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苑】因善而爱

2017-02-18 中铁大桥局一公司

偶尔读到一篇短文,最后两句“有太多的人抱怨自己的婚姻生活里没有爱,那么不妨试试以善养爱。爱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善的容器里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终会结出饱满的果实!”读完一瞬间,心里某个部位就感到无声的消融了...



现实生活里,有多少婚姻是因为爱情?又有多少婚姻还保留着爱情?


奶奶嫁给爷爷时候,只有十六岁,爷爷十四岁,两个孩子就在双方父母的包办下,懵懵懂懂的结婚了。后来爷爷参军走了,有了新的工作,也遇到了心爱的姑娘,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他知道这样的婚姻是包办,所以极力想离婚,但是奶奶死活不同意,婚没离成,两人就那么过了一辈子,通常是奶奶天天在吵,而爷爷总是不吭声,我总是相信那婚姻里没有爱情,有的只是一味的包容和退让,以及吵嚷的发泄和沉默的对抗。我父母的婚姻大概也和这个差不多。我时常会为爷爷而遗憾,尤其是知道那个爱着爷爷的姑娘一辈子未婚的时候,我时常会想到那个女人,虽然没见过她,但从知道这个故事开始就对他们抱着深深地同情和遗憾。爷爷是个英俊潇洒、多才多艺、事业成功的男人,他娶了目不识丁的奶奶,一辈子两地分居少有交流,是多大的不幸和悲哀。而那个等他的姑娘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子,拥有才情和美貌,却苦苦痴情一生而不得。而我的父母呢?没有恋爱就结婚了,时常听到母亲抱怨父亲的木讷和软弱,母亲一生以瘦弱之身苦撑一个家,都是因为老实到别人堪称傻得到家的父亲太过懦弱所致。从小到大,看着家里一切琐事全是母亲打理,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人在担当,我有过对父亲的抱怨和不满,有过对母亲的不解和埋怨,甚至稍大些曾劝过她离婚,只是母亲总是嘴上说说从没有见她行动过。



父辈们可以选择不离婚而那么过一辈子,而现代人,很多会选择离婚,离婚的比率在一天天增大。可总是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坚守婚姻,理由很多吧。未必都是因为软弱。很多人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孩子而维持,为了生活而彼此相扶助,总会有困惑有无奈也有伤悲的。没有爱情的婚姻靠的是一份责任,一份良善和一份生活的压迫力。


我是愚拙的,思想里总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思维,也想有个缓和及缓冲的空间,只是能力不够,总是需要借助类似这样的外力才能让思维达到一种恍然开解的程度。直到今天我恍然觉得我的父辈也未必如我想的那般凄苦。就是那一份责任一份良善一份生活的压迫力,让他们吵嚷着纠结着扶持着过了一辈子,悉心赡养父母照顾孩子,这一路上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牵扶着走过的日子,一同流汗流血也流泪。从青春年少到满头银丝,他们不离不弃,一同沐雨临风,必然也有过花前月下,炎热的夏日,寒冷的冬天,他们彼此心里或许不曾滚动过浓浓的爱意,可必然感受过对方所默默给予的清凉和温暖。人生不可能圆满,圆满也没确切的标准。顺其自然,安于现实,心存一份责任和良善,但求无愧于心,本身也许就是一份人生圆满之道。


时常会想到暮年的爷爷奶奶,两人少有交流,只是奶奶会细心给没牙的爷爷做软软的饼子,而爷爷早晨很早去散步,回来总是顺便捎来奶奶喜欢吃的豆腐。也时常会想起父亲病重时刻,母亲痛哭着说如果父亲早走,她也会随他而去的悲伤,我知道在这样的时候,不需要讲什么爱情,那伟大而神圣的两个字,比起他们心中深深地依恋和习惯,实在是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或者说是已经衍变成了另一种更深切的情感吧?


昨晚听电视讲座,说到徐志摩的夫人张幼仪女士,她晚年的时候一次很真诚的对她的侄女说道:“我这一生,从没有对他说过'我爱你',只是以我这多年对他家人的关照,应该是爱他的吧!”张幼仪女士,深受人们尊敬的女性,她事业成功,才能过人,可是她在晚年说起她的爱情,尚诚挚地用不置可否的言语,这言语里有眷恋有哀婉但更多的是率真。可见爱情多么神圣而神秘不可定,那爱的形式就更难界定了。


我们还年轻,总是对婚姻对爱情存在着很多希望和幻想,也许我们的婚姻和爱情是差强人意的,那么也试着用善滋养她,或许我们的内心会安宁和开解很多。(李明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