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队装备DP机枪?加拿大援助的枪又长啥样?扒一扒二战来自各国的大连警用老枪(2)苏联、加拿大篇

陈传生 陈漠 轻兵器 2021-08-07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接上文深度挖掘:M1卡宾枪、高标USA H-D、S&W转轮手枪…扒一扒二战来自各国的大连警用老枪(1)美国篇


Part.1  苏联二战军用武器


大连警用老枪中有许多二战期间苏联生产的军用武器,其中包括纳甘M1895转轮手枪、TT33自动手枪、PPSh-41冲锋枪、PPS-43冲锋枪、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以及二战前生产的克罗温TK1926微型手枪。其中有的枪已经销毁,只能在历史档案中见到,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少。


历史图片,图中可以看到纳甘M1895转轮手枪的俗称“七星子”

纳甘M1895转轮手枪

纳甘M1895转轮手枪  现存的4支纳甘M1895转轮手枪,枪身铭文显示,其生产年份分别为1931年、1941年、1943年和1944年。该枪自1895年诞生后,曾在日俄战争、一战和二战中被沙俄和苏联军队广泛应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武器中也有纳甘转轮手枪。该枪坚固耐用且射击精度较高,由于声音清脆和7发容弹量,在中国被俗称为“七音子”或“七星子”。在旅大解放区时期的一幅历史图片中,可以看到“七星子”的俗称,那是一支从国民党地下组织中缴获的手枪。


TT33自动手枪,1945年随苏联红军进入大连,被称为“苏式大撸子”和“苏式一号撸子”

TT33自动手枪  该枪是二战期间苏军的制式装备,1945年随苏联红军进入大连,被称为“苏式大撸子”和“苏式一号撸子”。旅大解放初期,公安机关从苏军那里最先获得了TT33手枪,但是数量很少。该枪以及PPSh-41冲锋枪、PPS-43冲锋枪这三种苏式武器在1947年左右被停止使用,原因是当时国共内战正酣,国民党政府利用美国向苏联当局施加压力,要求接管大连的行政权,考虑到苏联外交上的需要,大连公安机关封存了这些武器。不过,在破获的国民党特务和地下组织案件缴获的武器中,也发现了TT33手枪和PPSh-41冲锋枪等苏式武器,并且这些武器也来自驻旅大苏军。从公安机关保存的历史档案中了解到,最初进驻旅大的部分苏军纪律松弛,士兵将报废枪支偷出来卖掉的事情时有发生。建国后各类苏式武器陆续退出装备序列,并报废销毁。现存的两支TT33手枪,是2011年在市公安局拟销毁的54式手枪堆里分拣出来。其中一支被警校用作教学用途,有两处做了剖面切割,用以展示枪支内部构造,虽然枪号和生产年份已被切割掉了,但从套筒防滑齿特征(宽齿)看,属于二战期间生产的;另一支部件完整,套筒防滑齿为细齿,属后期型,枪号Г0251,生产年份为1949年。


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在旅大解放区时期被称为“新式水连珠”

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  该枪是根据城市街巷环境下作战需要改进设计的,总共生产了约761万支。该枪从1944年起,取代纳甘M1891/30步枪以及M1938卡宾枪,成为苏联红军制式武器。所有型号的莫辛-纳甘步枪,在中国均被称为“水连珠步枪”。“水连珠步枪”最早在1898年随沙俄军队进入大连,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为沙俄军队主要的轻武器装备。1945年苏联红军进驻旅大,携带的一部分“水连珠步枪”卖给了旅大公安总局装备公安部队,这些步枪大多为二战期间生产的M1891/30步枪和M1944卡宾枪。现存的大连警用老枪中惟一一支“水连珠步枪”是M1944卡宾枪,在旅大解放区时期,M1944卡宾枪被称为“新式水连珠”。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序列号为ЖX618,生产年份为1942年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该枪又称为DP轻机枪,1926年研发,1927年定型并开始制造,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是苏联在二战中装备的主要轻机枪。在1941~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伴随苏联红军参加了每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旅大解放区时期,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与其他轻重机枪一样,一般都装备在警察部队,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大多支援了前线,公安机关留存下来的数量不多,现存的一支DP轻机枪序列号为ЖХ618,生产年份1942年。


TK1926微型手枪,应是苏军高级军官撤离时留在了大连

TK1926微型手枪  大连警用老枪中还有一支较为少见的TK1926微型手枪,该枪被称为克洛温微型手枪,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由苏联枪械设计师谢尔盖·亚历山德罗·克罗温设计、图拉兵工厂制造的自动手枪。该枪最初是用于射击运动和个人自卫的小型手枪,但生产出来以后并没有用于民用,而是装备了苏军高级军官、政府高级官员、警察、特工和内务部队,1935年该枪停产,因观察到的最大序列号超过50万,分析生产数量为50余万支。大连保存的这支手枪,分析是驻旅大苏军高级军官的配枪,在撤离时留在了大连。

Part.2  加拿大援助的大威力手枪


大连警用老枪中保留了10余支加拿大制造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其中最小序列号为3CH379,最大序列号为5CH927。这些手枪是二战期间,加拿大约翰-英格利斯公司生产的加拿大援华武器的一部分,俗称“加拿大一号撸子”。虽然以前国内有不少文章对该枪作过介绍,但对枪的编号批次等介绍得并不完整。为了搞清楚这批枪的来历,我们对有关该枪的史料进行了一番系统的梳理。

1940年,欧洲军事冲突全面爆发,加拿大跟随英国参加了欧洲战场的战斗,并与中国成为二战中的同盟国。出于在战争中共同对付日本的需要,中加两国于1941年8月建立了公使级外交关系,两国间的军事合作随之日益加强。1943年,加拿大国会通过了加拿大战争拨款(联合国互助)法案,随后又与中国签订了以加拿大战争供应品供给中国所适用原则之协定,之后,根据该协定和互助法案,向中国提供了10亿加元军需品中一部分的拨款物品。1943年4月10日,中国向加拿大提出了希望获取的军需物资清单,其中包括英格利斯公司生产的布伦式轻机枪和正在试制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

1940年,在比利时被德军攻陷以后,FN公司也被德军全面接管。在德军占领期间,FN公司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成为德军制式武器。与此同时,逃出比利时的FN手枪设计师和工程师在英国政府的帮助下,利用原有的一份草图,重新绘制出大威力手枪图纸,于1943年6月在恩菲尔德皇家小型武器工厂生产出试验枪支。在中、英两国政府代表的斡旋下,1943年11月23日,FN公司与加拿大就生产大威力手枪涉及的版税等问题达成协议,中国还向英格利斯公司提供了6支战前FN公司生产的大威力手枪作为仿制的样本。在获得实物样本和手枪图纸后,英格利斯公司于1943年12月生产出部分试验手枪,1944年1月14日,试验枪支通过测试。

1944年1月18日,加拿大财务部颁令同意拨付680.4万加元,用于制造向中国提供的18万支手枪。1944年1月31日,第一批为中国生产的被称为No.1的大威力手枪完成。

同时,英国也从加拿大获准取得了2年5万支手枪(189万加元)的军事物资援助,英格利斯公司为英国生产的第一批1 000支大威力手枪于1944年3月运往英国。

加拿大援助中国的军需品经印度转运,1944年6月,为中国制造的第一批4 000支大威力手枪在印度卡拉奇上岸。当时,在卡拉奇的仓库里已经积压了相当多受援的中国军需品。由于国民党政府没有及时将这些物资运回国内而受到加方指责。加方抱怨中方囤积物资,有另作他用之嫌。加拿大使馆在给国内的汇报中称:“中方并没有动用互助的军需品,而是宁愿让军需品堆在印度。继续为中国的户头进行生产就意味着装备一支战后的军队。美国方面指出这可能就是中方的目的。”中方则对加方输送军需品的数量表示关切。


加拿大英格利斯大威力手枪。根据协定,英格利斯公司为中国提供18万支手枪,但到1945年12月31日,运至中国的手枪仅43760支


套筒右侧的加拿大自治领验证标记

枪管上的简略验证标记,是一对交叉的旗帜,没有皇冠图案和字母

套筒铭文

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军需部将运往中国的军需品的运输次序排在各盟国最后。原定运往中国的第二批大威力手枪,共计14 485支,已在魁北克Longue Pointe武器局的货箱中等待运送,结果被临时取消。1944年9月3日,加拿大政府将其中的6 008支拨给了英国特别行动处(SOE),其余的拨给了加拿大越洋部队(CAO)。9个月以后中国订单才重新启动,1945年6月,19 000支手枪直接运到上海。到1945年12月31日,运至中国的手枪包括最初的4 000支,总共只有43 760支,与原计划的18万支相差甚远。
为中国生产的加拿大大威力手枪序列号以字母“CH”开头。从CH1开始,保留字母后4位数,超过4位数时,最前面的数字移至“CH”前。已知存在的最高序列号为“6CH6960”,这意味着至少有66 960支CH编号手枪在二战中生产。此外,英格利斯公司还生产了另外一批以字母“T”作为序列号前缀的手枪,“T”代表多伦多(Toronto)。这一版本的大威力手枪照门不可调,通常被称为第二式,已知的最高序列号是“9T3628”,这意味着至少生产了93 628支第二式手枪。
大连警用老枪中的加拿大英格利斯大威力手枪有10余支,序列号在3CH379~5CH927之间。虽然序列号之间差距不小,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枪全部生产于1945年8~10月,是中国政府接受的最后一批手枪。这些枪运到中国的时候,抗战已经结束,接下来,被作为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用于国共内战。大连市公安局保存的这些手枪,在抗战期间都未曾使用过,而是1945~1949年建国前这段时间,从国民党特务和地下武装手中缴获的。  
除早期原型枪外,英格利斯公司生产的大威力手枪共有4种不同的套筒铭文。前两种铭文字母是手工冲压的,冲压较轻,字母位置不够统一规范。第一型为中国制造的手枪,套筒标有汉字铭文“中华民国国有”。1944年5月开始生产的第二型不再标有中文。第三型和第四型铭文是用金属模具整体冲压成型的,所以更为统一,印记深刻。
大连警用老枪中的英格利斯大威力手枪,均属于第三型,套筒左侧有两行铭文,第一行铭文是枪的型号“MK I”,其中的星形符号“*”,是枪的型号的组成部分,出现在后三种铭文中。带有星形符号“*”的手枪是改进型产品,改进后的产品空仓挂机解脱杆、抽壳钩与早期产品有所不同。第二行铭文“BROWNING FN 9MM HP INGLIS CANADA”,中文译为“勃朗宁 FN 9mm 大威力 英格利斯 加拿大”。在枪上还可以看到验证标记,验证标记一个是字母“C”,另一个由交叉的旗帜、皇冠图案和字母DCP构成。“DCP”表示加拿大自治领验证(Dominion of Canada Proof)。后期的验证标记改为简略样式,是一对交叉的旗帜,没有皇冠图案和字母,可以在枪管上看到。



(本文发表于2016年4(下)期,公众号号文章有删改)


 
 


病毒肆虐,请大家减少外出,出门一定记得戴口罩




编辑:魏开功 李昊


校对: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208






有专业有态度的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领取你的最权威轻武器攻略


《轻兵器》新开官方店铺,主营《轻兵器》杂志、《轻兵器》合订本及各种军事图书,另有孤本书、绝版书、战术灯、望远镜、战术靴、战术腰带等陆续上架中,敬请关注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