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1/100!

84天前

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驻足聆听

了解哈尔滨工程大学发展历程

和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这个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的

“红色根据地”哈军工纪念馆

打造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

《藏品有话说》系列思政短视频

近日入选全国仅100个

革命文物 “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走出纪念馆的红色文化

毛主席为何为哈军工颁发训词?

谁发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先声?

世界第一艘气垫船、

我国第一台电子军用计算机

是怎样诞生的?

哈军工的“霸王课”究竟有何奥秘?

“五分成绩册”背后又有哪些励志故事?


哈军工纪念馆的老师们

从馆内珍藏的530件国家级文物中

选取最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

并拍成6集视频短片

让红色文化走出纪念馆

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

重温哈军工红色精神血脉


溯源创建:永恒的训词



“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

 1953年8月26日,毛泽东主席为哈军工成立暨第一期学员开学颁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训词》并指出哈军工创建的根本原因。

 “保持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这在你们的学院是和全军一样,也须充分领会和一刻也不可忘记的。”这份非同寻常的训词,字里行间承载着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对学院担当强军安邦历史使命的深切期望,哈军工是党创建的培养军事工程技术人才、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的人民军校。

“《永恒的训词》视频展现出一幅奋斗与担当的历史画面。重温这份永恒的训词,始终不变的是军工人忠诚为国、兴国安邦的奋斗姿态,也激励着我辈哈军工传人坚韧拓新。”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22级卿旭彪说。


强国先声:哈军工与“两弹一星”事业



陈赓问:“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自己搞出导弹来?”钱学森望着陈赓,不假思索脱口开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也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陈赓当时紧紧握住钱学森的双手,高声说道:“好!我就要你这句话!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与哈军工首任院长陈赓大将广为人知的经典问答,点燃了中国火箭工程事业的熊熊火焰。

1956年10月,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哈军工的任新民、梁守槃、庄逢甘、卢庆骏等知名教授调任五院,成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火箭技术的中流砥柱。哈军工从人力到物资设备上大力支持五院的导弹研究工作。

1959年,哈军工新建了导弹、原子等“尖端”系及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准备好了人才库。1963年,因国家急需,哈军工原子工程系两期学员提前毕业,参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从五院到十院,从东风基地到马兰基地,哈军工人是开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先行者、亲历者和见证者。

“当年一场世纪对话点燃了中国火箭的星星之火,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如日中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要传承哈军工红色基因,牢记总书记嘱托,为强国强军再立新功!”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万虹丞说。


世界第一:气垫船诞生记



1956年秋,哈军工海军工程系的顾懋祥和恽良带领科研团队,开始进行气垫船的理论设计。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情况下,凭借超乎想象的努力与执着,成功研发出了气垫船。

1959年7月12日,命名为“33号艇”的气垫船从旅顺的羊头洼飞驰至旅顺西港,全程16海里,最大时速37节,并成功抢滩登陆。这比号称世界第一艘的英国气垫船早了13天,“33号艇”是真正的世界第一艘气垫船。


攻克尖端:从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到银河机



1957年,哈军工教员柳克俊起草了关于发展舰用电子计算机研究试制供快艇用的快速电子指挥仪的报告,点燃了中国人自主研制军用电子计算机的第一把火。1958年,哈军工海军工程系成立了“331”课题组,目标就是研制可以应用在鱼雷快艇指挥系统上的军用电子计算机。时任雷达教研室主任慈云桂担任负责人,柳克俊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

没有专业知识,没有技术支撑,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苏联专家的质疑,柳克俊说:数字计算工具的祖先算盘就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搞计算机?

一个月设计出草图,四个月实现计算机问世,他们创造了科研奇迹,填补了我国军用电子计算机的空白。1858年9月28日凌晨,“331”计算机成功算出第一道题,宣告我国第一台军用数字式电子计算机正式诞生。陈赓特别指示,计算机已经做出来了,三系要建立计算机专业,培养人才。1959年,哈军工在海军工程系成立了计算机技术专业,成为了我国最早设立计算机技术专业的高校之一。


大爱三严:哈军工的“霸王课”



哈军工的高等数学课,就曾被称为“数学霸王课”,它对哈军工教风和学风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哈军工的“数学霸王课”霸气的本质体现就是拥有超一流的师资队伍:高等数学教授会主任卢庆骏师从数学家苏步青,芝加哥大学博士,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副主任孙本旺是西南联大讲师,留美博士;青年教师戴遗山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研究生班……师资力量最集中时达到了108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打造了“数学霸王课”。

“数学霸王课”的霸气体现在“要求严”。卢庆骏教授坚持“严谨、严密、严格”的原则培养青年教员。大到讲义的撰写规范,小到段落设计、算式位置等细节,他都言传身教严格要求,青年教员上讲台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试讲。卢庆骏的板书就像印刷好的教科书一样工整清晰,学员记下来的课堂笔记,就是完美的教学大纲。

哈军工淘汰率高达30%,在数学课程学习上,学员要求达到四会:“定义要会说,定理要会证,公式要会推,习题要会做”,全体学员们都用战斗的姿态去攻克学习的堡垒。

“数学霸王课”正是哈军工教学工作的缩影。教员和学员共同铸就了“无私奉献,精益求精,敢闯善创”的霸王课精神核心。


“人在阵地在”:谭国玉的满分成绩册



哈军工的教学以严著称,在这里学习很多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已经读了两年的学生也经常吃不消。对于从部队保送过来、只上过初中一年级的谭国玉来说,更是举步维艰。陈赓院长的鼓励让他意识到,文化学习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谭国玉暗暗下定决心,坚决不能当逃兵,人在阵地在。别人学习一个钟头,他学习两个钟头。别人学习8个钟头,他就学习一个通宵。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甚至多次昏倒在走廊和地下室。谭国玉以敢打敢拼敢啃硬骨头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四学年下半学期,谭国玉成绩多数都到了5分(满分)。

这本五分成绩册,记载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更是哈军工优良学风的见证。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却最后成为全优毕业学员的谭国玉,把课堂当战场,视学习为战斗,创造了哈军工的奇迹。奖励进步,鼓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全面发展,学校如今的“谭国玉奖学金”就是为了传承发扬这种优良学风。

走出去的宣讲团

走出去宣讲

让红色精神传统辐射感染兄弟院校师生

请进来现场教学

给新时代哈工程莘莘学子

刻上“红透专深”的哈军工精神烙印

传承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

哈工程人用心、用情、用力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哈尔滨工程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今年10月起,哈军工纪念馆“弘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宣讲团的宣讲活动正式启动,整合哈军工纪念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和宣讲优势,目前已开展各种形式的宣讲活动近20场,受众超过3千人次。

哈工程“弘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宣讲团”11月22日下午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3日下午,“弘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宣讲团”走进南京理工大学,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宣讲哈军工优良传统。

听报告、做交流,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从哈军工优良传统里汲取力量,找寻初心、树立信仰,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哈工程向北航和南理工的师生捐赠了有声读物《哈军工红色记忆》,里面记载的是哈工程工学青年讲师团的成员们用52个故事,串联起哈军工的创建、发展及改建、分建的发展历程,以及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纪念馆里的思政课

生动的视频、精彩的讲述、热烈的研讨……从2022年起,哈工程进行思政课实践创新,今年又有4千多名本科新生来到哈军工纪念馆沉浸式参观、体验哈军工红色精神文化,让文物从展陈中“活”了起来。

校长在开学第一课时说:

“要多去哈军工纪念馆看一看”

一座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

一件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

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牢记嘱托,再立新功!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

读懂“哈军工”

哈军工纪念馆入选首批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动心、动脑、动手!4千余哈工程学子

立体式演绎哈军工红色传承思政大课

全国100个!

他们让50万+人次体验哈工程的“红”和“蓝”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谷雪 叶子涵 王佳怡

信息来源 | 国家文物局、教育部 哈军工纪念馆

排版 | 申笑月

编辑、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