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维革新|善用前人经验,打破“无意识”困局

工具,在人类生产劳动和探索未知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石器时代猿人钻木取火,到现代人利用互联网打破空间距离。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工具,它们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工具是怎么产生的?

看过美剧《西部世界》的象亲,一定对《二分心智的崩塌:人类意识的起源》这本书不陌生。作者是70年代美国非常著名的一位心理学家Julian Jaynes


书中指出,直到公元前2000年人类都是“无意识”状态。我们的大脑只有简单的二元维度:用来说话,以及用来聆听和遵循。


当人类处于“无意识”状态下,对所做的事情和行为,是没有思考的过程的,大部分都是出于本能。


人类发现生肉太腥,而火烤过的肉更好吃。那时候的人们并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而是把这当作“神的指示”。认为是神告诉他们,火烤过的肉好吃。随着周围环境变迁和语言发展,人类诞生了两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类比和联想


几乎所有的思维工具,都是基于这两项最基本的能力延展而来。


虽然每个人都拥有这两项能力,而大多数人忽视了他们。


成也工具,败也工具

类比和联想促使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工具。诚然,工具帮助我们思考,却也限制了思考。


当我们面对新鲜事物,一般会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参考或者理解。也就是常说的思维惯性,也是思维工具诞生的雏形。


工具,就是在大量的观察和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规律发生变化,工具适用领域发生改变,旧工具无法适应新形势,导致我们认为以前的工具过时了。


比如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就是通过观察-推理-论证-结论。


但它只适用在经典力学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就不适用这套理论了。


这个时候很多人纷纷去寻找新的工具,其实不然。运用类比和联想的能力,去开发新的思维工具,才是正确的。


爱因斯坦就是在发现牛顿经典力学定律无法适应光速粒子的运动后,用类比的方法尝试将“相对性”的概念嫁接到微观物理世界,提出了相对论。


寻找工具,就像去寻找一本武功秘籍。然而真正的高手都是自创武功,自立门派。这是独立思考,而不是“拿来主义”。


诚然工具能够大大帮助我们梳理思维逻辑,但我们绝不能做工具的奴隶。而是要回本溯源,通过类比和联想这两项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开发适应不同环境变化的新工具。


小输入强输出的工具力量

史迪夫·劳:“若把物体的振动和地球的谐振频率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几个星期内,就可以造成地动山摇、地面升降的情况。”这种小输入强输出的超级传输效应,被称为“特斯拉效应”,是地球物理武器的关键,特斯拉也是“超距武器”的奠基人。 


小输入强输出,这几个字其实就是对工具力量的最好描述。 工具,能够让个体的力量大幅度地增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不是靠大脑就可以永久储存记忆和积累经验的生物,笔记却是人类最直观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工具。


天才艺术家达·芬奇,之所以在美术、音乐、发明、建筑、天文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不仅仅因为他的天才优势和勤奋,行之有效的研究、学习方法也是重要的原因。可以说,达·芬奇一生都在做笔记中度过。


笔记像“记忆工具”,为遗忘而备。


笔记将碎片的记忆整合、扩充、深化,不断形成新的灵感,就好像将你的创意装进了笔记本“保险箱”。


大象学苑联合欢喜老师,用两年时间,打磨推出了新的训练营《用印象笔记打造“巨人的工具箱”》,只为将这些巨人的方法提炼出来,希望我们普通人也都能像这些巨人一样,实现人生的弯道超车。


我们相信,目前为止印象笔记,是最合适打造个人工具箱的工具:



22位巨人在18个领域的工具箱,28天部署到印象笔记。帮助你打造终身知识库(8月20日开营).



用工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限时特价:499元

不拼天赋,也能与别人拉开差距

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拿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