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逢坦克?遇碉堡?只需一炮,专治各种不服——国产无后坐力炮及用弹“王国”

赵喜发 朱艳辉 轻兵器 2021-08-07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核心内容提要

我国的轻武器大都是从仿苏制武器开始发展的,而无后坐力炮则是从仿制美国产品开始的。抗战时期,美国曾援助国民党军队一些M18、M20无后坐力炮。解放战争中,这些美制武器及国民党军队所仿制的产品与资料被解放军缴获。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工部门在缴获相关实物的基础上开始仿制。我国无后坐力炮同样走过了一条从仿制到自主研制的发展之路——


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

仿制的无后坐力炮及炮弹

建国后,我国军工部门对缴获的无后坐力炮与炮弹的技术资料及相关实物进行了研制、试验,成功仿制出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仿美M18 57mm无后坐力炮)和1952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仿美M20 75mm无后坐力炮)并及时列装部队。这些武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美援朝等战场上,无后坐力炮作为我军重要的反坦克武器取得了可喜战绩。尤其是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步兵在某次受到印军碉堡火力压制时,用一门无后坐力炮对准碉堡,首发命中并将其摧毁,随后也次次有效,使印军感到非常恐慌。

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杀伤榴弹外观及其剖面图


战争的实践验证了无后坐力炮能有效对付各种不同目标、特别适应山地作战的特点。


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破甲弹外观及其剖面图

继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和1952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仿制成功后,我国军工部门又将后者改进成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随后,在美国M40A1 106mm无后坐力炮和M40A1C 106mm无后坐力炮的基础上,我国成功仿制出1975年式105mm无后坐力炮。仿制的这几种无后坐力炮配用的主用弹种为杀伤榴弹和破甲弹。


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杀伤爆破榴弹外观及其剖面图

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及用弹

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由身管、药室、炮闩、炮架及瞄具组成。从外观看,该无后坐力炮采用独特的三脚架,身管中部有一可伸缩的撑杆,药室呈圆柱形,这些外形特点是该炮区别于其他无后坐力炮的显著之处。

该无后坐力炮全炮质量28.8kg,炮身质量2kg,全炮长1 570mm,高低射角7°,方向射界10°,战斗射速6~8发/分,喷火危险角34°、长45m,行军战斗转换时间约50秒。


位于图中前面的是1952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其仿自美国M20 75mm无后坐力炮;位于后面的是1952年式 57mm无后坐力炮,该炮仿自美国M18 57mm无后坐力炮

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配用的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杀伤榴弹全弹质量2.6kg,弹头质量1.26kg,全弹长445~452mm,初速310m/s,平均最大膛压33MPa,配用“无-2式”引信。

其配用的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破甲弹全弹质量2.4kg,弹头质量1.18kg,全弹长513mm,初速280m/s,平均最大膛压33MPa,破甲厚度80mm/30°,配用“破-2”引信。

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及用弹

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是1952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的改进型,两者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开闩杠杆。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将位于开闩杆上的短销式开闩杠杆改到右握把上,有利于开闩动作的完成。

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微旋破甲弹外观及其剖面图

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经改进后,又陆续研制出56-1式、56-2式75mm无后坐力炮。56-1式无后坐力炮将身管和药室改为两节,便于快速装卸,但后因身管和药室连接处漏烟而停产。56-2式的主要改进之处是将轮式炮架改为三脚架并减薄了身管、增设了前握把和扳机等机件。

1956年式无后坐力炮旋转破甲弹外观及其剖面图

1956年式无后坐力炮全炮质量87kg,炮身质量45kg,全炮长2 124mm,高低射角-5°~+30°,方向射界30°(固定制动手柄)/360°(松开制动手柄),战斗射速6~8发/分,喷火危险角60°、长36m,行军战斗转换时间约50秒。

该炮配用的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杀伤爆破榴弹全弹质量10.2kg,弹头质量6.1kg,全弹长699~706mm,初速310m/s,平均最大膛压51MPa,最大射程6 500m,配用“无-1式”或“特-3式”引信,“底-1式”底火。

其配用的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微旋破甲弹全弹质量6.58kg,弹头质量2.78kg,全弹长788~796mm,初速282~288m/s,平均最大膛压19~22MPa,直射距离600m,破甲厚度150mm/30°,配用“破-1甲式”引信,“底-1式”底火。

其配用的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旋转破甲弹全弹质量8.97kg,全弹长716mm,初速310m/s,平均最大膛压46MPa,直射距离380m,破甲厚度90~100mm/30°,配用“一式”引信和“25式”长管底火。

1975年式105mm无后坐力炮及用弹


1975年式105mm无后坐力炮由于自身较重,通常采用专用汽车搭载方式,也可架设在地面使用


该炮由于自身较重,通常采用专用汽车搭载方式,也可架设在地面使用。全炮质量213kg,其中炮身质量121kg,炮架质量92kg,全炮长3 409mm,炮管长2 766mm,高低射角-13°~+30°(地面使用),方向射界360°(地面使用),车上最大仰角时左右可旋转各110°,战斗射速5~6发/分,喷火危险角120°、长100m。


1975年式105mm无后坐力炮杀伤爆破榴弹外观及其剖面图

该炮配用的1975年式105mm无后坐力炮杀伤爆破榴弹全弹质量21.2kg(不包括引信),全弹长974mm,初速320m/s,平均最大膛压62MPa,最大射程7 400m,发射药质量3.1kg,弹头内装TNT炸药质量2.6kg,配用“无榴-3式”引信,“底-8式”底火。


1975年式105mm无后坐力炮破甲弹外观及其剖面图

其配用的1975年式105mm无后坐力炮破甲弹全弹质量16kg,全弹长1 011mm,初速500~506m/s,平均最大膛压65MPa,直射距离565m,破甲威力180mm/65°,发射药质量3.6kg,弹头内装TNT炸药质量1.3kg,配用“电-1戊式”引信,“底-8式”底火。


自主研制的无后坐力炮及炮弹

1958年夏秋之际,我国第一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针对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使用的57mm、75mm无后坐力炮暴露出的不足,提出研制“轻型无后坐力炮”的设想。当时担任所长的吴运铎在设计研制方案的讨论会上指出:“无后坐力炮作为连、营的火炮配置,设计上一定要突出一个‘轻’字,要减轻炮重,提高威力······斤斤计较不够,必须两两计较。”

经过几年的奋斗,我国于1965年研制出自主设计的第一门无后坐力炮,命名为1965年式82mm无后坐力炮,其配用的弹种有杀伤榴弹、杀伤燃烧弹、破甲弹等。


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门无后坐力炮——1965年式82mm无后坐力炮

为进一步加强营一级反坦克装甲的火力配置,我国又于1978年开始立项研制新一代无后坐力炮,要求直射距离达到500m,最大射程2 000m。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攻关,新型无后坐力炮于1981年研制成功,命名为1978年式82mm无后坐力炮。为了统一规范武器的名称,后改名为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其配用的弹种为杀伤榴弹、杀伤爆破燃烧弹和破甲弹。

1965年式82mm无后坐力炮及用弹

该炮配有前、后击发机,便于采用不同的姿势实施击发。其可直接或间接瞄准射击,在不变换阵地的情况下可对付360°范围内的目标;直接瞄准射击时,可根据地形地物和战斗实际情况采用有架跪姿/卧姿或无架跪姿/卧姿等多种姿势。


1965年式82mm无后坐力炮杀伤榴弹外观及其剖面图

该炮在转移阵地时可手提、肩扛,适用于近战,运动时可驮载或分解背负。

该炮全炮质量29kg,全炮长1 540mm,高低射界-5°~+30°,方向射界45°(固定制动手柄)/360°(松开制动手柄),喷火危险角140°、长25m。

1965年式82mm无后坐力炮所配用的炮弹与以前仿制的炮弹有所不同,它没有弹壳,发射药包绑在点火药管外围,采用胶木定位板在膛内定位。全弹由弹头、引信、发射药三大部件组成。弹头和带有传火管的尾翼通过螺纹连结在一起,铝质尾翼和稳定环压铸在尾管上,飞行中起稳定作用。发射药组件由带底火的点火药管、发射药包、定位板和挡药板等组成。发射药装在布质发射药包内,点火药管装在尾管内,用带中心孔的螺盖固定。

65式82mm无后坐力炮杀伤燃烧弹结构图

该炮配用的弹种有杀伤榴弹、燃烧弹、破甲弹。其杀伤榴弹的弹体由铸铁加工而成,弹体内装有TNT炸药或梯萘炸药。燃烧弹同杀伤榴弹构造一样,只是在弹体内加有燃烧剂。破甲弹弹体由钢管加工而成,头部装有防滑帽和带触杆的头螺,弹体内装有药形罩和钝化黑索金炸药。防滑帽在弹着目标时起防滑跳作用,带触杆的头螺较好地控制炸高,以利于发挥空心装药聚能金属射流的破甲效果。

1965年式82mm无后坐力炮杀伤榴弹及燃烧弹全弹质量4.63kg,发射药质量0.48kg,全弹长524~529mm,初速172~178m/s,平均最大膛压40.5MPa,最大射程1 750m,配用“无榴-2式”或“DRU02式”引信,“底-6式”底火。

1965年式82mm无后坐力炮破甲弹分为一代、二代、三代,分别简称为65-1、65-2、65-3型,它们之间的主要不同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设计的弹形系数不同,三代的弹形系数优于一代和二代;二是连接螺的材料和形状不同,一代和三代为钢质圆柱形,二代为铝质锥形;三是尾管和尾翼用的材料及结合方式不同,一代、二代的尾管、尾翼材料为钢件,三代尾管材料为钢件,尾翼材料改为铝质压铸件;四是配用的引信不同,一代配用“破-3式”弹头引信,二代、三代配用“破-4式”弹底引信。

65-2型破甲弹全弹质量3.45kg,全弹长579~586mm,发射药质量0.54kg,初速242~252m/s,平均最大膛压31.5MPa,直射距离300m,破甲威力120mm/65°,配用“底-6式”底火。

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及用弹

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是1965年式85mm无后坐力炮的改进型,两者主要区别是开关闩方式不同。前者向右开闩,后者向下开闩。

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全炮质量33kg,全炮长1 445mm,方向射界45°(固定制动手柄)/360°(松开制动手柄),高低射界-6°~+28°,喷火危险角140°、长30m。

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杀伤榴弹外观及其剖面图

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杀伤榴弹及杀伤爆破燃烧弹全弹质量4.63kg,发射药质量0.56kg,全弹长525~529mm,初速197~203m/s,平均最大膛压82MPa,最大射程2 000m,配用“DRU04式”或“无榴-3式”引信,“底-6式”底火。

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破甲弹全弹质量4.36kg,发射药质量0.6kg,全弹长777~782mm,初速252m/s,平均最大膛压78MPa,直射距离500m,破甲威力150mm/65°,配用“电-1己式”引信,“底-6式”底火。


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I型破甲弹剖面图

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破甲弹在弹头上做了较大改进,优化了弹形系数,同时为了提高直射距离,在弹头底部增加了推进药,为了提高破甲威力,采用8701高能炸药并增大装药量。该弹还有改进后的Ⅰ型破甲弹,其结构基本不变,只是将药形罩改为双锥形,其破甲效果和可靠性更高。

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最为经典的一次使用是,2008年6月8日,在四川灾区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抢险工程中,在人工无法排除阻碍堰塞湖导流明渠泄洪礁石的情况下,成都军区某工兵团使用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发射了4枚炮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使阻塞在水口附近的一块巨大岩石在瞬间成为碎块,水流速度明显加快,有力保证了泄洪工程顺利实施,使泄洪抢险工程初见成效。

继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之后,我国于1982年定型了一种无后坐力炮,该炮既可作无后坐力炮使用,又可作迫击炮使用。此后,鉴于无后坐力炮初速较低,射程有限,我国便未进一步开发更新型无后坐力炮系统。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09年第4期下半月刊,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编辑:刘兰芳 李昊                   

校对:曾振宇 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抖音号:qingbingqi


有专业有态度的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领取你的最权威轻武器攻略


《轻兵器》新开官方店铺,主营《轻兵器》杂志、《轻兵器》合订本及各种军事图书,另有孤本书、绝版书、战术灯、望远镜、战术靴、战术腰带等陆续上架中,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