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鹰眼头条】IP未死,原因是……

雨哲 电视剧鹰眼 2021-03-07

去年,伴随着现实主义创作和原创力量回归,IP呈现哑火状态。加上行业自清,资本的出局让影视公司一改对IP趋之若鹜的心态,往年高价买IP的阔绰姿态俨然一去不复返。


那么,IP“死”了吗?当然没有!今年的国产剧爆款中,IP显然是中坚力量,《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亲爱的,热爱的》《都挺好》均有亮眼表现,不仅作品成色优质,IP立体化开发和赋能的方式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处于劣势的前提下,IP逆风翻盘的原因是?


产业思路变了!

从“购买”IP到“运营”IP


IP真的死灰复燃?


今年的《陈情令》用事实给出了肯定答案。一个星期前,《陈情令》泰国演唱会落幕,以肖战、王一博为代表的主演连续多日高居泰国推特热搜榜首,可见,《陈情令》的“热风”已经蔓延至海外。


《陈情令》的成功在于产业化思路的升级,不再止步于买版权进行影视化改编,而是通过娱乐形式的开发相互渗透、融合,构建起一个“陈情令生态圈”。


首先,《陈情令》开发布局辐射范围更广,包括原始的小说、动画、网剧、音乐、服装、彩妆、饰品等,据悉后续还将开发番外电影;


其次,变现渠道变宽,一方面通过主演的号召力带动周边商品的售卖,另一方面通过授权、联名等方式与电商架构商务关系获取收益;


再者,IP生命周期变长,据鹰眼统计,虽然收官已一个多月,《陈情令》近一个月仅衍生商品收益就已超过1200万,而这只是一个保守估计的数值。



除此之外,《陈情令》国风音乐专辑销售额已经突破2700万,位居今年所有国产剧原声带销售额第一名,加上此前腾讯视频大结局解锁收获的1.56亿、人形立牌VIP年卡的收益,以及演唱会等一系列收入,《陈情令》已毫无疑问成为近年来IP开发的标杆。


《陈情令》引领IP死灰复燃,证明不是IP变了,是行业的心态变了:不再“蹭”IP,而是“运营”IP。



与以往IP相比,《陈情令》的运营思维有“三变”,其一是变现思维之变,从“用流量”升级为“造流量”,不再追求快速变现,而是通过造星延长IP生命力,支持IP细水长流式的开发。


其二是用户思维之变,重视“购买主力”的话语权。虽然《陈情令》在运营IP过程中常有令粉丝大为不满的“割韭菜”之嫌,但剧方总能给予随机应变的耐心和恰到好处的安抚,通过大量物料曝光、以“与粉丝站在同一战线”的姿态频繁发博“扭转局势”。


其三是定位思维之变,利用圈层粉的“pick基因”推动IP变现。从始至终,《陈情令》的受众定位都非常明确,就是各个兴趣圈层的粉丝。这部分人群不仅热情度高,而且对自己的兴趣投资毫不“手软”。在此基础上,《陈情令》通过IP各环节成品全链条激活粉丝购买力:针对二次元粉、古风粉推出联名cosplay服饰和汉服;针对影视剧粉推出角色周边;针对演员粉推出线下演唱会、数字专辑、路演等。


内容思路变了!

从斥资“买买买”到提升精品意识


“陈情令式”的成功给行业做了一个示范,但并不具备完全的可复制性,IP产业链开发往往与授权和各环节投资比例挂钩,IP的复苏更多在于出品方、制片方对待内容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而“内容”也是过去一年间屹立于影视产业的核心元素。


五年前悄然而至的“IP时代”引来了大批资本的“入伙”,一时间头部IP成为争抢的对象,购买版权如“高价拍卖”般成为资本战争,“高价买版权、高价码班底、高价请演员”成为了常态,这种浮躁的心理不断干预影视生产,“得IP者得天下”的说辞也因此风靡一时。此前,业内曾盛传头部IP已经过亿,这一说法虽未得到验证,但去年,头部网文的价格也普遍在5000万以上。一年后的今天,再问IP价格,答案是“两三百万是常规价格”,不少古装IP已是滞销、抛售状态。



回忆起此前的“疯狂”,许多业内人士都称:“IP不是原罪,关键在于如何打造IP”。“IP论”失灵后,出品方、制片方回归理性,不再抱有利用高投资、流量演员达到快速变现的极致心理,而是耐心打磨剧本,研究如何突破原著与影视化之间的壁垒,曾经火急火燎改编、拍摄、赶后期,跟时间赛跑,甚至不惜使出抠图、注水、滥用替身的手段,显然成为“过去式”。


理性、匠心的回归让IP剧发生了质的变化,如《长安十二时辰》《亲爱的,热爱的》《都挺好》等作品虽然没有大力开发IP产业链,但也凭借精良的制作和优质的内容获得观众的高度认可。




IP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行业新风之下,什么是IP正确的打开方式?


首先,产业化。全方位发挥IP货币化能力,通过泛娱乐联动探索更加多元的变现渠道,与粉丝保持高密度互动;


其次,制作向。尊重编剧和制作团队的专业性和创造力,通过剧本、拍摄、后期制作的精耕细作,保证每个环节工业标准化生产,用精品意识为IP保驾护航;


第三,去唯流量思维。启用流量演员在精品时代未必能降低“扑街”风险,一方面,要选择与角色形神契合的演员,以社会效益和作品品质优先,另一方面解放急功近利的焦虑心态,打开IP链条式运营的思维与视野。


第四,正视粉丝需求,正视受众话语权增长的事实。目前,多数粉丝斥资买买买的驱动力在于演员魅力,并没有与IP运营者建立稳定的融洽关系,因此一味“割韭菜”只会激起粉丝的“逆反心理”。IP运营者需要尊重粉丝的需求,把粉丝当做“大树”精心浇灌,提升消费体验,周而复始的“割韭菜”未必能换来粉丝的“长期买单”。


结语


究其根本,IP从鼎盛到降温,再到复苏,短短几年间的巨变不是IP变了,而是做IP的人变了,是行业的心态变了,是产业思路和内容思路变了。欲速则不达,沉下心来做内容依旧会让IP迎来高光时刻。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国内影视生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第五批《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总局推荐播出参考剧目》推介专题
【三】2019年8-10月87部影视剧建组待开机(汇总)
【四】《老酒馆》宣布定档 集结高满堂、刘江、陈宝国 打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醇燃大戏
【五】老牌影视公司“破土新生”之路




商务合作


18701886537

15060838275



喜欢鹰眼的文章,就点【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