谢,疫情期间每位同学的笑容和陪伴。


16“在咨询室,我心安稳”

学生工作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张忠宇

3月28日晚,我开启了和学工干部一起住校、工作、生活的“战疫”模式。


两年来的全民战“疫”让师生的抗逆力得到了升华洗礼,住校期间师生情绪更趋于理性乐观。即使如此,线下咨询需求仍较大,基本每天保持6-8人次,每天6-8小时。心理值班学生看咨询量比较大,开玩笑说这是非常“6+1”模式,一位老师线下咨询,六位老师线上咨询。

一日,学生咨询后问我:“老师,你咨询这么多,那么多负面情绪,你不受影响吗?”或许这个学生想表达的是:老师你hold得住吗?放心,张老师肯定能hold的住,无论如何也要守得云开见月明。


学生走后我思考了一下,体会是:对比她来时的压抑和离开时的笑容,自豪感和成就感在充实着我。不得不说的是,我住在学校,每天的驻守不分昼夜地在咨询室工作,要比在家里做咨询工作安心得多。


住校期间,我收到教育厅通知,征召心理专家志愿者,组建黑龙江省心理应急处置专班,积极支援外校心理危机学生。我们学校包括我在内的3位专职心理教师报名参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守护学生们的心理安全就是心理教师这一职业的初心。

这是一个难忘的春天

也是一个无数温暖和感动交织的春天

学工干部从自己的视角

记录着一段段故事

他们在最贴近学生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我们在一起

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妈妈,我和妹妹都想你了,你啥时候回家呀?”


4月的哈工程,春风未到却被你暖到


必备!4份抗疫学习生活健康指南你一定要了解!


岗位平凡,境界不凡!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李佳 朱虹 高晗

信息来源 | 学工部(处)

排版 | 董昕瑶 李千卉

编辑 | 朱虹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