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炼硬核实力,哈工程这支海空“无敌”冠军团队唱响创新“三部曲”
前言
近日,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团队哈工程E唯协会“总教头”李海波受邀在中国青年报《思政第一课》开讲,讲述、传授E唯走到国际舞台中央发出中国青年创新之力,勇夺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打破北美高校近20年对此奖项垄断的秘诀, 哈工程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让人刮目相看。
在今年的学校科研工作研讨会闭幕式上,E唯作为学校10个受到表彰科研团队中唯一一个科创育人团队,有哪些先进育人经验可以借鉴?它对学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当前大力推进的新工科实践育人环节又有哪些启示?走进E唯,一起探寻E唯“兴趣、能力、使命”创新育人三部曲的秘密。
▲2001年E唯协会正式揭牌
“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走进21A教学楼,迎面电子屏上显示的正是校党委书记高岩强调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文化内涵。楼下一层正是E唯协会所在地,与其上下呼应。E唯20多年实践育人精彩历程成为对创新文化的最生动注解。
处于学校21A教学楼地下一层的E唯协会,环境看上去朴素无华到有些简陋,既不够宽敞明亮,也没有高大上的仪器设备,不觉让人想到《陋室铭》所说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散发着“敢为、必成、开放、合作”气质的E唯协会,如今是拔尖创新学子“藏龙卧虎”的一方宝地,是学生心中科创的明星社团,它如磁石一般紧紧吸引着热衷科创的学生,究其缘由,团队“勇于接受挑战、争做第一”的精神是其“魔力”所在。“一切为了学生成长,这是我们办学的初心和使命。”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在学校科研工作研讨会、新工科建设工作会以及办学重心下移交流会等系列会议中多次做出这样的强调。E唯协会的人才培养实践,正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最有力诠释。
潜心贯注守护“兴趣火种”
E唯协会名字取自Electronic Vision两个英文单词,寓意为对电子技术的追求,努力打造全校性电子和控制模型爱好者的社团。E唯协会的创建,要追溯到2001年,基于信通学院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为推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而开辟的第二课堂,吸引了全校多学院参与共同指导,组建而成跨学科、跨院系的科创社团。
20多年来,E唯协会传承创新,已铸造成为学校学生科创的金字招牌,3次获中国青少年创新奖和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6年蝉联国内无人机大赛冠军,2次夺得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一系列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顶级科创赛事冠军加冕,还培养出诸如“蛟龙号”潜航员陈云赛,创业之星王天、郭天祥、刘飞、于欣龙等数以千计的科创人才。
▲“菜鸟”起飞的地方
参观E唯后,你会发现这里有一个深深吸住学生的“磁场”——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放开想象,进行天马行空的设计。“只是单纯觉得酷炫。”曾代表哈工程夺得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的学生队长周瀚文介绍说,高中时就梦想着设计一款磁悬浮台灯,大一在E唯,自学了电路以及编程知识,只用了一个月,就圆了自己的酷炫梦。许多时候,学生到E唯就是在科创中体验“玩”的乐趣。
▲遥控船模制作
在E唯,指导教师的职责也恰恰就是辅助学生通过实践把想法变为现实。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E唯却兼容并包,所以在E唯看到的设计常常“五花八门”,除了悬浮台灯,还有气垫船、爬行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无人机……天上地下能想到的,在E唯总会有学生去尝试。
指导老师作为科创方面的专家很清楚,有时候学生的很多设计方案不是最优,但还是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扼杀了学生的想法,就意味着丧失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创造力。”李海波说,“E唯的两位指导老师都有各自的科研项目,但从来不会借E唯科创的便利条件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就是以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为原则的。”
▲学员制作程控小车
在E唯,教师指导学生有特定方式——为学生困惑指明方向,但不会提供具体方法。更多的专业知识需要依靠学生自学。“馍要自己嚼的才香,学生要在锻炼中自我成长”,指导教师李海波表示,在兴趣的牵引下,学生会自主学习材料、控制、信号处理等各类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状态会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断在实践中提高本领、增长知识。“我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去实践,老师会无条件的最大程度的支持我们。”曾获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E唯成员毕升说。
带着兴趣进行科创实践,E唯20多年来始终这样做。
实践历练绽放“能力之花”
2018年和2019年,E唯在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两连冠,打破北美高校20年的垄断,成为不但是中国也是亚洲高校之光,这成为证明E唯科创实力的辉煌时刻。一次夺冠,也许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能做到蝉联,拼的只能是实力。
实力的背后是多年之功的累积。E唯曾在2007年到2012年,连续6年蝉联中国空中机器人大赛冠军,这项赛事也是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和计算机智能控制领域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科技赛事之一。换而言之,在2008年,E唯开始进军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之前,已经在国内最高级别的空中机器人赛事中做到了极致。“做到国内空中机器人第一是E唯1.0的时代,那么2.0时代我们就是要做到世界水下机器人第一。”李海波介绍从空中到水下,只不过换了介质,积累的技术知识是可以迭代的。
▲无人机在济南亮相
从国内第一走到世界第一,E唯总结了两套提升学生能力培养的“法宝”——不断试错和科创比赛。指导教师给创新起的另外一个名字叫不断试错——学生只有不断去尝试,去实践,才能找到一条真正的路。
学员张剑找到李海波:“老师,船舵为什么非要设计在后面,我想把它放在前面。”这样异想天开的想法却没有受到李海波的驳斥,反而放手让学生去试试。后来实验结果出来,船舵在前会导致转弯困难,最后把船的面积扩大3倍才解决了问题,但整条船航行会因此变得的很慢。学生因此强化了认识并做了分析总结:舵在重心前面,滑流没流过舵面,导致转弯和航行效率变低。李海波说:“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学生能力提升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竞赛激励。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参加省赛、国赛、世界大赛,并在其中不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激发变强的欲望。自2008年,学校支持E唯征战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学生们的视野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在世界舞台汲取众家所长。学生队长王天表示,队员们参加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见识到康奈尔大学人工智能双目识别技术的优势,回到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该校的人工智能识别文章,迅速消化吸收,尽快变成自己的知识。
▲2010年参加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
“学生们对准世界大赛前三高校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会自主学习,这是很自然的过程,不用我去要求。”李海波介绍说,“我们只有站在世界舞台不断开拓视野,学习最先进的知识,最终才走到冠军的奖杯面前。”
“E唯是我进入大学校园后,真正从书本知识走向实践知识的桥梁,在那里我学会了真正有用的知识。”E唯成员郭天祥表示,走向工作岗位后才深刻理解到,真正在工作中能用到的,恰恰是在E唯中学到的。
敢为自信铸成“使命必达”
“获得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的那一刻,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起国旗。”李海波说:“异国他乡,心中别样激动,水下机器人大赛有了中国人的位置,我们完成了这个使命”。
▲2018年获得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
“来E唯,一起拿冠军。”E唯成立的第一天,李海波就这样告诉他的学员。面对这毫不掩饰又有点“自大”的话语,学员们却深信不疑,因为冠军梦需要这种敢为的自信。
E唯用敢为和成果践行着这种自信。“在我们攻克空中机器人全自主滑跑降落技术,6年后,其他高校以及研究院所方才取得突破。”2005年,8个多月里,李海波带着学生调整空中机器人全自主滑跑降落400到500架次,调试试飞过程损坏超20多架,经过大量飞行数据分析和滑翔材料的无数次设计,成为第一个攻克空中机器人全自主滑跑降落技术的参赛高校。这种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后来也激励着E唯在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中夺冠。
“敢在大赛规定下再给自己的水下机器人研究设计加码。”E唯学员不仅需要掌握结构、人工智能双目识别、电路、控制、材料等多项专业知识,还需要在指导教师李海波额外设定的条件下开发出水下机器人强大的功能。“为了出国携带方便,水下机器人的体积、重量、安全防护等各方面我又进一步做了限定,力求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即便李海波增加了难度,学生们还是能想出办法,设计研发出具有强大功能的机器人。“2018年,征战水下机器人大赛期间,学生已经闯入半决赛,我们两个老师才拿到签证”,李海波介绍,E唯在指导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出色发挥,这和学生自信的心态分不开。
“我觉得E唯带给我的就是这种敢为自信的态度”,敢想敢干的周翰文现在已是博士生,他敢于挑战光纤罗经的高精度导航,开发研制的基于MEMS设计的小型高精度导航系统,与部分光纤罗经导航精度相当,但设备尺寸更小,已服务国家相关重要领域。
▲2019年获得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
“2019年,我们夺冠分数,以大分差远超第二名。”成为世界冠军后,李海波也在思考下一步E唯团队的发展。2020年,E唯已经开始筹划在中国组织世界性的水下机器人大赛,2022年在学校的支持下,在青岛如期举办了首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走到了世界第一,我们下一个使命就是通过水下机器人要让世界更近地认识中国、认识哈工程,我们不止要‘客场’参赛夺世界冠军,还要成为世界赛场的主导,由中国、由哈工程来组织、打造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的品牌”,这是李海波心中一个更大的“海洋强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0时代的E唯走到了国内空中机器人大赛冠军的位置,2.0时代的E唯走到了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的位置,进入3.0时代,我们要在自己国家搭建面向全球的水下机器人大赛的科创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更好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地下一层E唯办公室,信通学院党委书记王锐和李海波深入探讨设计着E唯未来发展的一个个方案——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实践课程思政探索、一流科创成果孵化,组建创新文化“红色电波”工作坊……
聚焦新工科
哈工程这支“国家队”带出冠军队
哈工程“领航鲸”满分夺冠!
获奖总数全国第一!
哈工程在这项科创竞赛中共获19项奖
全天24小时守护!
哈工程海面、海下全方位“警卫员”上岗!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刘涛
排版 | 杜明敏
编辑、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